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公》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518307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7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工作公》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教学工作公》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教学工作公》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教学工作公》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教学工作公》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工作公》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工作公》PPT课件.ppt(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教 学 工 作,教学目的与要求:系统掌握教学的基本理论,在获得有关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训练从事教学工作的初步技能技巧。,第一节 教学理论概述第二节 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第三节 教学组织形式第四节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第五节 教学策略及方法,主要内容,第一节 教学理论概述,一、教学的概念 1.汉语中“教学”语义的发展 考察汉语中的“教学”,首先必须对汉字“教”和“学”的起源有所了解。在古代甲骨文中,“教”与“学”已经出现,“教”的意思是指成人手拿器械督促孩子的学习行为,“学”的意思是指孩子在一所房子里学习有关的知识。教与学两字的连用,最早见之于尚书兑命:“斅學半。”孔颖达的解释是:“上学为教

2、;下学者,学习也。言教人乃是益己学之半也。”宋人蔡沈这样来注解教学:“斅,教也始之自学,学也;终之,教人,亦学也。”教学的语义最早是一种教者先学后教、教中又学的活动,实际上,“教”源自于“学”。简单来讲,在古代,教学是指教人而学,侧重于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新式学校的出现,在近代班级授课制的影响下,人们自然对教师“怎么教”的问题关注和重视起来,“教学”的语义被演变为“教授”,并被人们所接受。如中国教育辞典(1928)把“教学法”释为“各种教授方术者”。随后,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考察了当时中国的许多学校,针对“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现状,提出了“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的责任不在教,

3、而在教学,教学生学”。1这样,教学又有了一种特别的语义,即“教学生学”。1方严编: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7年版,第10页。,新中国成立后,在全面学习凯洛夫教育学的基础上,借鉴并吸收了苏联教育家关于教学的界定。他们认为,教和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彼此不可分割地联系着,教学活动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样我国就形成了一种定义: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我国大部分教育学或教学论的书籍及教育方面的辞典都在沿用这一解释。,2.英语中“教学”语义的发展,在英语中,教学可用许多词语来表达,相对应的词有“teach”、“learn”、“instruct”等。一般认为,“te

4、ach”常与教师的行为相联系,是一种教学活动;“learn”一词,则含有学习之义;而“Instruct”常与教学情境有关系,强调教学过程。据考证,“learn”最早来自于中世纪英语中“learnen”,它的意思是学习或教导,可以用来指所教的内容。,因此,“teach”与“learn”是应该由同一词源派生出来的,“teach”与“learn”最早表达同样的意思,可以通用,指教和学,但“learn”主要与所教的内容相联系,“teach”是与使教学得以进行的媒介,尤其是教师的教学行为相联系。后来,英语中教学语义的发展不能涵盖教与学两个方面,教与学成为两种不同的活动,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过,在一些英语文

5、献中经常可以看到“teaching-learning”的合成形式,这种合成的含义与我国通常所理解的教与学的统一等同。“teach”和“Instruct”的含义有些差别,但大多数人把它们当成同义词,可以相互代替。,教学就是以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学习为基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是一种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都得到主动发展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育人活动。,小 结,二、教学的意义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其实质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经验的过程,它本身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它在整个教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尽管学校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但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途径。从学校全部工作比重来看,教

6、学所占的时间最多、涉及的知识面最广、对学生的发展最全面,对学校教育质量影响最大。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也是长期以来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学校正是通过教学才能卓有成效地实现培养目标,造就社会上的合格人才,并达到真正育人的目的。因此,学校应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不动摇。,三、教学的任务教学任务是教育方针总目标和教学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反映了一定社会、生产和科技发展的要求,同时受教育目的、学生年龄特征以及教学时空条件等因素制约,它指明了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对于现代教学而言,教学是实施新课程、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应充分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

7、同时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也能很好地体现现代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教学任务一般包括如下四个方面:,1.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的技能,科学文化知识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生产、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它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现象、事实及规律的认识。技能则是学生将掌握的知识运用于实际,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因为教学的其他任务都只有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所以,只有扎扎实实地完成这个教学任务,才能完成其他教学任务,确保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在基础教育中,教学必须把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8、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具有一个现代人所应具有的素质,能为他们参加现代生产劳动和政治、文化生活创造必要的条件,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和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2.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教学生学会学习,智力是指保证人们有效认识世界所必须具备的认识能力。创造才能是智力发展的高级表现形式,而且是学生个人的求知欲望、进取心和首创精神、意志力与自我实现的决心的体现。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不仅是顺利地、高质量地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也是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要求。,教学对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正如古罗马教育家普鲁

9、塔克所指出的那样,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学仅有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他们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学习。,Tell me,Ill forget;Show me,Ill remember;Involve me,Ill learn.,3.发展学生体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审美情趣并奠定科学的世界观,发展学生的体力,主要是指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健全的发展。不仅体育教学要十分重视发展学生的体力,其他各科教学也要十分注意教学卫生和保健,维护和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培养学

10、生高尚的道德、审美情趣,主要是指通过各科教学,尤其是音乐、美术、生产劳动等诸多课程,不断提升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鉴赏、创造美的能力,在这一基础上,教学也要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观点和态度,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让他们依据一定规范和要求来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为他们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基础。,4.关注学生的差异,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在原有知识经验和个性特点基础上形成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同时教学对学生个性方面的发展也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学就要努力关注学生的差异,协调不同学生需要、兴趣、情感、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要求,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激励发展每个学

11、生的主体能动性、独立性、开拓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充满活力、勇于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完满个性的人。,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2岁的大学生詹正茂,非智力因素与创造力科学史上的“怪现象,第二节 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一、教学的基本规律(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二)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三)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四)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规律,教学规律是指教学中客观存在的、固有的、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教学有其客观存在的规律。教学符合它,就可取得好的效果,不符合,效果就差。所以,探讨教学规律,对我们做好教学工作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一)间接经验与

12、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间接经验即他人的认识成果或已知的真理,主要指理性知识或书本知识,直接经验指学生亲自的认识,主要指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其特点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是把前人的认识成果变成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同时,学生要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要能深刻理解和运用它,必须要有一定的直接经验作为基础,没有起码的直接经验,不可能掌握好间接经验。因此,必须安排和组织必要的实践活动,如练习、实验、实习、独立观察、调查、访问、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例:“南钱北魏”的语文教学方法,(二)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中通过传授和掌握知

13、识,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在人类教学发展的早期,传授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自然地结合在一起的,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多学近乎智”。他要求学生要学思结合,认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但自从17世纪以后就出现了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发展智力为主的认识分歧,形成所谓的“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之争。“形式教育”是18世纪资产阶级教育学的一种主张。这种主张认为教学的任务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不是传授知识,认为智力可以通过专门的训练而充分发展,至于使学生获得多少知识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这一派因重视侧重研究形式的学科而得名。,18世纪末、19世纪初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另一种主

14、张“实质教育论”产生了。这一派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实用知识,掌握了知识,智力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首先,知识是智力的内容,是进行智力活动的凭借,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智力是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发展的;智力离不开知识,不学知识,就不可能发展智力,智力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案例:一位数学教育家的实验给我们的启示,(三)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客观的必然,是教学中的客观存在。任何学校的教学总是要给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服务。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

15、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客观需要。科学知识体系不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且也凝聚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力量,同时教给学生的任何知识体系,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上的。因而,科学知识本身具有教育价值;教师自身的思想修养,必然反映在教学中,学生也将从教师那里汲取思想教育的营养。,(四)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规律 在教学中,教师闻道在先,学有专攻。对所教内容是已知者,因此,教学任务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和教学活动的组织,都要由教师来确定。可以说,教师的知识、品格、修养以及工作精神、教师主导作用的性质和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学

16、过程的思想方向和活动过程,决定着教学的质量高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学习,并不是一种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要随着教师的教做出积极的自我调整和控制,学生学的过程决定着教学内容的内化的可能和程度。总之,教是为了学,学又离不开教。我们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即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则。它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提出来的,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探讨的概括。正确理解、掌握和贯彻执行教学原则,是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各种矛盾关系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一)直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巩固性原则(四)

1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五)量力性原则(六)因材施教原则(七)启发性原则(八)教育性原则(九)反馈调节原则,二、教学原则,(一)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按照人类认识活动的科学规律,以视听觉结合的方式呈现信息,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使教学充满趣味,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直观性原则的意义在于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通过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一般来讲,直观的具体手段有以下三种:1.实物直观。通过实物进行,直接将对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实物直观包括各种实物、标本、实验、参观

18、。它具有真实有效的特点。2.模拟直观。模拟直观是运用各种手段对实物进行模拟,它包括图片、图表、模型、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等。模拟直观能够弥补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使实物直观无法使用的缺憾,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模拟直观的范围更加广阔。3.语言直观。语言直观是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比喻描述,引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直观的效果。,(二)系统性原则 现代系统科学理论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体,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要注重发挥系统组织的作用。系统性原则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有系统的进行,它要求教师按照学科课程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规律进行教

19、学,有次序、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这个原则又称循序渐进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按照课程标准的顺序进行教学;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并非要求教师刻板、僵化地执行课程标准。,(三)巩固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只有及时巩固才能减少遗忘,不巩固所学知识,很难顺利进行新的学习和熟练运用知识。巩固性原则符合学生认识的科学规律,它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技能,使之能持久地保持在记忆中,需要时能正确再现出来,加以运用。通过练习、复习、作业等形式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温故

20、而知新。巩固的意义不仅在于强化旧知识,也有助于学习新知识,旧知识是新知识学习的基础。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保证巩固的科学性;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但要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四)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的是教学要以学习间接经验,也就是基础知识为主,从理论和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就必须依靠自己以往积累或现时获得的感性经验。只有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感性经验、已有知识和所学的新知识有机联系,学生的学习才能顺利进行。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原

21、则,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学习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为主,根据学习理论的需要适当联系实际;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联系实际应从多方面入手,注意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五)量力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准备状态,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一原则表明教学活动受制于学生的一般发展水平,在教学中应该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的情况出现,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可接受性的起点激发、启发学生进行学习。这一原则又称为可接受原则,与维果斯基提出的“最

22、近发展区”理论相接近。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关键期;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例:“学来的无助感”及其克服美国心理学家德韦克的实验,(六)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获得最佳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不主张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我国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充分了解学生,教师需要了解学习成绩、学生的个性特征的各个方面、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针对学生的差异提出不

23、同教学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材施教新论:血型不同方法不同,(七)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使教学过程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以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感受和体验,使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创造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八)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要求在马列主义、

24、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教学在授予学生科学知识、保证教学的科学性的基础上,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一味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而提出来的,要求教师既教书又育人,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在教学科学性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注重教学艺术和言传身教 例:北京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的做人课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个人修养、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与社会、我与大自然,(九)反馈调节原则 反馈调节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从教与学的活动中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便了解教与学的情况,调节和控

25、制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教育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证明,反馈在学习上的效果显著,并且证明每日反馈较之每周反馈效率更高,教师要掌握反馈的时机,及时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措施。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通过多种渠道,及时获得学生学习的各种反馈信息;对获得的反馈信息及时评价,对教学活动作出适当调节;培养学生自我反馈调节能力。,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演变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组织方式及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与学生发生联系,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展开,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和安排等问题。教学组织形

26、式在历史上经历许多变化和演变,从早期的个别化教学到近代的班级授课制,是随着社会和教育活动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第三节 教 学 组 织 形 式,(一)古代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1、个别教学2、集体教学的萌芽:班级授课制的基础,古代埃及的学校教育,3.集体授课制的特点:第一,教师教的不再是一两名学生而是一组(几十名)学生;第二,不再是一个教师给一两名学生教授所有教学内容,而是由一个教师主讲,若干名教师辅助讲授,如我国书院教学就是由“教授”、“直讲”、“助教”等共同进行的;第三,主要由教师个别地给每个学生讲授、指导,同时也由学生共同进行某些学习活动,如共同朗读、互相讨论等;第四,学生在年龄、程度、修业年

27、限及学习进度上仍参差不齐(如少年、成人同在一起学习),但修业顺序有一定程度的计划和安排(如书院“教条”或“洞规”所规定的修业顺序)。,(二)班级授课制的产生1、编班上课:16世纪,欧洲学校2、班级授课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3、基本定型: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4、日趋成熟:以凯洛夫为代表的前苏联教育家5、我国:(1)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年,京师同文馆(2)普及和推广:1903年的癸卯学制以后(三)教学的辅助形式 1、现场教学 2、个别指导(四)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二、班级授课制(一)概念 是将一定数目的学生按年龄与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统一的内容和进度由教师向全班学生授课,

28、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二)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1、班:(1)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2)以全班教学为主;(3)严格的班级制度2、课:(1)把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按照学科和年级分成诸多部分,即“课”;(2)大致平衡,彼此连续,相对完整3、时:进行一“课”需要的统一固定的单位时间,(三)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 班级授课制产生三百多年以来,已经比较明显的显示了它的优越性和局限性。1、优越性 它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个教师的教学能量,而且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它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

29、的教育作用。2、局限性 它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容纳更多的内容和方法;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启发。,三、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 正因为班级授课有其优越性,它才成为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但人们并没有停止对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和创新。这些创新都围绕着对班级授课制的改革而展开,试图在保持班级授课制优越性的同时克服其局限性,回归教学组织形式的个性化,使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

30、势。20世纪初,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出发,西方许多教育家倡导活动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先后提出了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和文纳特卡制。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继承以往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开始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分析影响教学活动的各种因素,寻求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们主要表现为分层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和小班教学。,第四节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一、备课 二、上课 三、课后的教学活动,一、备课,(一)备课:在课堂教学活动以前的所有准备活动(二)意义:上好课的前提和条件(三)种类:1、备课的场合和人数:个人备课、集体备课 2、备课的智力活动方式:内心备课、行为备课 3、系统层次: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4、

31、备课的工具:纸质备课、计算机备课,(1)学期备课,学期备课:新学期开学前,思考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方案,确定基本的教学策略的过程 基本要求:a.理解课程性质及总的教学时数 b.阅读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教学目的和基本的教学要求 c.通读教科书 d.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动机及学习风气 e.做好实验、实践和教学媒体的检修准备工作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表格式、条文式,(2)单元备课,熟悉和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 确定教学的重点、详略以及教学活动的序列 处理好课时安排、活动步骤以及习题、实验等 研究、选择本单元的教学方法,(3)课时备课,课时备课:针对一节课准备活动,是

32、备课的关键部分“四备”:备资源(教材)、备学生、备环境(教法)、备媒体 写出教案,制作课件 教案种类:讲义式、提纲式、综合式,二、上课,(一)上课的常规要求 上课是学校管理常规的重点,也是维持教学秩序、实现教学任务、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有良好校风的学校,都有有关上课(课堂教学)时对教师和学生的基本要求和行为规范。主要有:上课前准备要求;按时上下课的时间要求;教师侯课要求;上下课师生的礼貌要求;课堂上的纪律要求(提问要求、衣着、不吸烟、关手机、语言文明、相互尊重等)。,(二)一堂好课的标准,一般来讲,有以下六条标准。1、目标明确,完成任务2、内容正确、充实,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3、结构合

33、理,充满机智4、媒体有效,方法适当,善“启”善“导”5、语言科学而艺术6、板书有序,科学合理上课,既是教学科学性的表现,又是艺术性的再现。,三、课后的教学活动,(一)对学生的课后指导工作 1、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1)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自觉性(2)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内容、分量、难度、时间、方式 2、课外辅导(1)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照顾个别差异(2)主要内容(3)方式多样,(二)反思总结工作(评课、说课)1、评课(1)评课:为了检验教学质量,对上课的效果进行价值判断(2)网上评教 2、说课(1)说课:教师向其他教师展示教学设想和实际效果的过程,是教师的教学反思的途径 备课后(2)形式 上课

34、后 评课后,小结,在上述三种活动中,备课是基础,是保证教学实践活动正常、科学、有效的前提,上课是中心,是关键,而课后活动是上课的延续,是进入下一个教学循环的基础。,第五节 教学策略及方法,一、教学策略(一)教学策略的含义(二)教学策略的种类(三)课堂教学主要的教学策略二、教学方法(一)教学方法概述(二)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三)使用教学方法基本策略,一、教学策略(一)教学策略的含义 1、教学策略: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2、特点:(1)指示性(2)灵活性,(二)课堂教学主要的教学策略,1、口头语言表达

35、策略(1)课堂讲授策略 讲授:“独白”语言 a.程序逻辑策略 基本策略 b.内容科学有效 c.赋予口头语言以艺术美感(2)对话策略 对话:口头语言的互动与交流行为 方式:问答、讨论 a.提问策略 课堂教学对话行为策略 b.答问策略 c.讨论策略,2、板书设计策略(1)板书:视觉的文字呈现行为方式 形式多样,因地制宜,综合使用 提炼准确(2)特点 形象实用 形式美观,二、教学方法,(一)教学方法概述 1、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2、特点:(1)体现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学的价值观念(2)受到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制约(3)受到具体的教学

36、策略的影响和制约(4)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要求,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行为体系,(二)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1 讲授法 2 谈话法 3 讨论法,讲授法: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形式:讲述、讲解、讲读、讲演要求: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注意启发;讲究语言,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形式:引导性的谈话、传授新知识的谈话、复习巩固知识的谈话、总结性谈话要求: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要善问;要善于启发诱导;要做好归纳小结,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

37、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只是的一种教学方法形式:整节的课堂讨论、几分钟的讨论、全班性的讨论、小组讨论要求: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做好讨论总结,4 演示法 5 参观法,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演示手段:实物或模型、标本、图片、图画;序列性序列性演示;示范性动作或操作辅助性教学方法,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自然界和其他社会场所,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和研究而获得知识方法,6 练习法 7 实验法 8 实习作业法,练习法:是指在教师指导

38、下进行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形式:语言的练习;解答问题的练习;实际操作的练习要求:提高练习的自觉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严格要求,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仪器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或现象的发生和变化,使学生在观察、研究和独立操作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种类:感知性和验证性要求:做好实验前的准备;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要求与做法;注意实验过程中指导;做好实验总结,实习作业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一定的场所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或其他实践活动,以获得一定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方法要求:做好实习作业的准备;做好实习作业的动员;做好实习作业过程中的

39、指导;做好实习作业总结,(三)使用教学方法基本策略,1、教学方法的选择策略(教学有法,但无定法)(1)调整和丰富(2)积极学习2、教学方法的运用策略(3)优化组合、综合运用(4)改革改造(5)借鉴3、教学模式(1)教学模式: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为完成某一教学课题而运用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方法的程序及策略体系(2)代表性教学模式:传授接受模式 问题发现模式,讲述蟾蜍的解剖比较下面两种讲法:1、“我们要解剖的是蟾蜍,俗称癞蛤蟆。把它死后放进解剖盘,腹面向上,用大头针固定四肢。再进行解剖:左手拿镊子,右手拿解剖剪,从它的腹部下端镊起皮肤”2、“把这只杀死了的癞蛤蟆放在盘子里,让它仰面朝天,用大

40、头针扎住前后脚,再破肚,用剪刀从肚子下面剪开”,例如释天净沙秋思中“古道西风瘦马”一句的连贯题:师:作者为什么用“瘦”描写马?生:因为旅途很辛苦,很疲劳,马累瘦了。师:马都累瘦了,那旅行的游子怎样?生:马都累瘦了,游子在旅途经历的艰难辛苦则不言而喻了。师:这样写马有何作用?生:通过写与游子相关的“瘦马”,从侧面烘托出游子的疲困。师:这一句写了游子怎样的“思”?,“线与线的位置关系”的板书线与线的位置 同一平面 不同平面(异面直线)相交 平行 一般相交 垂直平行,渔夫的故事以诚 哀告 诚恳 虚伪 相待 救 求饶(1)存有 凶相 善智 渔夫 扔 魔鬼 残暴 幻想(3)毕露 杀战胜(2)撒谎 勇敢

41、愚蠢 魔鬼 求饶,引导学生进行 实验观测 肯定“科学猜想”(分析和处理 验证“猜想”实验数据)的正确性 否定(限于学生知识 水平,教学上有 教师引导 时省略理论上的 论证),研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探索,科学结论(物理规律),理论论证,(一)分层教学1、分层教学:能力分组2、能力分组形式:(1)外部分组:跨学科能力分组和学科能力分组 选修课分组和综合学校多轨分组(2)内部分组:不同学习内容和不同学习目标的分组 相同学习目标和相同学习内容而采用不同方法和媒体的分组3、优点:便于因材施教4、缺点:管理复杂,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二)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

42、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机制,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组织形式 2、基本要求包括:(1)科学分组和分工(2)精心设计讨论(3)适时引导和调控(4)及时反馈和评价,例:“头脑风暴法”的教学应用和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三)小班教学 1、小班教学:班级规模缩减后的教学 2、注意的问题:(1)取消教师分科任教或延缓教师分课界限(2)改革现有的班级制度以保证给予学生均等的机会,钱梦龙、魏书生同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学改革家。他们一南一北,自树一帜,被称为“南钱北魏”。在教学指导思想上,钱梦龙把“训练”放在核心地位;魏书生强调“民主与科学”。对学生在教学地位

43、认识上,钱梦龙认为,学生是“主体”;魏书生认为,学生是“主人”。在教学实践方面,钱梦龙把训练贯穿到教学过程的始终;魏书生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学来的无助感”首先是在动物的实验中发现的。实验过程是,给狗以电击,狗就急速逃避,然后把狗放在一个不能逃避的笼子里,同样给狗以电击,开始几次,狗还像以前那样企图逃避,乱窜乱跳。但是,经过几次无法逃避的电击后,够干脆躺下来哀鸣,接受电击。根据这种现象,试验者塞利格曼认为,当动物(甚至是人)已经知道不能控制他所处的环境时,就出现“学来的无助感”。相关研究使人们认识到,对失败的归因在决定儿童在对失败的反应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儿童

44、学业失败以后,降低难度使儿童重新获得成功的经验,对儿童对失败的不正确态度是有帮助的。一个认为失败是由于自己缺乏能力的儿童,也有可能认为这种失败是不可克服的。这样,当他们遇到失败是,就有一种加倍的消极影响,失败成为他们无能的判决书,努力也是惘然的。教育者应该把握问题的难度,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有效防止“学来的无助感”。,“做豪迈的中国人”的做人教育特色“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使“普通学生获得理想发展”,首先从“学会做人”抓起。张杰庭董事长提出的“做豪迈的中国人”的校训是学校开展“做人教育”的主线。学校自编了一套小学1-6年级的做人课教材,实现了“做人教育”课程化。学校充分利用北京名人荟萃,教育资源

45、丰富的优势,富有创意地开展了百位名人进校园的活动。南极长城站考察归来的毕福剑走来了,他把科考队员极地奋战的豪气带进了校园,使学生懂得了怎样去报效祖国。漂流长江的杨欣走来了,他讲叙了母亲河危机四伏,多灾多难的现状,使学生们意识到要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书法家庞中华走来了,他讲述了汉字艺术的无穷魅力,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写在了学生的心上。摄影记者解海龙走来了,他用凝聚着“大眼睛”求学期盼的镜头,呼唤着学生们对贫困孩子的关爱。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倪萍、偶像歌星蔡国庆、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女作家毕淑敏、闻一多先生之子闻立雕、文天祥后人文元衍还有轮椅上的大学生、驻外大使、国旗班的战士,每一位名人的成功之路

46、都是一本青少年成长的教科书。,非智力因素与创造力 科学史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科学巨人爱因斯坦首次投考大学竟然名落孙山;17岁创造“群论”的接触数学家伽罗瓦两次考不上大学;爱迪生只读了3个月的书就退学回家,被人们认为是一个不堪造就的笨孩子;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学生时代成绩低劣,老师和父母都认为他不会有出息。还有许多大科学家,如瓦特、戴维、富兰克林、史蒂芬斯、道尔顿、法拉第等等,小的时候都不是高材生,有的甚至连书都没读多少,可是他们都做出了巨大的成绩,具有惊人的创造才能,这是什么原因呢?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对800名男性进行了30年追踪研究表明,成就最大的20%与成就最小的20%之间,最明显的差别不

47、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有自信心、进取心、坚韧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据此,科学史上的奇怪现象就不难理解了:大凡有造诣的科学家,他们的才能和成就与他们的良好的性格特征、心理品质相映成趣、密不可分,他们之所以成为高层次的创造型人才,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坚定的自信、广泛的兴趣、炽热的感情、宽广的胸怀、顽强的意志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设计教学法是通过设计活动进行的教学,它体现了实用主义的教学过程及其理论。有四个步骤:创造情境,引起动机;确定目的制定计划;实行计划;评价成果。例如,领儿童参观飞机场,看各种飞机起落(创造情境);儿童见飞机飞行很有趣,欲制飞机模型(动机);经过讨论,研究确定目的定出计划

48、(计划);根据计划有组织的实行计划,遇困难,请教教师或专家(实行);做成请教师同学等评价(评价)。,道尔顿制 20世纪初由美国帕克赫斯特(HHPrkhurst)提出,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等学校实行的一种个别教学组织形式。其基本做法是:废除课堂讲授,把各科学习内容制成分月的作业大纲,规定各种作业,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与教师订立学习公约,然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独立学习,考试合格后订立下一个月的学习公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针对班级授课制的缺点而提出的,强调给儿童以自由、师生合作、照顾个别差异及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文纳特卡制 是由美国教育家华虚朋(CWWashbume)提出,于1919年在伊利诺斯州文

49、纳特卡镇公立学校实行的一种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相结合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将课程分成两部分:一是指定作业,教学按学科进行,以学生自学为主,适当进行个别辅导,要求每个学生按自己的能力和可能的进度拟定学习计划,并在工作簿上记录进展情况,最后以考试形式检验学习结果,引导学生自己根据考试成绩决定下一步学习方向。二是团体活动与创造性活动,由文化的和创造性的经验组成,分小组活动或施教,通过手工劳动、音乐、艺术、运动以及商业、编辑、出版等团体活动随机进行,没有确定的程序,也不考试,目的在于发展儿童的社会意识。,o型:o型血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来说,“分散学习”的读书方式无疑是一帖良方 o型血孩子的记忆力不错

50、o型血孩子的自我约束力强 o型血孩子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分散精神,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尽量替他们安排一个独处而安静的房间,并且房间尽量避免靠近门口或客厅,防止受干扰。,a型血a型血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集中注意力,尤其是能够较长时间专注于某件事情上。a型血孩子在面对两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交替时,容易受前项工作的影响,而无法全力投入另一个阶段的工作 图书馆是适合a型血孩子的良好读书环境。在安静的图书馆中,孩子不但可以专心读书,还可与别人一同研究功课,相互勉励。,适合b型血孩子的读书方法 b型血孩子领悟力强、脑筋动得快,并且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与吸收能力 b型血孩子酷爱自由,不喜欢受限制 b型血孩子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