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写要求.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593242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写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写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写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写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写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写要求.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写要求一、适用范围设置本要素的目的,是明确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适用岗位范围,避免其他岗位人员误用,应具体规定本安全操作规程适用于哪些岗位,如:“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维修电工岗位”、“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某某车间的某某车床操作岗位”、“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某某部动力设备作业岗位,包括本岗位负责的空压机、制冷机作业”。二、岗位安全作业职责设置本要素的目的,是确定本作业岗位的安全职责并进行具体描述;应简要规定岗位人员负责的安全职责,通常包括本岗位日常事故隐患自我排查治理、按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设备保养过程按规定安全作业、本岗位事故和紧急情况的报告和现场处置等;特殊的岗位还应包括

2、其巡视、检查等职责。三、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设置本要素的目的,是通过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提示岗位存在的风险,以确保岗位人员熟悉本岗位风险,树立风险意识,从而自觉执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应列出岗位涉及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所谓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应归纳为岗位最常见的、且风险相对较大的事故风险和职业危害风险,数量不限,通常在3-10个为宜,其他风险可提示岗位人员见本企业或本部门的危险源风险识别清单。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应按本岗位相关作业活动分别描述,描述时应简洁地说明风险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如:某维修岗位使用台钻、砂轮机和电动工具,应分别描述使用这些设备、工具的风险;某岗位操作高速机械灌装生产设备,应分别

3、描述其机械伤害风险和接触噪声的风险,某打磨岗位涉及在一般场所打磨和易燃易爆场所打磨,则应在描述一般场所打磨的风险的基础上,增加在易燃易爆场所打磨的风险。四、岗位劳动防护用品佩戴要求设置本要素的目的,是明确规定岗位作业过程需佩戴的劳动防护用品,防止岗位人员出现不使用防护用品的隐患;应具体列出各类活动分别应佩戴的具体劳动防护用品,如:岗位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区域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长发应盘在工作帽内,袖口及衣服角应系扣;进入变配电设施现场进行检修、倒闸及维修作业应穿戴绝缘靴;带电检修和倒闸时应戴绝缘手套;某设备操作岗位作业时需佩戴防噪声耳塞,班后清扫设备时需戴防尘口罩等。五、岗位作业安全要求设置本要

4、素的目的,是规范作业全过程的安全要求,是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核心内容;应具体规定作业前、作业过程和作业后的岗位安全作业要求,包括隐患自查自改、各类活动的安全要求和禁止性要求等;编写的具体内容较多,可根据岗位实际,选择文字描述或列表的方法;通常的编写内容包括:(1)作业前的安全要求,通常包括开机、作业前对交接班记录和标识、设备设施和工具、安全装置、周边作业环境等进行隐患自查的要求、消除隐患或上报的要求和方法、开机前准备和开机的安全作业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等;(2)作业过程的安全要求,通常包括正常作业的安全操作注意事项、排除故障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其他作业过程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等,作业过程检查或巡查发现

5、隐患的处置或上报要求等,作业过程禁止性事项等;(3)作业后的安全要求,通常包括设备清扫保养过程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关闭电源和气源前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工作结束离开现场应进行的现场相关隐患检查和处置、交接班记录和标识的要求等。六、岗位应急要求设置本要素的目的,是将岗位涉及的现场应急要求列出,即使本岗位不需编制现场处置方案时,也能确保岗位人员熟悉和执行应急处置措施;应提示岗位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事故征兆、事件事故,并简要规定岗位第一时间进行处置的方法;如该岗位应急措施涉及流程和内容需编制所在区域、设备的现场处置方案,则可提示其具体执行某某现场处置方案。通常需提示和规定的内容包括:(1)作业区域发生火险

6、时的处置和疏散方法,如:立即停机断电;立即使用周边的灭火器进行灭火并同时报告带班人员;处置无效时立即撤离现场,按现场疏散指示标识到某某集合地集合等;(2)设备发生紧急情况或事件事故时的处置方法,如:设备发生某某故障,应使用某某工具进行排除;设备发生某某故障,需人工排除时应关机或关闭生产线电源;人员的肢体、衣服、头发等被机械运转部位夹住或卷入时,应立即按下设备的紧急停止开关等;(3)发生事件事故后报告的方法,通常要求首先报告带班人员,紧急情况下可直接报告单位安全管理人员或值班室、监控室等,并列出报告电话;(4)现场有人员受到伤害时的处置方法,可列出在第一时间进行抢救处置的简要方法,比较复杂的抢救方法通常可作为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附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