世界经济史复习2.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517701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经济史复习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世界经济史复习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世界经济史复习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世界经济史复习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世界经济史复习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经济史复习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史复习2.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世界经济史复习资料1.亚细亚生产方式劳动密集型、效率偏低的传统农业,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代表。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奴隶占有制、封建制、资本主义 3种生产方式之前的一种生产方式,是原始共产制的别名。马克思和F.恩格斯所说的亚细亚社会形态,作为一种特定的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在逻辑上和历史上都是指原始社会形态。“亚细亚”不是地理概念,而是马克思基于对世界历史深刻研究抽象出来用以说明社会经济形态的科学概念。马克思在序言中所列举的几个时代都是对抗性的社会,并不包括史前的无阶级社会。亚细亚生产方式是指东方大多数国家的奴隶占有制社会形态,即恩格斯所说的“东方的家庭奴隶制”。在亚细亚社会形态下,存在着专

2、制主义和专制君主,亚细亚生产方式属于奴隶占有制社会的初级阶段。从马克思列举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特点可以看出,主要是指埃及、两河流域、印度等地的东方型封建社会。亚细亚生产方式从远古时代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既保存原始的公社所有制,又存在着专制君主最高所有权,还夹杂着种姓制、奴隶占有制和封建制的各种因素,是多种生产方式的混合体。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介于原始社会与奴隶占有制社会之间的一种社会形态。2.经禁榷制度是指中国封建社会国家对某些重要的商品实行专卖的制度。禁榷制度从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便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制度 ,明清时期又有进一步发展。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时为解决财政困境,打击富贾豪

3、强,实行盐、铁、酒的专卖,将盐、铁、酒的生产至销售收归国家统一经营管理,对私人经营严加限制,对违法经营者依法予以严惩。此后,历朝皆沿袭此制,而禁榷的范围略有差异。在封建社会后期,这种制度对商品流通和商品生产有极大的阻碍和破坏作用。中国封建社会官营工商业的制度。实行禁榷的商品,由政府垄断,限制或禁止私人经营。3.香槟集市1213世纪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内四个城市轮流举行的集市贸易的统称。是当时欧洲规模最大的国际性集市贸易。兴起的集市贸易是中世纪欧洲进行商品交换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交易中心特别是批发贸易中心。集市受到所在地的领主保护并向领主纳税。一次集市延续几天至几个星期,一般每年不超过两次。在香槟集市

4、上,商人的结算及商业债务,已使用清偿余额划汇结算的办法;期票、汇票等信用凭证也已使用。香槟集市对推动西欧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4.城邦奴隶制 城邦奴隶制:指的是在奴隶制形成阶段,城市中的居民和城外的居民是有贵贱之别的,以后这种区别逐渐消失,成为一个统一体,即城邦。城邦是奴隶制占有国家,它的中心是一个全面设防的城市,以城市为中心,联合周围的农村公社,形成国家。普遍奴隶制:农村公社的农民,既不是奴隶,也不是自由民,而是普遍奴隶,他们依附于土地、依附于国家。而不依附于某个奴隶主。普遍奴隶制指的是一种状态,没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区别:()农村公社的农民,既不是奴隶,也不是自由民,而是普遍奴隶

5、,他们依附于土地、依附于国家,而不依附于某个奴隶主,普遍奴隶制指的是一种状态,没有明确的法律制度。主要存在于东方国家,这些国家的奴隶制并不发达,但规模比城邦奴隶制大,奴隶不作为主要的社会生产力;而城邦奴隶制下的奴隶是依附于奴隶主,被用作家庭仆役,在监工的监视下劳动。()普遍奴隶制下的奴隶可以聚族而居,自造房屋,组成家庭,不构成某个所有者的财产客体;但是城邦奴隶制下的奴隶不能被当作人,不能组成家庭,奴隶完全受主人的支配,但奴隶可以通过赎买获得自由,或依据主人的遗嘱而被释放。(3)普遍奴隶制下的奴隶是大规模的,而城邦奴隶制尽管发达,但在奴隶规模上却逊于东方国家。联系:都具有一般奴隶制的特点,是经济

6、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奴隶大都来源于战俘和债务,为奴隶主承担各种劳役,受地主阶级和贵族的剥削;奴隶不具备支配自己行为的充分权利。 城邦是奴隶制占有国家。它的中心是一个全面设防的城市,这个城市把这一地区的全体居民联合起来,即以城市为中心,联合周围的农村公社,结成政治、经济的共同体国家,古希腊人称之为“波里斯”,通常译为“城邦”。古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其政体有民-主制、贵族制和君主制等。其中,实行贵族制的斯巴达和实行民-主制的雅典是古代希腊城邦的典型代表。雅典的民主制我们在这里可以说是有限的民主。它的实质仍是奴隶制,民主对于奴隶来说不存在的,他们只是奴隶主的私人财产。享有民主权利的是具有

7、公民身份中的人员,但不是所有的雅典公民都具有民主权利,这部分权利有年龄和性别的限制,妇女和年龄较小的人群是没有的,不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权利。而我国奴隶制盛行是在夏商周时期,即使对于公民也没有民主权利,政治制度是以奴隶制的宗法制度为主,奴隶主拥有经济和政治上的权利,奴隶是从属于奴隶主的私人财产。 第二,雅典的奴隶的来源主要是通过购买得来的,当然有一部分是通过战俘和公民变化而来的。而我国的奴隶主要来自于战俘和贫困平民的演变而来。第三,我国是先有城市后有居民,也就是一个城市的立足之本是政治性的,因为我国的城市最先起源于军事据点、政治中心,这个时候就是一城之主具有绝对的权力。而雅典是先有居民后有城市

8、的,也就是城市起源于商业和农业较为活跃的地区,为了便于管理,他们通过协商来解决城区的问题,这样就逐渐形成了民主协商的制度。 第四,雅典的民主制是建立在商业活动之上的,该地区人多地少,便于耕种的土地很少,同时雅典位于中东和欧洲的交界处,临近北非,三面临海,使得商业活动十分活跃,人员流动相对较大。而我国的奴隶制是建立在农耕文明之上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5.罗马法罗马法是罗马社会奴隶制和简单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部世界性法律,商品经济社会,商品交换要求:平等的身份/ 平等的价值标准/ 统一的等价物 / 交易自由,不受约束/都在罗马法中得到反映。 定义: 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

9、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奴隶制国家的法律)起源:习惯法、元老院法令、大法官告示、元首命令、十二铜表法发展:公民法、万民法内容: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核心内容)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奴隶制法律体系作用:稳定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统治。影响:近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 资产阶级反封建和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武器(如资产阶级提出“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罗马法对后世立法所造成的影响表现在:(1) 罗马私法体系。法国1804年民法典,德国1900年民法典都继承了罗马法的体系;(2) 罗马法的许多制度和原则;(3)罗马法

10、中的许多概念、术语;(4)罗马法学家的思想和学说。罗马法之所以能对后世立法产生巨大影响,其原因在于:(1)它虽然是奴隶制社会的法律,但却是建立在私有制和简单商品经济基础之上,对保护私有制和简单商品经济的一切重要关系都有明确而详尽的规定。(2)在法学家的努力和推动下,罗马法体系完备,内容丰富,立法技术高超,而且能够适应社会变迁的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使其更趋完善。因此,它能为保护私有财产和调整商品经济关系提供一种现成的法律形式。(3)包含在其中的一些原则,例如自由人在私法范围内的平等地位、契约以双方当事人同意为主要条件和无限制所有权等,很适合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社会的需要。(4)罗马统治者以武力推行

11、罗马法的适用,被征服地的居民为罗马法的完备发达而折服而自愿适用,也是罗马法产生巨大影响的原因之一。6.封建领主制/庄园制度(西欧)/井田制度(中国) 中国封建社会分两个阶段封建领主制社会(公元前11世纪前221年)封建地主制社会(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清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封建领主经济建立于西周,是指土地归国王所有,国王把土地以封地的形式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可以把属于自己的封地分封给下一级贵族,下一级贵族再分封给下一级,以此类推。依照宗法制规定,他们一般将这些土地世代相传,使被封赐的土地成为各级封建领主的世袭所有。于是,土地所有的等级结构形成以天子为首的封建土地所有者阶级。土地上的人民成为附庸,即

12、成为固定在土地上的依附农民,也就是农奴。这就是封建领主制经济。从欧洲人的观点看,5世纪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古典世界的结束和中世纪的开始,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从根本上说就是奴隶制经济向封建经济的转变。公元476年至公元11 世纪,西欧的封建化过程才基本上完成。到公元1500年欧洲多数国家农奴制的基本废除.含义:所谓“封建领主经济”它是在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直接生产者(农奴)的基础上,以劳役地租来剥削直接生产者的无偿劳动的经济形式,是封建生产方式的一种类型。特点:高一级的封建主通过对臣下分封的形式形成的。在其疆域内是土地的所有者,同事又是直接的统治者,是割据一方的

13、诸侯。在辖区内,不完全占有生产劳动者。 起源:领主为了进行农奴制剥削,要从自己所有的土地中划分出一部分,以份地形式分赐给农奴;另外保留一部分直属于自己,叫做公田,作为实现无偿劳役的场所,并由这种公田的剩余劳动生产物来建立领主经济。7.马尔萨斯陷阱定义:18世纪以前,整个农业发展的历史和世界人口的历史在单调地重复着。当人口增加超过社会粮食供给时,生活水平开始下降,疫病、饥荒、海上和陆上的抢劫、战争等丑恶事情开始泛滥,极其粗暴地调整人口和粮食之间的平衡,之后,又开始新一轮的人口增长和衰减,不断地循环往复,这就是马尔萨斯论证的人口陷阱。 人口数量要在某种方式和程度上与农业发展成比例,人口不能超出相应

14、的农业发展水平。 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料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8.价格革命价格革命: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是商业革命最直观的表现。 原因:大量廉价金银的涌入. 影响:对欧洲的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价格革命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加速了社会分化。 价格革命表现在: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金银价值下降,货币贬值,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的实际收入大减,封建主衰落;货币贬值造成商品增值与物价猛涨的格局,拥有丰富商品的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物价猛涨中,劳动人民贫困化,甚至走向破产,造成小生产者

15、和生产资料的分离,成为自由劳动力。欧洲的价格革命实质就是一次“通货膨胀”。它反映了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价格体系的变动,从而导致西欧国家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实际上解决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第一要素,即资本原始积累。9.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兴起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思想。随着商业的兴起,尤其是对外贸易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近代的新兴国家开始奉行这一政策和观点。民族国家因商业的原因而兴起。新兴的民族国家和商业资本旨在获取货币的本性,使它们迅速结盟,这个联盟清楚地反映在当时西欧各国所实施的政策和信奉的学说上,这些政策和学说被称为重商主义。它的实施导致商业战争和商业文明的出现。 重商主义

16、(Mercantilism)是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1518世纪初),受到普遍推崇的一种经济理论思想.该名称最初是由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一书中提出来的。随着欧洲封建中央集权制的民族国家的建立,民族国家的庞大开支,日益需要大量货币。中央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随着商业资本的发展和国家支持商业资本的政策的实施,产生了从理论上阐述这些经济政的要求,逐渐形成了重商主义的理论。 主要观点: 1、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2、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3、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真正的来源。4、

17、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5、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即出口必须超过进口。一国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奕”。 6、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 把货币看做是财富的惟一形态,(把货币多寡作为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准, 强调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最好是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它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场;并利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10.南海泡沫事件-近代首次金融危机。 1719-1720年发生的南海泡沫事件是世界证券市场首例由过度投机引起的经济事件。“泡沫经济”或“气泡经济”一词也是源于南海泡沫事件。 原因:

18、近代金融制度建立伊始,不稳定和不完善。 过程: 长期的经济繁荣使得英国私人资本不断集聚,社会储蓄不断膨胀,投资机会却相应不足,大量暂时闲置的资金迫切寻找出路,而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是一种特权。在这种情形下,一家名为“南海”的股份有限公司于1711年宣告成立。 “泡沫法”的颁布进一步推高了南海公司的股价,人们争先恐后的购买南海股票,在股价越涨越高的时候,许多官员如当时的财政部长卖掉了所持的股票,许多包括象大科学家牛顿这样正直的人却买进了南海公司的股票。但可悲的是,在南海公司股票交易中存在大量的腐败行为很快就击破了南海泡沫。内部人士与政府官员的大举抛售,引发了南海泡沫的破灭。1.简述“亚

19、细亚生产方式”的特征及中国的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亚细亚所有制的前提是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包括家庭和通过家庭组成的部落或部落的联合。土地是共同体的基础和财产。亚细亚土地所有制是共同占有和利用土地的公有制。东方社会以土地所有制这一基本关系为基础的形式,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加以实现。农村公社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重要基础,个人只不过是公社财产的占有者,这种自然经济的特征是农业与手工业结合,导致生产目的是自给自足,导致农村公社在东方社会长期存在,也是东方社会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农村公社制度以及农业与手工业结合的自然经济,决定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存在着自然的宗法血缘关系。2.手工工场在1

20、6-17世纪为什么会广泛地散布在农村?工场手工业的分布1617世纪的工场手工业与后来的机器大工业不同,它未兴起于城市,而主要散布于农村。原因:在农村可以支付较低的工资,劳动成本比较低。农村税收低,不必受严格的行会规定的限制。 城市行规的束缚没有波及农村,生产者有组织生产、决定生产工艺和程序的自由。 对农村经济的重要意义。吸纳了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同时不至于使粮食生产下降; 将市场引入农村经济,改变了农村的传统面貌。 3. 罗马帝国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西方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罗马帝国时期的发展令人叹为观止。在一个以农业为基础,工业技术并不发达的时代,能有如此高的文明水平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罗马繁

21、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1).罗马的繁荣是奴隶制经济的繁荣。罗马从共和国时代起,就不断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战争除夺取大量土地外,更主要的是俘获大批奴隶。到罗马帝国时期,征服战争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潮,奴隶制经济也发展到顶峰。大批奴隶源源不断地流入罗马,给罗马提供了足够的廉价劳动力。罗马帝国的经济繁荣,正是建立在这种奴隶劳动基础上的。2).帝国提供的秩序与安全。公元1-3世纪,由于内战的结束和对周边民族及地区征服的完成,地中海海盗大部分被剿清,军事大道开始用于民用,以及技术的广泛传播等,使罗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安定局面,史称“罗马和平”。由于罗马的征服,过去的混乱状况逐步减退,商业状况有循着经济

22、规律自行调整的趋势,而不再被政府的人为措施所影响。帝国还建立了统一的行政系统,权力集中于一人之手,各行省的人民都受到罗马法律的平等保护。所有这些变化,都成为罗马繁荣的重要原因。3).帝国的区域分工和贸易。帝国的统一,最重要的是经济统一。这种统一,不仅是由于帝国提供的安全与秩序,而且由于贸易障碍的消除而进一步加强了。所以,帝国经济繁荣首先是贸易的繁荣,而贸易发展又促进了地中海地区分工的发展。罗马成为政治、文化和工商业中心,而其他地区或是专业化于农业,或专门供给罗马原料,或是作为市场,从而大大提高了罗马和其他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当然,在这种分工和贸易中,罗马处于绝对优势地位,通过贸易和税收,罗马集中

23、了各行省的财富,特别地繁荣起来。4).公共工程和贵族消费。通过战争、贸易和财政掠夺,罗马集中了整个地中海地区的财富,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这种建设,一方面是为了显示罗马的强大和繁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供贵族们的奢侈消费。这种公共工程建设和贵族的奢侈消费,也是带动帝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不过,这种经济繁荣必须以奴隶劳动和对行省的剥削为前提。4.为什么对自由原则的违背是导致罗马帝国衰落的因素之一。长期以来,罗马的繁荣是建立在经济自由原则基础上的,正是这种自由原则,充分调动了各种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从而为帝国经济注入经久不衰的活力。然而,到了帝国后期,这种自由原则受到限制,这种经济活力也被大大压

24、制了。第一,将自由农变成隶农制。使耕作者不能离开地产,被束缚在土地上。第二,行会变成官家机关。手工业者和商人甚至市议员被固定在同业公会组织中,不许离开城市,造成社会恐慌。第三,对物价的管制。金银外流,财政危机,作为罗马繁荣基础的市场经济被破坏。物价高涨,市场活力消失,导致经济的萎缩。第四,剥夺人民自由迁徙的权利。罗马帝国统一文明世界以来,罗马公民有随意迁徙的自由。罗马帝国晚期,为了保证帝国的赋税,实行地税和丁税合一的制度。人民丧失了迁移的自由,被固定在他的土地上和他的工作上,表明了文明的倒退。 5.简述希腊大殖民运动的影响在古希腊历史上,希腊各城邦很多都有过大规模的海外殖民活动,在爱琴海附近甚

25、至更远一些的地中海沿海地区,建立了许多希腊移民的城邦。古希腊人的这种殖民运动历史上又称为大殖民运动。大殖民运动是由当时希腊社会的经济、政治条件造成的。大殖民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古希腊各城邦人口相对过剩,对当地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由于生产的不够发展,公民权要由一种不可违反的一定数量的对比关系来决定,超过这个对比关系的限度,惟一的出路就是强行殖民。因此,为了减轻人口压力,各城邦政府都鼓励向海外移民。 当时,在各个城邦狭小的范围内,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满足不了更多人口的需要。例如,公元前7世纪后期,古希腊的铁拉岛大旱,7年无雨,居民被迫抽签从两兄弟中选出一人到今天北非利比亚的库列涅去殖民。同时,希腊城邦的

26、殖民活动还与当时城邦内部激烈的阶级分化和阶级斗争密切关联。那些失去土地、生活贫困的农民,为生计所迫,也不得不去海外寻求新的上地;还有些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派别出也往往被迫定居海外。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富有进取心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寻求商品市场、取得工业原料和奴隶也去海外建立新的居民点。因此,可以说当时希腊殖民活动是希腊奴隶制城邦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合乎规律的现象。 同时,这种殖民运动加强了希腊各城邦与殖民城邦,以及通过殖民城邦与非希腊各国建立相互的经济联系,因而大大扩展了地中海一带的工商业市场,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为古典时代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且,这种殖民活动对希腊城邦

27、本身的政治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实力日益壮大,形成希腊城邦长期分立的政治局面。但是,对于对殖民地土著居民来说,希腊人的殖民活动确实是一场深重的灾难,他们的土地被占领、大量财产被掠夺,事实上,绝大多数土著居民或被驱逐,或被屠杀。6.亚细亚封建经济的发展机制 亚细亚封建经济以中国为典型。就整个世界的中古时期来讲,中国的封建制度是最为优 越的制度,所以才有中国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自主经济:地主经济、自耕农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不存在依附关系;推动技术进步;竞争机制:主要的社会成分:地主之间、小农之间法律上存在平等竞争关系,推动技术进步;社会管理:包括发达的官僚机构

28、和村社组织,他们将分散的地主经济和小农经济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封建经济体。第一,自主经济。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是地主经济和自耕农经济占统治地位。不论是地主经济还是自耕农经济,都是一种自主经济。作为地主经济,除要向国家缴纳赋税外,不存在对上级领主的依附;作为自耕农,也是一种自主经济,不存在对地主的依附。这是中国封建经济中最有活力的两种经济形式。地主土地基本上是通过租佃形式进行经营的,地主与佃农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很明确的,是通过契约确定下来的。地主除将获得的剽余产品用于消费外,还向市场出售,转变为货币,而货币可以进一步转变为土地。在农业社会里,购买土地是扩大再生产的最基本形式。所以,地主经济

29、存在扩大再生产的机制。作为自耕农,从自主经济这一点上讲,与地主经济并无区别。自耕农也可以将剩余产品出卖转变为货币,井用于购买土地扩大再生产,也有可能上升为地主。这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但是,自主经济包括独立承担经济风险,这种风险包括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由于自拼农抗风险能力较弱,经常由于经营失败不得不出卖土地,所以这种自主经济也是中国封建经济不稳定的原因之一。第二,竞争机制。中国的封建地主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地主与自耕农、地主与地主以及自耕农与自耕农之间,在法律上是平等竞争关系,当然,在经济上这种竞争并不是平等的。地主和自耕农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讲,完全可能在竞争中发生变化。所以,在中国

30、历史上,很少有延续几代的大地主,大多中道而衰,沦为自耕农甚至佃农。作为自饼农也可能通过积累购人土地而上升为地主。另外,商人、官僚等都可以通过不同途径的财富积累和购买土地而成为地主。所以,中国地主制经济存在一种竞争机制,正是这种竞争机制导致中国封建社会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正是这种竞争机制,使中国历史上的农业发展存在着周期性的波动。这种周期性波动不仅源于传统农业所依赖的气候周期,而且源于地主制经济中存在的周期性土地兼并。竞争导致发展,竞争也导致波动,在工业革命前,这种竞争与波动,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周期性反复的根本原因。 第三,社会管理。中国古代的社会管理水平也是很高的。这种管理体制包括发

31、达的官僚机构和村社组织。中国的封建政府具有组织社会经济的职能,包括河流的治理、土地的再分配、组织手工业生产、管理城乡市场、协调各经济主体的关系等。特别是中国古代一直拥有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产生巨大的需求,为满足这种需求,要求政府参与经济的管理。政府对经济社会的管理,除利用官僚机构和其他国家机器外,还利用古代村社制度。中国古代的政府组织一直深入到基层,即村社。村社本身既是村民自组织的形式,也是政府机构的延伸。完成政府赋税、组织兵役与劳役、基础设施建设、正常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村社组织。中国古代政府组织的基层组织建设,在其他任何国家历史上都是没有过的。通过这种发达的官僚机构和遍布全国各个角落的

32、村社组织,将分散的地主经济和小农经济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国民经济。7.庄园制度的特点及衰落的原因特点:1.庄园的经济基础是领主土地所有制,一个典型的庄园土地基本上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领主的自营地;二是农民的份地。此外还有第一,自由领有地第二,教区教士领地第三,公有地。供放牧的草地, 提供庄园木材的林地。2、就庄园的建筑而言,则大致分为三种:第一, 是位于高处,豪华的庄园主住所,第二, 简陋的农民茅舍。第三, 公共设施,包括教堂,水磨房(庄园主所有)油坊、铁工房和烤面包房 和手工业者的库房。3、庄园生产者主要是农奴 农奴与领主具有人身隶属关系。一般不能自由脱离主人。农奴除耕种自己的份

33、地外,大部分时间须无偿地为领主耕种,即劳役地租。此外,农奴还必须交纳各种捐税,如人头税。结婚税、什一税(向教会交纳的宗教税)。 4、 庄园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庄园里有手工作坊、磨坊和烤面包坊等,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只有少数庄园不能生产的物品(如盐、铁等)才从城市购买。? 5、庄园主在自己的庄园有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还有必备的军队,如同一个独立王国领主一般不自己经营自己的管家(13世纪地产的经营管理人已经是一个社会阶层)。 贵族的大地产一般有一个总管。每个庄园由一个管家负责。 庄园的经营还有出租方式。(王室、教会等大地产) 6.庄园

34、领主是一个庄园社会的统治者,他对农奴有征税和司法权。7、欧洲中世纪的庄园不能买卖,而且实行长子继承制,因而比较稳定。 衰落:1、 封土制衰落 封土制 货币封土制 合同制 土地买卖 2、 农奴的逃亡、农奴的依附关系逐渐松动。 3、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有的领主放弃自营地,采用出租庄园的办法,并把劳役地租折算为货币地租,领主需要现金來购卖消費品,有些人就以现金赎回人身自由。14世纪早期,西欧出现饥荒,接着是瘟疫,到后半个世纪,人口急剧减少,土地与劳动力的比率提高。但贸易仍在继续,黑死病之后价格水平快速上升,在往后的15世纪缓慢下降,许多农民和庄园主的财产至少部分处于闲置状态。这些变化的经济条件再次要

35、求调整契约安排。留住佃户的最有效的方法师降低租金减少奴化义务。后一个目标逐渐形成终生租约。终生租约是庄园主仅为了一代佃户就放弃习俗权利的方式而保持习俗权利的最后一搏。但是由于瘟疫组织了人口增长,这些协议本身获得习俗的力量,佃户最终因为习惯的做法而获得继承权。15世纪晚期和16世纪,这样的协议逐渐被视为在法律上等同于副本土地保有权。16世纪将固定支付减少至纯粹名义支付,至此,劳动服务不可避免地被货币租金支付所取代,土地被佃户和(或)接受工资的劳工所耕种,这些劳动力自由地寻找他们的工作。这样庄园经济就死亡了。8.商业革命主要表现:地理大发现导致经济史上最大的一次商业冲击,使欧洲整个社会发生了重大变

36、革,这种变革集中表现在商业的革命性变化上,这一系列的变化称为商业革命。商业革命表现在:1.贸易范围扩大,欧洲与亚非之间贸易量增加,开始同美洲联系,欧洲市场出现各地商品就是一种表现(地中海贸易区 /北欧贸易区/汉萨同盟贸易区/东亚贸易区/东南亚贸易区/南亚贸易区 );2.商路和贸易中心变化,沿地中海商路衰落,世界贸易中心也从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港口城市后来居上,占据贸易中心地位;西欧诸国商业地位变动,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荷兰等国家开始强盛,意大利相对衰弱。商业革命从本质上讲是初步形成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辐射,是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发端,它拉开了经济全球化的序幕。解决了欧洲资本主

37、义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商品和原料市场问题。3、竞争制度的安排: 城市法 商法 海商法4、商业技巧的创新 钱币业从商品流通中独立出来;“记账与划账”的结算制度逐渐成型;出现了汇票。9.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内容,并对这一政策进行评述。从经济上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必然选择(1)维护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保证农业基础地位,满足国家政权积累财富的需要。抑制土地兼并。 (3)确保赋税和兵役徭役的征派。从政治上说,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维持封建统治的重要措施 封建制度建立的基础是地主制下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保护地主制下的自然经济形态,压

38、制不利于这种自然经济巩固的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封建专制制度的一种基本职能。从思想上说,我国的传统思想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有着巨大的影响。内容:官工业制度 :就是对土贡仍不能满足统治者奢侈需要的部分物资,由官府自设作坊或工场直接生产制造,如织染、陶瓷、军器工业,等等。实行这个政策的实质,是割断工商之间的产销衔接,尽量缩小私商经营范围,使其不能无限制地自由发展。 土贡制度:指封建社会各个地方无偿地将地方最具特色的优质产品无偿地敬献给朝廷的一种制度。要包括土特产和手工业品,因其主要用于供应王(皇)室,因而在质量上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表示地方对中央的服从,也就是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政治权威。禁榷制度:就是用法

39、律形式把销售量最大、利润最高的一些工商业完全垄断在政府手中,实行官营,禁止私营。西汉政府首先实行盐铁专卖,后来又扩大到酒、茶、矾、香药宝货等。实行这个政策的实质限制民营商业的活动范围,防止私商迅速发财致富。 规制交易:封建统治者还对市场交易活动进行各种限制和管制。如: 入市的商品必须以类相从,分别陈列在规定地点,称为肆,有肆长。肆中出售的商品必须由官家评定价格,一般每月或每季评定一次。 对营业时间严格限制(日中为市)。严格管制度量衡。各种度量衡的标准都是由国家规定的,必须按政府规定的式样标准制造,并由政府大下印记才能使用。古代重农抑商政策:一、战国时期,秦国奖励耕织;二、明清时期,统治者极力强

40、化本末意识,实行专卖制度,等等。 重农抑商政策有其积极的一方面,包括:1、有助于稳固封建统治。通过从思想到政策的演进, 王朝统治者把发展农业作为国家大事来抓, 采取鼓励农业和抑制民间私营工商业的措施, 将尽可能多的劳动人手固着于土地之上, 最大程度地实现劳动力与土地的直接结合, 来切实稳固和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并从根本上维护了国家政权统治。2、符合当时经济运行的规律。古代社会, 农业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是最为基础和最为重要的, 对民间私营工商业采取抑制政策和措施, 来保障农业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主导地位, 强调以农业为主导为重要, 以工商业为辅助为次要, 保障农业和工商业之间的主次重轻关系, 是符

41、合当时社会经济运行结构要求和运行规律的。3、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农业生产周期长, 成本高, 但效益低, 利润增长缓慢; 工商业运营灵活, 能够短期见效, 效益高, 利润积累迅速。高效益高积累的工商业, 是促使社会财富占有发生贫富两极分化的重要推动力, 重农抑商政策主张对农业扶持,又主张对工商业抑制,这有着防止两极分化的一定积极意义。抑商就是企图从根本上消灭引起变化的总根源。即使不能完全消灭商人和商业,使社会再退回到没有变化以前的静止状态, 至少可以通过抑商政策的贯彻, 以限制商人和商业资本的活动, 缩小商业营运的范围, 便可以把它们的消极影响和造成的社会动乱减少到最低程度。 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

42、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例如商鞅变法积极推行农战方针,采用各种手段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西汉初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汉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中国宋代、明代中期后都不重农抑商,所以这两个时期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改朝换代后,资本主义萌芽消失了,重新开始了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包括:1、重农抑商政策严重的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形成。抑制封建统治阶级为了抑制商业经济的发展采取把商业从私人手里夺取过来,改为官营的方式。于是商品经济自由发

43、展的道路便完全被堵塞了。2、重农抑商政策使中国社会长期处在资本主义萌芽状态。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在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就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和西欧几乎是同时出现的。然而,它们的命运却戳然不同。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不断遭受摧残,要归罪于重农抑商政策。3、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形成了重农抑商政策,但是封建主义的政策,经过了几千年的沉淀,则反映地主阶级的文化,成为社会矛盾的主导文化。这些文化对农民的心理影响还是存在的。抑商政策的严重后果不仅是从根本上限制了工商业,

44、更重要的是,使农民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农本”观念和“轻商”观念,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农民的择业视野狭窄,长期固守于土地,相安于农业,受束缚而不自知。很明显,重农轻商的观念是农村产业开发的一大文化障碍。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国家财政收入也从商业税收中得到了很大的补充,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在这时,统治者认为商品交换不能够创造新的财富,对商业发展并不采取鼓励政策,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并在重农抑商政策思想的指导下推行一系列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还经常以各种方式对商人进行盘剥,这虽有利于国家稳定统一,巩固中央政权,却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

45、营,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这样就失去了其产生之初的进步性。10.试比较农业革命的三条道路。英国式道路、普鲁士式道路和美国是道路的异同相同点:(1)都是利用政治力量进行的改革英国是国家和新兴地主阶级及资产阶级联手,以法律的强制手段从教会和农民手中掠夺土地普鲁士是国家与地主阶级联手用暴力掠夺农民来完成“地主资本主义”发展。 美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废除封建制生产关系,建立土地国有制。(2)通过小农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分化 资本主义农业区别: (1)英国式道路的资产阶级私有化特征,普鲁士式道路的土地权贵私有化特征,美国式道路的土地国有化特征。(2)英国式

46、道路是由庄园经济不确定的小土地私有制资本主义大租佃制普鲁士式道路是在私有化的基础上把农奴主-地主经济容克-资产阶级经济美国式道路是通过国有土地私有化小自耕农经济的普遍出现资本主义雇佣制农场 (3)英国式道路改良主义的道路、不彻底 普鲁士式道路改良主义的道路、不彻底 美国式道路革命道路、彻底 (4)英国式道路缓慢 普鲁士式道路缓慢 美国式道路迅速11.中央银行制度产生的必要性。 1920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经济会议上,提出了在世界各国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 会议决议的主要精神是稳定币值,要求: 一是要使各国财政收支平衡,割断通货膨胀的根源; 二是货币的发行应脱离政府的控制,执行稳健的金融政策。 1922年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经济会议,再次建议尚未建立中央银行的国家尽快建立中央银行,以共同维持国际货币体系的安全。 19211942年,世界各国改组或新建立的中央银行有43家 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1)集中货币发行权的需要。(2)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的需要。(3)管理金融业的需要。(4)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实行干预的需要。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