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西方传统贸易理论.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70413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0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西方传统贸易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二章西方传统贸易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二章西方传统贸易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二章西方传统贸易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二章西方传统贸易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西方传统贸易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西方传统贸易理论.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二章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2,第一节 国际分工第二节 国际分工理论第三节 国际分工理论的 假设前提,3,第一节 国际分工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是指 生产领域中 国家之间的劳动分工,即社会生产的国际化、专业化。,4,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分工是在人类进入资本主义阶段才形成的,才真正实现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国际化和专业化,国家与国家之间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才建设起经常的稳定的、不可缺少的劳动联系。因此,国际分工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5,二、国际分工的形式(一)不同企业之间的分工 是以商品交换作为协作方式的国际分工,即 生产的产品分属于不同的厂商所有 为前提的国际分工。这种分工的协作方式是商品交换(国际

2、贸易)。,6,从这一意义上看,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的必要条件。,7,(二)企业内部的国际分工 通常是跨国公司在国外直接投资办厂,使跨国公司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劳动分工跨越国界而形成的国际分工。这种分工的协作是通过跨国公司的各项管理措施,而不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的。,8,三、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对国际贸易有深刻的影响。,9,(一)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 1.国际分工越细,生产的专业化水平越高,各个国家投入到国际市场的品种、规格和式样就越多。2.国际分工越发达,生产的规模越大,投入到国际市场的商品数量就越多。,10,(二)影响到

3、国家的贸易地位 1.18世纪到19世纪末,国际分工以英国为中心,是“世界工厂”,在国际贸易中也处于垄断地位;2.产生革命相继在欧美国家完成之后,英、美法等国家共同成为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的中心;3.二战后,美国处于国际分工的中心地位,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强国。,11,(三)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 1.第一次科技革命前,尚未形成真正的国际分工,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是金银、香料、象牙、瓷器等奢侈品;奴隶贸易占有重要地位。2.第一次科技革命完成后,英国首先成为工业强国,投入国际市场的商品大大增加。包括:纺纱机、织布机、船舶、机车、钢铁、石油、石油制品、棉纱等;,12,3.第二次科技革命完成后,国际分工

4、进一步发展,粮食贸易大量增加,石油、煤炭等各种燃料,以及农业原料和矿产原料的贸易不断扩大;4.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完成后,工业制成品和半成品以及服务贸易的比重在不断扩大。,13,(四)影响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 国际贸易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资源的优化组合,促进各国的经济交流,但也导致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弊端。这一问题在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中进行论述。,14,(五)影响对外贸易政策 1.当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有利地位时,则推行自由贸易政策;2.当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时,则推行保护贸易政策;,15,第二节 国际分工理论,国际分工理论主要包括:绝对利益理论、比较利益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5、。,16,一、绝对利益理论和比较利益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代表人物:亚当.斯密(19231790年)(二)代表作:国富论,17,(三)理论的主要内容:每个国家都有生产条件的绝对优势。实行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要比各国自己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产品更为有利。,18,(四)证明:,19,分工前,美国和英国各生产一个单位的小麦和一个单位的布;分工后,多生产了(2.5-2)0.5单位的棉布和(6-2)4单位的小麦。,20,(五)贡献 证明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带来的经济利益(六)缺陷 不能解释英国和德法两国的贸易现象,21,二、比较利益理论(一)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

6、(二)代表作 发表于 1817年政治经济 学及赋税原理,22,(三)理论的主要内容一个国家同另一个国家相比,即使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处于劣势,但如果按照“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法则进行分工,双方仍然能获得经济利益。决定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一般基础,是比较利益,而不是绝对利益。,23,(四)证明:,24,分工前,两个国家各生产了各一个单位的小麦和棉布;分工后,多生产了0.5单位的棉布和1单位的小麦。,25,(五)贡献 更带有普遍性。解释了英法德的贸易现象;(六)缺陷 两种产品的交换,违反了劳动价值论。,26,三 要素禀赋理论 该理论分析了各国商品价格差异形成的深层原因和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价格的影

7、响,是比较利益理论的继续和深入,27,广义的要素禀赋比率理论由两部分组成:要素禀赋比率理论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28,(一)要素禀赋比率理论(H-O理论)1.代表人物及代表作赫克歇尔瑞典经济学家伯特尔俄林赫的学生瑞典经济学家代表作: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年出版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29,2.理论的主要内容:由逻辑严密、相互连贯、由表及里的四点内容组成。(1)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指同一种商品用同一种货币表示的两个国家的价格差异。,30,(2)各国国内商品价格比率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31,两国国内交换比价不同。A国为PF:P

8、C=1:2;B国为PF:PC=3:1在A国国内,1单位食品只能换回 1/2单位的布,而同B国交换可换 回1单位的布,多得1/2单位的布.,32,在B国国内,1单位布只能换回1/3单位的食品,而同A国交换能换回1单位的食品,多得2/3单位的食品。两个国家都可以从交换中获得贸易利益,两国贸易可以产生。,33,证明:,34,两国国内交换比价相同。A国为PF:PC=100:200=1:2 B国为PF:PC=300:600=1:2从实物形态分析:A国只有出口,没有进口;B国只有进口,没有出口;贸易无法进行。,35,从外汇收支分析:A国只有外汇收入,没有外汇支出;B国只有外汇支出,没有外汇收入;贸易无法进

9、行。,36,(3)各国价格比率的差异是由各国要素价格比率的差异形成的。要素是指生产要素,即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土地、资本、劳动、技术管理等这一论点在论证时是假定两个国家对同一产品的投入比例是相同的,37,(4)要素价格比率的差异是由各国要素禀赋比率的差异形成的:供求 要素价格下跌 供求 要素价格上涨,38,3 结论(1)各国的比较利益(比较优势)是由各国资源禀赋不同形成的(2)每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和出口本国丰裕要素的要素密集型产品,进口本国稀缺要素的要素密集型产品。,39,(二)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是研究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影响的理论。1.俄林观点:随着生产和贸易的扩大,贸易前相对低廉的要素价格会上涨

10、,相对昂贵的要素价格会下降,各国的要素价格会趋向一致。但这只是一种趋势,并不会完全一致,仍然会长期保持一定的差异。,40,2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观点:国际贸易将会导致不同国家之间同质的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价格均等化。这种均等化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称之为要素均等化定理(H-O-S)。,41,第三节 国际分工理论 的假设前提,42,绝对利益理论、比较利益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在论证时,有一系列的假设前提:一、222模型,即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要素(H-O理论)。,43,二、劳动价值论,在论证绝对利益理论和比较利益理论时,假定只有一种要素,即劳动。亚当.斯密认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三、自由贸易,不考虑运输费。在论证时,假定在交换的过程中不存在任何阻碍,没有运输费用。,44,四、劳动力只在国内自由,流动,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五、生产同一种产品,两个国家投入的要素比例相同(生产函数相同),即生产技术水平相同。六、两种产品生产要素投入的比例不同,即要素密集度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