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及实例分析.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30117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82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教学及实例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有效教学及实例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有效教学及实例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有效教学及实例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有效教学及实例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效教学及实例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教学及实例分析.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有效教学及实例分析,余杭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处 王建德,2009年5月22日,内容提要,一、关于有效教学的概念二、有效教学的几个策略三、有效教学的诊断四、有效教学的实例分析,背景: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一、有效教学的概念,国内主要有二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从教学效果、教学效率、教学效益三个方面的综合来描述教学的有效性,而不是局限于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

2、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有效果:是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有效果主要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核心指标)有效率:是指教学产出与教学投入之比。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有效益:是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的价值的实现。教学的收益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结束以后的收获。,第二种观点从学生有效学习与发展的角度规定教学的有效性。把“教学有效性”规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教学有没有效果,并不是指教师有没

3、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学得不好,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很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有效教学的理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只有关注学生,只有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行为才是有效的。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

4、英语、数学等)的发展。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4.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的成长,是学生的和谐发展。,使学生:学会认知:获得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应对所处的环境;学会合作:与他人共同活动;学会生存:适应变革的世界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二、有效教学的几个策略,1创建促进学习的环境。教师要注重创建安全的学习环境、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挑战性的学习环境。,2教师要理解并研究学生。教师要深入地研究学生、移情并理解学生、照顾学生的差异、积极地期望学生。,3教师要明确目标与组织内容。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材料、拓展课程资源。,4教师要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教师要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把握偶发的学习机会、提醒学生创造自己的学习机会。,5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鼓励学开展探究学习,6教师要持续地进行教学反思和创新。,如何评估

6、教和学的有效性,三、教学有效性的诊断,更具体分析:1教师的作用:引导、促进、组织等关注:教师的PCK知识;教师是怎样教的:采用了哪些方法?如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怎样引导学生学生的?怎样讲解的?怎样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又是怎样提问和理答的?教师的语言、情绪、态度等,2.从学生维度分析:学习的主体:主动、积极、有效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程度、偏好何种学习方法)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3.从教学内容维度分析:它是达到目标的载体教学内容是否合适:符合课标、与教材要求吻合、与学生 需求适应?其核心价值是什么?它与前后或其他知识间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呈

7、现的环节及时间设置一个怎样的教学内容情境?设计哪些有思维层次的问题进行教学?练习的层次及数量(什么时候做),4.从教学媒体维度分析: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用怎样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见度、效果如何?,小组讨论,学生的记忆,5.从学习氛围维度分析:促进学生学习,是一种场教师与学生的和谐程度(民主、宽松)物理条件班级学习特点教师的关注(关注自我、关注教学内容、关注学生需要)控制度和热情度,要充分利用问题意识(好奇求知的欢乐)和参与意识(自我表现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要创设一种体验成功、竞争的氛围。,教学有效性的诊断,1教学结构记录2教学活动转换记录3教师的提问分析4学生的学习状态记录5教师的

8、移动路线,()教学结构记录,(2)教学活动转换记录,0,4220”,提问的数量提问的认知层次提问的方式问题的指向学生回答的方式教师理答的方式,可参见:王林琳,让学生的阅读个性闪光,(3)教师的提问分析,各教学阶段问题数的预设与生成,例如:,提问的认知水平检核,(片段),问题的目的指向,问题的思维水平,学生应答方式,学生回答的类型,教师理答的方式,(4)学生的学习状态记录,(5)教师的移动位置,四、有效教学的实例分析,例1教学情境的创建例:科学探究中变量的寻找和有效处理(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学生:寻找变量筛选变量验证变量教师:提供情境提供筛子帮助指导,案例片断一: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

9、因素是什么?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这里有一个问题: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飞出铅球的动能大小跟运动跑车的动能大小一样吗?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生:不一样。师:到底哪一个动能大呢?生:跑车的动能大一些。(部分学生马上回答)师:跑车的动能一定会大一些吗,有没有可能飞出铅球的动能更大一些?生:有这种可能性。(部分学生附和)师:物体的动能显然是有大小之分,决定物体动能大小因素是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来探究探究。我们来先看两个材料片断。分析一下。戴雨婷,请给大家朗读一下。,片断一:新民晚报 195次列车飞出的一只馒头 2006年6月10日 沈阳开往上海的的195次列车经过上海分局管辖的沪宁线103

10、K区段时,突然从列车车窗飞出一只馒头,不偏不倚正好打在当班的上海铁路分局苏州工务段职工的鼻梁上,当场将其击昏。,片断二:钱江晚报 火车“吻”肥猪,吻死一大片 2007年3月15日 杭州郊区,一辆运载“生猪”的拖拉机,在横穿火车的轨道时,突然抛锚熄火,正好北边驶来一辆列车,火车司机发现情况后,紧急刹车,驶到拖拉机前面速度已经很慢。但还是撞向了拖拉机,拖拉机司机侥幸逃命,但生猪却被“吻倒一大片”。拖拉机也被撞的支离破碎。,在这个案例当中,我们创设了三个情景。第一个情景是通过两幅图片对比引发出问题,在科学课堂当中由问题驱动教学,通过问题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有利于师生

11、的交流对话及展开教学。既符合新课程基本理念,又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第二、三情景的创设是以文字材料来呈现的,这就是老师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一些有结构性材料,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搭好脚手架。这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有利于学生提出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各种猜想和假设,即变量的寻找。但这些材料中的变量并不是很直观,而是隐喻在其中的,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分析帮助,通过有效地对话和交流从中得到答案。,案例片断二: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是什么?(上)师:在我们的桌面上有这样几种器材,有小车,小木板,钩码。看到了没有?生:有,看到了。师: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把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轻推了一下,小车动起来了)它是不

12、是动起来了的?既然它运起来了,那它肯定具有?生:动能。(大部分学生附和)师:物体动能有大小之分,我们现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小车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换句话说,小车刚才在这一运动的过程当中,有哪些因素决定了它的动能大小?大家说说看。,这个案例当中的变量提出,不是老师提供有结构性的材料来呈现的,而是在老师的演示实验中让学生自主提出的。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和头脑中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发生联系,作出了一些判断,提出自已一些猜想。由于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生活经验不同,知识间的建构不同,所以提出种种猜想也不是相同,五花八门。有的猜想是对的,有的猜想也可能是错的。这种方式的变量寻找不同于第一种案例,最大好处

13、是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而在第一个案例当中变量的寻找是在老师给定的特殊情景下发现的,有利于学生“精确”的寻找,但从另一角度来说,是否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定势思维呢?这两种不同方法的变量寻找到底哪一种更适合,有待于我们细细推敲和思索。,例2:初中科学教学中的一个例子合理使用记录单,电路图课例研究过程中的活动单,由于希望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来自行发现电路的某些奥秘,因此,在第一稿的学生活动记录单上,设计者采用了大量的学生活动,布置了七个学生任务。这在客观上造成了每个探究活动时间不足的缺点,使学生不能深入的进行研究,渐渐也就演变成为学生忙于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而不是为了自行探究而

14、进行活动,有效性就得不到体现。而在活动二中,据笔者观察,学生做记录的时间往往高于实验的时间,因为逐个减少元件的实验现象极明显,学生大约2分钟就完成了活动,而为填写记录组织文字却至少花费4分钟,更有些小组将重点放在怎样才能填写好记录单上了。,而活动三的“短路”实验,用一根导线将电源正负极连接在一起时,事实上并不能很好地感受电源发烫现象,这对学生的记录带来困难,是依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写还是依据课本内容写?事实上,很多同学都几乎是不约而同地放弃了自己的实验结果,一致写上了“电池发烫”。至于活动四,更是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困惑,有一些小组学生为了美观,将精力主要投放到了怎样画一个漂亮的实物上。笔者就发现有些

15、学生为了画好一只小灯泡,是改了又改,生生地将一次科学探究活动变成了美术课。至于活动七,在前文中已有提到,其难度更非是第一次“触电”的学生所能解决的。,在第三稿中,设计者将众多的学生任务进行了分解,学生的负担大大减轻。原利用“逐个减个元件”研究电路元件作用的任务,被课堂引入手电筒的教师要求学生帮助装好一只手电筒并使之发亮所取代,既达到了了解各元件作用的目的,还拉近了师生关系。“短路实验”现象既然不明显,就果断地去掉了学生实验,以教师的“短路现象改进实验”来代替,产生了燃烧现象,现象明显,学生印象深刻。第一次接触电学的学生们既然不知道实物图怎么画,那么不妨就先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在以后再找机会教给学生就是了。活动七难度大了,不妨利用游戏,只要将连接好的电路板展示给其它同学看就是了。毕竟我们进行的是探究活动,不是为了记录。,例: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提问与理答视角:分析问题、使用提问、理答表格记录表、整理课堂实录,第一次课:,教学片段一:课堂提问实属简单的一问一答式(根据课堂实录记载),教学片段二:提问侧重了教材内容,然而答案是不需要学生思考的,谢谢各位,祝大家幸福快乐!,联系电话:86232502Emai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