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学育种》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556660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4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畜牧学育种》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畜牧学育种》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畜牧学育种》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畜牧学育种》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畜牧学育种》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畜牧学育种》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牧学育种》PPT课件.ppt(1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四章 家畜育种学,内容提要:本章重点介绍有关家畜育种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理。以畜禽品种和动物生长发育规律、动物生产力为基础,以家畜家禽的选种与选配方法为重点,从现代育种学的角度阐述动物品种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杂种优势等。,2,家畜育种:家畜在世代交替过程中,按照人类需要改进、保护和利用动物遗传资源,以求得当前和未来更高的生产效率的全部活动称为家畜育种。这一活动的原理、方法、技术的科学知识体系称为家畜育种学。主要内容包括家畜品种、生长发育规律,选种、选配理论;培育品种、品系的方法;杂种优势的利用和品种资源保护等理论方法。,3,第一节 品种概述一、物种、品种的概念 动物的“种”是动物分类

2、学上的基本单位,而“品种”是畜牧生产上的分类单位。野生动物中只有种(包括亚种和变种)而没有品种。1物种(species):是指具有不同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发育特征和生态特点,彼此间存在着生殖隔离,染色体数目及形态结构不同,是自然选择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独特性质的生物集团,每个集团为一个物种。,4,2品种(breed):是指在动物种以内,人类为了某种经济目的,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通过长期的人工选育形成的具有某种经济价值的动物类群。品种就是同种家畜的不同类群,但不是所有不同类群都是品种,而作为品种的类群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首先它能满足人类某些经济生活方面的要求。如美利奴羊产细毛多,滩

3、羊裘皮质量好,蒙古羊适应性强;来航鸡产蛋多,白洛克鸡长肉快,泰和鸡可供药用等。作为一个品种或是生产水平高,或是产品质量好,或是有特殊的用途,或是对某一地区有良好的适应性,从而有别于其它类群。,5,血统来源相同,性状及适应性相似。品种内的个体间都有血统上的联系。一般的古老品种往往来源于一个祖先,而培育品种则可能来源于多个祖先。如新疆细毛羊的共同祖先是哈萨克羊、高加索羊、蒙古羊和泊列考斯羊四个品种。品种内的个体在血统来源、培育条件、选育目标和方法上基本相同,其遗传基础也很相似,使同一品种家畜无论在体型结构、生理机能以及许多重要经济性状上都很相似,构成了该品种的特征,据此很容易与其它品种相区别。品种

4、的形成都是在一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育成的,对所育成的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6,遗传性稳定,种用价值高。只有具备稳定的遗传性才能将其典型的优良性状遗传给后代,并使品种得以保持;当它与其它品种杂交时,又能起到改良作用,表现较高的经济价值,这是与杂种的根本区别。任何一个品种遗传性的稳定总是相对的,而“变”是绝对的,都有一个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具有一定结构。一个品种是由若干各具特点的类群构成的,品种内这些各具特点的类群就是品种的异质性,品种内异质性的存在形式称为品种结构。品种内的类群由于形成原因不同分为地方类型,同一品种由于分布地域各方面条件不同,形成若干互有差异的类群叫地方类型。,7,品系

5、:在品种的基础上一群共同具有某种突出优点,并能稳定地遗传,相互间有亲缘关系的个体所组成的类群。它是源自于一头优秀公畜,后代符合要求的包括公母畜在内。品族:是指源自于同一头优秀族祖的高产母畜群,后代符合要求的只限于母畜。一个品种内具有若干个优良品系或品族,就能使品种得到更好的保持和提高。具有足够的数量。品种除具有一定结构外,还要拥有足够数量的个体。品种内个体数量多才能保持生命力,才能保持广泛的适应性,才能进行合理的选配而不致于近交。,8,二、品种的分类 家畜的品种数以千计,各具特点,正确分类对认识和利用品种有特别重要意义。分类依据不同,方法也各有千秋。产地特点:山地、丘陵、平原、洼地型等;分布范

6、围:世界性、地区性、区域性、地方性品种等;体型大小:轻型、大型、小型等品种;外形特征:如角的有无,尾的大小,被毛颜色等进行分类。常用的分类方法有2种 原始品种 专门化品种(一)培育程度 培育品种(二)经济用途 过渡品种 兼用品种,9,(一)1原始品种形成过程:农业生产水平低下,育种技术水平落后,过程漫长,饲养管理粗放,受自然选择作用较大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如蒙古马牛羊,藏牛羊猪等,终年放牧,气候环境恶劣,夏季酷暑难耐,冬季严寒缺料,膘情也呈明显的季节性,即夏壮秋肥冬瘦春乏。特点:体小晚熟,体质结实,协调匀称;耐粗耐劳,抗病抗逆;性状稳定整齐,个体间差异小;增膘保膘能力强,生产力低下但较全面。优

7、点很多,缺点不少。,10,2培育品种(育成品种)形成过程:有明确目标经过系统选育形成的品种。育种价值:培育品种大多是形成于育种技术、经济条件、饲养水平较高的发达时期和地区,育种过程系统,有明确选育目标,形成的时间短。人们对他的形成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因此其生产力和育种价值都很高。,11,培育品种的特点生产力高比较专门化;体大早熟适应性较差;饲养管理条件要求高,同时也要求有较高的选育技术来保持和提高。分布地区广。由于生产性能好,受人欢迎,分布远远超出原产地范围,如黑白花奶牛、约克夏猪、长白猪、来航鸡等已遍布全球。品种结构复杂。原始品种只有地方类型,而育成品种因受到系统的人工选育,除地方类型、育种场

8、类型外,还产生了许多专门化品系。育种价值高,当与其它品种杂交时能起到改良作用。,12,3过渡品种:是在原始品种的基础上用育成品种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杂交改良而来的。杂交后使原有品种的性状发生较大变异,杂种的体质外貌、生产性能往往很不一致,或者还存在某些明显的缺点需要纠正。有的在遗传性能、品种结构或数量上还存在问题,需要积极改善条件,进一步加强选育,是向培育品种过渡阶段的品种,各方面性能往往都介于二者之间。过渡品种在生产性能、体格大小、外貌特征以及品种结构等方面差别很大。有些过渡品种接近育成品种,若进一步选育就成为培育品种。有些过渡品种其改良程度不过稍高于原始品种的水平,13,(二)1专门化品种:指

9、具有一种主要生产用途的品种。经长期选育,使品种的某些特性显著发展或某些组织器官产生了突出变化,从而出现了专门化的生产力。如马有乘用(英纯血)、挽用(阿尔登)等品种;牛有乳用、肉用等品种;羊有毛用、乳用、肉用和皮用等品种;猪有脂用、肉用、兼用等品种;鸡有蛋用、肉用、药用等品种。2兼用品种:是指兼备不同生产用途的品种,包括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形成的原始品种,生产力全面但比较低;和专门培育的兼用品种。如毛肉兼用细毛羊(新疆细毛羊)、肉乳兼用牛(短角牛)、卵肉兼用鸡(洛岛红鸡)、肉脂兼用猪(巴克夏猪)等,一般体质健康结实,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生产力一般。这种划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14,三、引种与风

10、土驯化(一)概念 引种:将异地优良品种、品系或类型引进到当地,或将异地优良种用动物的精液或胚胎引入到当地,直接作为推广或育种素材的行为就叫引种。风土驯化:引入品种在特定地域能够逐步适应当地环境,不但能正常生存、繁殖、生长发育,而且能保持原有品种的基本特征特性,这种逐渐适应新环境的复杂过程叫风土驯化。它包括育成品种对不良生活条件的适应能力,原始品种对于丰富的饲料和良好的管理条件的反应,以及动物对某些疾病的免疫能力。风土驯化有2条途径:,15,直接适应动物对反应范围内的新环境条件从引入个体开始,经过后裔每代个体发育过程中不断对新环境条件的直接适应 间接适应新的环境条件超越了动物的反应范围,即引入动

11、物发生不能适应新环境的种种反应,可通过选择和交配制度的改变,淘汰不适者。留下个体进行繁衍,逐渐改变群体中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使引入品种在保持原有主要特征特性的前提下,改变其遗传基础,间接适应当地环境条件。,16,(二)引种后的变化由于原产地与引入地各方面条件差异,其品种特征特性会产生一些或大或小的变异,按遗传基础是否有改变可将变异分为暂时性变化和遗传性变化。,引种后的变化,暂时性变化:一旦生活环境条件改变,这种变化也随之消失。,遗传性变化,适应性变化:由于引进时间较长或导入了当地品种血统,使该品种发生某些有利变异并提高了适应性,成为可遗传的稳定性状。这种变异符合引种的愿望。,退化:当两地生活环境

12、条件差异过大,引入品种长期不能适应,表现出体质过度发育,经济价值降低,繁殖力减退,发病、死亡率,即使改善了饲养管理及环境条件也难以恢复。,17,(三)引种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选择引入品种。引入品种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育种价值和良好的适应性。引入地与原产地在纬度、海拔、气候和饲养管理等方面差异小,引种易于成功;反之则困难较大。慎重选择引入个体。按本品种标准(品种特性、体质外貌)、健康和发育状况选择外,应特别加强系谱审查,注意亲代和同胞的生产力高低;引入个体间不宜具有亲缘关系,应来自于不同品系。年幼健壮个体可塑性大引种易于成功。合理安排调运季节。避免在严寒酷暑引种。严格执行检疫隔离制度。加强种畜检

13、疫,以防疫病传入。加强饲养管理和适应性锻炼。创造与原产地相近饲养管理条件。采取必要的育种措施。选择适应好的个体留种,坚持留强去弱,避免近亲交配。,18,第二节 家畜生长发育规律与培育生物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动物的任何性状都是在生命周期中逐渐形成与表现的,整个生命周期通常就是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个体机能形态(性状)的表达,是由个体的遗传基础所决定,并受所处生活环境的影响,在生命周期中可观察到生物每种性状的生长与发育,都有一定的变化节律和彼此制约的关系。家畜一切性状都不是一个由小到大的放大过程,它们都是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形成与表现的。家畜生长发育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受精卵C分裂与分化组

14、织器官死亡。人们只着眼于经济性状和对人类利用最理想的年限,当某家畜一旦发挥尽经济效益和利用年限后就被淘汰。,19,一、生长与发育的概念生长:是指家畜达到体成熟前体重的增加,即细胞数目的增多和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它是以细胞分裂增殖为基础的量变过程。发育:是指家畜达到体成熟前体态结构的发育和各种机能的完善,即各组织器官的分化和形成。发育是生长的发展与转化,是以细胞分化为基础的质变过程。关系:生长与发育在概念上虽有区别,但实际上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过程。生长是发育的基础,而发育又反过来促进生长,并决定着生长的发展与方向,在这个彼此依存、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动物的不同性状与特点就会逐步出现并表达与

15、完善,直到个体生命的终止。,20,意义了解动物生长发育规律可按所处生长发育阶段给予相应的外界环境,创造动物性状充分表现的条件,达到不断改进动物品质和提高其产品产量的目的。可以根据动物不同年龄特点进行各种鉴定,按生长发育规律进行选择和培育种用动物,以获得新的类型。,21,二、生长发育的测定和计算(一)生长发育的观测与度量研究个体生长发育状况时多采用定期称重和测量体尺的方法,取得有关数据,经分析处理得到相应阶段的代表值。观测度量时间:因动物种类和度量目的而异,通常在初生、断奶、初配和成年等阶段进行测定测定项目: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管围。,22,(二)生长发育的动态分析观察个体由小到大的动态发展

16、,可以是整体的,也可以是局部(组织、器官、部位)的。主要观察家畜整体或部位、器官和组织等是如何随个体年龄的变化所发生的变化。要求在个体不同年龄时间点上观察度量所需的有关数据生长发育的度量结果经初步整理后,可用基本的统计量(X、S、CV)作静态表述外,还可对个体由小到大的发展进行动态分析。,23,累积生长:任何一个时期所测得家畜体重和体尺的生长值,都是该个体在此测定前生长的累积结果。表示家畜任一时点的生长结果度量值叫累积生长。累积生长曲线(cumulative growth curve):将月龄作横坐标,生长值为纵坐标,描点并连成线即构成累积生长曲线。该曲线开始时,一般上升较慢,之后迅速提高,经

17、过一段时间又趋缓慢,最后接近与横轴平行,故曲线通常呈S形。它反映了家畜的一般生长发育情况。,24,2绝对生长:要观察动物个体在某一定时间内平均生长量,来说明某时期动物生长发育的绝对速度。表示任一时期内动物生长速度的计算值叫绝对生长。计算公式W0为始重,即前一次测定的重量或体尺;W1为末重,即后一次测定的重量或体尺;t0为前一次测定的月龄或日龄;t1为后一次测定的月龄或日龄。如把各个时期的绝对生长量用图来表示,可绘出绝对生长曲线(absolute growth curve),它在理论上呈钟状对称正态曲线。其最高点相当于累积生长曲线上的转折点(即动物的性成熟期)作用:检查动物的营养水平、生长发育是

18、否正常;作为制定饲养标准及各项生产指标的依据;用来评定肉用动物肥育性能的优劣等。,25,3.相对生长(relative growth):单位时间内绝对增重占始重的百分率。当始、末重差异太大时,改良公式为:单位时间内绝对增重占始重与末重均值的百分率,它反映了动物的生长强度(intensity of growth)。公式如下:把各时期的相对生长值作成相对生长曲线(relative growth curve),可以看出,相对生长是随年龄而下降。因为动物幼年时期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最强烈,成年后则生长强度趋于稳定,甚至接近于零。上述三种生长曲线如下图所示。,26,27,4.生长系数(coeffici

19、ent of growth):开始时和结束时测定的累积生长值的比率。计算公式为:5.体尺指数:对度量得到的各体尺间进行比较,可以找出能够反映体态特征的体型指数,它是说明动物各部位发育的相互关系和比例,即体态结构情况的指数。,28,体长指数:以体长与体高相比来表示体长与体高的相对发育程度。即 体长(体型)指数=体长/体高100%该指数随年龄增长而增大,若生前发育受阻则体长指数加大;若生后发育受阻则体长指数较正常减小。胸围指数:以胸围与体高相比来表示体躯的相对发育程度。即 胸围指数=胸围/体高100%由于生后胸围增长比体高更快,故该指数随年龄而增大。管围指数:以管围与体高相比来表示骨骼的相对发育程

20、度。即 管围指数=管围/体高100%由于管围粗在生后生长较多,该指数随年龄而增大。体躯指数:以胸围与体长相比来表示体躯的相对发育程度。即 体躯指数=胸围/体长100%胸围和体长在生后生长均较快故该指数随年龄增长变化不显著,29,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一)生长发育的阶段性:个体发育全过程分为胚胎期和生后期1.胚胎期(受精卵出生):是家畜相对生长发育最强烈时期,胎儿以母体为外界条件摄取营养物质,要求母体健康正常。胚胎期又可分为胚体期和胎儿期。胚体期(受精卵胎儿形成):受精卵激烈分化各组织器官逐渐形成,此时期胚体与子宫联系还不牢固,一旦外界条件不适,极易引起胚胎损伤或流产。此期约为1/4胚胎期,猪

21、45周,牛910周,羊67周,马1012周。为保证早期胚胎正常发育,注意怀孕前期母畜日粮及饲养管理。胎儿期(胎儿形成出生):此期生长极快,初生重的3/4在此期增长,猪胚胎重量的60几乎是在孕期最后1个月增长的。,30,2.生后期(出生衰老死亡):此期直接靠外界环境条件生存,饲养管理的好坏对幼畜的生长发育以及成年后的生产性能有密切关系。根据家畜不同时期生理特点将生后期划分为5个阶段。哺乳期(出生断乳):生长发育快,条件反射相继形成,增重及适应能力不断提高,由哺乳逐渐变为采食植物性饲料。幼龄期(断乳性成熟):由哺乳过渡到完全采食饲料、独立生活期。食量不断增加,消化机能逐渐增强;骨骼肌肉强烈生长,特

22、别是消化、生殖器官迅速发育,基本上奠定了个体外形特征。此期应注重提供良好的培育条件,否则容易出现生长停滞,且难以补偿。,31,育成期(性成熟体成熟):增重还在上升阶段,生长发育接近完善,生殖器官发育成熟,体重达成年体重的70已具有配种受胎能力,是育种过程中一个特别需要加强培育的阶段。成年期(体成熟衰老):体躯完全定型,各种性能完善,生产力也最高,性活动最旺盛,增重停止,遗传性稳定,应采取措施防过早衰老,在保持健康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育种价值和经济价值。老龄期:生理机能衰退,代谢水平、饲料利用率和生产性能,除少数优良种畜外,均无饲养价值。,32,(二)生长发育的不平衡性家畜个体在发育过程的不同时

23、期,机体各部位及各组织之间的生长速度都是不一致的,是有先后快慢之分,这种现象就是生长发育的不平衡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体重生长的不平衡性:家畜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体重增长的绝对值与相对值的变化有一定规律性。从相对增重看各种家畜都是胚胎期远超过出生以后。2.体格生长的不平衡性:家畜体格主要取决于体高、体长以及体躯的宽度和深度之间的比例。骨骼是家畜体格的基础,体躯的长、宽、深与中轴骨生长的程度有关;体躯的高矮与四肢骨的生长有关。这些骨骼在个体发育不同时期的生长强度与比例关系会发生有规律地变化。,33,动物全身骨骼分为体轴骨(躯干骨)和外周骨(四肢骨)。出生前四肢骨生长明显占优势,初生时四肢

24、特别长;出生后转为体轴骨生长强烈,四肢骨生长强度下降,到成年时体躯变长、变深、变宽,四肢相对变粗变短。体轴骨生长强度的顺序是由前向后依次移行,而四肢骨则是由下而上依次移行,这种生长强度有顺序地依次移行的现象叫“生长波”,而生长波汇合的部位叫“生长中心”。如马牛羊的荐部和骨盆部,其最高生长强度出现得最晚,是全身最晚熟的部位,但这一部位又是全身产肉最多、肉质最好的地方,如果在强烈生长时期发育受阻,则将使后躯变得尖窄而斜,影响产肉量。,34,外形变化与骨骼生长顺序密切相关,马牛羊骆驼初生时外形特点是头大腿长躯干短,胸浅背窄荐部高,毛短皮松,骨多肉少;成年时则躯干变长,胸深而宽,四肢相对变短,各部位协

25、调匀称,肌肉与脂肪增多。一头幼畜从小到大是先长高而后加长,最后变得深而宽,体重增大,肉脂增多。幼畜和成畜呈现的外形差异是骨骼生长不平衡性所致。3.组织器官生长的不平衡性各组织发育快慢顺序为骨骼皮肤肌肉脂肪。幼畜的皮肤宽松,皱褶多;肌肉是随年龄增长而增多,肌纤维变粗,肌束变大,肉色变深,蛋白增多,水分减少;脂肪发育成熟后大量沉积,顺序是肠油板油皮下脂沉积在肌纤维间。,35,(三)生长发育受阻及补偿1.发育受阻的规律:家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饲养管理不当或其他原因,引起某些组织器官和部位生长停止,直到成年后还显得很不协调,这种现象叫发育受阻或发育不全。各部位发育受阻的程度与其生长强度成正比,维持生

26、命和繁殖后代的重要器官受阻程度相对较小。2.发育受阻的类型 胚胎型:草食家畜在胚胎后期四肢骨生长最旺盛,若母畜此时营养不良,该部位受阻程度最大,直到成年时仍具有头大体矮尻低,关节粗大四肢短等胚胎早期的特征。,36,幼稚型:生后营养不良,体躯长宽深发育受阻,成年后仍具有体短腿长,胸浅背窄等幼龄时期的特征。综合型:胚期和生后期都受到营养不良影响,具以上2种特征,即体躯短,体重小,晚熟,生产力低下。3.发育受阻的补偿:一般受阻时间越早越长,则家畜发育受阻影响越深,以后营养改善,也只能是体重有所得到补偿。受阻的时间越晚越短,则完全补偿的可能性也越大。,37,四、影响个体生长发育的因素,1.遗传因素:动

27、物的生长发育与其遗传基础有密切关系。把影响体形的遗传因素分为三类(1)对生长具有一般效应的基因;(2)影响一组性状的基因;(3)影响单一性状的基因。上述三者并未截然分开的,它们往往是遵循“一因多效”和“多因一效”的遗传规律。2.母体大小:和胚胎生长强度有密切关系,母体愈大,胚胎生长愈快,即“母壮儿肥”。母体对胚胎大小的影响,牛、马比绵羊等小动物更为明显,因为前者妊娠期长,胚胎在母体内生长发育时间长,影响也较大。,38,3.饲养因素:包括营养水平、饲料品质、日粮结构、饲喂时间与次数等,是影响家畜生长发的重要因素。合理的饲养方法和全价的营养水平是动物正常生长发育、遗传潜能充分表现的保证。4.性别因

28、素:一般雄性生长的速度较快,体形体重较大。仅有少数如兔和豚鼠差别不明显。马、牛、羊、猪的初生重一般公畜较母畜大,如公犊和公羔,就比母犊和母羔重约5%。5.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光照时间、光线种类、空气组成、海拔、经纬、土壤等因素对家畜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如家禽的孵化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胚胎的死亡;梅雨季节,蛋鸡特易发生球虫病而阻碍生长。上述各种因素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往往是综合的,影响途径是多方面的,引起的变化也是多种的。,39,五、培育:就是在了解动物的遗传性和生长发育的基础上,利用饲养管理、调教锻炼等手段,控制动物类型的形成过程,影响其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使其发育结果更符合育种要求。

29、(一)目标 1确定培育目标;2应选择正处在生长发育旺盛阶段的动物或是处于转换发育阶段的个体。,40,(二)方法饲养方式:根据生长发育规律,不同时期采用不同饲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例猪采取一贯充足营养水平,可使猪体型和屠体各部位重量发生改变,比采用前高后低或前低后高或前后期一律少给的方式,可提前24个月达到80体重。器官锻炼:加强某器官或某部位的活动,可提高其代谢强度和机能。如对初产乳牛在怀孕后期经常按摩乳房,不但能使乳牛产后习惯挤奶,而且能提高产奶量。去势:去势对动物外形、组织器官的发育均有影响。早去势可引起骨骼发育迟缓,脂肪与结缔组织增多,体质柔软疏松;晚去势则骨骼、肌肉发育较好,肉畜早

30、去势,役畜晚去势。,41,第三节 动物的外形与生产力一、外形:是描述动物个体外部形态及相互比例的具体表现。古代称“相”,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就盛行对各种家畜进行外形鉴定,并出现著名的相马家伯乐,后人称“伯乐一过其马群遂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外形不仅反映家畜的外表,而且也反应其体型、生产性能和健康状态。因此人们可利用方便的外形研究分析了解动物内部机能、生产性能及健康状况。体型:动物的体质外形统称体型。体质:描述个体的禀性气质、轮廓结构、健康状况等整体表现。禀性气质:个体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表情变化和习性等。轮廓结构:是骨骼系统支撑的比例与连接和协调的整体框架。,42,(一)外形部

31、位的一般要求外形分为头、颈、前、中、后躯5大部分。掌握外形鉴定技术,须对以下11个部位的具体名称、范围、形态、结构和一般要求有所了解1头部:从头的形态结构可判断家畜的经济类型、品种特征、改良程度、性别和健康状况。头的宽窄与体躯宽窄有正相关,乳牛和马的头型多狭长而清秀,肉畜头型宽短多肉。头窄小者表示发育不良。2颈部:颈部也能反映家畜的经济类型、性别与发育程度。颈的长短厚薄应发育适度。乳牛乘马的颈应长而薄,肉牛、挽马则应短而厚。大头小颈则是严重的“失格”。,43,3鬐甲部:以前几个胸椎棘突为基础。鬐甲有高低长短宽窄之分,要求高矮适度,厚而紧实并和肩部紧密相接。乳牛、乘马的鬐甲一般高而长,肉牛挽马猪

32、则相反。尖鬐甲和双鬐甲均为过度发育。4背部:以最后68个胸椎为基础。要求背部平直结实,长短适度。乳牛挽马和役牛多为长背,乘马则较短,肉畜背部相对较宽。凹背、鲤背都属严重缺点。5腰部:以6个腰椎为基础。要求宽广平直,肌肉发达,特别是役畜更为重要。一般肉畜的腰部短宽,乳畜较狭长,乘马短,挽马长。过窄和凹凸都是体质纤弱的表征。,44,6尻部:以骨盘和荐椎为基础。要求长宽平直,特别是肉用和乳用家畜,役畜则以适当的长度和倾斜度为好,尖尻、屋脊尻和过斜的尻都是不良性状。7胸部:胸腔以胸椎、肋骨和胸骨构成,要求具有较大的长度、宽度和深度。乳牛和乘马的胸较窄,但其长度和深度较大,肉牛与挽马的胸较短,但其宽度和

33、深度较大。狭胸平肋或胸短而浅,对任何家畜都属于严重缺点。8腹部:任何动物都要求腹大而圆,腹线与背线平行。垂腹、卷腹和草腹都属于不良性状。,45,9乳房:形状应方正饱满,四室匀称,附着良好不下垂;质地柔软无硬结,腺体发达;挤乳前后膨大缩小很明显,乳静脉粗而弯曲,乳井大而深;乳头粗大垂直呈圆柱状,长短距离适中,乳孔通畅。切忌肉乳房和瞎乳头。10生殖器官:种要求有成对发育良好的睾丸,阴囊紧缩不松弛,包皮干燥不肥厚,单睾和隐睾不能作种用。要求阴唇发育良好,外形正常。11四肢:要求肢势端正,结实有力,关节匀称,蹄质致密,筋腱明显。切忌X和O形肢势及立系卧系。,46,(二)不同用途动物的外形特点 不同用途

34、、不同性别家畜外形区别很大,通过外形鉴定,判定优良个体。乳、肉、毛、役用及公母畜外形差异如下。乳用家畜:体型呈三角形,前躯小后躯大。头长清秀,颈长而薄,胸窄长而深,中后躯发达,乳房大呈四方形,乳静脉粗而弯曲,四肢长且肢间距离较宽,全身清瘦,棱角突出,皮薄毛稀,眼大有神肉用家畜:体型呈圆桶形,头短宽,颈粗短,背腰宽平,体躯宽广,后躯丰满,四肢短,肢间距离宽。毛用家畜:体型呈长方形,四肢高,皮肤发达,被毛长而密,头部绒毛着生至两眼连线,前肢至腕关节,后肢至飞节,颈部有13个完全或不完全的横皱褶。,47,役用家畜:以马为例,分乘用型和挽用型。乘用马体长体高,体型呈正方形,头清秀,颈细长,躯干短,四肢

35、修长,肌肉结实有力。挽用马体长体高,体型呈长方形,头颈粗壮,体躯低矮,肌肉发达,结实有力。(四)外形鉴定肉眼鉴定:以肉眼观察家畜外形来判断整体结构与个别部位的优劣。健康、品种特征、营养、优缺点。评分鉴定:根据外形评分表逐项鉴定,再根据各项评分结果算出总分定出等级。,48,二、家畜的生产力 指家畜生产畜产品的能力。是代表家畜个体品质最直观的标志,是个体鉴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评定动物生产力的意义可根据家畜的生产力按质分群,优畜优饲,做到科学饲养,并有助于查清妨碍生产力发展的有关因素。评定家畜生产力对指导畜牧业生产,改进劳动组织,搞好经营管理有很大帮助。为选种提供依据。,49,(二)评定动物

36、生产力的指标:按用途生产力分6大类。1评定产肉力的主要指标活重:相同活重的个体产肉量相差很大,常根据某种家畜一定年龄时的体重大小作为评定指标。经济早熟性:指家畜在一定饲养条件下能尽早达到一定体重的能力。猪用6月龄时的体重作为评定指标。肥育性能:表示家畜在肥育期间增重的能力。常以肥育期中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报酬2个指标表示。屠宰率:活畜空腹24h,麻醉放血,猪退毛,牛羊剥皮后,去掉头、蹄、尾和内脏,保留板油及肾脏的重量占宰前活重的百分比。,50,净肉率:屠体去骨后的全部肉脂重量为净肉重。以净肉重与宰前活重之比为净肉率。它说明畜体可食部分的多少,多用于对牛羊的评定。瘦肉率:左侧胴体皮骨肉脂分离后计算

37、膘厚:活体可用测膘仪测定膘厚,宰后测定是将屠体劈半,测量左半扇67肋骨处背膘的垂直厚度。眼肌面积:猪一般以最后一对腰椎间背最长肌的横断面积作为眼肌面积。用长宽0.7计算。肉的品质:主要是根据肉色、风味、嫩度、系水力、硬度、大理石状等指标来评定。,51,2评定产奶力指标泌乳期:乳用家畜从分娩开始泌乳,到本胎次停止泌乳的时期为一个泌乳期,一个标准泌乳期以305 天计算。干乳期:指停止泌乳到下次分娩的间隔时间。产奶量:指一个泌乳期内所产的乳量()。产乳量可逐次逐日测定记录,也可每月测定1天(每次间隔时间要均匀),然后将10天测定的总和30.5作为305天的产奶记录。平均乳脂率和标准乳:乳脂率即乳中脂

38、肪的百分含量,是评定乳品质的重要指标。我国规定黑白花奶牛在一个泌乳期中的第2、5、8个月分别测定3次乳脂率,计算时不能以各次测定的乳脂率直接相加来平均,而必须按公式进行加权平均。即 F:每次测定的乳脂率,M:取样期内的产乳量,52,牛的产乳量和乳脂率各不相同,应将其换算成标准乳(乳中脂肪含量为4的乳)量,才能比较产奶能力。其换算公式为 4标准乳量(FCM,fat corrected milk)(0.415F)M例题:甲牛产奶量5100,乳脂率为3.4;乙牛产奶量4500,乳脂率为5.0;那头牛好?解:由题意知 F10.034 F20.050 M15100 M24500 根据公式FCM(0.41

39、5F)M则有 甲牛:FCM(0.4150.034)51004641()乙牛:FCM(0.4150.050)45005175()答:由计算结果可知甲牛的产奶量是4641,乙牛的产奶量是5175,乙牛的产奶力比甲牛要好。,53,泌乳的均衡性泌乳均衡与否对产奶量高低有很大关系。奶牛产犊后随时间产奶量逐渐上升,上升的快且达泌乳高峰维持的时间长,下降的速度又较缓慢,说明其泌乳的均衡性较好,其产奶量也高。,54,3评定产毛力指标 剪毛量:指从一只羊身上剪下的全部羊毛(污毛)的重量。细毛羊比粗毛羊的剪毛量大的多。一般是5岁以前剪毛量逐年上升,5岁以后逐年下降。净毛率:除去污毛中的杂质(草屑、粪渣、尘土、油汗

40、)后的羊毛重量占污毛重量的百分率。毛的品质:主要包括细度、长度、密度和油汗等指标。细度:一般用直径表示。绵羊毛直径25的同质毛为细毛,25以上的同质毛为半细毛。异质毛统称为粗毛。细度在纺织工业上常用“支”表示,是指1净梳毛能纺出多少个长度1的毛纱就是多少支。如能纺出60个1长的毛纱就是60支。毛越细,支数越多。,55,长度:分为自然长度和伸直长度。自然长度是测定羊体侧毛丛的自然长度。细毛羊要求在7以上。密度:指单位皮肤面积(2)上的毛纤维根数。油汗:是皮脂腺和汗腺分泌物的混合物,对毛纤维有保护作用。以白色和浅黄色为佳,颜色越深质量越差。裘皮羔皮品质:一般要求轻便、保暖、美观。具体是从皮板的厚薄

41、、皮张大小、粗毛与绒毛的比例、毛卷的大小与松紧、弯曲及图案结构等方面进行评定。,56,4评定产蛋力指标产蛋量:指从开产之日起到满1年为止的产蛋个数。第1年产蛋最多,第2年约减产20%。一年内春季产蛋最多,夏季减少,秋季换羽停产。目前多以500日龄产蛋量来计算。蛋重:指单独称每个蛋的重量。要计算某个群体的平均蛋重,可每月间隔或连续5次称重,求均值。蛋的品质:根据蛋形,蛋壳色泽厚度,蛋黄颜色等方面来评定。5评定役用能力指标役用家畜有马、驴、骡、牛、骆驼等,评定指标有挽力、速力和持久力。,57,6评定繁殖力指标适龄母畜比例:适龄繁殖母畜在群中所占比例越高,畜群的繁殖力就越好。适龄繁殖母畜数畜群总数受

42、胎率:它是受胎母畜与参加配种母畜数之比,反映了配种效果的高低。繁殖率:指全部出生仔畜数占适龄繁殖母畜数的百分比。说明适龄繁殖母畜的产仔情况,也反映畜群配种和保胎工作的效果。是评定繁殖力的重要指标。幼畜成活率:指断奶时成活仔畜数占全部出生仔畜数的百分比。它反映对幼畜的护理和培育效果。繁殖成活率:指繁殖成活仔畜数占适龄繁殖母畜数的百分比。它反映畜群的配种、保胎、接产和幼畜培育工作的效果,是评定繁殖力的综合指标。,58,第四节 家畜的选种与选配一、选种:根据预定育种目标,采用适当选择方法,从畜群中选出优良个体作种用,同时淘汰不良个体。(一)选种的意义选种使品质较差的个体被淘汰,而使优秀个体得到更多的

43、繁殖机会,产生更多的优良仔畜。选种的结果使群体的遗传结构发生了定向变化,使有利基因纯合个体的比例逐代增多。选种具有很大的创造性作用,可在原有群体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类型。选种能使畜群得到不断改良。畜群若不加选择或选择不当,畜群品质将会很快的退化。,59,(二)选种方法种用价值的评定(鉴定)种畜要求生产性能高、体质外形好、生长发育正常、繁殖能力强,合乎品种标准、种用价值高,这6方面缺一不可。鉴定种畜的表现型可根据其本身的表现,鉴定遗传型是根据其亲属(祖先、后代、兄弟姐妹等)的遗传信息。种畜鉴定:根据家畜的生产力、体质外貌、生长发育及系谱来评定 家畜品质优劣。幼畜是以系谱鉴定为主,结合生长发育状况进

44、行评定。成畜是以体质外貌和生长发育鉴定为主。后备畜配种前应做全面鉴定,有生产力的应以生产力鉴定为主后备畜:是指断奶后至初次配种前的种用幼畜。,60,1个体选择:也叫大群选择,是根据个体本身单性状的表型值(生长发育、体质外形、生产力等)大小排队选种,方法简单易行,当性状具有较高遗传力时,这种选种方法可获得较大遗传进展。当所选性状不止一个时,如绵羊的剪毛量、毛长、细度;猪的产仔数、日增重、背膘厚等,要结合生活力或外形性状进行选择。多性状选择受遗传相关等因素的影响,对不同性状宜采用相应的选种方法,否则会影响选种效果。个体选择是其它各种选择的基础,当所选性状不止一个时,可采用以下方法,61,顺序选择法

45、:指把要改良的性状排出先后顺序,按顺序选择,当第一个性状达到标准后,再选第二个性状,以顺序递选。这种选择方法的成效取决于所选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如果所选性状间有较高的正相关,在改良该性状的同时,另一被选择性状也随之得到改进;如果所选性状间存在负相关,就会在一个性状得到改进的同时而另一性状值被降低的现象,出现顾此失彼,拖延育种进程。如果所选性状间无相关采用此法耗时很长;思考:多个性状选择的成效取决于遗传相关,当所选的2个性状存在 正相关、不相关、负相关时各会出现什么结果?,62,独立淘汰法:当同时选择2个或2个以上性状,分别规定出各性状所应达到的最低标准,全部达到标准者被选留,若有一项未达标准,即

46、使其它方面很突出也将被淘汰。此法简单易行,但往往可能淘汰某个性状未达到标准,而其它性状却很突出的个体。选留下来的虽然各性状都达到了最低标准,但总的表现却可能很平常,因而后代的遗传改进并不大。思考题:何为独立淘汰法?独立淘汰选择法有何优缺点?,63,选择指数法:当同时选择几个不相关性状时,对其中每个性状都按其遗传力及相对重要性分别给以不同的加权系数,组成一个便于个体间相互比较的综合选择指数,然后根据指数值的大小选留种畜。为了比较个体选择指数的优劣,通常令各性状处于平均值的个体的选择指数值为100时公式变换如右,:综合选择指数hi2:第i个性状遗传力Pi:第i个性状的个体表型值Wi:第i个性状的经

47、济权重Pi:第i个性状的群体平均值,64,举例说明以上综合选择指数的制订和具体应用。例:假定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和外貌评分不相关。某奶牛群的平均产奶量为4200,平均乳脂率3.4,平均外貌评分75分。这三个性状的遗传力h2分别为0.3,0.4和0.2,其经济重要性(加权系数)分别为0.4,0.35和0.25。试根据以上情况制订一个综合选择指数;根据综合选择指数从以下三头牛中选出最好的。A(产奶量4000,乳脂率3.8,外貌评分80)B(产奶量4100,乳脂率3.2,外貌评分78)C(产奶量4500,乳脂率3.0,外貌评分70)解:1.计算必要的数据,由题意,65,66,4.计算A、B、C三头奶

48、牛的综合选择指数值 A P14000 P23.8 P380分 B P14100 P23.2 P378分 C P14500 P23.0 P370分则有:A0.0094000+13.283.8+0.2280104.06 B0.0094100+13.283.2+0.227896.56 C0.0094500+13.283.0+0.227095.74结果可知中选者为A奶牛。,67,要制订一个奶牛产奶量和外形评分2个性状的综合选择指数。1.计算必要数据:畜群平均数(Pi)由本场资料直接计算;性状遗传力(hi2)查有关文献,各性状经济重要性(Wi)参考市场价或在育种中的重要性确定。现设有关数据为 产奶量:P

49、14000,W10.7 外形评分:P270分,W20.32.制订综合选择指数,68,实例:现有两头奶牛,甲牛产奶量为4000kg,外形评分为80分 乙牛产奶量为6000kg,外形评分为73分。试选留一头牛。解:根据题意甲牛P1=4000kg;P2=80分 乙牛P1=6000kg;P2=73分 代入以上综合选择指数公式中得到两头牛的综合选择指数分别为:,答:根据综合选择指数计算结果可知,应当选留乙牛。,69,2系谱选择:根据系谱按祖先表型值进行的选种叫系谱选择。系谱:是系统记载种用畜禽祖先及相关亲属的编号、生产成绩及鉴定结果的记录资料,是了解个体遗传性能重要信息的来源。分完全系谱(记载各代祖先的

50、名号、出生年月、体重、生产成绩、外貌评分、遗传疾病和外貌缺陷等)和不完全系谱(只记载祖先名、号的系谱)。系谱上的各项资料来自日常原始记录。系谱种类及编制:系谱一般记载35代祖先的资料。有以下几种竖式系谱:母系在左,父系在右;子代在上,祖先在下。,449号公羊,(亲代)(祖代)(曾祖代),母系,父系,70,横式系谱:父系在上,母系在下;子代在左,祖先在右。群体系谱:在制定选种选配计划时,为分析整个群体各个体间的血统关系以及在群体中所起的作用而编制的系谱叫群体系谱。,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外祖父,个体X,外祖母,曾祖父曾祖母外曾祖父外曾祖母外曾祖父外曾祖母外增外祖父外曾外祖母,71,结构式系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