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连云港葛柏云记承天寺夜游.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73697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连云港葛柏云记承天寺夜游.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课件连云港葛柏云记承天寺夜游.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课件连云港葛柏云记承天寺夜游.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课件连云港葛柏云记承天寺夜游.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课件连云港葛柏云记承天寺夜游.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连云港葛柏云记承天寺夜游.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连云港葛柏云记承天寺夜游.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沙河中学,制作人:葛柏云,第十七课,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教学目标,1.朗读成诵,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体味文章的感情基调。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4.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时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走近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2、背景链接,宋神宗时,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而招致政敌的弹劾,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是以诗诽谤朝廷,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掉了脑袋。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写作记承天寺夜游时作者被贬到湖北黄州已经四年了。,介绍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1、读准注音解()衣 藻荇()遂()至 未寝()柏()藻荇(),2、读准节奏:(1)念/无与

3、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再读课文,要求: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句子的意思。学生分组竞赛。(生译读,师巡回质疑),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寻张怀民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相与步于中庭怀民亦未寝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念无与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2)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

4、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逸致的人罢了。,3、全文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很高兴地起来走动。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合作探究,1、作者为什么会想到夜里去庙里游玩?明确:因为月色很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积水竹柏影藻荇交

5、横,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那些陷入宦海热衷于争夺功名利禄的人,何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更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迁移写作训练,月总是文人墨客的爱物,咏月文章数不胜数。课文作者寝而见月,见月而起,起而寻友,寻友赏月,以水喻月,最后写出了在空明的月色中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啊,“何夜无月”。请把你见过的最美的月亮景致用你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