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中唐诗歌》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604951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讲中唐诗歌》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讲中唐诗歌》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讲中唐诗歌》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讲中唐诗歌》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讲中唐诗歌》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讲中唐诗歌》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中唐诗歌》PPT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唐诗歌,课前预习 1、中唐诗歌有哪几大流派?2、中唐诗歌几大流派各有哪些代表诗人?3、中唐几位代表诗人各有哪些代表作品?,课堂讲解 1、中唐诗歌几大流派各有什么显 著的艺术特征?2、引起中唐诗风流变的原因何在?,中唐诗歌流派 1、大历诗人2、韩孟诗派3、元白诗派4、政治诗人,1、大历诗人,汇集都城的才子,以长安、洛阳为中心十才子: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多依附权门,多投赠酬唱之作,游历江南的逸士,以江南吴越为中心韦应物、刘长卿、李嘉祐、戴叔伦流连山水,描写风月,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世事悠扬春梦里,年光寂寞旅愁中。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2、。,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大历诗风特点,题材狭窄,趋向收敛沉静、落寞、感伤、萧瑟没有个性,人情味浓冷淡的色彩,意象的运用,2、韩孟诗派,韩孟诗派,成员:韩愈、孟郊、张籍、卢仝、李贺、马异、贾岛、李翱、皇甫湜诗歌主张:不平则鸣、笔补造化、崇尚雄奇怪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秋怀其二 孟郊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3、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出城 李贺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入乡试万里,无印自堪悲。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韩愈的诗歌创作“力大思雄”,追求新奇,散文化与议论化 孟郊的诗歌创作 以苦吟著称,注重造语炼字,追求构思的奇特超常李贺的诗歌创作 意象虚幻荒诞,意象之间跳跃性很大,不拘常法,语言力避免平淡而追求峭奇。,3、元白诗人,新乐府运动白居易、元稹弘扬风雅传统反映社会现实发挥讽喻功能语言通俗浅白,放言五首 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

4、生真伪复谁知?,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1、生活真实艺术概括高度统一2、一诗一题、一事一题的写法 3、“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目”4、运用铺陈渲染、对比和议论,4、政治诗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一、刘禹锡的诗歌创作(一)生平:参与“永贞革新,被贬朗、连、夔、和,个性豪迈、刚毅、乐观、执著(二)诗歌内容 1、政治讽刺诗,2、咏史怀古诗,3、抒情诗,4、乐府(三)艺术特色精炼含蓄

5、的描写,通畅自然的语言,清秀深沉的风格,形成了含蓄蕴藉的特色,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柳宗元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行行便濯缨。,永州柳子庙,柳宗元的诗歌创作1、生平和思想:参与“永贞革新”被贬永州、柳州,性格激切,不善 于自处与排遣,吸收儒、道、佛2、诗歌内容:离乡去国的悲愤和抑郁苦闷,对保守派的讽刺和斗争,山水景物诗意境幽深清远,3、主导风格:清幽孤寂、忧情哀怨,中唐诗歌总体特点及其成因,中唐诗歌总体特色数量多求新变多元化,中唐诗歌成因面对盛唐不得不另辟蹊径追求个性发展自然多元化,课堂讨论 1背诵中唐诗歌十首。2韩愈山石如何体现以文为诗的?3白居易长恨歌表达的主题是什么?4李贺李凭箜篌引是如何来表现音乐的?5西塞怀古体现刘禹锡诗歌什么特点?6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是怎样融情入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