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和拔罐法》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36831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3.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灸法和拔罐法》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灸法和拔罐法》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灸法和拔罐法》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灸法和拔罐法》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灸法和拔罐法》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灸法和拔罐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灸法和拔罐法》PPT课件.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针灸技术,灸法和拔罐法,第三节 灯火灸 药线灸 药笔灸,第六章 灸法和拔罐法,第一节 艾灸法,第二节 艾灸法的临床运用,第四节 拔罐法,1,2,3,4,第一节 艾灸法,一 艾灸材料(一)艾叶与艾绒 1 艾叶化学成分:2 艾叶的性能:味辛、微苦、性温热,具纯阳之 性。艾火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窜透皮肤,直达 体表深部。3 艾绒的制备:4 艾绒的储藏:(二)艾绒制品 1 艾炷(1)艾炷规格:小炷、中炷、大炷,艾叶,(2)艾炷制作方法:手工制作法:艾炷器制作法:2 艾条(1)纯艾条:(2)药艾条:常用药艾条、太乙针、雷火针。二 艾炷灸法(一)直接灸:将艾炷直接放置在施灸的方法。,1 化脓灸:用黄豆大或枣

2、核大艾炷直接放置在腧穴进行施灸,局部组织经烧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灸疮)的灸法。因灸疮愈合之后,多有瘢痕形成,故又称瘢痕灸。(1)操作方法:间断法 连续法(2)临床应用:慢性腹泻 哮喘(3)注意事项:2 非化脓灸法:主要是麦粒灸(稍大的艾炷亦可)。即用麦粒大的小艾炷直接在腧穴上施灸,灸后不引起化脓的方法。又称为无瘢痕灸。,(1)操作方法(2)临床运用:小儿发育不良 气血两虚(二)间接灸 又称为隔物灸、间隔灸、间接灸。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衬垫某些药物而施灸的一种方法。具有艾灸与药物的双重作用。1 隔姜灸(1)操作方法:(2)临床应用:,非化脓灸,隔姜灸,2 隔蒜灸(1)操作方法:(2)临床运用

3、3 隔盐灸(1)操作方法:(2)临床运用:4 隔附子灸(1)操作方法:(2)临床运用:,三 艾条灸法(一)悬起灸 1 温和灸 2 回旋灸 3 雀啄灸,温和灸,(二)实按灸 1 操作方法:2 临床运用:四 温针灸法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实按灸,五 温灸器灸法(一)温灸架灸 1 操作方法 2 临床应用(二)温筒器灸 1 温筒器结构 2 操作方法 3 临床应用 4 注意事项,(三)温盒灸法 用特制的盒形木制灸具,内装艾卷固定在一个部位施灸的方法。适用于较大面积的灸治,尤其适用于腰、背、臀、腹部等处。,第二节 艾灸法的临床运用,一 艾灸法的治疗

4、作用和适应范围(一)艾灸法作用特点 1 艾灸法的作用,主要是温热透达腧穴深部,和艾叶芳香温通药性的综合效应。2 艾灸法的应用,以经脉陷下、阴阳皆虚,络脉坚紧为宜。3 艾灸法可治针刺或中药疗效不显著者。4 艾灸法主要用于寒证。(二)适应范围 1 温经通络 2 祛风解表、温中散寒,3 温肾健脾 4 回阳固脱 5 益气升阳 6 消瘀散结、拔毒泄热 7 防病保健 二 艾灸法注意事项(一)体位选择和施灸顺序 1 体位选择:以体位自然,肌肉放松,施灸部位明显暴露,艾炷放置平稳,燃烧时火力集中,热力易于深透肌肉;便于医生正确取穴,方便操作,患者能坚持施灸治疗全过程为准。2 施灸顺序:先上后下、先背后腹、先头

5、部后四肢、先阳经后阴经。,(二)艾灸禁忌及注意事项 1 禁忌症(1)禁灸病症:(2)禁灸部位:2 注意事项(1)施术严肃认真,精心操作。施灸前应对患者说明施灸要求,消除恐惧心理。若需瘢痕灸,须事先征得统一。应处理好灸疮,防止感染。(2)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证施灸,取穴宜少而精,热力应充足,火力宜均匀,切勿乱灸暴灸。(3)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4)注意安全防火,防止烧烫伤。,三 灸法补泻(一)补法 艾炷点燃置穴位,不吹其火,待其徐徐燃尽自灭,火力缓慢温和,灸治的时间较长,壮数可多,灸毕一炷用手指按一会施灸穴位,以使其真气聚而不散。(二)泻法 艾炷置穴位点燃,用口吹旺其火,促其快燃,火力较猛,快燃快

6、灭,当患者觉局部灼痛时,即迅速更换艾炷再灸,灸治时间较短,壮数较少,灸毕不按其穴,即开其穴,以起祛散邪气的作用。,四 灸量 灸量指灸法达到的温热程度,不同地灸量可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一)灸量使用原则 1 艾炷、壮数:灸量一般以艾炷的大小和壮数的多少来计算;艾条灸、温灸器灸则以时间计算,太乙针、雷火针是以熨灸的次数计算。2 疗程:疗程长灸量大,用于慢性病;疗程短灸量小,多用于急性病。(二)灸量灵活掌握的方法 1 施灸方法 2 体质和年龄 3 施灸部位 4 病情,第三节 灯火灸 药线灸 药笔灸,一 灯火灸法 灯火灸是一种特殊的灸法,是用灯芯草蘸植物油点燃后,迅速烧灼耳穴、腧穴或病变部位,以治疗疾

7、病的灸法。民间广泛使用,俗称“爆灯花”、“灯草灸”。(一)操作方法 选择烧灼穴位,并在皮肤上作出标记。取灯芯草1015cm长一根,蘸麻油少许,约浸34cm左右,用右手拇、食指捏住灯芯草下1/3处。点燃灯芯草浸油端,迅速敏捷地向选定的腧穴或部位烧灼,一触即提起。可听见清脆的爆响声,如无爆响声,可重复一次。,(二)临床运用 1 功用:疏风解表,行气化痰,开窍熄风 2 主治:小儿惊风、脐风、抽搐、昏迷、腮腺炎、急性扁桃腺炎等。3 处方示例:(1)腮腺炎(2)急性扁桃腺炎(3)小儿腹泻(4)鼻衄(5)多发性疖肿,(三)注意事项 1 高热、烦渴、咯血等热盛者不宜使用本法;2 灯芯草蘸油不宜过多,否则易滴

8、在患者身上,造成烫伤;3 动静脉浅表处、孕妇腹部不宜施灸;4 幼儿体弱以及敏感者,颜面部位施灸时点灼宜轻;5 灸后局部注意防止感染,一般不留痕迹。,二 药线灸法 采用经过药物溶液浸泡制成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烧灼腧穴或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灸法。(一)药线 用苎麻搓成并经药物溶液浸泡加工制成,每条长30cm,每10条扎成1束。按粗细分为3种。有不同的用途。(二)操作方法 食、拇指持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12cm。将露出的线头点燃,如有火焰必须吹灭。将点燃端对准腧穴(或部位),顺应腕和拇指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重敏捷地将有火星的线头直接点灸在腧穴上,一按火灭即起为1壮。一般每穴灸1壮,灸处有轻微灼

9、热感。,(三)临床运用 1 腧穴选取原则 2 疗程(四)注意事项 1 持线时着火端必须露出线头,以略长于拇指端即可。太长不便点火,太短易烧着术者。2 施灸时以线头火星最旺时为点按良机。不要平按。3 施灸手法是决定疗效的重要因素。4 根据季节、气候及病情分别选用不同的药线。5 线条搓得越紧越好。6 灸后局部有灼热感或瘙痒感。7 患者宜以坐位与卧位。8 眼球及孕妇禁灸,实热证慎用本法。,三 药笔灸法(一)药笔和药纸 1 药笔 2 药纸(二)操作方法 1 药纸平铺于腧穴上,涂有药粉的一面贴近皮肤。将药笔点燃,对准腧穴中心及其周围,快速点穴34下,每点灸1次略行更换位置,不宜重叠。2 点灸手法应轻重适

10、中,不要将药纸烧焦烧穿,灸穴有蚊咬样轻微疼痛。,3.若点灸后皮肤不变色,不起泡,能保持效应26小时。待12天后,点灸处可出现褐色焦皮,数日后焦皮脱落,不留瘢痕。若点灸后涂一点冰片油,可防止痂皮产生。4.点灸药笔用后可插入所附玻璃管中灭火,每支可用10小时。(三)临床运用 1.适应症:各种疼痛、炎症 2.取穴要点:(1)近取选穴;(2)远取选穴;(3)穴组更替,3.治疗时间:以上操作均可在23分钟内完成,最多不要超过5分钟。灸法种类总结:,四、治疗范围(一)中医观点:几乎所有体质都行,仅有少数实热体质者不适。艾灸可双向调节,穴位也有双向调节,就看怎么选穴,怎么灸了。1.艾灸为身体补充阳气,尤其适

11、用于阳虚体质。艾灸有补泻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热症体质的人,要先从泻法开始,滋阴的同时再调理阴阳的平衡。也就是施灸的穴位和方法有所不同。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忌;过饱、过饥、酒醉禁灸;身体发炎部位禁灸。2.“虚者灸之,借火气助元气;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热者灸之,使郁热之气外发”3.所以各种体质都可以艾灸,阳虚的人更适合艾灸。做艾灸,除了腹部穴位,还可灸一些保健穴,灸之前之后多喝水,以防口干。一旦有内热,减少艾灸的时间就可以。慢慢来,开始上火、有排斥反应都不怕。,(二)西医病症:1.内科病证:感冒、腹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呃逆、慢性胃炎、胃下垂、风湿性关

12、节炎、冠心病、高血压病、白细胞减少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肥胖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不安腿综合症、慢性肾炎、肾下垂、阳痿等。2.外科病证:颈椎病、腰扭伤、急性乳腺炎、褥疮、腱鞘炎、乳腺增生病、前列腺肥大症等。3.皮肤病证:带状疱疹、白癜风、斑秃、银屑病、冻疮、神经性皮炎、平常疣、黄褐斑、腋臭、鸡眼等。4.妇产科病证:子宫脱垂、习惯性流产、胎位不正、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慢性盆腔炎等。5.儿科病证:婴幼儿腹泻、小儿厌食症、小儿遗尿症等。6.五官科病证:近视眼、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内耳眩晕症、颞下颔关节紊乱症、复

13、发性口疮等。,五、艾灸法常用保健穴艾灸最常用的五大养生要穴:关元、命门、足三里、神阙、中脘。关元穴: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关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主治: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尿浊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阴挺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各种疝气、浮肿、中风脱证、一切虚劳损伤、四肢厥冷等。,命门穴: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补肾壮阳灸命门。临床上,命门火衰主要表现为四肢清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舌质淡,

14、脉沉迟等虚寒之象。所以要长灸命门和大椎可提高督脉之阳气,大椎和命门艾灸,补足督脉元阴元阳,补命门,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灸命门给各脏器的生理活动起到温煦,生发和推动作用,故灸命门是推动生命之火。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症。,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有“若想身体健,三里永不干”说法。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用艾灸条熏灼穴位,使该处的皮肤起水疱,又称其为“灸花,灸疮”,这水疱老流水可以及时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常不干”因此而来。有关研究发现,艾灸足三里穴

15、,可以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状况,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强消化能力。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神经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肠痈等。,神阙:位于腹部脐中,有调理脾胃、祛寒壮阳之功。此穴多用隔物灸。类经图翼说:若灸至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医学入门说: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主要用于治疗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神阙是气和,气舍,气具之穴,是任脉在此会和,此穴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重要来源,在中焦部位起到沟通上下之功效。,中脘穴: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四寸。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

16、气、健脾化湿之功效。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腹胀、腹泻、溃疡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一切胃肠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侯。温和灸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操作简便易学易会。,五、艾灸法常用于临床的举例:,1、手脚冰凉(1)形成原因:在中医体质学上称为阳虚体质。阳虚体质就是阳气不足,体内产生的热量不够,阳气不够,自然就会出现怕冷的状态。中老年人多为是元气不足的典型表现。艾灸属阳,能起到温通气血、透达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法。保健灸法温通经脉,改善虚寒体质。穴位:大椎、神阙穴、命门穴、涌泉穴、三阴交;另外还可灸督脉、及

17、八髎穴。,2咳嗽,一般免疫力较低的人感冒后常常出现反复咳嗽,这类患者多属虚寒体质,凉气可使感冒后咳嗽反复发作,这类咳嗽多数是轻咳,程度不剧烈,但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西医为慢性支气管炎。有的患者吐少量清稀痰;有的没有痰;有的患者大便稀或较软;有的患者早晨起床咽喉不适。可以自己在家用艾条灸穴位,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后不但可以使咳嗽好转,还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列缺、尺泽、肺俞是治疗咳嗽的常用穴位,取穴简单、操作方便,适合在家进行。,艾灸百会治耳源性眩晕,百会穴灸法:艾灸百会穴不但对耳性眩晕有较好的效果,而且对同时兼见的耳鸣、耳聋等症亦有效。,过敏施灸穴位,1.血海穴【功能】本穴以治血分病见长,具

18、有驱风、驱虫、止痒之效。中医认为,过敏性疾病主要与风邪有关,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念。艾灸该穴可起到调节气血、温经通络、养血润燥和祛风止痒之效。2.曲池穴【功能】具有调理胃肠、固卫解表之功。既清肌肤之热,又清胃肠湿热,起到搜风止痒的作用,故善治皮肤瘙痒之肌表和内脏之湿热疾患,是驱除周身之风的常用穴,在治疗过敏性疾病中起到的作用尤为突出。3.肺俞穴【功能】具有调补肺气、补虚清热的功效,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及与气有关的疾病。艾灸本穴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有效。,美容常灸,除了面部的相应穴位外还有以下几个穴位: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原气汇聚

19、的重要穴位。四总穴歌说“面口合谷收”,就是说合谷穴具有治疗面部病症的作用,因为合谷穴可疏通局部经络气血。背部腧穴 膈俞: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肝俞: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脾俞: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艾灸这些穴位,可增强机体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水肿。肾俞: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艾灸此穴,可滋阴益肾。水分:脐上1寸处。此穴可助收腹去脂,同时可消除水肿。三阴交:在内脚踝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艾灸此穴可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调节内分泌。,青少年近视施灸法,【治则】以滋补肝肾,舒筋活血、养血明目为主。

20、【取穴】双眼部、额部、双耳部、颈部。睛明、鱼腰、瞳子髎、四白、合谷、风池、风府、翳风、安眠、大椎【操作方法】患者取座位,头直立勿仰1、用横行法灸双眼,灸至皮肤发红即可,2、雀啄灸:艾灸睛明、鱼腰、瞳子、四白、每穴艾灸3分钟。3、用横行法灸双额及双眼,灸至皮肤发红即可,4、用回旋灸灸双耳后及颈部穴位,灸至皮肤发红即可,5 重复用横行法灸双眼,灸至皮肤发红即可,6、用回旋灸灸合谷,灸至皮肤发红即可,灸完后,闭目休息三分钟。每天艾灸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一疗程后休息3天,再继续下一个疗程的治疗。一般2-5个疗程【需要注意】在艾灸期间,不要过度用眼,免得疗效不佳。近视眼也可以针灸、按摩治疗、和耳穴压

21、王不留行药子治疗。,第四节 拔罐法,拔罐法 是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腧穴或患处产生刺激,以防止疾病的方法。古称“角法”、“吸筒法”、“火罐气”。一 常用罐具(一)传统罐具,外科正宗中又叫“拔筒法”。古代多用于外科痈肿,起初并不是使罐,而是用磨有小孔的牛角筒,罩在患部排吸脓血,所以一些古籍中又取名为“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拔火罐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干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

22、作用。,一、拔罐疗法原理,1.机械刺激作用 拔罐疗法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2.负压效应 拔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淤血,小毛细血管甚至破裂,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现象。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释放对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它可通过神经系统对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双向调节,同时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皮肤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其次,负压的强大吸拔力可使汗毛孔充分张开,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强,皮肤表层衰老细胞脱落,从而是使

23、体内的毒素、废物得以加速排出。,3.温热作用 拔罐局部的温热作用不仅使血管扩张、血流两量增加,而且可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和细胞的吞噬能力。拔罐处血管紧张度及黏膜渗透性的改变,淋巴循环加速,吞噬作用加强,对感染性病灶,无疑形成了一个抗生物性病因的良好环境。另外,溶血现象的慢性刺激对人体起到了保健功能。,二、拔罐的种类,常用的有下面几种:()竹筒火罐:取坚实成熟的竹筒,一头开口,一头留节作底,罐口直径分、公分三种,长短约公分。口径大的,用于面积较大的腰背及臀部。口径小的,用于四肢关节部位。至于日久不常用的竹火罐,过于干燥,容易透进空气。临用前,可用温水浸泡几分钟,使竹罐质地紧密不漏空气然后再用。南方

24、产竹,多用竹罐。()陶瓷火罐:使用陶土,作成口圆肚大,再涂上黑釉或黄釉,经窑里烧制的叫陶瓷火罐。有大、中、小和特小的几种,陶瓷罐,里外光滑,吸拔力大,经济实用,北方农村多喜用之。()玻璃火罐:玻璃火罐,是用耐热硬质玻璃烧制的。形似笆斗,肚大口小,罐口边缘略突向外,分、种号型,清晰透明,便于观察,罐口光滑吸拔力好,因此,玻璃火罐,已被人们广泛地使用起来了。()抽气罐:用青、链霉素药瓶或类似的小药瓶,将瓶底切去磨平,切口须光洁,瓶口的橡皮塞须保留完整,便于抽气时应用。现有用透明塑料制成,不易破碎。上置活塞,便于抽气。,竹罐,陶瓷罐,玻璃罐,(二)新型罐具 1 挤压排气罐(1)挤压排气橡胶罐(2)挤

25、压排气组合罐 2 抽气排气罐(1)连体式抽气罐(2)注射器抽气罐 3 多功能罐器,连体式抽气罐,注射器抽气罐,二 操作方法(一)火罐法 系借燃烧火力排出罐内空气成负压,将罐吸附于体表的吸拔法。1 闪火法 2 投火法,3 贴棉法 4 架火法(二)水罐法 指拔罐时用水热排出罐内空气的方法。1 水煮法 2 蒸汽法(三)其他拔罐法,挤压排气,三 拔罐法的临床运用(一)单罐法:用于病变部位明确、范围局限,或有固定压痛点的病证。(二)多罐法 适宜于病变范围广泛或选穴较多的病症。,单罐法,多罐法,(三)留罐法:又名坐罐法,拔罐后将罐留置515分钟。多用于深部组织损伤、颈肩腰腿痛、关节病变及临床各科多种疾病。

26、(四)闪罐法:适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后遗症、以及肌肤麻木、肌肉痿弱等。,(五)走罐法 又名“推罐法”、“拉罐法”。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广,肌肉丰厚而平整的部位。用于治疗急性热病、瘫痪麻木、风湿痹证、肌肉萎缩等。,(六)针罐法 1 留针罐法:适用于治疗风湿痹证。注意不能用于胸背部,以免引起意外。,2 出针罐法 3 刺络罐法:拔罐与刺血疗法配合应用的治法。适用于热证、实证、实寒证、瘀血证及某些皮肤病等。(七)药罐法 拔罐配合药物的罐药并用法。包括药煮罐法、药蒸汽罐法、贮药罐法。,二、各种罐法:1.单罐:用于病变范围小的部位。2.多罐:用于病变范围大的部位。3.闪罐: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证。4

27、.留罐:5-15分钟。5.推罐:又称走罐,涂润滑剂,来回推拉罐具之皮肤潮红或瘀紫。与刮痧作用类似。6.煮药罐:将配制成的药物装入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清水煮至适当浓度,再把竹罐投入药汁内煮15分钟,使用时,按水罐法吸拔在需要的部位上,多用于风湿痛等病,常用药物处方:麻黄、蕲艾、羌活、独活、防风、秦艽、木瓜、川椒、生乌头、曼佗罗花、刘寄奴、乳香、没药各二钱;,二、各种罐法:7.针罐:多用于风湿病。8.刺络(放血)拔罐法:用三棱针、皮肤针等刺出血(脓)后加拔罐。用于瘀证、痛证如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神经衰弱,热证、实证如丹毒、高热,窦道溃疡、脓腔祛腐活血。,四 拔罐与启罐(一)施

28、罐前的注意事项 1 治疗室要求:2 选择适当的体位与罐的规格;3 老年、儿童与体质较差者施罐数量宜少,留罐时间宜短。(二)施罐中的注意事项 1 施罐手法要娴熟,动作轻、快、稳、准。拔罐数量宜少,罐间距离应适中。2 注意询问患者感觉,观察其局部和全身反应。(1)正常反应(2)异常反应(3)晕罐,(三)启罐方法 亦名“起罐”,即将吸拔牢稳大留罐取下的方法。1 一般罐的启法:,2 抽气罐的启法:3 水(药)罐的启法:(四)效应观察 1 治疗效应:启罐后吸拔部出现点片状紫红色:瘀点、瘀块,或兼微热痛感,称为罐斑或罐印,为正常反应,12天后即自行消失。2 病理反应:(1)湿盛或寒湿:罐斑如显水泡、水肿与

29、水气状;(2)湿热:若水气色黄;(3)久病湿盛血瘀:水泡呈红色或黑色;(4)瘀血:罐斑色深紫;(5)热毒瘀结:罐斑色深紫黑触之痛、伴身热;(6)虚寒证:罐斑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7)风邪为患:罐斑微痒或出现皮纹;(8)虚证:罐斑或血泡色淡;(9)其他:拔针罐后,血色深红为热,青色为寒凝血瘀。(五)善后处理 启罐后,应用消毒棉球轻轻拭去拔罐部位紫红色罐斑上的小水珠,若罐斑微觉痛痒,不可搔抓,数日内自可消退。如现小水泡可任其自行吸收,不需处理;水泡较大,应用消毒毫针刺破,放出水液,涂上龙胆紫。若出血应用棉球拭净。若皮肤破损,应常规消毒,并用无菌敷料覆盖其上。若系拔罐治疗疮痈,启罐后应拭净脓血,

30、并常规处理疮口。处置停妥后,嘱患者休息片刻才离开治疗室,并嘱1日或2、3日再作治疗,视病情与反应而定。,五 拔罐的作用原理(一)良性物理刺激作用 1.机械刺激作用 2.温热作用(二)体内生物学效应 1.促进血液循环 5.调节大脑功能 2.促进新陈代谢 6.调节肌肉功能 3.提高免疫能力 7.双向调节效应 4.缓解机体疼痛,六 适应范围和禁忌症(一)适应范围 1内科病 感冒、发热、中暑;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面神经麻痹、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中风后遗症;呕吐、便秘、胃肠痉挛、慢性阑尾炎、慢性腹泻、慢性肝炎;尿潴留、尿失禁。2妇科病 痛经、月经不调、闭经、带下、盆腔

31、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病症、更年期综合征、乳腺炎。3儿科病 发热、厌食症、腹泻、消化不良、遗尿、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4外科病 疖、疔、痈、疽、丹毒、痔疮、脱肛、虫蛇咬伤。5皮肤病 痤疮、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白癜风、带状疱疹、养颜美容。6.五官科 结膜炎、鼻炎、牙痛、口腔溃疡、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二)禁忌症1.急性严重疾病、慢性全身虚弱性疾病及接触性传染病。2.严重心脏病、心力衰竭。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及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4.急性外伤性骨折、严重水肿。5.精神分裂症、抽搐、高度神经质及不合作者。6.皮肤高度过敏、传染性皮肤病,以及皮肤肿瘤(肿块)部、皮肤溃烂

32、部。,7.心尖区体表大动脉搏动部及静脉曲张部。8.瘰疬、疝气处及活动性肺结核。9.眼、耳、口、鼻等五官孔窍部。10.妊娠妇女的腹部、腰骶部、乳房部、前后阴部。11.婴幼儿。12.精神紧张、疲劳、饮酒后,以及过饥、过饱、烦渴时。,各季节拔火罐需注意什么春天:天气转暖,气温开始回升。但北方突然来袭的春寒,还是会让猝不及防的人患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由风寒引起的感冒,用火罐将寒气拔出可有效缓解症状。治疗时要注意罐口的润滑。北方天气干燥,尤其是春天,又冷又干。这种环境下人的皮肤缺少水分,拔火罐时容易造成皮肤破裂。夏天:气温较高,加上雨水多,人很容易有皮肤病如痱子。这时拔火罐主要为了去湿气。由于夏天出汗较

33、多,拔罐前最好洗个澡,把身体擦干,别让汗液影响火罐的吸附。拔完不要洗澡,即使身上出汗很多也不要洗,以免感染。秋天和冬天:这两个季节气温低、干燥,拔罐要选择温暖的房间,注意保温。对需要进行背、腹等部位拔罐的患者,可以适当减少拔罐时间,不要让身体暴露太久。拔完及时穿衣,可以适当喝点热水,暖暖身体。秋冬两季皮肤干燥,拔罐要润滑罐口,保护皮肤不受伤。,拔火罐留下的印痕以及颜色的意义1罐印紫黑而暗:一般表示供血不足,行经不畅有血淤现象。2罐印发紫并伴有斑块:一般表示寒凝血淤症。3罐印呈散在紫点状,且深浅就一,表示气滞血淤症。4罐印鲜红而艳:一般表示阴虚,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5罐印红而暗:表示血脂高,且有

34、热邪。6罐印灰白,触而不温,多为虚寒或湿邪。7罐印表面有皮纹或微痒:表示风邪或湿症。8罐体内壁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湿气。9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有血水,是湿热毒的反应。一般情况下,这些罐印会在7天左右消散,如果您想快速消散的话,可以在做了罐24小时以后,用热敷或者艾灸的方法帮助消散。也可以多按揉一下帮助消散。,小儿遗尿试试拔罐法一、先天不足、肺脾亏虚(一)症状面色淡白,精神差,反应迟钝,白天小便也多,疲劳后尿床加重,重者四肢寒冷,腰腿无力,大便质稀,舌淡。(二)治法(1)选穴膀胱俞、气海、关元、三阴交。(2)定位膀胱俞: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2骶孔。气海:前正中线上

35、,脐下15寸。关元: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三阴交: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后方。(3)拔罐方法单纯拔罐法,留罐1020分钟。之后在气海、关元穴用艾条行温和灸1520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胃脘痛拔罐法胃痛又称“胃脘痛”,由风寒所致的胃痛比较常见,采取拔火罐疗法简单易行,在家中就可以轻松施治。风寒胃痛多由于外受寒邪所致,畏寒喜暖是一大特征。风寒侵入腹中,或过食生冷食物,寒留滞于中,阻滞了气机正常运行,使脾胃运化失常,不通则痛,导致胃脘疼痛突发且疼痛剧烈。在素问举痛论中说,“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风寒如果不解除,进而会郁而化热,病情也会加重。拔火罐疗法可以温中散寒,解郁泄热,疏通胃气,导滞止痛。选取穴位:神阙、中脘、天枢、足三里、脾俞、胃俞。拔罐时间1020分钟,儿童不要超过15分钟,隔日拔一次。,荨麻疹拔罐法1病机:风、热、湿、毒郁于肌表,血虚是根本2取穴:神阙、天枢、中脘、气海、关元、中极、血海、足三里拔罐,留罐30分钟;背部:膀胱经顺经走罐3 中药:(1)风盛:荆芥、薄荷、蝉衣、紫草、白鲜皮;(2)热盛:丹皮、赤芍、丹参、生地(3)湿胜:黄芩、苦参(4)毒胜:银花、连翘、板蓝根、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一般不用川芎,太过温燥。,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