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的从业诉求与满足渠道.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575147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员工的从业诉求与满足渠道.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员工的从业诉求与满足渠道.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员工的从业诉求与满足渠道.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员工的从业诉求与满足渠道.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员工的从业诉求与满足渠道.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员工的从业诉求与满足渠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员工的从业诉求与满足渠道.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三章 员工的心理状况与管理策略,学 习 目 标,技 能 目 标,第一节 员工的从业诉求与满足渠道,【导引案例】,旅游企业的柔性管理问题1:安吉大石浪景区的柔性管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问题2:柔性管理是否意味着企业管理中不能用规范化管理?,一、员工的从业诉求,二、企业的满足渠道,著名的哈佛企业管理顾问咨询公司曾做过一项员工离职原因调查统计,总结出员工十大离职原因:(1)想尝试新的工作,以培养其他方面的专长;(2)对薪水不满;(3)公司没有提供成长的学习环境;(4)与当初所期望的工作不合;(5)寻求升迁机会;(6)对公司看法与上司不一致;(7)职业倦怠,想休息;(8)公司福利不佳;(9)工作

2、单调;(10)与公司理念不合。,(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企业管理策略,1.生理需要的满足2.安全需要的满足3.社会需要的满足4.尊重需要的满足5.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与企业管理策略,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兼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职位、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不同的强化方式,带来的效果也

3、所不同。,(三)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与企业管理策略,赫茨伯格1959 年提出双因素理论理论,指出工作满意与否受保健因素或激励因素双重影响。赫茨伯格发现:“满意”的相反并非大家所认为的“不满意”,而只是“没有满意”;同样,“不满意”的反面也并不是“满意”,而只是“没有不满意”。赫茨伯格认为,员工是否满意或者不满意,涉及企业管理中两类不同因素:“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四)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与企业管理策略,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既相对于自己过去的付出与回报的纵向比较或者自己的投入产出与别人的横向比

4、较,以此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五)奥尔德弗ERG理论与企业管理策略,ERG理论认为,人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场合优势需要是不一定相同的,人的优势需要可能分别处于这三个不同的层次。这种理论与西方管理理论中的“人性假设”不谋而合:“生存需要”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经济人”,“关系需要”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社会人”,而“成长需要”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我实现人”,三种核心需要平衡的是“复杂人”。,(六)麦格雷戈“xy”理论与企业策略,他将传统的专制管理理论命名为x 理论,而将自己提出人性化管理理论命名为y 理论。在他看来,信奉x 理论的管理者更多的是看到人性的弱点

5、,对人性抱有一种悲观的看法,看到人性阴暗的一面,因此,信奉x 理论的管理者会认为最好的管理只能是专制式的管理。麦格雷戈认为,x 理论曾经是企业管理者普遍具有的一种传统观念,对美国的企业管理有过重大影响。,(七)弗洛姆期望理论与企业管理策略,根据这一理论,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取决于对下述三种关系的判断:,思考与讨论,1.刘明是某企业的中层经理,平时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一步步地走到今天的工作岗位上,为企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尽管偶尔也会受其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影响,在工作上难免会出现一些难尽人意的地方,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在工作上基本没有出现过大的差错。为了肯定刘明的工作业绩,鼓励他

6、为公司作出更大的贡献,公司决定加大对他的激励,但在如何激励的问题上,公司领导层存在着以下几种不同的看法。A给予正常的物质奖励,同时将其晋升到高一级岗位。B给予特别的物质与精神奖励,让他继续担任经理。C给予精神奖励,并提拔他担任更高一级的管理若。D公司出钱让他到国内某著名管理学院去进修管理课程。谈谈你最赞同哪一种,并说明其中的理由。2.结合实际,谈谈在企业管理中如何运用各种激励理论满足员工的要求。,同工不同酬去还是留 在薪酬这件事上,想非常公平是很难的。在现实生活当中,同工不同酬是一种比较普遍也比较正常的现象。就企业来说,工资的构成有不同的标准,岗位、学历、工龄不同都会形成不同的薪酬。案例中的情

7、况在私营企业较为常见。在遭遇这种情况时,没必要去羡慕或是嫉妒,因为这是人情社会和企业激励机制不完备的情况下常有的状况。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如果自己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可以发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精神,把隐忍和付出当作对自身的培训和投资。试着从长远职业规划的视角看待当前所谓的困境。随着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高薪酬也会随之而来。当你做得多,能力比别人强,但薪水比别人低时,上司是心知肚明的,很多时候,加薪需要你积极努力寻求上司的支持。,【典型案例解析】,常识补充,马太效应与企业管理 新约马太福音里有个故事:天国主人将要外出,临行之前把家产分给三个才干和性格各不相同的仆人,金额分别是五千、两千和一

8、千。领五千财产的仆人拿着钱随即去做生意,结果又赚了五千;领两千财产的仆人也去做生意,赚了两千,唯独那个领一千财产的仆人把银子埋到了地里。主人回来听说以后,用原数奖励前两位,又把第三位仆人的那一千财产收回来奖给了第一位。随后告诉他们:凡是有的,还要继续赋予他,让他更多;没有的,连他现在所有的也要夺回来,让他更少。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莫顿用这句话概括了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作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莫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这是个赢家通吃的社会,善用“马太效应”,赢家就是你。“马太效应”对于企业管理工作

9、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一是要根据每个员工的实际能力和特点,委以相应的工作,授以合适的职务;二是要引导人才适应市场的需要,树立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改革创新,努力参与竞争,要让员工认识到有了才干而不去好好地加以运用,也是不受欢迎的;三是要建立企业的目标激励机制,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优胜劣汰。,第二节 员工的职业倦怠与人文关怀,【导引案例】,产生职业倦怠以后问题1:Anne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是什么?问题2:要改变这种状况,Anne和公司各自应该怎么做?,一、员工的职业倦怠,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和迅速蔓延的一种现象。随着社会的变革转型,就业压力增大,企业求创新突围,必然给管理者和员

10、工带来沉重的身体和心理压力,职业倦怠现象的产生也就不可避免。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越来越激烈,据调查,人们产生职业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个月就开始厌倦工作。“职业倦怠”这种心理症状,已经成为目前社会心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一种都市特有的职业“流行病”。,(一)员工职业倦怠的表现,1.在生理方面的表现身体疲惫困倦,精神萎靡恍惚,食欲不振,反应迟缓,记忆力下降,出现疲乏困顿、失眠多梦、头痛胸闷、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2.在心理方面的表现害怕或者故意避免参与竞争,逐渐失去工作乐趣,对办公场所有强烈排斥感甚至恐惧感,情绪低落,萎靡不振,丧失热情,长期处于挫折、焦虑、沮丧、抑郁、焦虑、无助感

11、的状态,情绪波动很大。3.在行为方面的表现工作效率低下,人际关系淡漠,行动迟缓,举止怪癖,工作懈怠,心不在焉,满不在乎,不是对客人不理不睬,就是无精打采;满是抵触情绪,显得极不耐烦;言语粗暴,甚至大动干戈。,(二)员工职业倦怠的原因,1.个人因素2.社会因素3.职业因素 4.企业因素 5.环境因素,二、企业的人文关怀,缓解员工的职业倦怠,固然主要靠员工自我努力突破,但对于企业而言,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和谐的人际氛围,制订员工帮助计划和资助制度,通过一套系统的、长期的服务项目,采用专业咨询、指导培训、提供资源、丰富工作内容等方式,全方位帮助员工解决个人问题也是企业的职责所在。美国奥辛顿工业公司的

12、总裁曾提出一条“黄金法则”:关爱你的客户,关爱你的员工,那么市场就会对你倍加关爱。,二、企业的人文关怀,二、企业的人文关怀,思考与讨论,1.出现了职业倦怠后,员工应该怎么办?2.出现了职业倦怠后,企业应该怎么办?,白领之困惑 越忙的工作,越高的位置,人们承受的压力会越大。小王的压力主要来源于竞争。要缓解当前的生活状态,小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拥有平常心。2、主动改变外在压力源。3、改变自己的想法。4、活出个性来。5、增强心理健康意识。6、多交往7、身体状态的改变。8、积极参与心理咨询或心理保健。,【典型案例解析】,常识补充,职 业 倦 怠 职业倦怠(Job Burnout)的概念最早由

13、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登伯格于1974年提出,用来描述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人格解体、工作投入程度降低、对待服务对象态度粗暴和工作成就感降低等。随后Maslach等人把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由于长期遭受到情绪波动和人际关系紧张而产生的心理综合征称为“职业倦怠”,并提出职业倦怠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即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低成就感。一般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伴随着长时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工作倦怠会侵蚀个体的身心健康与人际关系,降低个体的工作效率,导致工作满意度下降、离职率上

14、升,进而降低组织绩效,损害组织效率。因此,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丽丝汀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为“企业睡人”。,第三节 员工的心情焦虑与缓解途径,【导引案例】,80后女员工怕失业推迟结婚生子,焦虑情绪升级问题:职场人应如何应对工作上出现的越来越大的压力?,一、心情焦虑的产生原因,(一)角色与个性的冲突(二)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三)安稳与动荡的冲突(四)职业与观念的冲突(五)个人与企业的冲突(六)合作与竞争的冲突,二、心情焦虑的缓解途径,(一)个人的心理自助,1.明确角色定位2.摆正职业心态3.学会心理调节4.了解职业价值 5.正视客观现实 6.参加社会活动7.培养兴趣爱好8.保持身体健康,(二)企

15、业的心理支持,1.建立健全激励制度2.培养和谐人际关系3.营造良好工作环境4.实施人性化的管理5.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6.提供发泄合理渠道,思考与讨论,1.分析企业员工心理焦虑产生的原因。2.探讨企业员工焦虑情绪的缓解途径。,餐厅人员少了,怎么办?饭店业服务人员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社会地位不高,而社会对其工作质量的要求却很高。这些都会给饭店员工带来身心压力。适当的工作压力可给员工以激励,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而超常的压力则会给员工带来苦恼,使他们产生消极情绪。本例中发生的问题属后者。王经理的处理方法无疑是正确的。他加派人手,减轻原来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并给予一定的奖励,重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保证了宴会的服务质量。,【典型案例解析】,常识补充,情 绪 焦 虑 职业压力和生存竞争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今天的中国普遍存在着。在企业,我们常听有些员工抱怨:连续不断的业绩考核和生存压力使神经濒于崩溃,想放弃工作又舍不得,想工作又打不起精神,情绪反常,内心烦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情绪焦虑。情绪焦虑在心理上的表现主要为:情绪消极低落、内心烦躁不安、神经紧张压抑;生理上的表现主要为:注意力不集中、头晕目眩、思维停顿、行动迟缓、呼吸系统紊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失眠多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