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在Ⅱ期5yue6.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585827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宫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在Ⅱ期5yue6.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子宫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在Ⅱ期5yue6.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子宫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在Ⅱ期5yue6.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子宫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在Ⅱ期5yue6.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子宫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在Ⅱ期5yue6.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子宫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在Ⅱ期5yue6.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宫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在Ⅱ期5yue6.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子宫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在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分析,研究生:古力米热.乃扎尔导 师:程 静 新 副 教 授,宫颈癌危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占第2位,在所有的恶性肿瘤中占第4位。近年以来宫颈癌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且发病趋于年轻化。新疆地区是宫颈癌高发区,有资料统计新疆和田策勒县维吾尔族宫颈癌患病率526/10万,宫颈癌是危害妇女健康与生命的重要疾病。,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指在恶性肿瘤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前给予一定的化疗,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属于新辅助化疗的范畴。经皮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术(简称介入治疗)使化疗药物经过最短的途径进入靶器官,从而使药物在进入靶器官之前与血浆蛋白结合较

2、少,增加了药物的游离浓度。,资料对象,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116例经病理证实的期宫颈癌患者行1-2周期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化疗,化疗后2-3周时判断介入治疗的效果,86例介入化疗后行根治手术,30例行放疗(均b期)。,资料选择,166例宫颈癌患者,介入后行手术的86例(其中巨块性a期24例,b期62例)。,行单纯手术治疗的80例(其中a期33例,b期 47例)。,介入手术组,单纯手术组,表1 基本情况比较(例),纳入标准,金标准:病理组织学检查 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0)修订的临床分期为标准,初治的a-b期宫颈癌,其中a期患者宫

3、颈肿瘤直径 4cm。年龄60岁能接受所给予的治疗方案具有上述条件外,同时要求患者血白细胞 4 109/L,血小板 80109/L 无明显内科合并症,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正常。,介入治疗方法,116例宫颈癌患者用Seldinger技术经皮一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在X线电视监视下将4F导管插入一侧股动脉,注入造影剂先行子宫动脉造影。连续摄片确定病变部位及供血动脉后,导管选择性插入肿瘤供血血管,再次造影经导管向肿瘤区灌注抗癌药物导管内给药,化疗方案顺铂为主的联合用药。顺铂50mg/m2,表阿霉素40-60mg/m2,氟尿嘧啶750-1000mg,根据疗效评价及临床检查结果决定行1或2疗程化疗,行单疗程介入化

4、疗109例,行两疗程的7例。,【介入化疗DSA片子】,诊断标准,肿瘤缩小50且无新病灶发生,肿瘤有缩小,但50,肿瘤未缩小甚至有新病灶出现。,尺测(肉眼观察)化疗前后宫颈肿瘤最大径,诊断标准,CR,PR,SD,PD,肿肿瘤病灶消失且无新病灶出现,肿瘤病灶的最大径及其垂直径的乘积减小50%以上,肿瘤病灶的最大径及其垂直径的乘积缩小25%以上,但 50%,无新病灶出现,肿瘤病灶的最大径及其垂直径的乘积缩小小于 25%,或有新病灶出现,影像学方法测得宫颈最大直径及垂直直径,【MRI片子】,数据统计学方法,介入化疗的116例患者中随访患者82例,回访率:70.68,对照组中回访患者50例,回访率:63

5、,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16.7 个月,随访至2009年8月。,研究对象分析用SPSS13.0软件来进行。统计分析通过t检验,2 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介入化疗前宫颈肿瘤最大直径4.71.5 cm,介入治疗后宫颈肿瘤最大直径2.51.4 cm,介入治疗后,介入化疗临床疗效观察,表2 介入化疗临床疗效观察(肉眼检查),介入化疗临床疗效观察,表3 介入化疗临床疗效观察(影像学检查),介入化疗副反应,发热,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68例,2例,56例,介入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116例介入治疗患者,介入治疗后2-3周左右(平均18.2天)评价介入化疗效果,宫颈肿瘤最大径缩小50且

6、无新病灶发生及宫旁情况明显好转的86例患者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余的30例行根治性放疗。可手术切除率74.4%,92例b期患者中62例得到手术机会,其可手术切除率67.39%,a期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两组术中、术后情况,表4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比较,注:采用方差齐性检验1F=0.594,P0.05,2 F=0.999,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比较,表5 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比较,注:2值13.74,P值0.05,介入治疗对术后病理的影响,根据术后病理,介入后手术组患者阴道切缘均阴性,4例术后病理标本未见癌细胞、组织学完全缓解4.65,其中3例b期,余均与术前病理检查符

7、合。,介入治疗对术后病理的影响,表7 介入手术组与单纯手术组术后病理因素比较,介入治疗对术后病理的影响,表8 介入手术组与单纯手术组术后病理高危因素比较,注: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介入治疗在宫颈癌治疗的疗效及价值,介入化疗后宫颈局部及宫旁条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0例患者肿物完全消失,期宫颈癌患者近期有效率 74.4;组织学完全缓解率4.65。上述结果提示ab 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进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疗效明显,可使部分肿瘤完全消退或缩小而使宫旁组织松动,为患者进行彻底的手术根治创造条件。因此,宫颈癌术前进行超选择性的子宫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介入治疗对手术时

8、间及出血的影响,Serur 等报道动脉灌注化疗并不影响根治术的顺利进行,而且有关的手术并发症、术中出血也无明显增加。本研究结果提示子宫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不增加手术难度及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直接手术组,病人术后恢复快,能顺利进行其他辅助治疗。这与文献报道一致。,介入治疗对b期宫颈癌患者术后病理的影响,介入组中b期巨块型(肿块直径4 cm)宫颈癌患者,术后病理发现浸润间质1/2 的例数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说明术前介入治疗可使局部癌组织缩小。这对于b期巨块性宫颈癌患者尤其重要,可减少部分患者术后放疗的痛苦,不仅提高了患者的预后,而且提高了生活质量。,小结,1目前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

9、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经子宫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有效缩小宫颈局部,改善宫旁条件,提高可手术切除率,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对年轻,无法手术治疗患者来说理想的治疗方法。2子宫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不增加手术难度及手术出血量,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3子宫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能减少局部晚期宫颈患者的宫颈间质侵润,减少术后补充放化疗。,感谢我的导师程静新副教授,三年多来对我无论在学习、工作、科研和生活上的精心指导和教诲,每每在学生浑沌不知所措之际不吝指点迷津。正是有了她从科研设计、课题实施、论文撰写等方面给予的悉心指导和极大的支持,才使我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科研计划和学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不断创新的发展理念和不知疲倦的工作热情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独到的思维方式,精益求精的科研作风是我学习的榜样。,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