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意识与注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 意识与注意.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意识与注意罗 甜,本章内容,第一节 意识的性质第二节 注意第三节 生物节律、睡眠与梦第四节 意识的特殊现象,第一节 意识的性质,一、什么是意识二、意识的状态,一、什么是意识,1、定义: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2、意识活动的内容具体包括:(1)对外部事物的觉知。(2)对内部剌激的觉知。(3)对自身的觉知。,二、意识的状态,在正常条件下,意识具有四种不同的状态:(一)可控制的意识状态(二)自动化的意识状态(三)自日梦状态(四)睡眠状态,第二节 注意,一、什么是注意二、注意与
2、意识的关系三、注意的种类,一、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一)注意的特点 1.注意的指向性质 2.注意的集中性(二)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2.维持功能 3.调节功能,二、注意与意识的关系,注意和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注意不等同于意识。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注意提供了一种机制,决定什么东西可以成为意识的内容。只有被注意到的内外刺激,才能被个体所觉察,进而产生意识,联系: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在可控制的意识状态下,人的注意集中在当前有意义的内容上,得到比较清晰和深刻的认识。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3、要求很少的注意,意识的参与成分也相对较少。在白日梦状态,人的意识内容不断地变化,实际在这些内容上所分配到的注意极少。睡眠状态,人们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下,注意基本停止了活动。,三、注意的种类,1、分类依据:注意选择方向上的目的是否明确,以及意志努力的参与程度上的差异2、类别: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一)不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二)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三)随意后注意 事先有预定目的、但是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第三节 生物节律、睡眠与梦,一、生物节律
4、二、睡眠与失眠 三、梦,一、生物节律,生物节律是指有机体生理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它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人的生物节律)生物节律:年、月、日、90分钟四种日节律对人的影响最大,日节律存在于动物和人身上,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以及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如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二、睡眠与失眠,(一)睡眠(二)失眠,(一)睡眠,脑电波形态 频率(cps)典型的意识状态Beta()13-24 正常清醒,思考,灵敏解决问题Alpha()8-12 深度放松,脑内空白,冥想状态Theta()4-7 轻度睡眠Delta()2-4 深度睡眠,人的整个睡眠过程可以分
5、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过渡期,朦胧状态,通常持续17分钟,脑电波为频率较慢但振幅较大的波。第二阶段为轻睡期,大约持续1025分钟,这时出现频率更慢的(theta)波。,第三、四阶段是沉睡期,以频率慢振幅极大的波为主。睡眠的最后一个阶段,称为“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时通过仪器可以观测到睡者的眼球有快速跳动现象,呼吸和心跳变得不规则,肌肉完全瘫痪,并且很难唤醒。一般一个晚上要经过46次循环,(二)失眠,1、睡眠的作用理论 恢复论:认为人经过白天的活动,消耗了精力和体力,需要通过晚间的睡眠来恢复 演化论: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睡眠起着一种保护作用,保护个体也保护种族的发展。由于
6、黑夜危险因素太多,为了避免遭受危险,必须减少活动,睡觉便可以起保护作用,睡眠失常失眠。按照失眠的原因,可以把失眠划分为四类。1.情境性失眠(生活情境改变导致)2.假性失眠(睡眠时间少)3.失律性失眠(飞行时差,三班倒上班等)4.药物性失眠(咖啡,茶,药物等),三、梦,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人的心理可以划分为意识、无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面。而梦是无意识内容的表达途径,是愿望的达成。(弗洛伊德对梦的分析是建立在精神病人研究的基础上,失之偏颇,但现在普遍同意无意识的存在,也同意梦是一种无意识活动。),卡尔文霍尔,美国心理学家,对梦的研究:人们的梦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自我中心是梦境的第一个重要特征。其次,与
7、当前的生活事件有关是梦的第二个重要特征。第三,睡眠中的外在或内在剌激可以影响梦的内容。,第四节 意识的特殊现象,一、催眠二、心理促动药物的影响,一、催眠,(一)什么是催眠 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二)受暗示性与催眠诱导 一个人能否进入催眠状态,取决于其受暗示性的高低。人的受暗示性高低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首先是个体对催眠的态度以及对催眠者的信任感 其次个体的身心条件与个性特点也影响着其受暗示性的高低,(三)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1.感觉麻痹 2.感觉扭曲和幻觉 3.解除抑制 4.对催眠经验的记
8、忆消失,(四)催眠理论1.催眠是角色扮演加拿大心理学家,巴伯尔(1979)和斯潘诺斯(1986)等人提出了角色扮演理论,认为催眠产生于被试在催眠者的诱导下高度合作地扮演了另外一个角色。,2.催眠是意识的分离美国心理学家希尔加德(1992)提出催眠的意识分离理论,认为催眠将心理过程分离为两个同时进行活动的层面。第一个层面为接受暗示以后所经历的意识活动,性质可能是扭曲的;第二个层面是被掩蔽的,当时难于觉察的意识经验,但其性质是比较真实的,希尔加德称之为隐蔽观察者。,二、心理促动药物的影响,(一)镇静剂 镇静剂指一些中枢神经抑制剂,主要包括鸦片、海洛因、吗啡之类。它降低了神经系统及行为的活动性,最后导致睡眠。(二)兴奋剂 兴奋剂指可以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和行为活动性的一类药物,包括咖啡因、尼古丁、可卡因和安非他明等。少量使用兴奋剂可以提神,减轻疲劳,但大量使用则会使人焦躁不安。,(三)迷幻剂迷幻剂是指能使人产生幻觉的物质,主要特点是能够使意识尤其是感知觉发生扭曲。最常见的是LSD(麦角酸二乙基酰胺)和墨斯卡灵(mescaline)。迷幻剂使人产生欣快感,增强感觉的敏感性,并且使时间知觉错乱,也可能产生焦虑、恐怖和妄想狂,还能够造成思维和判断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