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及其化合物.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37040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6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硫及其化合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硫及其化合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硫及其化合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硫及其化合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硫及其化合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硫及其化合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硫及其化合物.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硫及其化合物,1.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硫单质的性质。2掌握SO2的性质及检验。3掌握H2SO4的性质及 的检验。4了解常见硫酸盐的性质和用途。5了解环境保护有关常识。,第三节 硫的转化,如何清洗附在试管内壁上的硫?一 硫单质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溶解性、熔沸点。,根据氧、硫、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比较氧单质、硫单质、氯气的 氧化性强弱,氧化性:氧气大于硫,哪些反应事实可证明?,氧化性:氯气大于硫,哪些反应事实可证明?,石蕊试液,品红溶液,氢硫酸,硝酸钡溶液,氯化钡和氢氧化钠混合液,1,2,3,4,5,二氧化硫1、2与水反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与稀硝酸的反应还原性顺序:S2-SO32-I

2、-Fe2-SO2具有还原性,可被那些氧化剂氧化?碘单质、氯气、溴单质、氧气、三价铁离子、稀硝酸、高锰酸钾、次氯酸钙。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硫与过氧化钠二氧化硫与碳酸钠溶液二氧化硫与次氯酸钙溶液,亚硫酸钠与硝酸亚硫酸钠与氯化铁4H2SO3+2H2S-3S+3H2OSO2+2H2S-3S+2H2O二氧化硫有氧化性只能与强还原剂硫化氢反应证明氧化性弱.。硫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只有在酸性条件才能反应。5漂白性褪色与漂白与其他有漂白性的物质比较,浓硫酸吸水性 干燥剂 不能干燥:氨气、硫化氢、碘化氢、溴化氢。可干燥:氯化氢、二氧化硫脱水性与吸水性比较。强氧化性与铜反应、与碳反应。铁与

3、浓硫酸反应的有关问题常温下加热铁足量。,3将0.03 mol Cl2缓缓通入含0.02 mol H2SO3和0.02 mol HBr的混合溶液中,在此过程中,溶液中的c(H)与Cl2用量(物质的量n)的关系示意图正确的是(溶液的体积视为不变)(),解答案:A,【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O2能使品红溶液、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BSO2和Cl2都有漂白作用,将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 质时,可增强漂白作用C活性炭使有色物质退色是利用了碳单质具有还原性,使有色物质发生还原反 应DSO2使品红溶液退色,将退色后的溶液加热,溶液重新变为红色,解析:SO

4、2使溴水、KMnO4溶液退色,这是利用SO2的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作用于有色物质时,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Cl2SO22H2O=2Cl4H;活性炭使有色物质退色是利用它的物理性吸附,不是利用其还原性;SO2的漂白是一种暂时性漂白,SO2与品红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加热后能够分解,使溶液重新变为红色。答案:D,2.SO2和Cl2的漂白原理、现象及效果比较氯气的漂白原理是由于溶于水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包括酸碱指示剂)氧化成无色物质,退色后不能恢复为原来的颜色。而SO2是由于它溶于水生成的亚硫酸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

5、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又能恢复原来的颜色,但不能使酸碱指示剂退色。,4下列五种有色溶液与SO2作用,均能退色,其实质相同的是()品红溶液KMnO4酸性溶液溴水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淀粉碘溶液A B C D,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SO2与有色试剂作用的化学反应原理,然后根据SO2具有酸性、漂白性、强还原性的性质逐项分析。SO2使品红溶液退色,是由于H2SO3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了无色物质;SO2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淀粉碘溶液退色,是由于SO2具有还原性,能分别将KMnO4、Br2、I2还原;SO2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退色,是由于SO2与NaOH发生反应SO22NaOH=Na2SO3H2

6、O,Na2SO3SO2H2O=2NaHSO3。答案:C,5Cl2和SO2都具有漂白作用,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混合通入品红与BaCl2的混合溶液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很快退色 溶液不退色 出现沉淀 不出现沉淀A B C D解析:将Cl2和SO2等物质的量混合通入溶液中时,Cl2SO22H2O=H2SO42HCl,失去漂白作用,不能使品红退色,而反应生成的H2SO4可与BaCl2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答案:C,【例3】浓硫酸和2 mol/L的稀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右图。分析a、b曲线变化的原因是()Aa升华、b冷凝 Ba挥发、b吸水Ca蒸发、b

7、潮解 Da冷凝、b吸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浓、稀硫酸在吸水与其中水分挥发的差异。在两种溶液中都存在吸水与水分挥发两个过程,只不过在浓H2SO4中以吸收水分为主,溶液质量增加;而2 mol/L的稀H2SO4中以水分挥发为主,质量减小。故本题答案为B。答案:B,6某同学在学习了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吸水性后,在如图的实验装置中,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对看到的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A苹果块会干瘪 B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C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 DpH试纸变红,解析:浓H2SO4具有吸水性和脱水性,前三个实验中显示浓H2SO4的吸水性,现象均正确;最后一个实验主要体现浓H2SO4的酸性和脱水性,pH试纸应先

8、变红后变黑。答案:D,7要检验某无色溶液是否有,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A加入Ba(NO3)2溶液后再加稀HNO3酸化B加入BaCl2溶液后再加盐酸酸化C加入稀HNO3后(酸化)再加Ba(NO3)2溶液D加入盐酸酸化后再加BaCl2溶液,解析:检验 时应注意Ag、等离子的干扰。A、C项中稀HNO3具有强氧化性,能将 氧化为,故不能排除 的干扰;B项中先加BaCl2而使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盐酸,也不能确定含有SO,它可能含有Ag。答案:D,8化学实验中常将溶液或试剂进行酸化,下列酸化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A定性检验,将BaCl2溶液用HNO3酸化B为提高高锰酸钾氧化能力,用盐酸将高锰酸钾溶液酸化C

9、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时,用硝酸酸化D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时,在无其他阳离子干扰的条件下,先用盐酸酸化,所得溶液再加BaCl2溶液,解析:选项A中HNO3能将 氧化成;选项B中KMnO4能将HCl中的Cl氧化成Cl2;选项C中HNO3会把Fe2氧化成Fe3,故A、B、C三项的酸化方法均不正确。答案:D,9下列溶液中:石灰水H2S溶液KMnO4溶液溴水酸化的Ba(NO3)2溶液 品红溶液,不能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A只有 B C D解析:S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和反应且现象相同,故不能鉴别二者;S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及漂白性,所以除以外的都能鉴别。答案:A,10.空气

10、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启动的“蓝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工程”建设的是()A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止SO2污染B实施绿化工程,防止扬尘污染C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D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环境保护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化石燃料属不可再生资源并且它们的燃烧过程都会生成对大气产生污染的有害气体,如SO2等,因此不符合“蓝天工程”的要求。答案:D,11(2008江苏,1)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11、,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B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D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塑料袋,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解析:B项中食品添加剂只要在国家规定允许范围内使用、合理使用对人体是无害的,例如味精等。其余几项都正确。答案:B,【例题】(2009广东单科,8)广州将于2010年承办第16届亚运会。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有()在大亚湾核电站已安全运行多年的基础上,广东将继续发展核电,以减少火力发电带来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积极推行“限塑令”,加快研发利用二氧化碳合成的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加速建设地

12、铁、轻轨等轨道交通,促进珠三角城市一体化发展,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广可利用太阳能、风能的城市照明系统使用生物酶降解生活废水中的有机物,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A B C D 审题视点: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是本题的重点,既有识记内容,也有知识应用。思路点拨:中所述的内容与题干中所要求的“节能减排”无关。正确答案:A,错因分析1对环境问题认识不够。2对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例题】(8分)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了有关实验:(1)B是用来收集实验中产生的气体的装置,但未将导管画全,请直接在原图上把导管补充完整

13、。,(2)实验中他们取6.4 g铜片和12 mL 18 mol/L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请写出铜跟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为什么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_;下列药品中能够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A铁粉 BBaCl2溶液C银粉 DNa2CO3溶液,本题为综合考查的题目。问题(1)考查的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收集方法,由于SO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即长进短出。问题(2)考查的是铜与浓硫酸反应的条件,即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SO2和水;由于反应过程中硫酸不断被消耗,有H2O生成,硫酸的浓度减小,稀硫酸不与Cu反应,故最终有硫酸剩余。要检验硫酸是否剩余应从检验H着手。所给选项中能与H反应的为Fe和Na2CO3。,(1)图略。说明:B装置中导气管长进短出(2)Cu2H2SO4(浓)CuSO4SO22H2O反应过程中H2SO4不断被消耗,生成的水逐渐增多,使浓硫酸逐渐变稀,至一定浓度就不再与铜片反应AD,金属和硫酸反应时,硫酸的浓度、反应的温度等条件会影响反应的产物,故答题时要充分考虑硫酸作为酸的通性和强氧化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