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563926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4.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群的特征》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种群的特征》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种群的特征》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种群的特征》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种群的特征》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种群的特征》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群的特征》PPT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种群的特征,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种群的概念,生活在同一地区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总和。,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昆虫B、一块田地里的狗尾草C、一颗树上的寄生物D、一座山峰上的树,B,对于某池塘中的鱼,捕捞多少,才会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牧民在承包的草场上该放养多少头羊,经济效益才最好?,怎样控制害虫数量,以防止虫灾发生?,要搞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搞清楚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和种群的特征,那么种群有哪些特征呢,种群特征种群有的,但个体没有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含义: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个

2、/m2、km2、m3)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如:养鱼池中每立方米的水体中鲫鱼的数量、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黑线姬鼠的数量等。,一、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很高,种群密度一般,种群密度较高,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分布范围大,个体较小的种群:,估算(取样调查),估算方法:,不运动或活动范围小的生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逐个计数,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样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多用于植物),1、怎样估算这块草地中蒲公英的数量?,可采用课本介绍的两种取样方法取样,用样方法进行估算。也可以将模拟草地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求得其中一份的数量

3、后,再估算整体的数量。,问题探讨,记数方法,蒲公英,其他植物,方框内相邻两边上,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类中华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m2)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只。那么,该同学给怎样计算该种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单位:只/hm2)?,N(46889)57只m2 70000只hm2(注意:1hm2=10000m2),讨论1、实地调查与本节“问题探讨”活动中的模拟调查有什么异同?“问题探讨”中调查对象是完全随机分布的,且调查区域是规则的,调查对象与其他物体的区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采用样方法得到的估算值与真实情况比较容易接近(误差小)。而在

4、实地调查中,调查对象的分布往往不是随机的,调查区域也往往不是规则的,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会干扰和影响调查的准确性,因此,采用同样的方法其结果误差会比较大一些。但是,只要掌握了科学的调查统计方法,其误差会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某物的种群密度,讨论2、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讨论3、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样方的数量太少,其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就较大;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多。从统计学上看,一定

5、数量的样方即可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调查一般的植物种群、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都可以采用样方法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密度 如果一些动物活动性很强,活动范围大,还能用样方法吗?,2、标志重捕法:(用于动物)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作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总体密度。,计算公式: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第1次,第2次,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

6、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有多少只?,N(4238)12133只,物种的个体大小个体大的物种密度低。生存资源的供给能力生存资源丰富的地方种群密度高。周期性变化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种群密度周期性变化。如候鸟飞来时密度较高,飞走后密度为零。蚊子密度夏天高,冬天低外来干扰如农田中洒农药后害虫因大量死亡而密度很快下降天敌数量的变化如猫增多导致鼠密度下降;青蛙增多导致害虫减少偶然因素如流行病、水灾、旱灾,3.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相关生物引起种群密度改变,.,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仅靠

7、这一特征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1)概念:出生率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例如:年,我国平均每万人中出生个孩子,我国该年人口出生率是.死亡率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例如,在黄山猴谷,一猴群有只,一年后有只死亡,猴的死亡率为.,二、出生率和死亡率,(2)类型 出生率 死亡率 种群密度增加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出生率 死亡率 种群密度降低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种群密度的根本原因。,人口,1990年7月11日,是联合国确定并发起举行的第一个“世界人口日”。1999年10月12日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 2005年12月2

8、0日,法国国家人口研究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人口数量12月19日突破65亿,预计将在2012年到2013年间突破70亿。,.,1998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必须降低出生率,三、迁入率和迁出率,(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2)类型 迁入率 迁出率 种群密度增加 迁入率=迁出率 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迁入率 迁出率 种群密度降低(3)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在研究城市人口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1.年龄组成(1)概念: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所占比例。,四、年龄组成和性

9、别比例,年龄的三个阶段: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老年(丧失生殖能力),(2)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增长型:特点是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种群的个体数越来越多。,出生率死亡率,稳定型:特点是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种群中个体数目保持相对稳定。,出生率死亡率,衰退型:特点是老年期个体数目较多而幼年期的个体数目偏少。种群密度越来越小。,出生率死亡率,(3)年龄组成的意义: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例3,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下图A、B、C三种类型,据图回答:,老年中年幼年,A B C,(1)我国在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70年代初期人口的年龄组成为图 所示类型。(2

10、)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鱼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这将会使被捕捞的鱼的年龄组成为图 所示类型。(3)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图 所示类型。,A,C,A,2.性别比例(1)概念: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2)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雌雄相当型: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海豹等。,蜂群中几百只雄蜂,一只蜂王和几十万只工蜂都是雌蜂。,雌少雄多型: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

11、个体。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蜜蜂若只考察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也可看做雌少雄多型。,(3)性别比例的应用:控制虫害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相比例,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4)性别比例的意义: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动。,2004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白皮书指出,我国男女(0至4岁)性别比例接近120:100,远超国际认同的可以容忍的最高警戒线107。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我国男女比例失调婴儿性别比接近120:100,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出生率和死亡率,性

12、别比例,年龄组成,预测变化趋势,直接影响,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密度大小,五、种群的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种群的空间特征。,均匀型,随机型,集群型,随机分布(random distribution)指的是每一个个体在种群分布领域中各个点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分布。随机分布比较少见,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时才容易产生。例如,森林地被层中一些蜘蛛的分布与面粉中黄粉虫的分布,以种子繁殖的植物在自然散布于新的地区时也经常体现为随机分布。,均匀分布(uniform distribution)的特征是,

13、种群的个体是等距分布,或个体间保持一定的均匀的间距。均匀分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种群内个体之间的竞争。例如,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树冠)和土壤中营养(根际),沙漠中植物为竞争水分都能导致均匀分布。虫害或种内竞争发生时也可造成种群个体的均匀分布。地形或土壤物理性状呈均匀分布等客观因素或人为的作用,都能导致种群的均匀分布。均匀分布在自然种群中极其罕见,而人工栽培的种群(如农田、人工林),由于人为保持其株距和行距一定则常呈均匀分布。,集群分布(clumped distribution)的特征是,种群个体的分布很不均匀,常成群、成簇、成块或成斑块地密集分布,各群的大小、群间的距离、群内个体的密度等都不

14、相等,但各群大都是随机分布。其形成原因是: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丰富与贫乏镶嵌;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集群分布是最广泛存在的一种分布格局,在大多数自然情况下,种群个体常是成群分布,如放牧中的羊群,培养基上微生物菌落的分布,另外,人类的分布也符合这一特性。,评价反馈:,1.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群一个湖泊中的全部藻类校园中的全部树木培养基上的大肠杆菌菌落,D,预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发展趋势主要来自()A.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D.人口男女性别比例,A,3.决定种群数量

15、变化的因素()A.性别比例B.年龄组成C.出生率和死亡率D.迁入率和迁出率,CD,4.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48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志鼠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为()A.46 B.25 C.12 D.100,D,5.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少生优生,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其目的主要是()A.控制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B.控制年龄组成,稳定种群密度C.控制死亡率,降低种群密度D.控制年龄组成,降低种群密度,A,6、下列因素能引起种群密度增大的有()A种群中幼年个体增多B种群性别比例改变C环境中水热条件适宜D种群中幼年个体减少E环境中天敌增多 F环境中阳光不足G寄生生物增多 H寄生生物减少,ACH,7.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一种类型。(1)此图表示_型的种群。(2)该种群中_个体多,_个体少。(3)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种群)年龄组成与此图大体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_。为此,我们要认真执行人口的_政策。,增长,幼年,年老,不断增长,计划生育,五点取样法,调查群体为非长条形时用,等距取样法,调查群体为长条形时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