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报告13号办公楼.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520044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勘察报告13号办公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勘察报告13号办公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勘察报告13号办公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勘察报告13号办公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勘察报告13号办公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勘察报告13号办公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勘察报告13号办公楼.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西部现代国际商贸物流基地(13#办公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国西部现代国际商贸物流基地(13#办公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阶段 :详细勘察工程编号 :A2012Y03023勘察起至时间:2012年02月27日2012年03月10日提交单位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 经 理 :赵 翔总工程师 :康景文审 定 :周德贤审 核 :余元辉工程负责人 :谢贤瑞报告编写人 :谢贤瑞2012年07月23日企业法定代表人申明本人郑重声明:本单位此次出具的勘察报告及其附件材料的全部内容是真实准确的。我知道报送虚假的资料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此次报送的勘察文件及其附件材料如有虚假,本单位及本人愿接受

2、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依法给予的处罚。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名或签章)2012年07月23日第10页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目 录文字部分1.概述1.1建筑物性质1.2岩土工程勘察目的与任务2.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方案、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2.1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方案2.2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方法2.3完成的勘察工作量3.区域地质构造及气象概况3.1区域地质构造3.2 气象概况4.场地工程地质条件4.1拟建场地地理位置4.2场地地形、地貌概况4.3场地岩土构成4.4场地地下水5.岩土的测试成果5.1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指标评价5.2 场地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5.3 标准贯入试

3、验指标统计5.4 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指标6.地震效应分析与评价6.1场地抗震设防烈度6.2场各地层的动力性质参数6.3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6.4建筑场地的卓越周期6.5砂土液化判别7.岩土工程评价7.1建筑场地的稳定性评价7.2土的工程特性指标7.3地基评价7.4地基基础评价7.5与基础施工有关的问题8.结论和建议附件部分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 张2.工程地质剖面图图例 1 张3.工程地质剖面图 8 张4.钻孔柱状图(2孔) 1 张5.岩土测试报告 1 份6.引用的水、土腐蚀性分析资料 1 份7.波速测试报告 1 份中国西部现代国际商贸物流基地(13#办公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概

4、述1.1建筑物性质拟建的中国西部现代国际商贸物流基地(13#办公楼)工程项目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受业主的委托,我公司对该拟建项目建筑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拟建物的性质、基本情况见下表1.1建筑物性质、基本情况一览表 表1.1建筑物名 称层 数(m)最大建筑高 度结构类型地下室情况基 础 情 况拟采用型式最大荷载13#办公楼2099.35m框架结构1筏板基础/由于勘察期间为建筑物初步设计阶段,建筑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未能提供建筑设计0.00标高等情况。1.2岩土工程勘察目的与任务勘察目的是为建筑设计提供工程地质资料。根据建筑设计单位对本场地详细勘察提出的技术要求以及岩土工程勘察

5、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的要求,本次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如下:(1)查明拟建场地的地形、地貌、自然地理条件和不良地质作用,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2)查明拟建场地的地层结构、岩土构成及分布情况,测试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并评价其承载力等,着重查明基础下地层的分布变化情况; (3)查明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季节性变化幅度、以及地层的渗透性等;(4)判断场地地下水和场地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对场地地震效应进行评价,划定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参数;(6)对场地岩土进行工程地质评价,提出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并对基础施工中应注意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建议。2.

6、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方案、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2.1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方案2.1.1勘察工作技术依据本次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依据有关的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主要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如下:(1)国家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2)行业规范: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J366200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

7、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版)。 (3)地方规范: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 (4)业主提供的图件 中国西部国际商贸物流基地(13#办公楼)总平面图。2.1.2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的确定根据该工程的建筑规模、重要性、破坏后果,其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根据拟建场地的复杂程度,确定场地等级为二级;根据场地地基的复杂程度,确定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据此确定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2.1.3勘探点的平面布设本工程勘探点根据现行国家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布设,根据业主提供的含基础轴线的总平面图,勘察点主要按建筑物轮廓线和基础轴线布置,勘

8、探点间距约13.1025.80m,共布设勘探点计30个(孔号1#30#),其中控制性勘探点12个,一般性勘探点20个,取土标贯试样钻孔24个, 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孔30个,波速测试钻孔2个。需要说明的是:本次外业勘探,是按原有总平图进行的,外业钻探施工时,受场地土堆、坑洼等障碍物的影响,对部分勘探点的设计勘探位置作了一定挪移,挪移距离约2.005.00m。由于建设方需要,目前总平图进行了局部调整,本报告中的勘探点平面位置图系调整后的总平图。以上勘探点的平面布置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号No.1)。、2.1.4勘探孔深度的确定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的

9、技术要求,结合拟建物规模、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场地目前地坪面标高以及该场地内各地层的空间分布,本次勘探点的实际勘探深度约15.6025.10m。2.2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方法(1)搜集资料及工程地质调查搜集和研究场地区域地质、地震资料及场地附近已有的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技术资料和经验,进行现场踏勘及工程地质调查,编制岩土工程勘察纲要。(2)钻孔测量拟建场地各钻孔位置的测放是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按照勘探点与建筑物的平面几何关系,利用全站仪进行测量的。测量控制点由业主提供,测量控制点CH1点坐标: X=38657.401 Y=38183.428,H=478.040,测量控制点CH2点坐

10、标:X=38647.579 Y=38254.410,H=477.634,各勘探点孔口地面高程是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CH2的高程(H=477.634m)为测量基准点,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的。由于测量控制点距拟建建筑距离较远,已超出“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幅范围,故未能标示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中。(3)现场钻探目的是查明地基土结构、性质、鉴别土质类别及特性,确定各工程地质层及亚层的分布埋藏界线,采取土试样。采用SH302A型工程勘察钻机对各勘探点卵石土层顶面之上的土层进行冲击跟管钻进。 (4)采取土试样对建筑场地内分布的粉质粘土采取原状土试样,对细砂、卵石采取扰动试样。(5) 引用水土腐蚀性分析资料

11、 引用紧邻场地的前期会所勘察项目中的场地土、场地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分析资料。(6)超重型动力触探测试采用SH302A型工程钻机,配合由我公司研制的、已经纳入现行国家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对每个勘探点的卵石土进行连续、系统测试,定量评价卵石土的密实度和均匀性及卵石地基土的承载力。 (7)室内试验对建筑场地内分布的粉质粘土,采取原状土试样进行常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以评价粉质粘土的地基承载力;对建筑场地内分布的细砂、卵石采取扰动试样,进行颗粒分析试验,以便分类定名。(8)波速测试采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所生产的RSM-24FD (CF05001) 数据采集仪和陕西省工

12、程地震勘察研究院生产的SSJ-28Hz(CH05001)型杠杆式井下三分量检波器,对本次勘察编号为11、21号钻孔进行单孔法波速测试。通过对地基土声波的信息处理和分析,反演地质体内波速场的分布,利用所测出的纵横波速,计算各层地基土的动力特性参数,对场地进行抗震类别划分,为地震反应分析和抗震设计提供设计计算参数。2.3完成的勘察工作量本次勘察现场钻探作业时间为2012年02月27日至2012年03月04日,于2012年07月23日提交该工程正式勘察报告,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见表2.3。 实际完成的勘察工作量统计表 表2.3工 作内 容钻孔测量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SM植物胶钻孔勘 探总进尺波速测

13、试钻孔取土试样及试验标贯试验引用水土分析资 料原状扰动样水样土样(个)(m)(m)(m)(个)(件)(件)(次)(件)(件)工作量30417.950.1594.627719223.区域地质构造及气象情况3.1 区域地质构造拟建场地在区域构造上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之川北褶皱带中的成都断陷,该断陷形成始于印支期,喜山期得以进一步加强,第三纪末的”喜山运动”使成都断陷明显下降,”喜山运动”之后,成都断陷主要表现为间歇性继续下降,沉积了较厚的下中更新统地层,不整合于白垩系地层之上,至上更新世之后,成都断陷相对稳定或轻微升降,广泛沉积了上更新统地层和全新统地层,形成现今的地貌景观。成都市青白江区的断裂以

14、NNE向为主,尚有NW、NWW向等。通过都江堰市城西的龙门山断裂的规模最大、活动性最强,龙泉山断裂亦有一定强度的活动。通过成都市区的各断裂为隐伏断裂,除蒲江新津茶店子广汉断裂在第四纪以来有间隙性活动,控制了其西的第四系卵石土厚度剧增,其余隐伏断裂近期无明显活动表征。(详见图1成都构造略图) 图1成都构造略图从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及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余震表明,龙门山断裂带目前处于活动期(蓄能和释放剩余能量阶段),青白江区位于成都平原以西北,龙门山断裂带对场地稳定不会产生直接影响,属地震波及影响区。3.2气象概况成都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多年年平均气温16.200C,最高37

15、.300C,极端最低气温-5.90C,全年一月气温最低,七月气温最高;多年年平均降水量947mm,69月降雨集中,占全年降雨量的74.20%76.90%,12月至次年2月降雨量最少;多年年平均蒸发量为1020.50mm;年日照时数为12001300小时;多年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多年年平均风速为1.35m/s,最大风速为14.80m/s,极大风速27.40m/s(1961年6月2日),主导风向为NNE向,出现频率11%,基本风压为0.25kPa。4.场地工程地质条件4.1拟建场地地理位置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开发区紧邻成金青快速通道,区内已建、在建道路畅通,场地地理位置优越

16、,交通方便。4.2场地地形、地貌概况场地内地形大部分地段比较平坦,场地内钻孔孔口地面高程多在477.19478.21m之间,最大相对高差约1.02m(介于14#钻孔和7#钻孔之间),在地貌单元上属于沱江水系级阶地。4.3场地岩土构成本次勘察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主要由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层组成,各层土的构成和特征分述如下: 素填土(Q4ml):灰黄,褐黄,结构松散,质地不均匀,成分以粘性土为主,局部含卵砾石,全场地分布,层厚为0.503.40m。 粉质粘土(Q4al+pl):黄灰色褐黄色,可塑(局部孔区见软塑状),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裂隙较发

17、育,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该层大部分地段分布,部分地段缺失,层厚0.703.50m。(在该层底部,局部地段分布有薄层粉土,厚度约0.300.40m。) 细 砂(Q4 al+pl):灰、灰黄色,松散稍密,稍湿,含粘粒较多,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铁锰质氧化物及云母片,局部含卵石,分布于卵石层顶板并以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层内,场地普遍分布,层厚为0.403.70m。卵 石(Q4 al+pl):褐黄色灰色,饱和,成份以变质岩和岩浆岩为主,亚圆形,呈中等风化微风化,充填约2550%的中、细砂,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和N120锤击数可分为4个亚

18、层:松散卵石、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和密实卵石。-0松散卵石:松散卵石:褐黄色灰色、层状、透镜体分布。其母岩成份以火成岩为主,沉积岩、变质岩次之。亚圆形,磨圆度较好,中微风化,卵石粒径多为24cm,少数达5cm以上,粒间充填45%50%的细砂,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击数2.84击。-1稍密卵石:褐黄色灰色、层状、透镜体分布。其母岩成份以火成岩为主,沉积岩、变质岩次之。亚圆形,磨圆度较好,中微风化,卵石粒径多为26cm,少数达10cm以上,卵石含量5565%,充填约3545%的中细砂和和少量粘性土,N120击数为47击。-2中密卵石:褐黄色灰色、层状分布。饱和,其母岩成份以火成岩为主,沉积岩、变质岩

19、次之。亚圆形,磨圆度较好,中微风化,卵石粒径多为38cm,少数达10cm以上,卵石含量6575%,充填2535%的中细砂和和少量粘性土,夹少量的漂石,N120击数为710击。-3密实卵石:褐黄色灰色、层状分布,饱和,其母岩成份以火成岩为主,沉积岩、变质岩次之。亚圆形,磨圆度较好,中微风化,卵石粒径多为38cm,少数达10cm以上,卵石含量大于75%,充填约25%的中细砂和和少量粘性土,夹少量的漂石,N120击数为10击.。以上各地层的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图号No.3-13-8)。4.4场地地下水拟建场地在地貌单元上系沱江水系一级阶地,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钻探揭示的地层特性分析,场地地

20、下水类型为孔隙型潜水,该场地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砂卵石层内的孔隙中。场地地下水主要受地下水、河水的补给,主要以迳流方式排泄,,受砂卵石层之上覆土层的影响,场地地下水具微承压性。勘察期间为枯水期,受邻近在建建筑物及原有居民机井降水、抽水的影响,测得场地地下水稳定水位为5.706.00m,标高约为471.80m。地下水年变化幅度约为1.502.50m。结合该区域较为成功的施工降水经验,该场地含水层的渗透系数(K)可取25m/d。5.岩土的测试成果5.1室内试验指标统计本次勘察对粉质粘土采取原状土样7件,对细砂、卵石采取扰动样7件,进行常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试验结果详见土工试验报告,试验指标统计值如表5

21、.1。土工试验指标统计表 表5.1岩土名称含水率(%)密 度g/cm3孔隙比液 限WL(%)塑 限WP(%)塑 性指 数IP液 性指 数IL压 缩模 量ES(MPa)压 缩系 数a1-2(MPa-1)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粉质粘土样本容量77777777777最大值29.51.950.82435.621.414.20.636.130.363717.2最小值26.81.920.80033.820.612.90.455.030.292414.4平均值27.91.930.81334.621.013.60.515.560.333115.7标准差0.920.010.010.690.270.470

22、.050.380.025.080.90变异系数0.030.010.010.020.010.030.100.070.070.160.06统计修正系 数0.880.96标准值2715.0注:表中c 、值为直剪试验指标。5.2 场地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腐蚀性分析5.2.1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本次勘察引用前期会所项目勘察中的水质分析试验资料,根据试验结果资料,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的要求,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的腐蚀性评价结果见表5.2.1。场地地下水腐蚀性评价表 表5.2.1取样点号按环境类型按地层渗透性环境类型指标SO42 (mg/L)M

23、g2+(mg/L)NH4+(mg/L)OH(mg/L)总矿化度(mg/L)渗透类型指标PH值侵蚀性CO2(mg/L)HCO3 (mmol/L)1(引用)含量104.7024.680.020.00740.1A含量7.30.006.50等级微微微微微等级微微微2(引用)含量98.2121.070.020.00659.0含量7.10.005.77等级微微微微微等级微微微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取样点号浸水状态Cl含量(mg/L)腐蚀等级1(引用)干湿交替44.62微2(引用)36.20微从水质试验结果来看,场地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Mg型,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24、钢筋具有腐蚀性,腐蚀性等级为微腐蚀。该场地地下水的水质分析试验资料见附件土工试验报告。5.2.2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本次勘察,引用前期会所项目勘察中的土的腐蚀性分析试验资料。根据分析试验结果,该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以及钢结构的腐蚀性的评价结果如表5.2.2所示 土的腐蚀性评价表 表5.2.2取样孔号按环境类型按地层渗透性环境类型指 标SO42 (mg/kg)Mg2+(mg/kg)OH(mg/kg)渗透类型指 标PH值2(引用)含量50.556.130.00B含 量7.5等级微微微等 级微17(引用)含量66.959.300.00含 量7.2等级微微微等 级微对钢筋混凝

25、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取样点号土层含水量状态Cl含量(mg/kg)腐蚀等级2(引用)B17.16微17(引用)17.37微对钢结构腐蚀性孔号PH值腐蚀等级2(引用)7.5微17(引用)7.2微根据土的腐蚀性分析试验结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的要求判定,该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腐蚀性,腐蚀性等级为微腐蚀,仅以PH值判定,土对钢结构具有腐蚀性,腐蚀性等级为微腐蚀。5.3 标准贯入试验指标统计 本次勘察对粉质粘土、细砂进行了19次标准贯入试验,试验结果见表5.3。 标准贯入试验指标统计值表 表5.3土层名称样本容量(次)最大值(击)最小值(

26、击)平均值(击)标准差(击)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标准值(击)粉 质粘土10766.20.400.070.945.83细 砂9433.20.400.140.932.975.4 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指标本次勘察对各钻孔揭露的卵石土进行了连续、系统的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测试,其测试成果(经修正后的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测试锤击数)统计列于表5.4中。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 表5.4统计项目土层名称样 本容 量最大值(击)最小值(击)平均值(击)标准差(击)变 异系 数统计修 正系数标准值(击)松散卵石393.71.92.850.610.210.942.68稍密卵石666.84.

27、75.810.650.110.975.64中密卵石779.37.98.640.450.050.988.46密实卵石7314.710.312.40.900.070.9611.906.地震效应分析与评价6.1抗震设防烈度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成都市青白江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6.2各地层的动力性质参数根据11、21号钻孔内进行的波速测试成果资料,场地内各地层的纵横波速、动力学特性参数如表6.2。 地基岩土动力学特性参数表 表6.2岩土名称重 度(kN /m3)纵 波Vp(m/s)横

28、波Vs(m/s)动弹性模 量Ed(Mpa)动剪切模 量Gd(Mpa)动泊松比Vd素 填 土18.0 451 191 186 67 0.39 粉质粘土19.0 479 204 224 81 0.39 细 砂18.0 329 165 133 50 0.33 松散卵石20.0 578 305 497 190 0.31 稍密卵石21.0 676 371 759 295 0.29 中密卵石22.0 756 423 1023 402 0.27 密实卵石23.0 840 4721307 513 0.28 6.3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根据本场地波速测试报告,其覆盖层厚度范围内的剪切波速范围值为165472m/s

29、,场地等效剪切波速为Vse=332m/s, 场地的卓越周期建议按T0.23s考虑,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地基土类型属为软弱土(素填土、砂土)中硬土(卵石土),拟建场地类别属类, 覆盖层厚度大于5.00m,属于对建筑抗震一般地段。6.4建筑场地的卓越周期根据在11、21号钻孔内进行的剪切波速测试结果,利用以下公式进行场地卓越周期计算: 式中: T卓越周期;hi第i层土的厚度; Vsi第i层土的剪切波速; n地层层数。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出钻孔内地层的卓越周期范围值为0.220.23s,建议该场地卓越周期采用0.23s。6.5土层的液化判别对于分布于卵石层顶面的细砂层,

30、地下水位按多年平均最高水位埋深2.00m考虑时,细砂位于地下水位以下,不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的判别公式4.3.314.3.33,场地内局部分布的卵石层顶面的细砂初判为液化地基土。场地局部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层内的细砂,由于卵石层内的孔隙水压力容易消散,同时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附录P的规定,可不考虑其液化影响。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对该场地局部分布的位于卵石层顶面的细砂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进一步判别其液化。其判别结果如下:细砂层液化判定表 表6.5 土 层名 称钻孔号实测标贯击数临界值液化指

31、数IlE液化等级细 砂24.08.924.96轻 微53.08.127.57中 等83.07.7215.28中 等94.08.524.77轻 微123.08.124.41轻 微183.08.0411.91中 等203.08.123.78轻 微283.08.205.07轻 微303.08.2813.39中 等根据上表的判别结果,该场地分布的于卵石层顶面的细砂为液化土,液化等级为中等。7.岩土工程评价7.1建筑场地的稳定性评价该场地内无新构造活动迹象,区域地质构造相对稳定。场地地势平坦开阔,地貌单一,场区地层沉积规律及地层结构简单,未发现不良地质作用,其区域稳定性较好,为稳定场地。7.2土的工程特

32、性指标根据本次勘察野外钻探,结合土工试验结果,以及对卵石土层进行的动力触探的测试成果,按照有关标准、规范对地基承载力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并结合青白江地区的工程建设经验,场地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以及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列于表7.2中。土层名称重 度g(kN/m3)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压缩模量Es(MPa)变形模量E0 (MPa)基床系数kp(MN/m3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o)qsikqpk挖孔桩钻孔桩挖孔桩钻孔桩 素 填 土18.070/1010/ 粉质粘土19.01405.5/20163545/ 细 砂18.01107.05.0/0202025/-0松散卵石20.018019.01

33、5.018.003090100/-1稍密卵石21.032023.020.030.0035110120/-2中密卵石22.054034.027.045.004013014035002000-3密实卵石23.078048.036.060.004515016050002500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表 表7.27.3地基土的评价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结合拟建物进行综合分析:(1)素填土:该层土具有成分不均、欠固结性、承载力低,基础开挖时将被挖除。(2)粉质粘土:该层土承载力较低、场区普遍分布、但其厚薄不均,且其下伏有可液化的细砂层,未经处理不宜直接用作基础持力层,基础开挖时将被挖除。(3)细 砂:该

34、层土在场地内部分地段分布,局部地段缺失,其埋深及厚度变化较大,承载力相对较低,且为中等液化土层,未经处理不能直接用作基础持力层。(4)卵石层:该层土普遍分布,厚度较大,连续性较好。现场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结果表明,卵石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较好,承载力较高,压缩性低,是本工程拟建物的良好基础持力层。但卵石层存在密实度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卵石层的均匀性,采用卵石层作为基础持力层时应注意。7.4地基基础评价7.4.1天然地基7.4.1.1基础持力层评价根据拟建建筑物特性(地上20层,地下一层),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场地内土层分布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细砂、松散卵石、稍密卵石层、中密卵

35、石、密实卵石组成,基础开挖后,基底土层为卵石层,卵石层工程特性好,承载力较高,可作为拟建建筑的基础持力层,基础型式可采用筏板基础。纯地下室部分,荷载不大,可直接采用卵石层作为基础持力层。故拟建物主楼部份可考虑采用天然地基上的筏板基础,对纯地下室部份可考虑采用天然地基上的独立基础。7.4.1.2地基承载力修正拟建高层建筑物采用筏板基础,以稍密卵石或中密卵石作为基础持力层,估算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其计算结果见下表7.4.1-1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5.2.4式 基底下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表7.4.11参数建筑物名称承载力(kPa)稍密卵石中密卵石两

36、层地下室高层建筑物(d=6.0m,b=6.0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320540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Pa)968.81222备 注基础宽度大于6m以6m计注:1、本表仅按高层建筑主楼筏板基础进行深宽修正,应注意,若基础设计中采用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应确保建筑结构封顶前完成基础回填工作。7.4.1.3地基均匀性评价本工程虽处于同一地貌单元、同一工程地质单元,但场地内各处地基土的压缩性仍有一定的差异,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J3662004)第8.2.4条及8.2.5条按压缩层内各土层的当量模量对地基土的均匀性进行判别,根据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和工程地

37、质剖面图,选取2-2、3-3剖面的11、15、18、22号钻孔进行均匀性分析,分析成果见表7.4.1-2压缩层内各土层压缩模量当量值评价地基土均匀性 表7.4.1-2孔 号11181522压缩模量当量值Es(MPa)38.1035.4435.6745.67不均匀系数K1.292.5均匀性评价均匀综上所述,场地内虽然分布有素填土、粉质粘土、细砂及卵石层,但由于拟建物设有2层地下室,经开挖后,基础已大部分置于卵石层上,而场地内的卵石层位稳定、分布广泛且厚度较大。结合上表判定,场地内高层建筑区属均匀地基。7.4.1.4 天然地基变形估算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如下计算式(

38、计算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和相关取值,参见该规程):,采用地基土变形模量估算天然地基平均沉降量。 地基土变形沉降计算 表7.4.1-3基础宽度(m)开挖深度(m)基底压力(kPa)沉降量(mm)11181522186.0046030.5530.1129.8828.08 基础倾斜计算 表7.4.1-4孔号沉降量(mm)距离(m)沉降差(mm)倾斜值倾斜值控制标准1130.5518.00.440.000020.00251830.111529.8818.01.800.00010.00252228.08由上表计算结果可知,当基底压力为460kPa时,估算拟建物地基沉降为28.0830.55mm,小于成都地区

3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1/T5026-2001)表5.2.3中规定的60mm,基础倾斜值分别为0.000020.00010均满足规范允许倾斜值(0.0025)。7.4.2桩基础就本工程而言,适宜桩基础型式为机械成孔的冲(钻)孔灌注桩或人工挖孔扩底桩基础,以中密以上卵石层作为桩端持力层。人工挖孔灌注桩造价低,施工简单,无噪音,桩身质量容易得到保证,单桩承载力较高,桩底的清底和桩底持力层的验槽工作易于进行,但需要地下水位降低至桩底以下。施工进度慢,造价高,一般不宜采用。冲(钻)孔灌注桩是以机械成孔,噪音大,费用高,特别是在6.00m以下的基坑中施工,大量的泥浆排放困难,而且孔底的沉渣清除和

40、桩身质量将成为影响单桩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它的优点是可以在有地下水的条件下成孔成桩,不需降水就可以施工。当采用桩基础时,相关设计参数建议值参见表7.2。7.5与基础施工有关的问题7.5.1 基坑支护本工程设两层地下室,预计自现有地表开挖深度约6.00m,其中北侧有已建成的17号仓库及场区道路,其余各面暂未有建筑物,基坑支护,建议采取排桩(锚)支护。基坑开挖和支护应加强对周边地下管线的保护,同时加强基坑位移和邻近建筑物的监测。7.5.2 基坑降水本次勘察为枯水期,受邻近在建建筑及附近居民机井降水、抽水的影响,测得的地下水稳定水位为5.706.00m,在建筑物基础施工前,需要先降低地下水,以保证基础的施工质量和正常施工。根据类似工程的成功经验,建议采用管井降水,施工降水方案应作专项岩土工程设计,在进行施工降水方案设计时,建议该场地地下水的渗透系数k采用25.0m/d。 7.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