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活动安全》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14062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0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野外活动安全》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野外活动安全》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野外活动安全》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野外活动安全》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野外活动安全》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野外活动安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野外活动安全》PPT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野外活动安全与保障,野外活动与其它体育活动比较有很多不同,其危险性较大就是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如果不能保证安全,活动的作用和意义也就无从谈起,引言,一、野外活动的安全管理,1加强安全意识。2预知可能发生的危险,做好预防措施。3学会自我保护方法。4.选择合适的场所和设施,确认其安全。5.根据活动内容和预算加入相应的保险。,第一步是预测危险,第二步是预防措施.,二、事故发生的原因,不安全状态加上不安全行为就等于发生事故。(1)不安全状态(外因):环境、场地、设施、道具和服装等因素。(2)不安全行为(内因):对安全知识的了解、理解和能力不足,而无法抵御危险、不注意等。,麻痹大意、侥幸心理、缺乏预见和

2、遇事不冷静,都是安全的隐患。,三、野外活动的危险因素,1自然环境:雨雪、强风、雷电、洪水、雪崩、火灾、地震和危险动植物等2生物:传染病、寄生病和食物中毒等疾病。3受伤:滑倒、碰伤和摔伤等。4社会性危险:来自人际关系的精神上的伤害、人为的或用具使用不当造成的伤害。5交通事故。6组织者、指导者的过失:活动计划本身危险、指导不利。7其他。,四、意外事件的处理,1、山火 2、斜滑的山径 3、山洪暴发 4、山体塌方 5、雷击6、迷路,7、中暑 8、暴寒 9、蛇咬 10、蜂螫 11、危险植物12、受伤国际山难求救讯号,(一)山火,在干燥的天气,山火于较斜的草坡上顺风向上蔓延速度极快,远足者绝不可轻视山火的

3、威力。为己为人和保护大自然的生物及美景,任何时间都应小心火种。切勿在非指定的烧烤地点或露营地点生营火煮食;吸烟人士应避免吸烟;烟蒂和火柴必须完全弄熄才可抛弃于垃圾箱内或带走。由于山火于日间比较难于看见,应随时留意飞灰和火烟味。如发现山火,尽速远离火场。紧记山火蔓延速度极难估计,如发现前路山下远处有山火,也不应冒险尝试继续行程,以免为山火所困。,遇到山火时应保持镇静,切勿惊慌。切勿随便试图扑灭山火,除非:a.山火的范围很小。b.你确实处于安全的地方。c.你有可逃生的路径 迅速离开火场。a.避免跟山火蔓延的同一方向走避。b.选较易逃走的小径。c.选择少植物的地方。沿原有的小径逃生会比较少障碍,且走

4、得更快。若山火迫在眉睫又无路可逃,则应以衣物包掩外露皮肤逃进已焚烧过的地方,这样可减轻身体受伤的机会。切勿往山上走,因会消耗体力。切勿走进矮小密林及草丛,山火在这些地方可能会蔓延得很快而且热力也较高。,(二)斜滑的山径,比如湿滑的石面、泥路或布满沙粒的干爽劣地,容易在下坡时滑倒受伤。在滑倒受伤时,检查有没有扭伤、擦伤或其它伤势。需要时、立即进行急救。有时骨折并不容易由表面察觉,若发现伤处红肿或痛楚,不继续行走。若伤者可以继续行走,用手杖帮助或队友扶持,不可以强行独自行走,以免加重伤势。在扭伤或行动困难时,利用手机或派人求救,并将伤者移至阴凉而平坦的干爽地面上,用衣物覆盖保温,等待救援人员到达。

5、,(三)山洪暴发,一般远足者不应低估山洪暴发的威力和速度。小溪的流水往往由于上游降下大雨,雨水会集涌而下,于数分钟内演变为巨大山洪,如游人适在溪中,极易为洪水冲走,引致伤亡。除非是有准备的溯溪活动,否则不要沿溪涧河道远足。夏天雨季,或暴雨后切勿涉足溪涧。不要逗留在河道休息,尤其在下游。开始下雨时应迅速离开河道,往两岸高地走。切勿尝试越过已被河水盖过的桥梁,应迅速离开河道。,发现流水湍急,混浊及夹杂沙泥时,是山洪暴发之先兆,应迅速远离河道。如果不幸掉进湍急的河水里,应抱或抓紧岸边的石块,树干或藤蔓,设法爬回岸边或等候同伴救援。,(三)山洪暴发2,(四)山体塌方,暴雨时或经连日豪雨,天然或人工斜坡

6、经渗进大量雨水后,极易引致山泥倾泻,引发山体塌方。斜坡底部或疏水孔有大量泥水透出时,显示斜坡内的水份已饱和,斜坡之中段或顶部有裂纹或有新形成的梯级状,露出新鲜的泥土,都是山泥倾泻的先兆,应尽快远离这些斜坡。如遇山泥倾泻阻路切勿尝试踏上浮泥前进,应立刻后退,另寻安全小径继续行程或中止行程。,(四)山体塌方 2,如队友被山泥掩没,切勿随便尝试自行拯救,避免更多人遇到伤亡,应立刻通知有关部门准备适当工具进行救援。,(五)雷击,雷电通常会击中最高的物体尖端,然后沿着电阻最小的路线传到地上。远足者如遭电击,大多会因而肌肉痉挛,烧伤,窒息或心脏停止跳动。留心电台或电视的天气报告。避免在天气不稳定时进行远足

7、,雷暴警告生效时更不宜出门。在户外,应穿着胶底鞋。切勿接触水质或潮湿的物体。,切勿站立于山顶上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树木或桅杆容易被闪电击中,应尽量远离。闪电击中物体之后,电流会经地面传开,因此不要躺在地上,潮湿地面尤其危险。应该蹲着并尽量减少与地面接触的面积。远离铁栏或其它金属物体,身上的金属物品例如首饰等亦应暂时除去。在可能情况下,躲入建筑物内。切勿游泳或从事其它水上运动。离开水面及找寻地方躲避。避免使用带有插头的电器。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切勿处理以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应提防强劲阵风吹袭。,(六)迷路,于天气不佳或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最容易引致迷途。选用有明确路

8、标的山径及于出发前详细计划行程,都可以减少意外的发生。选用有明确路标的山径及于出发前小心计划行程。远足人士应留意当天的天气报告,避免在天气情况不佳时进行远足。紧记带备必需物品,例如地图、指南针、水、食物、头灯(手电筒)、雨具、收音机、急救药箱、哨子、手机、记事簿和笔等。,应利用指南针及地图设法找出所处位置。设法记忆曾经走过的途径,并经原路折回起点。若不能依原路折回起点,应留在原地等候救援。切勿再往前进,以免消耗体力及增加救援的困难。若决定继续前进,寻路时应在每一路口留下标记。如未能辨认位置,应往高地走,居高临下较易辨认方向,亦容易被救援人员发现。切忌走向山涧深谷,身处深谷不易辨认方向,向下走时

9、虽容易,但下山危险性高,要再折回高地时也困难,以致消耗大量体力。如果天气寒冷而御寒装备不足、雷雨时或遇到山火,可暂离高地待情况好转时,再到较高位置等候救援。发出国际山难求救讯号,(七)中暑,当环境温度高,而人体无法籍出汗调节体温时,便会中暑。患者感感到热、晕眩、不安宁、甚至不醒人事。体温可能升上40oC 以上。皮肤干燥而泛红,呼吸和脉搏加速,,严重者会休克,应尽快降低患者的体温及寻求医疗援助。过热亦可能引致热衰竭,通常是在炎热潮湿的气候中运动,尤其未能补充水所流失的水份和盐份时发生。患者体力衰竭、头痛、晕眩及恶心及可能肌肉抽筋,其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呼吸和脉抟快而浅弱,体温可能正常或下降。,(

10、七)中暑2,行程中有适当的休息,不应过度疲劳,以免消耗体力。避免长时间受到太阳直接照射。要多喝水。,让患者躺在阴凉处,脱掉衣物,双足翘起,若患者是清醒,便给其摄取流质饮品,不要让人群阻碍空气流通。如有必要可加用浸水、敷湿衣及吹风等能迅速降低体温的方法,直至症状消失为止。继续补充水份及马上求救以便及早治理。如果患者大量流汗、抽筋,可在水中加盐,每半公升水加半茶匙盐。,(七)中暑3,(八)暴寒,身处寒冷的地方又没有足够的衣服,致体温下降,久了甚至会致命,称为体温过低(失温)。即使在夏天,因突然而来的寒雨或暴雨,致气温急降,也容易引致暴寒。暴寒的征象:疲倦、无精打采、皮肤冰冷、步履不稳、发抖、肌肉痉

11、孪、口齿不清、产生幻觉等。,远足前一晚必须充份休息。如身体不适,就不应勉强参加活动。出发前吃一顿丰富有营养的饱餐,途中可吃高热量食物,如朱古力。带上备用保暖用的发热袋、睡袋或御寒衣服。带上备用一套干衣服,以备更换。除非拉练之类的活动,否则勿带过重的物品,以免消耗体力。行程中有适当的休息,不应过劳,以免消耗体力。,(八)暴寒2,找地方躲避风雨。迅速更换湿衣服。用衣服或发热袋、睡袋把头、脸、颈和身体包裹以保暖。以热饮及高热量食物,保持体温。,(八)暴寒3,(九)蛇咬,差不多所有的蛇都非常怕人,除非它们认为受到威胁,否则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只要给予机会,它们多数会逃走。远足者应穿着长裤和有高帮的鞋

12、。沿有现成的小径行走,切勿自行闯路,走草丛和杂树林。,遇蛇时,保持镇定不动,让受惊的蛇尽快逃走。蛇的视力很好,受到快速动作刺激时,多数立刻反击。如被蛇咬后,应注意的事为:a.除非专业人士,否则不要割开伤口的皮肤吸吮或洗涤。让伤者躺下,停止伤处活动,但不要抬高伤处。不可喝酒,亦不应作不必要的活动。如果带有蛇药,应尽快内外服用。b.在可能情况下,用绷带缚扎伤口以上的部位。如伤口在手脚,可用宽阔的绷带包裹伤口以上的部位。c.应安慰伤者。d.尽快到医院求治。如有可能的话,辨别毒蛇的种类,颜色和斑纹,如咬人的蛇已被捕捉,应一并送往医院,以便医护人员辨认,使用适合的血清。,(十)蜂螫,在山野地方,经常会发

13、现蜜蜂、大黄蜂或马蜂的出没,小心避免误触蜂巢,引致蜂群的攻击,而受螫伤。使用现成的小径,切勿自行闯路,避免走蕨丛,那里通常是昆虫和黄蜂聚居的地方。不要打扰蜂窝,切勿以树枝等拍打路边树丛。在身体和衣服上喷涂防蚊油。避免使用芬芳味的化妆品,因为可能吸引蜜蜂。,若遇蜂巢挡路,可绕路前进。若遇一、两只黄蜂在头上盘旋,可以不加理会,照常前进。如有螫针,可用钳子拔除,但不要挤压毒囊,以免剩余的毒素进入皮肤。若遇群蜂追袭,可坐下不动,用外衣盖头、颈,以作保护,卷曲卧在地上,待蜂群散开后,才慢慢撤离。严重螫伤应尽快求医。可以冷水湿透毛巾,轻敷在伤处,减轻肿痛。,(十)蜂螫2,(十一)危险植物,山野间常见有些植

14、物会对远足者构成危险。例如:a,漆树-令皮肤过敏 b,两面针-剌伤手脚 c,野菇/野果-有毒,进食会致命,避免走入生长茂密的丛林中。远足时应带上手套。必要穿过丛林时,用手巾或衣物包裹头面,或外露的皮肤。切勿用手接触漆树。用手抓植物时,留意是否有针刺。不可随便采摘野菇/野果食用。,(十二)受伤,外伤出血:在野外备餐时如被刀等利器割伤,可用干净水冲洗,然后用手巾等包住。轻微出血可采用压迫止血法,一小时过后每隔10分钟左右要松开一下,以保障血液循环。骨折或脱臼时:用夹板固定后再用冰冷敷。从大树或岩石上摔下来伤到脊椎时,将患者放在平坦而坚固的担架上固定,不让身子晃动,然后送往医院。,在一分钟内,连续发

15、出6次长讯号,停顿一分钟后,重复同样讯号,不要中断直至有救援人员到达为止。(即使已被救援人员从远处发现,也要继续发出讯号,使救援人员知道求救者之正确位置。)发出讯号的方法:a.吹哨子。b.用镜或金属片发出。c.夜间用电筒发出闪光。d.挥动颜色鲜艳明亮的衣物。求救讯号 在可能情况下,在平坦的空地上用石块或树枝堆砌SOS大字母。(每个字母最少6米6米),国际山难求救讯号,a.意外性质肇事原因。b.肇事时间地点。c.位置方格坐标最近之标距柱号码。d.附近地形或特别参照物。e.伤者数据,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电话、地址。f.伤势。g.已施行之急救。h.天气情况。i.同行者情况动向。j.其它事项。,如已

16、遇有意外而需救援,求救时要尽量提供下列数据:,五、预防事故发生的各种训练,(1)应急措施训练:心肺复苏法、出血及骨折的急救等。(2)危险预测训练:在活动中及时发现并回避危险,形成一种自觉意识。(3)整体安全管理:保险、紧急状况的处理机制、后援机制等。,六、野外活动中的保护,在野外活动必备品中,都需有一根直径8毫米以上的尼龙绳,别小看这条绳索,它不但可以救你自己的命,也可以挽救你同伴的生命。,六、野外活动中的保护2,保护,首先是保护者自己要确保安全。要利用地形、地物,用绳索将自己和固定物(如树木、岩石等)或固定点连接在一起。保护者可采取坐式或立式两种姿式。另外,在野外登山、探险活动中经常采用结组

17、保护、一般一个结组为3-8人。通过一条长的保护绳索连接在一起,在通过困难、危险地段时相互保护通过。但一个结组必须要有两个以上有攀登和保护经验的人。如果全是没有经验的初学者,结组保护有时不但不能起到保护作用,反而会造成更大的事故损失。,野外急救盒,在野外,没有人能够预料发生什么事情。一个急救盒可以延长你的生命,务必随身携带:铝或不锈钢制的饭盒不仅是包装,也可作为炊具。盒盖内面也是发信号的反光板 工具刀(多功能的工具刀)是绝对有必要的。薄而结实的塑料布用于保持体温、防止热量过快散失,隔潮或作为蓬布 防水火柴火种一定要保存好,可用胶卷盒来密封 大蜡烛照明、生火、增加温暖,野外急救盒2,指北针 小哨用于求救 一小袋盐、糖果、复合维生素 胶布补丁或紧急绷带、除刺 针线包挑去异物补衣 铅笔和纸密封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