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哲学家》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573236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5.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哲学家》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自然哲学家》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自然哲学家》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自然哲学家》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自然哲学家》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哲学家》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哲学家》PPT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方哲学智慧,第二讲:自然哲学家(一)主讲:刘畅,第一个哲学家: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原。,泰勒斯(鼎盛年:前585),水是万物的本原。大地浮于水上。根据:一切生物的种子都是潮湿的;都以水为必需的养料;水很容易改变形状、形态,同时又在变化中保持不变;水蒸发成为气,其精华可以形成为火,而变得坚实时则成为土万物充满灵魂。(以“灵魂”解释运动变化的动力。),自然哲学 自然科学,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不是一种自然科学。“自然哲学”和“自然科学”虽然都有“自然”两个字,但“自然”的意思却不同。古希腊人思索的“自然”(physis)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作为自然事物、自然现象的总和的自然界,它的意思更接近于natu

2、re的另一种含义:本性。所以,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不单单研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它研究天下万事万物的本性。早期哲学家的著作大多以“论自然”为题目,但他们讨论的问题同样包括人的情感、认识、语言等各个领域。,自然哲学是希腊哲学的最初形态,标志着希腊人对于世界的认知方式从神话、巫术到哲学、理性的转变。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都反对神话的世界观。在哲学家看来,世界遵循着自身的秩序,依其本性、自然而然地变化,并不受外在的神力支配。自然哲学家把世界作为一个有序的整体,运用理性来探讨世界的原因和秩序,这是人类进入理性认知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正因为有了这一根本性的转变,才可能有近代的自然科学的兴起。,何为本原?自然哲

3、学家们的答案,(一)伊奥尼亚派,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赫拉克利特,要回答“何为本原”,自然哲学家必须处理的两对矛盾:本身不生不灭的本原如何促动、主宰万物的生灭变化?本原又如何在万物的纷繁变化中保持其自身的不变?,阿那克西曼德的apeiron(无定),泰勒斯的“水本原”说存在的问题:火、水、土、气四元素各有其特性火热而干、水冷而湿、土冷而干、气热而湿,因此,其中任何一种元素成为本原/主宰,其他元素最终必然消亡。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本原不是四元素中的任何一种,而是介乎于火、水、土、气之间的东西,本身不具有任何特定的形态、属性,因此叫做“无定”。“无定”包含了各种对立的因素,因此,从无定

4、中可以分化出万物,万物消亡又复归于无定。万物的生成消亡也就是蕴含在“无定”中的各种对立因素此消彼长的过程。,阿那克西曼德箴言,“万物由它产生,也必复归于它,这都是依照必然性;因为它们遵循时间的安排,为其不正义受到惩罚并相互补偿。”,“气本原”说和“火本原”说,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本原”说气通过浓聚和稀疏两种运动生成万物:气的发散生成火,气的浓聚生成风、云、水,浓缩到最密集的程度生成石头。同时,气也是促成运动变化的灵魂。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世界秩序不是任何神或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赫拉克利特残篇摘录,自然喜欢隐藏自己。我们不

5、能两次摸到同一件东西。我们踏进又踏不进同一条河流,我们存在又不存在。冷的变热,热的变冷,湿的变干,干的变湿。思想是最大的优点,智慧在于说出真理。承认一切都是一就是智慧。真正的智慧是一。,(二)毕达哥拉斯派(前至前世纪),毕达哥拉斯派的“数本原”说,毕达哥拉斯派把数作为万物的本原。他们注意到这些一些现象:一种事物可能缺乏某种特定的属性,却总是具有数的属性。在这个意义上讲,数是无所不在的。同时,美与和谐似乎也与数有着奇妙的联系。竖琴之所以能奏出美妙的旋律,是因为琴弦的长度符合一种合理的数学关系,一旦破坏了这种数学关系,音调的和谐也就消失了。也就是说,和谐或不和谐都是由数来决定的。由此,他们把现实中

6、不同的属性关系归结为不同的数字,比如他说,静、直、明、善等是由奇数来决定的,而动、曲、暗、恶是由偶数来决定的。他还把数字与几何体对应起来,说点是由数产生的,从点又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面,从面产生出体,从体产生出可感的一切形体事物。,(三)爱利亚派,巴门尼德(鼎盛年前504年501年),两条道路的区分,看法的道路:存在着不存在者,而且它必然是不存在的。真理的道路:存在着存在者,而且它不可能不存在。,看法的道路:“习惯用经验的力量”把我们引向这条道路,这里,“只是以茫然的眼睛、轰鸣的耳朵或舌头为准绳”,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真理的道路:“用你的理智来解决纷争的辩论”。“要用你的心灵牢牢注视那遥远的东

7、西,一如近在眼前。”,看法的道路:“存在着不存在者,而且它必然是不存在的。”“在这条路上什么都不知道的世人们首尾两端,两头彷徨。因为他们的心中不知所措,被摇摆不定的念头支配着。这既瞎又聋、无所适从的一群人,认为存在和不存在既同一又不同一,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向。”,真理的道路:“可以被言说和思想的存在必定存在。因为它的存在是可能的,而不存在者存在是不可能的。”“勉强证明不存在者存在,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只剩下来一条路径,那就是:存在者存在。”“存在者不是产生出来的,也不能消灭,因为它是完整、单一、不动和完满的。它既非曾在也非将在,因为它是整个现实,单一、连续。”,两条道路的选择,相信感官

8、 vs.相信思想?莫衷一“是”的看法 vs.事物只要存在就不得不是的本质,能被思想者和能存在者同一。巴门尼德,存在是(to on)本体论存在论(ontology)“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哈姆雷特,“存在”,存在是不生不灭的,巴门尼德的论证:存在的东西肯定不可能由其他东西产生。()如果说存在的东西是从存在的东西中产生的,“存在生成存在”,那就像说“我生出我”一样,是自相矛盾的。()存在的东西同样也不可能从不存在的东西中产生,因为存在怎么可能从虚无中产生呢?而且,如果它来自不存在,它有什么必要不早一点或晚一点产生呢?存在也不可能消灭。因为

9、既然存在的生成是不可能的,存在就既不可能在过去产生出来,也不可能在将来产生出来。如果存在是过去,那么它现在已不存在;如果存在是将来,那么它现在还未存在。而这两者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存在全部就是现在,它是不生不灭、静止不动的。,存在是不可分的一,巴门尼德的论证:因为只有存在者存在,而不存在者不可能存在,所以存在者与存在者之间是没有间隙的。因此,存在必然是一个完全的连续体。存在不生不灭、静止不动,因此,区分过去和未来也是没有意义的。存在是“整个的现在”。假定“不存在者存在”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存在者之外,决没有、也决不会有任何别的东西。存在只能是唯一的。,芝诺悖论,芝诺(鼎盛年:约前468年),芝

10、诺论证“存在是不动的一”,芝诺是巴门尼德的学生。他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式回应了人们对爱利亚学派的批评。有人诘难巴门尼德:如果说存在是不动的一,那么就会得出一切存在的东西既不能运动、也不能相互区分的荒谬结论。而芝诺回应道:如果假定存在是变化的多,也同样会得出事物既不能运动、也不能相互区分的结论。而且,这一结论与前提自相矛盾,所以更加荒谬。芝诺提出的论证包括个否定事物运动的悖论和个否定事物众多性的悖论。,否定运动的悖论(1)“二分法”悖论,运动着的事物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必须先到达全程的12处;在到达12处之前,又必须先到达它的12;如此类推,以至无穷,永远也到达不了目的地。“一尺之棰,

11、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否定运动的悖论(2)“阿基里斯和乌龟赛跑”,奥林匹克冠军阿基里斯和乌龟赛跑,乌龟先跑一段路程。当阿基里跑完这段路程时,乌龟又向前爬了一段路程;当阿基里再跑完这一段时,乌龟又向前爬了一段路程。一追一爬,阿基里永远也追不上乌龟。,否定运动的悖论(3)“飞矢不动”悖论,飞矢在一段时间内通过一段路程。在这段时间的每一瞬间,飞矢要么停驻在一个位置上,要么从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如果它在这一瞬间内是运动的,那么就可以把这一瞬间继续分割为更小的单位。在一个不可再分的时间点上,飞矢必定停驻在一个位置上。因此,飞矢不可能从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否定运动的悖论()“一倍时间等

12、于一半时间”悖论,A1A2A3A4 B1B2B3B4 C1C2C3C4时间点,如上图。假设B、C序列速度相同,A、B、C三序列每一部分的大小相同,那么B4到达的A4时间与C1到达A1的时间相同。但是,B序列在这段时间内经过了2A,而C序列在同样时间内经过了4B。因此,B序列的运动时间是C序列的1/2。,A1A2A3A4 B1B2B3B4 C1C2C3C4时间点,否定众多的悖论(1)“不大又不小”,如果把存在的东西看作若干个部分的总和,那么,首先可以把一件物体分为前、后两部分;而其中的前半部分又可以分作前、后两部分,如此类推,以至无穷。如果每一部分有大小,那么,无穷个部分相加的结果,这件物体就有

13、无限大;如果每一部分没有大小,那么,这件物体同样没有大小。一个存在物既不可能无限大,也不可能没有大小。因此,如果我们假设存在是由若干个部分组成的,就必然会导致悖论。因此,存在是不可分的一。,否定众多的悖论(2)“既有限又无限”,如果存在着数目众多的事物,那么它们的数目要么是(1)无限多的,要么是(2)有限多的。(1)存在物的数目应当是有限多的。因为它们的数目必然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数目相等,不多也不少。(2)存在物的数目应当是无限多的。因为两个不同物体之间总会有一个中介物。在中介物与其中一个物体之间,又会有新的中介物。如此类推,以至无穷。存在物的数目不可能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因此,“存在数目

14、众多的事物”这一假定是错误的。,(四)原子论:自然哲学的集大成者,德谟克利特(鼎盛年:前420年),虚空是否存在?,麦里梭:巴门尼德的另一位学生,曾与赫拉克利特讨论问题。虚空不存在。因为虚空即是无有。而无有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因此存在物也不能运动。因为它不能向任何地方移动。有虚空,存在物才能移动。既然没有虚空,也就没有可供移动的空间。,两类本原:“原子”和“虚空”,“原子”的本义是“不可分割”,用来指充实的最小单位。“虚空”的本义是“非存在”(即“是”一词的否定形式)。指的是与充实的原子相反相成的东西。原子与原子间的虚空或者说,存在者与不存在者同为本原。“有物存在与无物存在相比,没有更多的理由。

15、”,为什么把“虚空不存在者”设为本原?,爱利亚学派:如果存在是唯一的本原,那么事物的运动和事物间的区分就是不可能的。把虚空不存在者也作为本原,才得以解释运动和事物间的区分。(针对芝诺的否定众多的悖论(2)和麦里梭的否定运动的论证),德谟克利特以原子和虚空这两类本原来解释一切事物的形态和变化不同形状的原子在虚空中的特定位置以特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形态各异的事物。虚空构成了事物间的间隔和事物运动的空间。原子的聚合表现为新事物的生成,原子的离散表现为事物的消亡。,总结:早期自然哲学的逻辑圆圈,一,动,不动,多,伊奥尼亚派,毕达戈拉斯派,爱利亚派,元素论者,参考书目,英H.D.F.基托:希腊人,上海人民,2006。法依迪丝.汉密尔顿:希腊精神,华夏,2008。法让皮埃尔.韦尔南:希腊思想的起源,三联,1996。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吉林人民,2003.赵敦华:西方哲学通史,北京大学,1996。德E.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山东人民,2007。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人民,1997。陈嘉映:哲学、科学、常识,东方,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