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3课从汉至元制度的演变.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58716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课件】第3课从汉至元制度的演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教学课件】第3课从汉至元制度的演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教学课件】第3课从汉至元制度的演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教学课件】第3课从汉至元制度的演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教学课件】第3课从汉至元制度的演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课件】第3课从汉至元制度的演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3课从汉至元制度的演变.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3课 从汉至元制度的演变,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进,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中央集权的发展,第一子目,西汉的中央制度如何发展呢?,西汉 汉武帝,材料一:“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辏并进而归命天子。”引自贾谊:治安策,一、西汉时期:,公元前154年“七国之乱”,汉景帝,汉武帝,中央集权加强,推恩令,郡国并行制,地方设置:节度使,政治:很大的自主权,经济:控制财权,军事:武力强大,势力强大发展成为位割据势力,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二、唐朝时期:,材料二:北宋初,君臣讨论国家长治久安之策。宋

2、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宰相赵普对曰:“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治之,无他奇巧也,惟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根据上引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回答:赵普认为唐末五代以来“帝王易姓,战争不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赵普的看法是否正确,并结合史实说明之。根据赵普的对策,北宋初年实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你能概括指出这些措施的两项基本内容吗?,答:主要原因是“节镇太重,君弱臣强”。因为唐朝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一百多年,严重削

3、弱了中央集权;唐亡后出现的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实际上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答:首先从集中军权入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加强禁军;其次是派文官任地方长官,加强中央对地方军、政、财权的控制。,三、北宋时期:,1.军事上:兵权收归中央2.行政上: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3.财政上:中央掌控大多数地方赋税,元朝时期,想一想,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该如何有效的对地方进行统治呢?,四、元朝时期:,1.地方实行行省制度2.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3.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行省制度的意义:(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4、。(2)是中国古代地方行省制度的最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君主专制的演进,第二子目:,汉代宰相坐议事 宋相站议事 明相跪受笔录,1、这两句话分别形容谁?2、二者会不会产生矛盾?为什么?汉景帝时,窦太后期望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汉景帝表示:“请得与丞相计之。”于是与丞相周亚夫商议,周亚夫以高帝刘邦“非有功,不得侯”的预先约定予以坚定的拒绝。汉景帝默然而有沮丧之色,无可奈何。最终等到周亚夫去世之后,王信才得以封侯。,“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相权是皇权独断地位的最大威胁。削弱相权也成为历代强化君权的必然措施。,那么,秦朝之后的历代都采取了哪些削弱相权的措施呢?,从汉到元君

5、主专制的演变,从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看君主专制的演进(一)两汉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及历代王朝沿袭皇帝制度,2、西汉的中、外朝制度,、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总揽大权,中朝:皇帝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决策。尚书令权力日显重要。,外朝;以丞相为首三公九卿组成。且布衣为相。,(中、外朝制),(二)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并被后世沿袭,皇帝,中书省(草拟、颁发诏令),尚书省(执行命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吏、户、礼、兵、刑、工,2、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从汉到元君

6、主专制的演变,(三)北宋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二府三司),从汉到元君主专制的演变,(四)元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 领六部,行宰相职权,2、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3、统领宗教及西藏事务:宣政院,元朝加强皇权的新举措,(一省二院),从汉到元君主专制的演变,小结: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秦(三公九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第三子目:,嘉佑六年,苏轼、苏辙二人在恩师欧阳修推荐下参加制科考试,这一年举行的是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的考试。苏轼以三等、苏辙以四等的成绩分别考中入选。制科的成绩分为五等考核,在宋朝尚无以一、二等的成绩考中之例,通常都以三等为最高分。相传当时

7、仁宗曾满心喜悦地向皇后曹氏说道:“朕为子孙得两宰相。仁宗所说的两人就是指苏轼和苏辙。,假如苏轼分别生活在战国时期的赵国,西汉武帝、魏晋南北朝时期、唐玄宗的时代,也想当官,请问当时的选官制度各是什么?能否成功当选?依据是什么?,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发展。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2.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人身控制严厉,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以实施有效治理。,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