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奎斯特准则》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32136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奈奎斯特准则》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奈奎斯特准则》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奈奎斯特准则》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奈奎斯特准则》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奈奎斯特准则》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奈奎斯特准则》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奈奎斯特准则》PPT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复习,2,奈奎斯特准则:,实际系统的传输函数很难具有理想低通的形式。有没有其它形式的传输函数也能满足:把上式的积分区间(-,)用分段积分代替,每段长为2/Tb,则上式可写成:,t=nTb处过零,此即抽样位置,3,令=-2m/Tb,变量代换后又可用代替,则有,引入等效系统传输函数:,4,t=nTb处过零,此即抽样位置,5,只要系统等效传输函数Heq()具有理想低通形式,就能使冲激响应无码间干扰。这个结论被称作奈奎斯特准则(第一准则)等效传输函数的意思是:将H()在轴上以2RB为间隔分段,然后把各分段沿轴平移到(-RB,RB)区间内进行叠加。准则要求其叠加结果应当为一常数(不必一定是Tb)。,

2、6,判断一个系统有无码间干扰,不仅要看它的传输函数经分段、平移、叠加后的等效传输函数是否具有理想低通形式,还要看等效传输函数的带宽是否与所设定的码率匹配。定义等效传输函数的带宽BN叫做奈奎斯特带宽。它与所设定的码率的关系为:BN=1/2Tb=RB/2 或RB=2BNBN是无码间串扰的理想系统带宽,或者说基带传输的带宽最佳利用率为2波特/赫兹。,7,例1 系统传输函数如图所示。问采用下列码率传输数据时有无码间串扰?(1)1000Baud;(2)2000Baud;(3)3000Baud。解:首先判断它能平移迭加 得到理想低通形式;从而求 得到BN=1000Hz,进而得到 RBmax=2000B;与

3、各码率比较,判知(2)无码间串扰。(3)有码间串扰。而(1)的码率1000Baud是RBmax的1/2倍,也无码间串扰,8,例2 要求以2/T波特的码率传输数据,问采用下列系统传输函数时是否有码间串扰?将H()在轴上以4/T为间隔分段,然后把各分段沿轴平移到(-2/T,2/T)区间内进行叠加。按准则要求,其叠加结果为一常数时则无码间干扰,不是常数则存在码间干扰。(1)(2)(4)存在码间干扰。(3)满足无码间干扰条件。,9,h(t)的主波峰跨越了3个Tb;而拖尾每Tb过零一次。,h(t)并不满足 的条件,h(t)满足,h(t),10,若用h(t)作为传送波形,码元间隔为Tb,显然每个Tb并非都

4、是过零点。在每个Tb时刻抽样,确有串扰。然而,在(n+1/2)Tb时刻抽样,串扰只发生在相邻两码元之间。每个抽样值等于该时刻本码元的值加上前一码元的值。相邻码元极性相反时贡献相抵消,相邻码元极性相同时贡献相迭加。,以“111100”的响应波形为例:,11,12,6.5.1 二元码的误比特率 码间串扰和信道噪声是影响接收端正确判决而造成误码的两个因素。本节则在无码间串扰的条件下,讨论噪声对基带信号传输的影响,即计算噪声引起的误码,13,一、误码的产生只考虑噪声的基带信号传输模型如下图所示。,假设无噪声的基带信号为s(t),混入信号中的噪声为nR(t),则接收滤波器的输出是信号加噪声的混合(抽样电

5、平):x(t)=s(t)+nR(t),14,抽样电平:x(t)=s(t)+nR(t)=A1+nR(t),发送“1”码时 A0+nR(t),发送“0”码时其中,A1为“1”码电平值,A0 为“0”码电平值。对单极性码,A1A,A0=0。对双极性码,A1A/2,A0=-A/2。设Vb为判决基准电平值(阈值电平),判决规则为:x(kTb)Vb,判为“1”码x(kTb)Vb,判为“0”码,15,16,图(a)是无噪声影响时的信号波形。图(b)则是图(a)波形叠加上噪声后的混合波形。,17,噪声是引起误码的基本原因。由于随机噪声叠加于信号波形上,造成波形畸形。当噪声严重时,就会在抽样判决时,发生漏报(原

6、“1”错判成“0”)和虚报(原“0”错判成“1”)。见上图*号的代码。误码有两种来源。定义误码率Pe为发生漏报和虚报的概率之和设P(S1)和P(S0)为发端发送“1”码和“0”码的概率,Vb为判决门限电平值(阈值电平),则:P x Vb|S0=P(1|0)表示发出“0”码而错判为“1”码的概率(虚报概率)总误码率为:Pe=P(S1)P(0|1)+P(S0)P(1|0),18,信道加性噪声n(t)通常被假设为均值为0、方差为n2 的平稳高斯白噪声,kTb时刻的抽样值服从高斯概率密度函数:式中,x是噪声的瞬时取值nR(kTb)。无噪声情况下,“1”码电平为A1,“0”码电平为A0,迭加上噪声后,抽

7、样值x 的分布分别就应当是以A1和A0为中心值的高斯概率密度函数。,19,发送“0”时,发送“1”时,漏报概率,虚报概率,20,因此,误码率为:,以双极性二进制基带信号为例,x(t)概率密度曲线如图:,21,三、最佳判决门限电平(最佳阈值),在A1、A0和n2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找到一个使误码率最小的判决门限电平Vb*,这个门限电平称为最佳门限电平。设,22,(1)信源等概:将P(1)P(0)1/2代入上式 解得:Vb*=(A1+A0)/2对于双极性码:A1=A/2,A0=-A/2,则Vb*=0;对于单极性码:A1 A,A0=0,则Vb*=A/2;,23,由图可知,只有Vb取在两曲线交点上时,误

8、码率(阴影)才会最小。考虑到高斯分布曲线的对称性,此交点位置必然在(A1+A0)/2。,24,(2)信源不等概,P(1)P(0)时,对于双极性码,解得,对于单极性码(A1A,A0=0),解得,25,四、(信源等概时的)误码率公式:,无论单极性码还是双极性码,最佳门限电平公式是一样的:Vb*=(A1+A0)/2;将它代入Pe公式,同时设,26,利用误差函数,互补误差函数,则误码率公式,27,误码率与信噪比的关系:对单极性不归零码(信源等概):“1”码电平A1=A,平均功率为S1A2。“0”码电平A0=0,平均功率为S2=0。信号平均功率为S=P(1)S1+P(0)S0A2/2噪声平均功率为N=n

9、2信噪比为=S/N=A2/2n2,则单极性不归零码误码率为:,28,对双极性不归零码(信源等概):“1”码电平A1 A/2,平均功率为A2/4。“0”码电平A0=-A/2,平均功率为A2/4。信号平均功率为 S=P(1)S1+P(0)S0A2/4噪声平均功率为 N=n2信噪比为=S/N=A2/4n2,则双极性不归零码误码率为,29,注意:对双极性不归零码,有时并不是以A/2与-A/2来表示1和0的。如果用A1=A 表示“1”码电平,平均功率为A2。用A0=-A 表示“0”码电平,平均功率也为A2。信号平均功率为S=P(1)S1+P(0)S0A2。噪声平均功率为N=n2信噪比为=S/N=A2/n

10、2,这时双极性不归零码误码率仍为:,30,结论:(对于等概信源)误码率公式统一表达为:在用信噪比表达的情况下,单极性码为,双极性码为,31,Pe与曲线(1)在信噪比相同条件下,双极性误码率比单极性低,抗干扰性能好。(2)在误码率相同条件下,单极性信号需要的信噪功率比要比双极性高3dB。(3)Pe 曲线总的趋势是,Pe,但当达到一定值后,Pe将大大降低。,32,五、误码率计算,1、计算基带系统误码率有关的问题时,首先应明确思路。从系统来分析:计算信噪比与所采用的码型有关:单极性=A2/2n2,双极性=(A1-A0)2/4n2;而噪声功率n2=n0B,不归零B=Rb,归零B=2Rb;,33,2、使

11、用误码率公式有两种方法,查表法:查附录C的Q函数和误差函数,利用以下关系式:,对单极性码,对双极性码,34,近似法:(当x 3,即Pe10-5 时),对单极性码对双极性码,35,6.6 扰码与解扰(简介),在数字信号的传输中,发送端往往要加扰码器,相对应的接收端要加解扰器。将二进制数字信息先作“随机化”处理,变为伪随机序列,限制连“0”码的长度。这种“随机化”处理称为“扰码”。这种“随机化”处理的目的主要有:1)便于提取比特定时信息;2)使信号频谱扩散,周期不长的数字基带信号其频谱集中,并含有相当大的线谱,而易于造成对其它系统的干扰。,36,6.6.1 m序列的产生和性质 m序列是一种最常见的

12、伪随机序列,它是最长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的简称,并具有最长周期。反馈逻辑 图中示出了4级移位寄存器,其中有3,4级经模2加法器反馈到第1级。符合下式:,37,任何一级寄存器的输出,在脉冲的触发下,都会产生一寄存器序列。上面移位寄存器的状态具有周期性,且周期长度为15。设初始状态为0001,则得到的序列为:P212 表6-2 n级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的输出是一周期序列,其周期长短取决于移位寄存器的级数、线性反馈逻辑和初始状态,若周期最长,则初始状态非全0即可,关键是线性反馈逻辑。,38,一般形式的n级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见下图。其反馈逻辑表达式为:其中,表示连线贯通,表示连线断开。,39,设,则有

13、 定义多项式,其中i表示元素的位置。该多项式称为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特征多项式。可以证明,当F(x)满足下列3个条件时,就一定能产生m序列:(1)F(x)是不可约的,即不能再分解因式;(2)F(x)可整除,这里;(3)F(x)不能整除,这里。,40,例如,对4级移位寄存器,有,应能整除,而 可进行如下因式分解:由于,所以 不是本原多项式,而前两个因子都是,且是互逆的,找到了一个,另一个可直接写出来。,41,本原多项式的计算结果已列在表6-3中,这里给出了只有三项或项数最少的本原多项式。m序列性质:(1)由n级移位寄存器产生的m序列,其周期为(2)n级移位寄存器输出的各种状态(全0除外)都在m序列

14、的一个周期内出现,而且只出现一次;m序列中1和0的出现概率大致相同,1码只比0码多1个。(3)在一个序列中连续出现的相同码称为一个游程,连码的个数称为游程的长度。,42,6.6.2 扰码与解扰原理 扰码以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理论为基础。5级扰码及解扰电路如下图所示。,43,由图可见,扰码电路输出为,而解扰输出为,若传输无差错,则有,因此可得。设输入是周期为6的序列000111000111,按上述关系扰码后,变成了周期是186的序列。,44,扰码器和解扰器的一般形式如下图所示。,45,6.6.3 m序列在误码测试中的应用 误码测试原理如下图所示。发收端同步产生m序列,发送端输出的序列经传输后若无误码,则应与原序列相同;在接收端两序列按模二逐位相加,若传输过程有差错,模二加的结果必为1,用计数器记录之,即可测得误码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