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词语-汉文化》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585165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PPT 页数:7 大小:30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词语-汉文化》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汉词语-汉文化》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汉词语-汉文化》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汉词语-汉文化》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汉词语-汉文化》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词语-汉文化》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词语-汉文化》PPT课件.ppt(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汉语词义的文化色彩,词义的客观性直接源于文化事实,从词义的存在状况可以窥视到当时的文化存在状况。亘古不断的几千年中华文化史,也就在代代相传、古今贯通的汉语史上留下了自己所走过的每一步脚印。“物”的本义,说文解释为“万物也。牛为大物,天下之数起于牵牛。”为什么“物”在构成上要以牛为表意偏旁呢?因为牛在古代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很了不得的。在漫长的农业社会里,牛勤于耕作,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农民的好帮手。一向被看作神圣的动物。但由于牛的饲养不如猪、羊等迅速,更为人们所珍视。古人送牛被看作是非常贵重的礼品。因此,牛在先民的眼里是万事万物的代表。直到今天,在我国的落后地区农业生产仍然是牛耕人种的方式。

2、,“美”表示“甘美”的本义与原始先民的物质性社会实践相关联。王献唐先生运用考古学、古音韵学、古民俗学等多种学科,对我国上古炎黄民族社会的发展变迁作了全面、系统的考察。他指出:上古游牧时期,炎族之在西方者,地多产羊,以牧羊为生,食肉寝皮,最为大宗。其族初亦无名,黄族以其地为羊区,人皆牧羊,因呼所处之地为羊,地上所居之族亦羊。(王献堂炎黄氏族文化考,齐鲁书社,1985年版)羊作为古代中国人生产和生活的一个主要对象,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文献里记载食羊的事例很多,无怪乎许慎认为羊在六畜之中“主给膳”。可见在古人看来,羊肉味道的确鲜美可口。,“家”字在甲骨文中像屋子中关着一头猪的形状。其本义是“家

3、庭”。它所反映出的是家庭对畜群的所有制。在上古时代汉族先人的畜牧业是从养猪开始的。猪对人类如此重要,古人用猪来代表各种家养牲畜也是可以理解的。在汉民族先人看来,“屋内有豕(shi3,猪)为家。”在当时,牧畜是最重要的财产,对家畜和家禽的占有启示了人类心灵深处一种最早的财产观念。家庭的本质属性是财产关系。陆宗达先生曾指出:男子占统治地位的父家长制家庭是随着对畜群的私人占有制的发展而出现的,汉语的“家”字便是畜群完全转归家庭所有这种制度在文字上的反映。,“牺牲”一词的最初意义同样也反映出上古时代以畜牧业为主的特点,六畜的地位非同一般。其本义指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古人以牛、羊、猪为三牲。在传统宗

4、教中,对祭祀用牲的选择要求是很严格的,对牺牲的品类、大小、毛色、牝(pin4,雌)牡和数量等都有严格规定。凡常规的天神地祗(zhi)宗庙诸礼,用牛羊豕而不用犬鸡。就大小而言,祭牲以小为贵。礼记王制:“祭天地之牛,角茧栗;宗庙之牛,角握;宾客之牛,角尺。”“茧栗”指角刚长出如茧栗的小牛,“角握”指角长一握的中牛,“角尺”指角长一尺的大牛。准备牺牲的目的是为了祭祀,而祭祀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神灵的饮食欲望。人们从自身的欲望出发,推己及神,认为神灵也要“口甘五味”,于是豢养六畜,待其肥腯然后献神,名之曰“牺牲”,其目的是希望神灵欢喜而赐福人类,这种行为集中体现了“礼之初始诸饮食”的特点。,姓,说文女部:

5、“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意思是“姓”标明人由谁所生,是一种血统标记。在先民的观念里,孩子的血统仅仅维系于母亲一方。为什么会这样呢?白虎通号篇说:“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吕氏春秋恃君览亦云:“昔太古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既然不知其父,孩子的血统当然只能根据母亲来确定,因而必须姓母亲的姓。根据这种文化背景,我们认为“姓”的本义归根结底反映了原始氏族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群婚习俗。所谓群婚,就是一个女子可以同时与多个男子保持夫妻关系,男子亦然。,“嫁”,说文:“女适人也。”“适”的本义指“往、

6、至”,后引申为“女子出嫁”,适人即为“嫁人”。白虎通:“嫁著,家也。妇人外成以出,适人为家。”“适人为家”指妇女嫁人才算有家。因此,“嫁”字反映出男主女从、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以及女性在婚姻关系中的从属性、被动性和依附性。“娶”,白虎通:“娶着,取也。”王筠解释说:“以取释娶,明娶为取之分别文也,字本作取。”古汉语中表示婚娶意义的字原先也写作“取”。论语:“君取于吴而为同姓。”“取”字在甲骨文中形似用手取耳朵。古代战争中,用割取敌人的耳朵来计数报功,所以“取”字本义为“获取”。因此,“娶”字在古汉语中有“夺取妇女”的内涵义。以“取”字表示娶妻反映出古代社会存在着掠夺婚或抢婚习俗。,“妇”的本义是“从事家务劳动的已婚女子。”说文:“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服为服劳役之义。打扫房间是一种典型的家务活,这里用它来代表各种家务劳动。白虎通嫁娶:“妇者,服也。服于家事,事人者也。”所以,“妇是以服役而得名的,其地位则与奴隶相等妇之服役实际上也就与奴隶活畜无别,因此可以说妇即奴隶之名。”这足以证明在父系氏族社会妇女处于被统治的地位,并受到整个社会的歧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