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2:第一章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刘文强).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55814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4.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论2:第一章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刘文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总论2:第一章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刘文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总论2:第一章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刘文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总论2:第一章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刘文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总论2:第一章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刘文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总论2:第一章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刘文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论2:第一章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刘文强).ppt(1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动物传染病的 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第一章,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2,总 论,第一节 感染和传染病的概念第二节 感染的类型第三节 传染病的发展阶段第四节 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第五节 疫源地和自然疫源地第六节 流行过程发展的某些规律性,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3,第一节 感染和传染病的概念1 感染 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反应的过程。,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4,2 构成感染的2个主体,病原微生物 进化,适应宿主,并且传播,过寄生生活,否则就灭亡。防御

2、机能,以对抗病原微生物的侵犯。,5,The world is very dangerous,无微不至the microorganism is ubiquitous,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6,Streptococcus pyogenes化脓链球菌,Salmonella,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7,E.coli(0157:H7)Hemorrhagic type,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结核分支杆菌,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8,Influenza Virus,Parasites,Fungi,2023/7/20

3、,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9,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10,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11,2.1 传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病原体的致病能力机体的免疫功能,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12,病原体的致病能力,侵袭力(invasiveness)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扩散的能力。有些病原体可直接侵入动物体,如钩端螺旋体。有些细菌如霍乱弧菌需要先粘附于肠粘膜表面才能定居下来生产肠毒素或引起感染。病毒,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13,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14,病原体的致病能力,毒力(virulence

4、)毒力由毒素和其他毒力因子所组成。毒素包括外毒素(exotoxin):以白喉、破伤风和肠毒素为代表 内毒素(endotoxin):以革兰阴性杆菌的脂多糖为代表其他毒力因子有:穿透能力(钩虫丝状蚴)、侵袭能力(痢疾杆菌)、溶组织能力(溶组织内阿米巴)等。,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15,病原体的致病能力,数量 在同一个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不同传染病中,则能引起疾病发生的最低病原体数量差别很大,如在伤寒为10万个菌体,志贺痢菌仅为10个。,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16,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变异性 因环境或遗传因素产生变异。一般来说,在

5、动物工培养多次传代的环境下,可使病原体的致病力减弱,如卡介苗(BCG);在宿主之间反复传播可使致病力增强,如肺鼠疫。病原体的抗原变异可逃避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作用而继续引起疾病(如流感)。细菌耐药机制病毒的耐药性,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17,2.2.传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机体的免疫应答对感染过程的表现和转归起着重要的作用。免疫应答可分为有利于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与破坏的保护性免疫应答和促进病理生理过程及组织损伤的变态反应两大类。保护性免疫应答又分为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应答两类。变态反应都是特异性免疫应答。,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18,2023/7/20

6、,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19,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c immunity),是机体对进入体内的异物的一种清机理。它不牵涉对抗原的识别和二次免疫应答的增强。包括外部屏障,即皮肤、粘膜及其分泌物(如溶菌酶、气管粘膜上的纤毛);以及内部屏障,如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等非特异性因素。,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20,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c immunity)-天然屏障,皮肤与粘膜(外部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21,吞噬作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炎症反应:一种积极的病理过程。体液因子:补体、溶菌酶等。,2023/7/20,聊

7、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22,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是指由于对抗原特异性识别而产生的免疫。由于不同病原体所具有的抗原绝大多数是不相同的,故特异性免疫通常只针对一种传染病。感染后的免疫都是特异性免疫,也是主动免疫。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免疫应答,分别由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来介导。,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23,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jty),细胞免疫 致敏T细胞与相应抗原再次相遇时,通过细胞毒性和淋巴因子来杀伤病原体及其所寄生的细胞。在细胞内寄生的细菌(如结核杆菌、伤寒杆菌),病毒(如麻疹病毒、疱疹病毒),真菌如念

8、珠菌感染中,细胞免疫起重要作用。T细胞还具有调节体液免疫的功能。,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24,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jty),体液免疫 致敏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即转化为浆细胞并产生能与相应抗原结合的抗体,即免疫球蛋白(Ig)。抗体主要作用于细胞外的微生物。,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25,免疫防御,天然免疫,屏障结构,体表屏障:物理、化学、生物屏障,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NK、B-1、肥大细胞、NKT,体液中的抗菌物质:补体、防御素、炎性介质,适应性免疫,黏膜免疫系统,体液免疫:抗毒素、抗菌

9、抗体、抗病毒抗体,细胞免疫,CTL,TDTH及其释放的CK,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26,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27,3.决定感染结果的主要因素,动物机体 病原微生物 结 果 由于双方力量的对比和相互作用的条件不同 表现不同的形式。,环境条件,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28,4.感染梯度,动物感染病原微生物后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从完全没有临床症状到临床症状明显,甚至死亡,这种不同的临床表现称为感染梯度。表现出不同的结局。,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29,5.显性感染,当病原微生物具有相当的毒力和数量,而机体的抵抗力相

10、对地比较弱时,病原体侵入动物体后可不断生长繁殖并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动物体在临诊上出现一定的症状,这一过程就称为显性感染。,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30,6.隐性感染 inapparent infection,如果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定居在某一部位,虽能进行一定程度的生长繁殖,但动物不呈现任何症状,亦即动物与病原之间的斗争处于暂时的、相对的平衡状态,这种状态称为隐性感染。处于这种情况下的动物称为带菌(毒)者。,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31,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当宿主体与病原微生物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暂时处于平衡状态时,病原体潜伏在病灶内

11、或某些特殊组织中,一般不出现在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一旦机体免疫力下降,则潜伏的病原体大量繁殖,使病复发。如结核分枝杆菌,PRV等疱疹病毒。,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32,7.抗感染免疫,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没有抵抗力)称为易感性。病原微生物只有侵入有易感性的机体才能引起感染过程。病原微生物进入动物体不一定引起感染过程。,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33,在多数情况下,动物体的身体条件不适合于侵入的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或动物体能迅速动员防御力量将该侵入者消灭,从而不出现可见的病理变化和临诊症状,这种状态称为抗感染免疫。,2023/7/20,聊城

12、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34,8.传 染 病,传染病 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一类疾病。传染病的表现虽然多种多样,但亦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根据这些特性可与其他非传染病相区别。,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35,Kochs postulates特殊的病原菌在同一疾病中察见,健康人或动物体内无能分离成纯种纯培养接种至易感动物,产生同样疾病自人工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该病原菌纯培养这是鉴定一种新发传染病的通用法则。,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36,9.传染病的特性,(1)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每一种传染病都有

13、其特异的致病性微生物存在。,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37,(2)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从传染病病畜体内排出的病原微生物,侵入另一有易感性的健畜体内,能够引起同样症状的疾病。这种使疾病从病畜传染给健畜的现象,就是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相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当条件适宜时,在一定时间内,某一地区易感动物群中可能有许多动物被感染,致使传染病蔓延散播,形成流行。,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38,有传染性 这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传染性意味着病原体能排出体外并污染环境。传染病病畜(人)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每一种传染病的传染期都相当固定,可作为隔离病畜

14、的依据之一。,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39,(3)被感染的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在传染发展过程中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抗原刺激作用,机体发生免疫学的改变,产生特异性抗体和变态反应等。这种改变可以用血清学方法等特异性反应检查出来。,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40,(4)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动物耐过传染病后,在大多数情况下均能产生特异性免疫,使机体在一定时期内或终生不再感染该种传染病。,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41,感染后免疫属于自动免疫,通过抗体转移而获得的免疫居于被动免疫。感染后免疫的持续时间在不同传染病中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病毒性传染

15、病(如麻疹、乙型脑炎等)的感染后免疫持续时间最长,往往保持终身,但有例外(如流感)。细菌、螺旋体等,的感染后免疫持续时间通常较短,仅为数月至数年,也有例外(如伤寒)。,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42,(5)具有特征性的临诊表现,大多数传染病都具有该种病特征性的综合症状和一定的潜伏期和病程经过。许多传染病(如霍乱、伤寒)都是先认识其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然后认识其病原体的。,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43,第二节 感染的类型,感染过程表现出各种形式或类型。各种感染类型都是从某个侧面或某种角度进行分类。相对的,相互联系,重叠交叉。,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

16、院 刘文强,44,1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 病原微生物从动物体外侵入机体引起的感染过程,大多数传染病属于这一类。内源性感染 病原体是寄生在动物机体内的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动物机体的抵抗力减弱时,可引起病原微生物的活化,增强毒力,大量繁殖,最后引起机体发病(如猪肺疫、马腺疫等)。,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45,2.单纯感染,由一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称为单纯感染,或单一感染。大多数感染过程都是由单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3.混合感染由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染,称为混合感染。,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46,4.继发感染,动物感染了一种

17、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的或原存在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如猪瘟病毒是引起猪瘟的主要病原体,但慢性猪瘟常出现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或猪霍乱沙门氏菌引起的继发感染。,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47,5.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动物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后,表现出该病所特有的明显的临诊症状的感染过程。隐性感染动物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后,不呈现任何临诊症状而呈隐蔽经过。,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48,隐性感染的病畜或称为亚临诊型,外表无症状,但体内有一定的病理变化;有些隐性感染病畜既不表现症状,又无肉眼可见的病变。但能排出病原体散

18、播传染,一般只能用微生物学和血清学方法才能检查出来。隐性感染的病畜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也能转化为显性感染。,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49,6.顿挫型和一过型感染,一过型(或消散型)感染开始症状较轻,特征症状未见出现即行恢复者。顿挫型感染开始时症状表现较重,与急性病例相似,但特征性症状尚未出现即迅速消退恢复健康者。这是一种病程缩短而没有表现该病主要症状的轻病例,常见于疾病的流行后期。临诊表现比较轻缓的类型,称为温和型。,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50,7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最急性感染病程短促,常在数小时或一天内突然死亡,症状和病变不显著。常见于疾病

19、的流行初期,发生牛羊炭疽、巴氏杆菌病、绵羊快疫和猪丹毒等病时,有时可以遇到这种病型。,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51,急性感染病程较短,自几天至二、三周不等,并伴有明显的典型症状,如急性炭疽、口蹄疫、牛瘟、猪瘟、猪丹毒等。亚急性感染的临诊表现不如急性那么显著,病程稍长,和急性相比是一种比较缓和的类型。如疹块型猪丹毒和牛肺疫等。慢性感染的病程发展缓慢,常在一个月以上,临诊症状常不明显甚至不表现出来,如猪气喘病、鼻疽、结核病、布病等。,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52,传染病的病程长短决定于机体的抵抗力和病原体的致病力等因素,同一种传染病的病程并不是经常不变的,一

20、个类型常易转变为另一个类型。,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53,8.良性感染和恶性感染,一般常以病畜的死亡率作为判定传染病严重性的主要指标。如果该病不引起病畜的大批死亡,可称为良性感染。相反,如能引起大批死亡的则称为恶性感染。例如发生良性口蹄疫时,牛群的病死率一般不超过2%,如为恶性口蹄疫,则病死率可大大超过此数。机体抵抗力减弱和病原体毒力增强等都是传染发生恶性病程的原因。,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54,9.典型感染和非典型感染,两者均属显性感染。在感染过程中表现出该病的特征性(有代表性)临诊症状者,称为典型感染。而非典型感染则表现或轻或重,与典型症状不同。

21、,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55,10.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和慢病毒感染,持续性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是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由于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而形成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的共生平衡。,56,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生带毒,而且经常或反复不定期向体外排出病毒,但缺乏临诊症状,也不出现病理反应。若由此种动物采取血液或感染同种健康动物时,常可成功地引起感染。疱疹病毒、副粘病毒及反转录病毒科等所属的病毒,常易诱发持续性感染。,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57,慢病毒感染,又称长程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

22、。其与持续性感染的不同点,在于疾病过程缓慢,但不断发展且最后常引起死亡。绵羊疾病、梅迪一维斯纳病、牛海绵状脑病以及人的库鲁(Kuru)病都属于慢病毒感染。,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58,11.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局部感染病原微生物被局限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一定病变。如化脓性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所引起的各种化脓创。动物机体全部防御机能都参加到与病原体的斗争中去。,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59,全身感染,动物机体抵抗力较弱,病原微生物冲破了机体的各种防御屏障侵入血液向全身扩散,则发生严重的全身感染。这种感染的全身化,其表现主要有:菌血症、病毒血症、毒血症

23、、败血症、脓毒症和脓毒败血症等。,总 论,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60,第三节 传染病的发展阶段,传染病的发展过程一般具有严格的规律性,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潜伏期2)前驱期3)明显(发病)期4)转归期,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61,1潜伏期,病原体 机体 出现临诊症状 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不同的传染病其潜伏期的长短常常是不相同的,就是同一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也有很大的变动范围。潜伏期的动物可能成为传染源。,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62,2.前驱期,疾病的征兆阶段开始出现临诊症状,但该病的特征性症状仍不明显。出现一般症状,如体温升高、

24、食欲减退、精神异常等。前驱期长短不一,通常只有数小时至一两天。,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63,3.明显(发病)期,前驱期之后,疾病的特征性症状逐渐明显,是疾病发展到高峰的阶段。这个阶段因为很多有代表性的特征性症状相继出现,在诊断上有重要意义。,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64,4转归期(恢复期),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即为转归期病原体的致病性增强 动物体的抵抗力减退 动 物 死 亡,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65,动物体的抵抗力得到增强 机体逐步恢复健康表现为临诊症状逐渐消退体内的病理变化逐渐减弱正常的生理机能逐步恢复机体在一定时期保留免疫学特

25、性,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66,在病后一定时间内还有带菌(毒)和排菌(毒)现象存在,但最后病原体也可被消灭清除。,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67,第四节 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动物传染病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能在动物之间直接接触传染或间接地通过媒介物(生物或非生物的传播媒介)互相传染,构成流行。,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68,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动物个体感染发病 动物群体发病的过程即:传染病在动物群中发生 和发展的过程。,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69,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在畜群中蔓延流行,必须具

26、备三个相互连接的条件三个基本环节,传播途径,传染源,易 感,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70,(一)传染源,传染源(亦称传染来源)是指有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包括传染病病畜和带菌(毒)动物。,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71,畜舍、饲料、水源、空气、土壤等被病原体污染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 不是传染源,而称为传播媒介。,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72,传染源包括:,1.患病动物2.病原携带者,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73,1患病动物:,病畜是重要的传染源。不同病期的病畜,其作为传染源的

27、意义也不相同。前驱期和症状明显期的病畜排出病原体。潜伏期和恢复期的病畜是否具有传染源的作用,则随病种不同而异。,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74,传染期:病畜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不同传染病传染期长短不同。根据传染期的长短制订各种传染病的隔离期。为了控制传染源,对病畜原则上应隔离至传染期终了为止。,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75,2.病原携带者,外表无症状,但携带并排出病原体的动物。病原携带者 笼统的术语已明确所带病原体的性质 则相应地称为带菌者、带毒者、带虫者等。,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76,病原携带者排出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不及病畜,但

28、因缺乏症状不易被发现,有时可成为十分重要的传染源。如果检疫不严,还可以随动物的运输散播到其它地区,造成新的暴发或流行。,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77,病原携带者分为:,1.潜伏期病原携带者:狂犬病2.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布病3.健康病原携带者:猪丹毒,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78,病原携带者存在着间歇排出病原体的现象。因此,只有反复多次的检查均为阴性时,才能排除病原携带状态。消灭和防止引入病原携带者是传染病防制中艰巨的主要任务之一。,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79,(二)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过

29、的途径。研究传染病传播途径的目的在于切断病原体继续传播的途径,防止易感动物受传染,这是防制家畜传染病的重要环节之一。,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80,传播途径分为两大类1 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传染病在个体或群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传播;2 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从母体到其后代的两代之间的传播。,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81,水平传播在传播方式 直接接触 间接接触传播1)直接接触传播是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被感染的动物(传染源)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交配、舐咬等)而引起的传播方

30、式。流行特点 一个接一个地发生,形成明显的链锁状。,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82,2)间接接触传播,必须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使易感动物发生传染的方式。传播媒介从传染源将病原体传播给易感动物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传播媒介 生物(媒介者vector)无生命的物体(媒介物 vehicle-污染物fomite),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83,大多数传染病如口蹄疫、牛瘟、猪瘟、鸡新城疫等以间接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同时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两种方式都能传播的传染病也可称为接触性传染病。,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84,间接接触

31、传播的主要途径和媒介,(1)经空气(飞沫、飞沫核、尘埃)传播:空气 不适于任何病原体的生存,但可作为病原体在一定时间内暂时存留的环境,成为传染的媒介物。通过飞沫、飞沫核或尘埃为媒介而传播。,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85,飞沫传染 经飞散于空气中带有病原体的微细泡沫而散播的传染。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是通过飞沫而传播,如结核病、牛肺疫、猪气喘病、猪流行性感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等。,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86,呼吸道渗出液(病原体)咳嗽-喷嚏 喷射气流 飞沫 空气,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87,咳嗽、喷嚏喷出飞沫。飞沫中的水分蒸发变干后,成

32、为蛋白质和细菌或病毒组成的飞沫核飞沫核能在空气中飘浮时间较久,距离较远。病畜喷出的飞沫,其传播的空间时间有限。干燥、光亮、温暖和通风良好的环境,飞沫飘浮的时间较短,其中的病原体(特别是病毒)死亡较快;畜群密度大、潮湿、阴暗、低温和通风不良,则飞沫传播的作用时间较长。,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88,尘埃传染 传染源分泌物、排泄物和处理不当的尸体散布在外界环境的病原体附着物干燥空气流动冲击尘埃(病原体)空气中,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89,(2)经污染的饲料和水传播,传染源的分泌物、排出物 用具病畜尸体及其流出物 车船 畜舍 饲料、牧草、饲槽 水池、水井、水

33、桶,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90,(3)经污染的土壤传播,土壤性病原微生物随病畜排泄物、分泌物或其尸体一起落入土壤并能生存很久的病原微生物。炭疽杆菌、气肿疽梭菌、破伤风梭菌、腐败梭菌、魏氏梭菌、猪丹毒杆菌等。,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91,(4)经活的媒介物传播,非本种动物和人类 传播媒介。1)节肢动物:节肢动物中作为家畜传染病的媒介者主要是虻类、螯蝇、蚊、蠓、家蝇和蜱等。机械性传播通过在病、健畜间的刺螯吸血而散播病原体。生物性传播某些病原体(如立克次体)在感染动物前必须先在一定种类的节肢动物(如某种蜱)体内通过一定的发育阶段,才能致病。,2023/7/

34、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92,2)野生动物:本身对病原体具有易感性(传染源)感 染 禽 畜 狐、狼、吸血蝙蝠等将狂犬病传染家畜;鼠类传播沙门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伪狂犬病;野鸭传播鸭瘟、禽流感等。,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93,另一类是本身对该病原体无易感性,但可机械的传播疾病。乌鸦 啄食炭疽病畜的尸体 粪内排出炭疽杆菌的芽胞鼠类 机械的传播猪瘟和口蹄疫等。,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94,人类 饲养人员和兽医-容易传播病原体。在进出病畜和健畜的畜舍时可将手上、衣服、鞋底沾染的病原体传播给健畜。注射针头以及其他器械如消毒不严就可能成为马传

35、染性贫血、猪瘟、鸡新城疫、白血病等病的传播媒介。有些人畜共患的疾病如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等,人也可能作为传染源。,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95,垂直传播 从广义上讲属于间接接触传播,它包括下列几种方式:(1)经胎盘传播受感染的孕畜经胎盘血流将病原体传播给胎儿。可经胎盘传播的疾病 猪瘟、猪细 小病毒感染、牛粘膜病、蓝舌病、伪狂犬病、布鲁氏菌病、弯杆菌性流产、钩端螺旋体病等。,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96,(2)经卵传播 带有病原体的卵细胞发育而使胚胎受感染。主要见于禽类,可经卵传播的病原体有禽白血病病毒、禽腺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禽脑脊髓炎病毒、鸡白痢沙门

36、氏菌等。,病原体,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97,(3)经产道传播 病原体经孕畜阴道通过子宫颈口到达 绒毛膜或胎盘引起胎儿感染,胎儿从无菌的羊膜腔穿出而暴露于污 染的产道时,经皮肤、呼吸道、消化 道感染母体的病原体。可经产道传播的病原体 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氏菌和疱疹病毒等。,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98,家畜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比较复杂,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定的传播途径。有的可能只有一种途径;有的有多种途径,不同的病例可有不同的传播途径。掌握病原体的传播方式及各传播途径所表现出来的流行特征,将有助于对现实的传播途径进行分析和判断,对切断传播途径,防

37、止传染病的传播蔓延具有重要意义。,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99,(三)畜群的易感性,指家畜对于每种传染病病原体感受性的大小。某地区畜群中易感个体所占的百分率和易感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传染病是否能造成流行以及疫病的严重程度。,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100,动物易感性的高低 病原体的种类和毒力强弱 畜体的遗传特征 等因素 特异免疫状态 有关外界环境条件如气候、饲料、饲养管理卫生条件等因素都能影响到畜群的易感性和病原体的传播,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101,1.畜群的内在因素:不同种类的动物对于同一种病原体表现的临诊反应有很大的差异,这是

38、由遗传性决定的。某种病原体可使多种动物感染而引起不同的表现。不同品系的动物对传染病抵抗力的遗传性差别。年龄相关性幼畜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易感性较高。年轻的畜群的易感性较年老者为高。,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102,2.畜群的外界因素各种饲养管理因素包括饲料质量、畜舍卫生、粪便处理、拥挤、饥饿以及隔离检疫等都是有疫病发生有关的重要因素。在考虑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内类似农场和畜群的差别时,很明显地可以看出饲养管理条件是非常重要的疾病要素。,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103,3特异免疫状态,在某些疾病流行时,畜群中易感性最高的个体易于死亡,余下的家畜或已耐过,或经

39、过无症状传染都获得了特异免疫力。所以在发生流行之后该地区畜群的易感性降低,疾病停止流行此种免疫的家畜所生的后代常有先天性被动免疫(母源抗体),在幼年时期也具有一定的免疫力。,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104,一般如果畜群中有70-80%的家畜是有抵抗力的,就不会发生大规模的爆发流行。通过免疫接种畜群常能获得良好保护,尽管不是100%的易感动物都进行了免疫接种,或是应用集体免疫后不是所有动物都获得了充分的免疫力。,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105,当新的易感动物引进一个畜群时,畜群免疫性的水平可能会出现变化,使畜群免疫性逐渐降低以至引起流行。在一次流行之后,畜

40、群免疫性保护了这个群体。但由于幼畜的新生,易感动物的比例增加,在一定情况下还会引起新的流行。,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106,第五节 疫源地和自然疫源地,疫源地 有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存在的地区。疫源地不仅包括传染源,还包括被污染的物体、房舍、牧地、活动场所,以及这个范围内怀疑有被传染的可疑动物群和储存宿主等。,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107,疫源地具有向外传播病原的条件,因此可能威胁其它地区的安全。在防疫方面,对于传染源采取隔离、治疗和处理;而对于疫源地则除以上措施外,还应包括污染环境的消毒,杜绝各种传播媒介,防止新的疫源地出现,保护广大的受威胁区和

41、安全区。,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108,疫源地范围大小要根据传染源的分布和污染范围的具体情况而定。它可能只限于个别畜栏、厩舍、牧地,也可能包括某畜牧场、自然村或更大的地区。,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109,疫源地的存在有一定的时间性,但时间的长短由多方面的复杂因素所决定。最后一个传染源死亡 1)痊愈后不再携带病原体 已离开该疫源地2)对所污染的外界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处理3)经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不再出现新病例4)通过血清学检查,畜群均为阴性 认为该疫源地已被消灭。,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110,根据疫源地范围大小,可分别将其称为疫点

42、或疫区。疫点通常范围小的疫源地或单个传染源所构成的疫源地。疫区若干个疫源地连成片并范围较大。一般指有某种传染病正在流行的地区,其范围除病畜所在的畜牧场、自然村外,还包括病畜在发病前(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后放牧、饮水、使役及活动过的地区。,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111,自然疫源性,有些病原体在自然条件下,可以通过传播媒介感染野生动物造成流行(无需人类或家畜的参与),并且长期在自然界循环延续其后代。这种现象称为自然疫源性。具有自然疫源性的病原体所致的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存在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地方,称为自然疫源地。,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112,自然疫

43、源性的人畜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森林脑炎、狂犬病、伪狂犬病、犬瘟热、流行性乙型脑炎、黄热病、非洲猪瘟、蓝舌病、口蹄疫、鹦鹉热、羔虫病、Q热、鼠斑疹伤寒、蜱传斑疹伤寒、鼠疫、土拉杆菌病、布鲁氏菌病、李氏杆菌病、蜱传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弓形体病等。,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113,一、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在家畜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中,根据在一定时间内发病率的高低和传播范围的大小(即流行强度),分为下列四种:1.散发性(sporadic):2地方流行性(endemic;enzootic)3流行性(epidemic;epizootic)“爆发”(outbreak)4大流行(Pandem

44、ic;panzootic),第六节 流行过程发展的 某些规律性,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114,二、流行过程的季节性和周期性,某些家畜传染病经常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或在一定的季节出现发病率显著上升的现象,称为流行过程的季节性。1季节对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的存在和散播 的影响;2季节对活的传播媒介(如节胶动物)的影响:3季节对家畜活动和抵抗力的影响,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115,家畜传染病的周期性,一些家畜传染病如口蹄疫、牛流行热等,经过一定的间隔时期(常以数年计),还可能表现再度流行,这种现象称为家畜传染病的周期性。,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116,第七节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传 染 源基本环节 传播途径 传染病的流行 易感畜群使这三个基本环节相互连结的因素是动物活动所在的环境和条件,即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对流行过程的影响是通过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畜群的作用而发生的。,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117,(一)自然因素 气候、气温、湿度、阳光、雨量、地形、地理环境等;(二)饲养管理因素 畜舍的建筑结构、通风设施、垫料种类等(三)社会因素 主要包括社会制度、生产力和人民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水平以及贯彻执行法规的情况等。,2023/7/20,聊城大学农学院 刘文强,1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