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66787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第二节 文字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 共时文字系统的特点及分类第四节 书面语,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一、语言的性质1、文字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为记录语言而发明的一种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的交际工具。语言符号是音义结合,文字符号是音形、义的结合。,2、语言和文字的关系(1)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2)语言和符号都是交际的工具,语言是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的交际工具。(3)语言和文字的发展速度是不同的,文字的变化要比语言慢得多,因此经常出现文言脱节现象。,(4)文字可以改革,可以借

2、用;但是语言不能。文字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记录语言。文字的借用不是语言的借用。(5)文字和语言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同的语言可以采用相同的文字形式,比如英语、法语。同一语言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文字形式,比如朝鲜先用汉字后使用拼音文字。(6)文字对语言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文字使人们对语言进行的加工锤炼,是语言越来越精密细致。甚至有一些词汇是在文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二、文字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1)文字扩大和完善了语言的交际功能。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传达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2)文字是人们积累文化遗产和传播科学知识的媒介。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绝

3、好材料,是文化的活化石。(3)文字导致了书面语的产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文字也是学习语言的重要工具。(4)从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看,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三、汉字和汉语采用拼音文字的语言,一个字的拼写能反映出语言中的一个符号的语音面貌。方块汉字与此不同,不仅跟特定的语音形式相连,也跟特定的语素义相连。例如:“日”表示了太阳的形象,也表示了“日”这个读音。,一般来说,拼音文字是人们按照字母的拼写阅读,所以写与读的距离大多不会太远,语音变了,拼写法一般也跟着变。汉字的情况与此不同,字形不限于和一种读音挂钩,读音尽管变了,字形可以不变。汉字不仅是“看”的,而且也是

4、“读”的,只不过它可以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音来读罢了。,第二节 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一、文字的产生文字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判定是否产生了文字系统,要看是否有一套与某一种语言的语言符号及其排列有固定对应关系的书写/视觉符号。,1、实物记事原始社会没有文字。实物记事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比较普遍的实物记事的办法是结绳。周易集解引九家易也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讯木也是一种记事的方法。是在一根木棒上刻出各种花纹或符号,用来记事或传达命令。我国境内的瑶族曾经用禾秆记录一年的收成,用木板刻点和玉米来记工分。,2、图画记事图

5、画在古时候也是用来记事的一种重要方法。和实物记事相比,图画记事表达的信息更加丰富。不仅可以记录事物,还可以记录有发展过程的事件记忆各个事物的空间关系,人物的心愿和要求。图画表达的信息是直接描绘现实的,并不是和具体的语言相对应。一般认为,图画记事是文字产生的前身。,3、刻划符号原始社会尚未发现有成篇的文字记录,但原始社会末期大多已经开始使用类似文字的某些个体化符号。比如,我国半坡、大汶口、良诸等文化遗址出土的不少陶器、玉器,有一些刻划有族徽、图绘、文饰、陶符、图案、记号等形体,其中不少与甲骨文的形体近似。,刻划符号数量有限,表达的意义和符号有相似性的联系,不确定是否和语言符号相对应,也不能确定这

6、些符号是否已经有固定的排列顺序和语言中音义结合体的排列次序的相对应。因此还不能说当时已经产生了文字系统。,4、早期文字:原始的图画文字判定文字系统已经产生,有三个基本的条件:第一,具有数量足够多的与某种语言里的语素或词相对应的小图形;第二,这些小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所表达的音义不变;第三,这些小图形线性排列,排列次序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因此不同。这时候,文字形体所表达的信息一定是与某种语言的音义结合体及其排列相对应的信息,而不是直接描绘现实。,我国纳西族用一种与记事图画十分相像的形体系统记录他们民族的古老传说,这些记录叫做“东巴经”。经专家研究,记录东巴经的形体系统已经属于文字,与记事图画有了本质

7、性的差别。,原始文字的形体没有完全定型,字形和语词的对应关系也没有完全固定,而且有些语词(特别是虚词)还没有造出字来表示。这样的文字工具当然只能粗略地记录语句。,二、文字的发展文字的创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某种语言的基础上自发产生并逐步完善的文字,叫做“自源文字”。另一种是部分或全部、借用或参考其他民族文字的字形,再根据本民族语言的特点做或多或少的改动而形成的文字,叫做“他源文字”。,1、早期自源文字:不完善的意音文字世界上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献的自源文字有四种:中东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古文字、埃及地区的埃及古文字、中国中原地区的甲骨文和美洲的玛雅文字。早期古苏美尔文、古埃及文和中国甲骨文中都有很多

8、跟实物形体相像的图形,用来表示现实中某些常见的事物。由于与现实事物有相似性联系,所以这几种古文字有不少形体十分相似。,早期自源文字也可以把若干个象形的小图形放在一起,表示语言中的一个音义结合体,这就是六书中的“会意”造字法。比如:汉字“休”是取“人”、“木”两形合起来的“人倚树”形来表达“休息”之义的“休”。还可以在单个象形图形的某个部分加上一些简单的标记,表示语言中另一个音义结合体,这相当于六书”中的“指事”造字法。比如:苏美尔古文字中的人头形,如果在嘴的位置上加一些道子,则表示语言中“说”这个音义结合体。,象形、会意、指事字虽然可以从形体猜出它所表示的意思,但作为文字它们已经与语素、词等单

9、位的声音挂上了钩。字形与语词的声音挂钩,因而可以念出来,这是文字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人们认识到字形和语音之间的联系之后,就可以借用象形表意的形体来表示语言中另一个与之同音的音义结合体,这相当于“六书”中的“假借”造字法。早期的这几种自源文字中都有大量的假借字。,埃及古文字的假借是只借图形所联系的音义结合体的辅音,而汉文的假借则是借用图形所联系音义结合体的整体字音。如代词“其”借用像簸箕形状的“”,语气词“唯”借用像鸟形的“”。汉语语言符号的音义关联在“一个音节对应一个语素义”,而古埃及语则属于闪一含语系的一支,其特点是词中的辅音表示实在的词根义,而元音表达较虚的形态义。,假借方法的运用使一

10、个字可以代表几个同音的或音近的词,这样就会造成不同意义的同音语素或词无法区分。为了避免混淆,人们就在同音字的旁边加上表示意义类别的标志,即通常所说的“形旁”或“义符”。另一方面,语言中也有同义而不同音的语素或词,为了识别它们,也可以在象形表意的图形旁边加上另一个图形专门表音,即一般所说的“声旁”或“声符”。这样,把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产生了形声字。,2、自源文字的发展古苏美尔文、古埃及文、古汉文的早期都是不完善的意音文字,但它们后来的发展却不尽相同。古埃及文逐渐发展出与辅音有严格对应关系的固定的表音字符,埃及语中的一个词,就根据词中音节和辅音数目的多少,用一个或多个单、双辅音字符来表示

11、,最后再加上一个义符,义符同时也起到为词分界的作用。,通过辅音字符和义符的逐渐固定,埃及文也逐渐成为完善的意音文字:一段固定的形体单位只对应语言中的一个词,同音不同义或同义不同音的语词在文字形体上都有了区别。辅音字符在埃及文中之所以这么重要,是因为古埃及语是一种以辅音表示词根义、元音表示形态范畴的多音节语。,汉字的发展也是在表示语素义的象形、会意、指事字的基础上发展出只表示音的假借字,但由于汉语的基本语素都是一音节一义的,所以汉语的假借字一定也是单音节的。这之后大量运用了形声的手段,但声符与单音词的音始终没有形成一符对一音的关系。声符表示的是音节,是语音相近而不是语音相同,在表语音相同的同时有

12、的还兼表词族的归属。,3、他源文字的创新与文字的换用他源文字指借用其他民族的文字记录另一种语言的文字。由于所记录的语言不同,引进的他源文字往往要根据自己语言的特点进行改造和创新。下面介绍两大系列他源文字的创新或换用:一是引进古苏美尔文、古埃及文的他源文字系列,二是引进汉文的他源文字系列。,(1)引进苏美尔文、古埃及文的他源文字系列,主要是向表音文字发展可分为三个主要类型:声符多、义符少的意音表词文字辅音文字音位文字,意音表词文字 苏美尔人生活的两河流域后来先后为阿卡德人(公元前约2350一前2000年)、巴比伦人(公元前19一前18世纪)、亚述人(公元前14一前6世纪,中间有过衰落)所统治,他

13、们都继承了与苏美尔后期文字相似的形体。但这些民族的语言都跟苏美尔语的语言类型不同。这些人群所使用的文字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成为与后期古埃及文类型相同的文字:声符对应辅音,同时在词末位置上再加上一个义符。从字符的层级上看属于意音文字,从次大的文字单位看则属于表词文字。这一类型的文字没有流传到现代。,辅音文字 生活在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处于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交界处,在苏美尔、埃及两系文字的影响下,于公元前1700年左右创立了北闪米特字母。这一体系用22个字符表示语言中所有的单个辅音,弃用了表义字符和双辅音声符。这一看来不大的创新给文字的性质带来了根本的变化:大大减少了字符的数量,也更好地达

14、到了字符与辅音的一一对应。现代的阿拉伯文、波斯文等属于辅音文字,但增加了一些加在辅音字母上的附加符号来表示元音。,音位文字大约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希腊人从腓尼基借来北闪米特字母记录自己的语言。希腊语与腓尼基语不是同一类型的语言,希腊语也是多音节语,但词根义是由辅音和元音的序列来表示的。为适应标写自己的语言,希腊人把北闪米特字母中几个自己用不着的辅音字母改为表示元音,并通过字形分化的方法增加了几个字母,最后定型为26个字母。,虽然只增加了几个字母,但文字的类型就此而有了很大的变化,由辅音文字变为音位文字:字母逐一标写语流中元辅音音位的出现次序,由此与语言中的词相对应。希腊字母沿用至今。英、法

15、、德、西班牙等现代语言使用的拉丁字母体系,是对希腊字母进行了一些形体的改造而形成的。,2、另一系列的他源文字是引进汉字并同时引进大量汉语借词的日本、朝鲜/韩、越南等地的文字。这些国家引进的汉字既用来书写汉语借词,也用来书写他们自己语言的语词。多年之后这些民族又都创制了另外一套字符或文字系统,其中日本创制的假名和朝鲜/韩创制的谚文是表音字符体系,越南的创制的喃字则是与汉字造字法相同的、方块形的意音文字体系。,三、文字的相对独立性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文字的特点制约着文字的特点。但是文字和语言不是一回事,用什么样的形体去记录语言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同的语言可以采取同一种文字形式同一种语言也可以采取不

16、同的文字形式2、文字随着语言的变化而变化,但是文字也有很大的保守性,不会轻易改变书写形式,这样就会经常出现书写形式和实际发音不一致的情况。,四、汉字拼音化目前没有汉字改革的需要。首先,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必须适应语言的结构特点。汉语的音节结构比较简单,数量有限,语言中的同音语素特别多。一旦实现拼音化,这些原来用字形来区别的不同语素就无法识别,势必会给语言文字的使用带来麻烦和混乱。其次,从文字本身的特点来看,汉字和拼音文字也各有短长。如:沟通方言,贯穿古今方面汉字比较好。再次,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优秀的文化历史传统都是通过汉字记载下来的。,第三节 共时文字系统的特点及分类,1、表达

17、语言符号的文字单位任何文字系统中都有一级单位对应语言符号(音义结合体)该级单位即表示语言符号的音,又表示语言符号的意义。汉字中的“字”和英文中的“词”都是这样的单位,这级单位都有自己的形体上可视化的特点。从这一级单位看文字是无所谓表音还是表意的。,文字的这一级次小的单位都是既表音又表意的,但是它们对应的是哪一级音义结合体、哪一级语音单位却有所不同,可以据此而对文字进行分类。比如,汉文的一个方块字在语法层面上大多对应语素,在音系层面上大多对应音节,所以可叫做“语素音节文字”;英文的文字词(前后有空格的字母串)大多在语法层面对应语法词,在音系层面上对应音系词,可以叫“语法词音系词文字”,简称“表词

18、文字”。,2、最小的文字单位字符与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相对应的那一级文字单位还可以继续划分,比如英文的词可以划分为“字母”,汉语的“字”可以划分为“偏旁、部首”。我们把所有文字的最小单位称为“字符”词 字符 字符对应的语义 字符对应的语音 Sun s+u+n 无/s/u/n/晴 日+青 日“太阳”青(qing),根据字符和语言的关系,可以分为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意音文字则是有的字符提示语言符号的音,有的字符只提示语言符号的意义。提示音的字符叫做声符,与音无关只与意义有关的字符叫做义符。汉文是典型的意音文字。表音文字,又叫做“拼音文字”或“字母文字”,它们的最小文字单位字符只表示语言符号的音,而不

19、表示语言符号的意义。可以分为:,音位文字:有的字符表元音,有的字符表辅音,字符可以记录语言中所有的音位。如拉丁字母。英文就是使用拉丁字母作为字符的音位文字。辅音文字:字符只表示语言中的辅音,元音没有专门的字符表示。如阿拉伯文。音节文字:字符表示语言中的音节。如日本的假名。,从字符与语言的关系看,会不会有表意文字呢?表意文字就意味着这种文字所有的字符都是不表音只表意的,而这是不可能的。首先,语言中有许多抽象概念词是无形可画、无法用象形的义符来表示的。比如,上古汉语中有个很常用的表揣度语气的虚词“其”,甲骨文“今日其雨”。,其次,这些抽象概念也不可能都用与实物没有象形关系的抽象符号来表示。因为人的

20、记忆能力是有限的,而语言中表示抽象概念的语素或词数量是很多的。因此,即使是尚不成熟的原始文字,只要已经能够较全面地记录语言,都需要利用借形取音的手段来表示抽象概念。,第五节 书面语,一、口语和书面语 1什么是书面语书面语是用文字记载下来供“看”的语言,它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使听说的语言符号系统变成“看”的语言符号系统。2书面语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变体;文字是记录书面语的工具,是体现书面语的一种物质形式。书面语和文字虽然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文字本身不是书面语,书面语也不是文字。,3口语和书面语的联系和区别:(1)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是口语的加工形式,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21、。(2)口语和书面语有各自的特点:A口语除了组词造句之外,还可以利用语速、语调、身势和说话时的环境。因此,口语用词范围比较窄,句子比较短,结构较复杂。书面语中难以利用口语中的各种伴随音素,只能用别的办法来弥补:扩大用词范围,使用比较复杂的句子结构。B口语中可以重复、脱节、颠倒、补说、更正等,而书面语中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它要讲究篇章结构和连贯照应等。,4汉字与汉语的关系的特点对汉语书面语的影响。(1)汉语中在书面语中可以古代的句式和词语用法,口语中早已不用的旧词语在书面语中可以通行无阻。这样,汉语的书面语和口语的一致性就比较弱。(2)在以拼音文字为书写工具的语言中,文字的拼写要反映是共同语的读音

22、,可以使共同语的词语进入方言区,起着推广共同语的作用。在汉语中,汉字不与统一的读音相联系,不容易把共同语的读音形式推广到方言区。,二、书面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的改革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基本上应该和口语一致。但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也会产生书面语和口语脱节的现象。1.言文脱节的原因(1)人们只能听到同时代的人讲话,难以听到早一时期的人讲话。这样就促进了口语的演变。而书面语则不同,人们不仅能够看到同时代的书面语,也能看到早一时期的书面语,因此,口语中已经消失的词语和句式,往往在书面语中可以继续保留。,(2)宗教经典、法律条文的权威性让人不敢轻易改动其中的字句,文、史、哲名著也起着类似的作用。因此,在书面语的保守力量比较强的条件下,容易造成书面语和口语的脱节。,2.书面语改革当言文不一致时,我们可以对书面语进行改革,保证书面语和口语的一致。例如:先秦时期基本一致,两汉时期有了相当的距离,宋元时完全脱离,五四白话文运动,白话代替文言文成了书面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