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古诗词欣赏》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04978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讲古诗词欣赏》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讲古诗词欣赏》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讲古诗词欣赏》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讲古诗词欣赏》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讲古诗词欣赏》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讲古诗词欣赏》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古诗词欣赏》PPT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聚焦中考语文,第一讲古诗词欣赏,古诗词欣赏,一、(2013金华)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习题。(4分)偶题朱熹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注释】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崔嵬(w i):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底处:何处。,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用得精妙。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2分),答案一个“堆”字,形象地写出门外青山草木繁茂,绿紫相间。点拨“堆”使我们想到堆积,结合诗句“青山门外翠紫堆”,“堆”字写出了草木的茂盛,绿紫相间。,选出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2分)A“幅巾”是古代文人一种儒雅的装束,诗中

2、借此交代诗人的身份与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B“终日”一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理。C第三、四句诗是说常人只见到云腾致雨的现象,却不知云从何处来,因而悟出凡事都要追根溯源的道理。D这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虽然着笔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极思考。,答案B点拨结合诗句,结合对作者朱熹的了解,可用排除法,选B。,二、(2013温州)阅读古诗,完成后面习题。(5分)柏林寺南望唐郎士元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注释】精舍:寺庙,指柏林寺。霁:雨止。,诗的前两句描写诗人遥闻钟声、泊舟穿径的情景,“微”“深”二字体现

3、出了柏林寺 的环境特点。(2分),答案幽静或幽深点拨结合诗句的内容,诗人遥闻钟声,以声衬静,柏林寺幽静的特点跃然纸上。,诗的后两句描写云峰相依的景象,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3分),答案示例:雨后的山更加青翠了,云雾缭绕在四五座山峰间,如同妙手绘出的一幅水墨画。点拨描述语言要生动,想象要丰富,运用恰当的修辞。,三、(2013湖州)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习题。(4分)辋川 六言(其五)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注释】辋川:地名。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任选一、二两句诗中的一句,发挥想象,描绘你读到的画面。(2分

4、),答案示例:第一句描绘了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第二句描绘了远处的高山云雾缭绕,与天相接的地方正静静地挺立着一株枝繁叶茂的青松。(意思对即可)点拨描绘画面,发挥想象,语言要生动。,细读全诗,说说诗人向往怎样的生活。(2分),答案诗人向往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也向往如颜回和陶渊明那样安于清贫的宁静生活。(意思对即可)点拨抓住诗中提到的“颜回”“五柳先生”可以看出诗人向往过着颜回和陶渊明那样安于清贫的宁静生活。,四、(2013舟山)阅读忆钱塘江,完成练习。(5分)忆钱塘江宋李觏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 齐著

5、淡红衫。【注释】觏:读g u。涵:包含。水仙:指水中女神。这里喻指归帆。,这首诗描绘了时分的景色。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的“”一词。(2分),答案黄昏(傍晚)醉点拨判断描绘的景色是什么时分,抓住关键词“山前日半衔”即可。“隐隐”就是“隐隐约约”的意思,前一句的“醉”可理解为“醉眼蒙眬”。,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3分),答案最迷人的是夕阳返照江面,江水一片红光。水面上,点点的白帆也泛着淡红光芒,在夕阳的辉映下,宛如一群穿着淡红衣衫的水仙,凌波微步,美艳动人。点拨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表述时要考虑描写、想象、语言的生动性。,考点解读,1品析诗词语言。揣

6、摩诗词中的词语,体会诗词炼字炼词的妙处,领会词语在诗歌中的作用。2感知诗词内容。理解诗中人、事、物、景的特点,感受诗词所描述的画面,阐明诗词中所蕴涵的道理。3理解诗词感情。体会诗词的主旨,明白作者的情感态度等。4写作技法鉴赏。,知识拓展,一、品析诗词的语言(一)欣赏诗词,推敲字词是最基本的环节,也是理解诗句的意思、正确把握诗词思想内涵的关键,推敲字词主要有以下几类。1动词在欣赏诗词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所具有的特殊韵味。如“几处早莺争暖树”中的“争”字很有表现力,传神地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生机勃勃,鸟类争相占领向阳树木的情态。又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就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

7、下采菊时的悠闲。山景自然地展现在诗人眼前,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传达出诗人超然物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恬适之情。,2表示修饰的形容词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乱”字写出了春天来临,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的景象;“浅”字写出了早春的勃勃生机。如“巴山楚水凄凉地”,一个“凄凉”,写尽了诗人无限辛酸的感情。“枯藤老树昏鸦”中的“枯”“老”“昏”等词语,渲染了深秋悲凉的气氛,蕴含着诗人悲苦的秋思。,3数词或量词在古典诗词中,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常常使用数词,一般情况下都不是确数。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几处”和“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

8、一两声”,作者描写碧苔时用“点”而不用“团”或“块”,“点”使画面具有水墨画般的韵味。4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画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从视线角度看,红绿映衬,色彩鲜明,春意盎然。,5特定名词一些特定名词,由于具有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加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如有送别相思之情的诗作常常会出现柳、酒、月、雁、楼等意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古道”“西风”“瘦马”等几个意象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

9、的悲凉情怀。,(二)欣赏句子考查的句子往往是名句。古诗词中的名句,有的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有的抒情真挚,感人肺腑;有的写景自然,怡人耳目。欣赏这些名句,能够读懂作品,加强我们的文学修养,陶冶我们的性情,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赏析句子要从内容出发,欣赏其寓意、情感等,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李白面对重重困难时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欣赏句子还要从用词特点或表达技巧入手,或是修辞,或是表现手法等等。,(三)语言风格或特色常见的语言风格或特色的表达词语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等。分析语言特色,首先必须理解一些术语,如

10、“清新”“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再熟悉一些著名诗人的语言特色,如陶渊明的平淡、李商隐的绚丽、白居易的明快、杜牧绝句的含蓄、贾岛的简洁等。,二、对诗词中形象的赏析古诗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通过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来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尤其是要学会体味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怀,诗中所谓“意”,就是诗人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感知形象这类题要求考生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和想象感知诗词中的景物或人物特征。准确形象地体会诗歌的情境、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三、对诗词情感的赏析1把握题目,即

11、从题目看题材,也就是看诗词写的是什么。2弄清诗句含义,特别是“诗眼”的含义。3明确与诗词有关的时代背景,从作者生平、思想背景,探究诗人的写作意图。4体味诗词的感情色彩。5要注意避免因对诗人的生活背景、经历的思想倾向不够了解,对诗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不深入,导致对情感的理解过于肤浅,或把握情感出现偏差的情况。,四、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1从抒情方式入手(1)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2)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使表达更含蓄。(3)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寓情于事。,2从表现手法入手(1)以小见大:用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2

12、)衬托(烘托):用一个事物陪衬另一个事物,使后者更突出。(2)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4)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5)以动写静。(6)虚实结合。,3从修辞角度品析(1)比喻、拟人:具体形象地表现了(2)夸张:突出了事物的特征。(3)对比:给人鲜明印象。(4)对偶: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5)引用:引经据典,曲折地表情达意。,名题强化,赏析词句鉴赏写法一、(2013杭州)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习题。(5分)金陵三迁有感 宋梁栋憔悴城南短李绅,多情乌帽染黄尘。读书不了平生事,阅世空存后死身。落日江山宜唤酒,西风天地正愁人。任他蜂蝶黄花老,明月园林是小春。【注释】这首诗写于南

13、宋灭亡前夕,当时作者因被谗,屡遭贬官,有感而作。李绅:中唐诗人,身材短小,秉性刚直,忠于朝廷。诗人在此处以李绅自比。,五、六两句中的“唤酒”“愁人”与开头两句中的“憔悴”“多情”相呼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态?(2分),答案诗人因关心南宋末年动乱时局而多愁善感,忧心如焚,感情十分沉痛。点拨此题考查对关键词的理解。结合注释,作者被谗屡遭贬官,自然忧心忡忡,面容憔悴。,结尾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作赏析。(3分),答案这两句诗借景抒情,以“蜂蝶黄花老”写出秋色愁人,转而写在“明月”照临下,“园林”的景色充满春意,透露生机,从而形成对比,表明作者身处逆境仍然满怀希望的积极人生态度。点拨此题考查对诗

14、句的赏析,首先分析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表现手法的作用。,二、(2013德州)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习题。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以下诗词,与上面这首诗词体裁完全相同的是()A龟虽寿(曹操)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C竹里馆(王维)D月下独酌(李白),答案B点拨此题考查诗词的体裁,诗词的体裁一般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八句,绝句四句。按字数多少又分为五言和七言。此诗为五言律诗,与B完全相同。,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答案示例:比喻。用“浮云”比喻漂泊不定,“流水”比喻时光消逝,

15、生动形象。(或者:对比。用“一别”的短暂与“十年”的漫长相对比,突出了人世的沧桑,言简意丰。)点拨此题考查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结合诗句联想到“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理解“浮云”比喻漂泊不定,理解“流水”联想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一句,“流水”比喻时光流逝。,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示例:尾联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言之有理即可)点拨此题考查抒情方式,抒情方式有借景抒情,直接抒情等,古诗中的抒情方式一般是借景抒情。根据诗歌特点,诗的后两句一般是诗歌的点睛之笔,这两句的大意是:是什么原因不离开呢?是因为淮上有秋山。由此可看

16、出此诗表达出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三、(2013河南)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习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意思对即可)点拨教材上的重点诗篇,表达的思想感情,应理解透彻,熟记在心。,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答案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点拨应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欣赏,可以是动词、形容词等。此题可以抓住“破”或“深”欣赏。,完成考点跟踪突破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