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无脊灰状态》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590176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2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维持无脊灰状态》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维持无脊灰状态》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维持无脊灰状态》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维持无脊灰状态》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维持无脊灰状态》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维持无脊灰状态》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维持无脊灰状态》PPT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维持无脊灰状态 及防范脊灰野病毒输入,卫生部办公厅,印发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预案(试行),重大意义,最大限度地减轻脊灰相关事件造成的危害;维持无脊灰状态;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原则,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规范、科学防控;分级响应、有序应对;公开透明、维护稳定。,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相关预案,事件分级,级事件:出现广泛流行的脊灰野病毒疫情。级事件:出现单例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或局限传播;或出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循环病例关联到两

2、个及以上省份。级事件:出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循环病例局限于单个省份;或在外环境、健康人群中发现脊灰野病毒。级事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病例、携带者,分级响应,发现脊灰相关事件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作出相应级别的应急反应。同时,根据事件发展趋势和防控工作的需要,适时调整反应级别,以有效控制疫情和减少危害,分级响应,对级脊灰相关事件的应急响应:启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特别重大事件级别的各项应急响应措施。,分级响应,对级脊灰相关事件的应急响应:卫生部成立由主管部级领导任组长,成员包括卫生部有关司局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脊灰相关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疾

3、病预防控制局,技术指导组办公室设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级脊灰相关事件应急响应后,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实行每日例会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一协调和督促各成员单位落实例会议定的各项事项,分级响应,级脊灰相关事件的应急响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技术指导小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由流行病学、病毒学、应急处理和临床医学等专家组成)。发生地的地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成立由各有关部门组成的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按照要求认真履行职责,落实有关控制措施,分级响应,级脊灰相关事件的应急响应: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成立流行病学调查小组,成员包括流行病学、儿科或神经内科医

4、生和实验室专家,负责病例的个案调查、接种率调查、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系统运转评价等流行病学相关调查分析、总结及报告。,响应终止,发现脊灰相关事件,在采取相应的响应措施后,连续3个月内如无新发病例或在外环境、健康人群中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经专家论证评估提出应急响应终止的建议,并报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响应终止后进入维持无脊灰常规工作状态。,组织机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统一指挥、协调脊灰相关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行脊灰相关事件应急处置主要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由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和实验室检验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脊灰相关事件应急处置技

5、术专家组。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协助开展本地区的脊灰相关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职责分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完成任务,卫生行政部门职责,(1)卫生部负责全国脊灰相关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实施、协助管理、技术指导、培训演练、物资储备、督导检查、效果评估和综合评价等工作。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2)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指挥、协助、管理辖区内的脊灰相关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制订应急预案,组织开展社会动员、技术指导、培训演练、物资储备、督导检查和风险评估等工作。,卫生行政部门职责,(3)各地市级、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落实辖区内的脊灰相关事件应急处置各项措施,组织开展社会动员、风险沟通、督导检查等工作。

6、(4)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协调配合,必要时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卫生机构职责,(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制订技术方案,开展督导与培训,汇总、分析和利用相关信息,开展风险评估和效果评价,完善网络实验室建设和质量控制,收集、鉴定各省(区、市)送检的病毒标本,开展脊灰病例的实验诊断及对省级检测结果的复核工作,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制订技术方案,开展督导与培训,汇总、分析、报送和利用相关信息,开展风险评估和效果评价,加强网络实验室质量控制,收集、检测、送检本辖区的病毒标本,保障实验室生产安全。地市级、县级疾病预防控

7、制机构负责落实各项技术措施,开展督导培训、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汇总、分析、报送监测信息,协助开展调查处置,采集、运送标本,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2)医疗机构职责,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负责病例的报告、诊断和救治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标本采集工作。负责本机构内有关人员的培训工作。,(3)卫生监督机构职责,负责对本辖区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报告、疫情控制措施落实及消毒隔离制度执行等工作的卫生监督和执法检查。,监测与报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病例或携带者、在外环境或健康人群中发现脊灰野病毒,应当在24小时内报告卫生部和通报相关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

8、机构要立即报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循环病例或脊灰野病毒病例后,应当在2小时内报告卫生部。卫生部负责向有关部门和相关国际组织通报。,什么是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俗称为小儿麻痹)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年幼的儿童。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口腔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90%以上受感染的人没有症状,但他们排泄的粪便带有病毒,因此传染给他人。少数感染者出现发热、疲乏、头痛、呕吐、颈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症状。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袭神经系统导致不可逆转的瘫痪。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脊髓灰质炎有什么临

9、床症状?,脊灰病毒由口进入胃肠道,潜伏期为335天,一般714天。肠道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感染脊灰病毒后有下列几种表现:,临床表现,无症状性感染:表现有轻度疲倦或无任何症状,这占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的大多数。顿挫型:病人只有轻度发热、疲倦、嗜睡或伴以头痛、恶心、呕吐、便秘、咽痛等一般症状。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型):开始的症状与顿挫型相似,继之或痊愈数日,或好转数日或相继出现背痛,颈部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瘫痪型脊髓灰质炎:感染后仅1%或更少的感染者发展为瘫痪型脊髓灰质炎。主要是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害而出现肌肉松弛性瘫痪,表现可单侧或双侧,下肢或上肢肌肉无力,瘫痪,肢体温度低于正常。肌肉瘫痪

10、在开始几天内发展很快,继之停留在这一水平,恢复较慢,需要6个月或更长时间,相当多数留下跛行的后遗症。,脊髓灰质炎的主要威胁人群有哪些?,脊灰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但如果人群抗体水平低,也可引起大年龄组儿童以及成人发病。只要有一个国家有脊灰病毒的传播,所有国家的儿童就都有感染该病的危险。受感染的人口流动,可造成脊灰病毒跨地区或跨境传播,并可在未接受免疫接种的人群中迅速传播蔓延。,我国脊灰疫苗的接种程序(OPV),儿童2、3、4月龄各服1次,4岁再服一次。但部分脊灰输入风险较大或免疫工作薄弱地区要视情况对特定年龄组儿童开展脊灰疫苗的强化免疫活动,以维持人群高的免疫力。不良反应:一般无,个别发热、恶

11、心、呕吐、腹泻和皮疹、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OPV是减毒活疫苗,个别儿童会发生疫苗相关麻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每接种100250万剂次OPV(糖丸),可能会发生1例疫苗相关麻痹病例,自费脊髓灰质炎疫苗针剂(IPV),IPV属二类疫苗,按照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对已接种了OPV 的,原则上不建议接种IPV出生满2、3、4月各接种一剂次,18个月(一岁半)加强1次,共4剂次不良反应:注射部位疼痛、红斑、硬结等局部反应;一过性的发热,脊灰历史流行情况如何,我国何时消灭脊灰的?,60年代初期,每年约报告2000043000例。1960年中国自行研制成功脊灰减毒活疫苗,1965年开始在全国逐步推

12、广使用,脊灰的发病和死亡急剧下降,70年代的发病数较60年代下降37。进入1980年代,全国实施计划免疫,加强冷链建设和常规免疫活动,脊灰疫苗接种率进一步提高,脊髓灰质炎的报告发病数进一步下降。1988年,第41届世界卫生大会提出2000年全球消灭脊灰的目标,我国所属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确定了1995年消灭脊灰的目标。1991年,我国政府对世界做出实现消灭脊灰目标承诺,并将消灭脊灰作为我国政府的工作目标之一。通过实施疾病监测、免疫接种等策略,尤其是在加强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开展了多轮强化免疫活动,人群免疫水平迅速提高,1991年起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传播范围逐年缩小,发病数逐年下降。监测结果表明

13、,1994年10月以来,我国未再发现本土脊灰野病毒病例,经过严格的认证,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证实我国实现了无脊灰目标,全球消灭脊灰行动的进展如何?,2010年,全世界只有4个国家仍有脊灰野病毒流行。印度北部、尼日利亚北部以及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界地区存在脊灰持续小面积传播 当年全球共报告脊灰野病毒病例1349例,其中690例(51%)病例发现于与我国接壤的国家,其中巴基斯坦144例、印度42例、阿富汗25例、塔吉克斯坦458例、俄罗斯14例、哈萨克斯坦1例、尼泊尔6例。而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三个国家一直存在本土脊灰野病毒流行;,全球消灭脊灰行动的进展如何?,塔吉克斯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在经

14、历十年无本土病例后,2010年因野病毒输入造成新的流行。2009年也无脊灰野病毒病例。在此形势下,脊灰野病毒输入我国的风险增大。2010年,全球共19个国家检测到脊灰野病毒病例,包括4个本土脊灰流行国家(其中3个与我国接壤),15个输入国家(其中4个与我国接壤)。,传染病报告中存在一般问题,、迟报漏报现象 疫情观念淡薄,首诊负责制、首诊报告制意识差、对已明确诊断法定传染病者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准时上报、对死亡和门诊转院患者存在漏报现象,再次强调报告时限,甲类:当辖区内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于2小时内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 乙类:对其他乙

15、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卫生部列入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省级人民政府决定列入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在24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录入报告 丙类:对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在24小时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录入报告。,分类,甲类:包括:鼠疫、霍乱 乙类: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这四种传染病虽被纳入乙类,但可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丙类: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谢谢大家,欢迎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