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z.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36424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z.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z.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z.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z.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z.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z.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z.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2 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1、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1)背景: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破坏严重(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3)具体政策:与民休息(休养生息)(4)影响:萧规曹随 积极:国力日盛 消极:潜伏危机,西汉初立:“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根据材料说出汉初“无为”的作用有哪些?,“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

2、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母马)者而不得会聚。”后汉书.食货志,2、汉武帝的“有为”(1)背景:国力日盛(可能性)危机:王国问题 土地兼并 匈奴威胁(2)目的: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必要性),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知识链接:汉武帝“有为”的表现,政治:必修:P12、P14(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2)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3)“举贤良对策”,选拔人才经济:必修:P17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实行货币官铸、盐铁专卖、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军事:课外补充:成功反击

3、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等,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地位:汉代儒学代表人物,使儒学成为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2、提出:汉武帝举贤良对策,董仲舒上天人三策,受到重用3、代表作:春秋繁露4、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儒学体系,“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

4、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汉书董仲舒传,5、思想主张:(1)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3)提出“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4)“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加强君权的需要,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归纳概括】董仲舒的新儒学,三、提出后的实践:汉武帝独尊儒术,1、思想: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2、政治:起用文学儒者参政3、教育:(1)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 教官:五经博士 儒学垄断教育(2)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 凭儒学入仕(3)地方教育系统

5、:郡县立学校 儒学在民间独尊,古代的太学,公元前124年,汉武帝为了培养官吏、统一人们的思想,根据董仲舒的建议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长安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年龄一般在18岁左右,太学的学习科目设“五经”,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教授。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以自学为主,老师定期讲经,每年考试一次。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以做官。太学,太学是官办的最高学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大学(国立中央大学),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古老的正规大学。,四、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

6、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顾颉刚,评价,积极,消极,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1、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3、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哪些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扬弃的?,总结:儒学境遇,春秋:应运而生,战国:蔚然大宗,秦朝:遭打击,西汉初期: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中国的思想学术在不断的

7、相互渗透、改造,以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将反作用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春秋至西汉治国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异彩纷呈,法家思想,严刑峻法,道家思想,无为而治,儒家思想,正统独尊,春秋战国,秦 朝,西汉初,汉武帝时,【知识图示】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拙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探究学习,有道理。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需要(目的相同),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性质相同)。,汉武帝选拔治国

8、安邦的人才,董仲舒,思想,主父偃,政治,桑弘羊赵 过,经济,卫 青霍去病,军事,大一统,汉代画像砖上的“伏羲氏和八卦”;,阴阳五行学说,易错知识点1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它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2战国至秦汉治国思想变化:战国至秦法家法治西汉初道家无为而治西汉汉武帝独尊儒术,高考大揭秘选择题易错分析对新情景材料解读不正确,(2011年1月东莞市高三期末调研13题)“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

9、是A老子 B董仲舒 C李贽 D梁启超诊断补偿:本题考察古代中国主流思想。根据题干信息“奉天承运”分析,说明具有一定的君权神授思想,该思想主要是西汉时期儒家学者董仲舒创立。老子属于道家创始人,其思想主要是无为。CD两人的思想主要是反对封建专制。纠正此类错误需要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文献材料的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答案】B,考情分析,1.从高考角度看,儒家思想与中央集权,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来源等成为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2.从命题角度看,主要着眼于汉代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背景,新儒学内容的发展及影响,考向一 主干知识,高考例析(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2题)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

10、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解析:此题可将问题表征为“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的原因是”。“天下学士”跟的是什么“风”?对于没有文言文障碍的同学而言,答案不难从材料的前后文得出:效仿公孙弘研习儒学经典。为什么效仿?公孙弘的成功,对于具有政治敏感“天下学士”而言,不难把握“儒学地位正在提高”这一新的政治动向。答案:D,尝试命题1(2011年济南高三检测)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11、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解析:选D。本题只有C、D两项符合董仲舒的思想,其中D项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继承了儒家“仁政”思想。,尝试命题2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A“民贵君轻”B“天人感应”C“三纲五常”D“和谐中庸”解析:选C。选项中唯一可以称为道德准则的就是“三纲五常”。,考向二 多角度考察学科能力,高考例析(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卷)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

12、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解析】A、B两项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德政思想;D项由“为天下,非为君也”可判断不符合题意;C项体现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尝试命题3(2010年山东淄博模拟)2010年1月15日下午15时31分左右(北京时间)出现了号称“千年最长日环食”的天象奇观。历史上,西汉

13、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大一统”C“天人感应”D“君权神授”,解析:选C。董仲舒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这就是“天人感应”学说。日食的发生,使宣帝认为是天降灾祸,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C项正确。,尝试命题4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公元前134年五月的一天,汉武帝亲自召见董仲舒。他对董仲舒的征问一共有三次,董仲舒连上对策三篇对汉武帝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这就是著名的“天人三策”。汉武帝听了“天人三策”,大为兴奋,于是从其所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理论改变了汉朝统治的指导思想,从此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请回答:(1)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是什么?有何特点?(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质是什么?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材料,围绕董仲舒新儒学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答。答案:(1)内容:“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特点:新儒学是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2)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