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克次体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克次体病.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十一章 立克次体,立克次体(Rickettsia)是一类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G-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引起斑疹伤寒、恙虫病、Q热等传染病的病原体。由美国医师H.T.Ricketts发现。,三、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H.T.Ricketts 1909年,首次发现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并因研究此病而牺牲,1916年人们以他的名字命名这类病原体作为纪念。,一、临床意义,内毒素:引起发热、休克等一系列反应磷脂酶A:引起溶血,细胞损伤等立克次体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大量增殖,引起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浸润、坏死,血栓形成等,造成微循环障碍常以节肢动物为媒介或储存宿主大多是人畜共患病原体,引起以发热、出疹为特征
2、的疾病,不同立克次体有不同的传播媒介和途径,并引起不同疾病,主要以节肢动物(虱、蜱、螨等)为媒介,寄生在它们的消化道表皮细胞中,然后通过节肢动物叮咬和排泄物传播给人和其他动物。,致病性立克次体及其所致疾病,普氏立克次体 流行性斑疹伤寒 人虱 虱粪经伤口感染 莫氏立克次体 地方性斑疹伤寒 鼠蚤 蚤粪经伤口感染 立氏立克次体 落矶山斑点热 蜱 蜱叮咬 贝氏立克次体 Q 热 蜱 接触、呼吸道等 恙虫病立克次体 恙虫病 恙螨 恙螨幼虫叮咬 查菲埃立克体 单核细胞增多 蜱 蜱叮咬 五日热巴通体 战壕热 人虱 虱粪经伤口感染,病原体 所致疾病 媒介 传播方式,斑点热病人全身性红斑,出血甚至肢端坏死,有的立
3、克次氏体酿成严重疾病,如人类的流行性斑疹伤寒、羌虫热、Q热等,并常伴随着灾害、战争和饥饿,曾长期与人类的痛苦、灾难联系在一起。,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能通过细菌过滤器 呈杆状或球状,G-,Giemsa染色成紫红色 同时含DNA和RNA含两种核酸,行二分裂繁殖 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壁最外层有多糖组成的粘液 层,形成微荚膜,具粘附和抗吞噬作用 专性细胞内寄生,除五日热巴通体外均不能人工培养生长 生长缓慢,常接种鸡胚(卵黄囊)培养 对四环素、强力霉素等抗生素敏感,二、立克次体的生物学特性,第三军医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在立克次体研究中作出过重要贡献!,俞树荣等教授于上世纪60年代首先在我国四川、云
4、南等地分离鉴定了Q热立克次体;对Q热立克次体在我国的流行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建立了对Q热立克次体的快速诊断技术;对Q热立克次体一般生物学特性、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立克次体在胞内大量生长,胞核被压向一侧。,不同立克次体的细胞内位置:普氏立克次体:细胞质分散存在;恙虫病立克次体:细胞质近核处成堆存在;斑点热立克次体:细胞质内和核内生长;Q热柯克斯体:细胞质空泡(吞噬溶酶体)内生长;五日热巴通体:粘附于细胞外表面生长。,立克次体在田鼠阴道上皮细胞内的生长。,人粒细胞埃立克体,(一)检验程序(二)标本采集:病人血液标本 活检或尸检材料(二)标本直接检查 1免疫荧光检测 2核酸检测,三、微生物学检查,(三)分离培养与鉴定 1动物接种分离立克次体 2鉴定(四)抗体检测 1外斐反应 结果见表。,大部分立克次体与普通变形杆菌某些菌株(X19、Xk、X2)的菌体抗原有共同的抗原成分,故可用这些变形杆菌的菌体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患者血清做凝集反应,诊断立克次体病。,Weil-Felix 反应(外斐反应),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恙 虫 病-+Q 热-,Weil-Felix实验的结果分析,OX19 OX2 OXK,2IFA试验 3ELISA 4CF试验 5其他 MA、IHA和LA试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