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规划26.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27768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7.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规划26.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土地规划26.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土地规划26.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土地规划26.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土地规划26.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规划26.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规划26.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预测及其基本方法,科学预测及其基本方法,1.直感数据法:基于人类的智力和洞察力进行判断的方法。情景设定法(Scenarios)特尔斐法(Delphi Method)集体创造性思考法(Brain Storming Method2.现象数据法:基于收集和分析既有的现象数据的方法。趋势预测法(时间序列分析、随机过程模型)间接预测法 回归分析模型(一元回归、多元回归)系统动力学模型 灰色预测模型 自然增长模型 地域转移法 logistic模型,土地需求量预测,农业土地需求量预测人口发展预测 消费水平 土地生产潜力预测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国民经济发展及其预测指标 人均各类

2、建设用地需求量 建设用地自身发展要求,土地需求量预测,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耕地,园地,副业用地,渔业用地,林地,耕地需求量预测:大田作物,人工饲料地,蔬菜地,大田作物:内部需要量(V)商品率(P)总产量(W)=V/(1 P)加权平均单产(YF)=(Y*F)/100 种植面积(S1)=W/(YF*A)轮作地净面积(S2)=S1*N/n 轮作地毛面积(S3)=S2(1+K),土地需求量预测,人工饲料地:畜产品总产量牲畜头数 畜群结构 牲畜饲料总需要量(W)人工种植饲料量(W1)=W-W2 饲料作物加权平均单产(YF)=(Y*F)/100 种植面积(S1)=W1/(YF*A)轮作地净面积(S2)=S

3、1*N/n 轮作地毛面积(S3)=S2(1+K),土地需求量预测,蔬菜地:内部需要量(V)商品率(P)总产量(W)=V/(1 P)加权平均单产(YF)=(Y*F)/100 种植面积(S1)=W/(YF*A)轮作地净面积(S2)=S1*N/n 轮作地毛面积(S3)=S2(1+K1+K2),土地需求量预测,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居民点,水利设施,交通用地,工矿用地,指标概算法:Z=NJ,需求推算法:H=(N/P F0)*n/2*d*e Z=H*(1+K),两区累加法:M=M1+M2=(m1+m2+m3+m4)K+SPi,土地供需平衡分析,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供选方案的拟定原则: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4、统筹兼顾与重点照顾 三效益统一 公众参与 力求切实可行,供选方案的拟定方法:土宜法:基于土地质量评价结果,结合土地适宜性特 点和各业用地的需求,确定土地利用结构.综合法:基于单项用地需求量,通过逐项逼近的方法 达到土地面积综合平衡.模型法:线性规划模型 多目标规划模型 模糊线性规划 灰色线性规划,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模型法:,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各类用地的优化配置:耕地:土壤肥沃、保证灌溉、坡度不大于25。的宜耕地;正常耕作不会引起水土流失、土壤质量下降、盐碱化、荒漠化等退化;靠近城镇或农村居民点,交通便利;保证耕地的数量和维持耕地总体质量;基本农田的合理配置和保证。,土地利用宏观布局

5、,包括:类型模式 分区模式,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土地利用分区的原则土地利用分区的方法,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土地利用分区的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模糊聚类、灰色聚类),土地利用分区:地域分区:土地利用类型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的大小进行区域划分。功能分区:土地的不同用途。,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土地利用分区的原则: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相似性 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主导方向的相对一致性 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途径的相对一致性 综合分析与主导因子相结合 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利用现状与开发方向相结合 保持行政界线完整和分区界限连续,土地用途管制,土地用途管制:通过编制土地利

6、用规划、依法划定土地用途分区,确定土地使用条件、实行用途变更许可、对土地用途采取行政、经济和法律的手段进行强制性管理的一项制度。目的在于: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经济、社会 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1.土地利用整体效率的最大化 2.协调“吃饭”与“建设”的矛盾 3.消除土地利用中不利的外部性影响,保 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利用,我国建设用地的状况,1986-1996:城市非农业人口增长59.7%城市用地扩大了106.8%,城市用地规模增长弹性系数=城市用地增长率/城市人口增长率 1.12(合理增长标准)城市建筑容积率平均0.3,有的闲置土地,1957-1986:减少1500万hm2,平均每年50万hm2。

7、“六五”期间:235.3万hm2,平均每年47万hm2“七五”期间:99.0万hm2,平均每年24.6万hm2“八五”期间:70.2万hm2,平均每年14万hm2 1986-1995:减少684.4万hm2,平均每年68.4万hm2。,我国耕地的减少状况,土地用途管制,用途管制的内容:定性控制、定量控制、定位控制、定序控制,中国特色: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控制建设对耕地资源的浪费型占用 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用途管制,用途管制的实施:规划许可制度、动态调整 农用地管制:限制转移管制、许可转移管制 非农用地管制:增量非农建设用地的管制 存量非农建设用地的管制 因用地功能改变而发生的调整 因土地使

8、用、经营方式的改变而发生的调整 因土地资产处置方式的变化而发生的调整 利用不充分或闲置土地的再利用,美国的土地用途管制主要内容:以控制土地使用密度与容积为核心的土地用途管制。这种管制主要是从住宅环境应有充足的光线与空气提供的角度,从住宅形态与建筑景观的角度,从住宅密度与公共设施需求的角度,通过划分土地使用分区,规范私人的土地使用与开发。以控制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保护农地为核心的土地用途管制。,美国的土地用途管制,主要措施:建筑许可的总量控制来限制建设用地的开发,通过“分期分区发展”来防止不成熟的土地开发行为,通过设立“发展管制区”来保护士地资源,从而有效地抑止了城市规模的盲目扩张。划定最好的农

9、地,确定保护范围,通过税款优惠与减免方案来刺激、奖励农地农用,通过制定农业区划来把农业用地同工业用地、其他用地严格划分,通过购买农地发展权来保证土地的农业用途,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农地。,美国的土地用途管制,在用途管制方面立法最早的国家:1947年的,确立土地开发许可制度,成立中央土地局。规定:土地发展权归国家所有,任何开发都要获得许可。获得开发许可后,5年内必须着手开发。不是通过规划限制来实施,而是通过是否授予开发者发展权来进行管制的。农地用途变更要向农业部长咨询;过多占用农地的开发,环境大臣有权收回地方规划机关的申请核准权。,英国的土地用途管制,一、农地管制制度 通过农业振兴区域的整治法律和农

10、地法来对农业区域中的农地加以特殊的管制。这些法律内容包括:指定农业振兴区域;设定以农业用地区域为内容的农业振兴区域整治规则;关于农业用地区域内的土地,应供农业用地利用规划中指定的用途,据此进行劝告和调停;在农业用地区域中限制农业用地等的转用;实行开发行为许可制;设定特定土地利用权制度等。,日本的土地用途管制,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制度 城市规划法:指定城市规划区;划分区划区及市区规划区;决定功能区和用途区等;确定有关开发许可等措施。同时把城市规划区分为城市建设区和城市调整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城市,抑制城市的盲目扩张。开发行为许可制;设定特定土地利用权制度等。,日本的土地用途管制,日本的土地用途

11、管制,三、林地保护制度 政府已指定800万公顷林地作为“森林保护区”,并进行有规划的保护和开发,严禁滥砍滥伐。其中330万公顷指定为“国家公园”和“准国家公园”,另有200万公顷指定为地方级的“县级国家公园”,这种保护区的所有权永远属于国家所有。,四、空闲土地的管制 当某一土地被认定为空闲地时,都道府县知事能够以有必要促进这块土地的利用为由,告诉所有者这块土地已属于空闲地,要求土地所有者提出这块土地的利用处理计划,然后再对所有者提出必要的建议或劝告,以使土地得到积极而灵活的利用的开发行为许可制。,日本的土地用途管制,日本的土地用途管制,涉及农地转用的必须得到都道府县知事或农林水产大臣的许可。日本的农业部门在管制过程中处于决策地位,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用途管制贯穿土地利用的全过程。,海外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特点,一、社会利益是土地利用的最高原则。二、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和内容,划定各种土地使用分区,并制定用途限制的规则。三、土地未经规划不得开发,任何组织和个人必须按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使用土地。四、土地利用规划具有法律效力。五、对农地实行特殊是土地立法的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