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评价标准》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551765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6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评价标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环境评价标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环境评价标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环境评价标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环境评价标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评价标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评价标准》PPT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环境评价标准,环境评价标准概述我国常用的环境评价标准,知识点,环境基准环境标准环境标准体系环境标准的作用环境标准的制定,为了对环境质量价值进行评定,必须建立起一套既能体现出人类社会生存发展需要,又能具体衡量环境质量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需要满足程度的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及指标值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它应该是环境质量价值的外在表现,既应符合环境质量价值的基本概念和科学原则,又应体现出国情差异和历史时期差异。但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和理论上的困难,常用环境质量标准代替。,一、环境基准,环境基准是指污染物或有害因素对特定对象(一般为人或生物)不产生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水平,一般以剂量-效应关系表示。,

2、大气中SO2年平均浓度超过0.115mg/m3时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六价铬在浓度大于16mg/L时,大马哈鱼生长速度减慢。,环境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标准管理办法中规定,环境保护标准是为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定的标准的总称,它是评价环境状况和其他一切环保工作的法定依据。,环境基准与环境标准的区别,基准是单一学科研究结果;标准是基准基础上综合政治、经济、技术等多种效应的结果。基准是科研结论,不以意志为转移;标准是分析平衡的结果,具有法律效应。基准无时间性;标准随人类社会条件及生存发展需要而改变,不断修订补充。

3、总之,基准是自然科学范畴,是基础和核心;标准是上层建筑,由基准值决定基本水平。,标准值基准值 不允许标准值=基准值 安全系数小标准值基准值 安全系数大,环境中的污染物一旦超过阈值,就会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构成威胁。只有通过制定环境标准,对污染物的总量或浓度加以限制,才能有效确保人体健康和生态平衡。这是制定环境标准乃至一切环保工作的最终目的。,环境标准的作用,环境标准是制定环境规划的重要依据,是一定时期内环境目标的重要体现。,环境标准是环境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保执法的尺度和环境评价的标准 法规约束性,环境标准是科学管理环境的技术基础,是推动环保科技进步的动力,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衡量环保

4、科技成果的重要尺度,导向作用。促进污染防治和合理利用资源,引导投资。科学管理(环境立法、环境政策、环境规划、环境评价和环境监测)离不开环境标准。,二、环境标准体系,环境标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随着一定时期的经济技术水平和人类社会对环境质量的需求不断发展完善,从而形成了环境标准体系。目前我国执行的是六类两级标准,六类是: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和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两级是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两种执行规定是强制性和推荐性。,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是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要素污染防治法制定的,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实施的针对具

5、体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功能区划、污染物项目确定和标准分级以及污染物浓度限值的强制规定。,环境质量标准是国家经济技术多种水平的综合反映,是一定时期内评价环境质量的尺度,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准绳,是进行环境规划、评价、管理的依据。,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要求,结合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的不良因素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排放量),以及标准分级所作的强制性规定。,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实现特定环境目标而以环境质量标准为基础,以污染防治技术、经济可行性为依据制定的,是直接监控污染源、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基本途径和控制手段。,污染物排放标准,

6、浓度控制标准规定企业或设备排放口污染物浓度允许值,简单易行。缺点在于不能防止稀释降低浓度,且大小污染源一视同仁。总量控制标准在污染源密集地区只对单独污染源规定排放浓度,不能保证整个地区达到环境质量标准,应以环境质量标准为基础考虑自然特征计算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然后综合分析区域内污染源,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各源合理分担率和相应允许排放量。,污染物排放标准,地区系数法标准根据环境质量目标、自然条件、环境容量、性质功能、工业密度等规定不同排放系数的污染源控制方法。符合标准(排放系数标准)从实际控制技术出发,各行业、各污染物分别控制,以每吨产品或原料计算任何一日排放污染物的最大值和连续30天排放污染物的平

7、均值表示。方法简单,不需计算环境容量和源分担率,对不同行业、产量、工艺区别对待。,环境基础标准,环境基础标准是在环境保护标准化工作范围内,对具有指导意义的名词术语、符号代号、图式量纲、指南导则等所作的统一规定,是制定其它环境标准的基础。如制定地方大气环境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和方法(GB13201-93)、制定地方水污染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和方法(GB/T3839-83)。,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方法标准是以环境保护工作中采样、测定、计算、统计、试验、分析等作业方法为对象而制定的标准,它对于规范环境监测、保证统计数据的正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作用。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 14623-

8、93)、锅炉烟尘测试方法(GB5468-8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等。,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是对环境标准物质必须达到的要求所作的规定。环境标准物质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用来标定仪器、验证测量方法、进行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和物质,如土样ESS-1标准样品、水质-COD标准样品等。,环保仪器设备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是为了保证污染物监测仪器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保证污染治理设备运行的效率,而对有关环境设备仪器的各项技术要求编制的统一规范和规定。如汽油机动车排气检测仪技术条件等。,环境标准体系的分级,标准化法和实施条例中规定,国务院环境保

9、护主管部门组织草拟、审批环境保护国家标准。对无国家标准又需在全国行业范围内统一的环保技术要求,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并在国家标准实施后自行废止。地方环境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颁布,在特定行政区适用。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制定环境质量补充标准;当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不适用于地方环境特点和要求时,省级人民政府可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分国家标准和地方(行业)标准两级,环保基础标准和环保方法标准只有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具有普遍意义,地方标准带有区域(行业)特殊性,是国家标准的补充和具体化。地方环境标准严于国家环境标准。,环境标准的执行

10、规定,环境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凡是环境保护法规、条例和标准化方法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为强制性标准,具有法律效力。如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质量标准中的警戒性标准。推荐性标准是在一般情况下应遵循的要求或做法,不具有法定强制性。,相互关系,环境质量标准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依据;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手段和措施。环境基础标准是环境标准体系中的指导性标准,是制定其它各种环境标准总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是制定、执行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重要技术基础和方法。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形成体系。,环境标准的制定原则,确保人体健康和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为原则 合理协调与平衡实现标准的代价和效益,体现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的统一考虑环境特征,区别对待,分类制定,遵循区域差异性原则与其他法规标准相协调,与国际标准接轨保持相对稳定性,及时合理修订,环境标准制定依据,以环境基准值作为制定环境标准的科学依据以国家环境保护法和政策法规为法律依据以当前污染物监测治理技术水平为技术依据以环境质量现状、背景值和规划目标为适时性依据以国家财力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为经济合理性和社会适应性依据,谢谢老师和各位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