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第十章肾功能不全.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83951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K第十章肾功能不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K第十章肾功能不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K第十章肾功能不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K第十章肾功能不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K第十章肾功能不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K第十章肾功能不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第十章肾功能不全.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肾功能不全(renal insufficiency),当各种病因引起肾脏结构和机能出现严重损伤时,导致多种代谢产物、有毒物质在体内蓄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出现紊乱,肾脏的内分泌功能和其他功能也出现障碍,这一病理过程称为肾功能不全(renal insufficiency)。,肾脏(kidney)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功能较复杂。概括起来有三个功能。1.肾脏是泌尿器官,通过排出尿液,来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稳定;2.肾脏还能分泌与合成多种激素和维生素:激素如肾素、前列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维生素如1.25-二羟VD3等,它参与机体钙的代谢;3.肾脏又参与某些激素的失活,如胃泌素

2、、甲状旁腺激素等,发挥作用后,在肾脏被灭活。,二是适应代偿能力强。组成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nephron),肾脏是由数百万个肾单位组成的,如牛的肾脏有800万个肾单位,狗有80120万个,兔有20万个。每个肾单位包括一个肾小球和与它相连的肾小管。肾脏的适应代偿能力强。因此,一般的轻微损伤,通过肾脏的适应代偿,不会引发肾功能不全。只有当各种比较剧烈的病因、或比较持续的病因,造成的损伤作用超过肾脏代偿能力的时候,才有可能引起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的分类 根据肾功能不全的病程和发生机理,肾功能不全可分急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两类。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到严重阶段时,由于大量代

3、谢产物和内源性有毒物质不能排出而在体内蓄积,引起机体发生自体中毒的综合症侯群,这种病理过程称为尿毒症。因此,为本章分为三节,即急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第一节 急性肾功能不全(acute renal insufficiency),一、概念 在病因的作用下,由于肾小球滤过率急剧降低,或肾小管发生急性变性、坏死而引起的肾脏一种急性病理过程,称作急性肾功能不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氮质血症、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水中毒,并常伴有少尿或无尿。,以肾(kidney)为中心,分为三种:(一)肾前性因素(prerenal factor)肾前性因素指血液循环衰竭导致的肾灌流不足。如休克、心功能不

4、全、严重脱水、失血、创伤等,引起心输出量降低,造成GFR下降。,二、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原因和发病机理,发生机理是“功能性”急性肾功能不全 循环血量减少,引起机体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因肾皮质血管的受体密度大,故此处血管收缩明显,皮质部血量减少,GFR下降;肾血流减少,肾素分泌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作用加强(血管紧张素II),引起小动脉收缩,GFR下降。,(二)肾性因素(intrarenal factor)指肾实质的急性损伤。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坏死等。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沉积,或由于抗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抗体存在而造成的。

5、这时,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和肾间质的系膜细胞发生增生。增生、肿胀的内皮细胞、系膜细胞等,可使毛细血管内腔变狭窄,造成毛细血管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引发肾性水肿(renal edema)。,肾小管坏死是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因。1,持续性肾缺血: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特别是在休克的微循环缺血期,严重和持续的血压下降及肾动脉强烈收缩,造成肾脏持续缺血,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2,肾毒物:重金属(汞、砷、铅、锑)、药物(磺胺类,二甘醇,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有机毒物(四氯化碳、氯仿、甲苯、酚等)、杀虫剂、蛇毒、肌红蛋白等,都可直接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发生机理是“器质性”急性

6、肾功能不全 当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由于基底膜出现损伤,引起通透性升高。这时血液内的蛋白,可从血液内渗出进入尿液,发生蛋白尿。严重时,红细胞也可漏出,发生血尿。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坏死细胞脱落下来造成堆积,引起原尿排出不畅;甚至肾小管内压过高,造成肾小管被破坏,原尿漏回肾间质内。结果都会引起滤过率降低,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三)肾后性因素(postrenal factor)指急性尿排出障碍。例如,双侧输尿管有结石、血凝块、磺胺药类结晶,造成排尿受阻;再如,当发生尿道炎时,或尿道受到肿物、肿瘤的压迫时,也会造成排尿受阻。发生机理是“尿潴留性”急性肾功能不全。,三、急性肾功能不全对机体的主

7、要影响,(一)尿液 1尿量的改变 初期,常见少尿或无尿。主要是GFR下降;肾小球、肾小管损伤所造成。中期,尿量有所增加。随病情得以控制,GFR有所恢复。后期,尿量逐渐恢复甚至出现多尿。随病情的恢复尿量逐渐增多;由于少尿、无尿,血液中的尿素、肌酸、肌苷等发生蓄积,可发挥致渗透性利尿剂的作用。,2尿液成分的改变 可出现蛋白尿。发生原因,血管基底膜通透性升高,使蛋白渗出。甚至红细胞也可漏出,出现血尿。还可出现各种管型尿。发生原因,尿中渗出的蛋白、红细胞,脱落的上皮细胞等,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随尿液的浓缩和酸化,而发生铸型。,(二)肾性水肿(nephrotic edema)急性肾功能不全引起的全身性

8、水肿叫做肾性水肿。常见于动物组织结构比较疏松的部位,例如眼睑、腹部皮下、公畜阴囊等处。肾性水肿的发生原因:1GFR下降,肾排Na+、H2O减少;2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血浆白蛋白随尿流失引起胶渗压下降;3有毒产物在体内蓄积,可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三)电解质紊乱 高钾-低钠血症,高磷-低钙血症,高镁-低氯血症。少尿期时这种变化最明显。原因:1,钾、磷、镁随尿排出减少,在血液内蓄积;2,细胞崩解,钾、镁释放增多;3,酸中毒引起高钾血症;4,由于水分排除障碍,造成稀释性低钠血症;5,体内氯和钠代谢相关,低氯伴随低钠发生;6,低钙继发于高磷血症。,(四)氮质血症(azotemia)急性

9、肾功能不全时,血液中的非蛋白氮(non-protein nitrogen,NPN)含量升高,NPN主要指尿素、尿酸、肌酐等。这一个病理现象叫做氮质血症。,(五)代谢性酸中毒 急性肾功能不全时,体内血液循环障碍,供氧相对不足,加之各种病因的作用,引起体内物质的分解代谢加强,酸性产物生成增多;另外,肾脏又不能及时排出酸性产物,肾小管上皮细胞泌H+、泌氨能力降低,最终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四、急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病理联系(家兔氯化汞中毒性肾病),家兔氯化汞中毒性肾病的尿液,家兔氯化汞中毒性肾病肾脏近曲小管变性坏死,家兔氯化汞中毒性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电镜照片,第二节 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 r

10、enal insufficiency),一、概念:由于肾脏的慢性病变,使肾单位发生进行性破坏,残存肾单位不能充分排出代谢产物以维持内环境恒定,逐渐引起体内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的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和肾内分泌功能障碍。这一病理过程称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原因和发病机理,多由慢性肾脏疾患所致,如慢性肾小球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等。也可由尿路慢性阻塞所引起,如尿路结石、肿瘤压迫、前列腺肥大等。少数病例可由急性肾功能不全演变而来。对其发生机理,目前认为在病因作用下,肾单位广泛被破坏,具有正常功能的肾单位逐渐减少,并且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的过程。肾脏的适应代偿机能严重耗损,最

11、后引起慢性肾功能不全。,三、对机体的主要影响(一)尿液 1尿量 常发生多尿(polyuria)。原因:一些肾单位遭破坏后,残存肾单位(intact nephron)的血流量增加,单个肾小球GFR代偿性增高;残存肾单位内尿素、肌酐等溶质性物质浓度升高,可发挥渗透性利尿作用;慢性肾功能不全时,肾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对ADH反应性减弱,影响对水的重吸收。,由于大量水、Na+被排出体外,可发生肾性脱水(renal dehydration)。慢性阿留申病貂狂渴暴饮,即源于此。但肾单位遭到过度破坏时可发生少尿。2尿成分 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和肾小管损伤,也发生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二)电解质 1

12、 多尿时可发生低钾-低钠血症(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机能受损,重吸收减少),低镁-低氯血症(肾排镁增多,低氯伴发于低钠),钙、磷变化初期不明显。,2 出现少尿时,可发生高钾-低钠、高磷-低钙、高镁-低氯血症。原因同急性肾功能不全。3 长期血钙过低,引起甲状旁腺(parathyroid gland)机能亢进,释放甲状旁腺素(PTH)增多,导致骨骼脱钙,幼畜引起肾性佝偻病(renal rickets)。成年动物缺钙可引起肾性骨病(renal osteodystrophy)、四肢搐搦。(三)其他:贫血(EPO生成减少)、氮质血症、酸中毒等。,第三节 尿毒症(uremia),一、概念: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发

13、展到严重阶段时,由于大量代谢产物和内源性有毒物质不能排出而在体内蓄积,引起机体发生自体中毒的综合症侯群,这种病理过程称为尿毒症。,二、尿毒症的原因和发病机理,从发生尿毒症动物血液中(主要是人的资料),已分离到200多种代谢产物和内源性有毒物质,其中有100余种含量较高,为尿毒症所独有。但尿毒症毒素(uremia toxin)究竟是哪些,尚无定论。比较公认的包括:1.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引起骨营养不良;皮肤瘙痒;刺激胃泌素分泌,引起胃酸增多,引起胃溃疡;损伤雪旺氏细胞和血脑屏障。,2.胍类化合物(guanidine compound)胍类化合物是精氨酸的

14、代谢产物,正常时通过鸟氨酸循环,不断生成尿素、肌酸、肌酐等随尿排出。尿毒症时,这些物质随尿排出发生障碍,故精氨酸通过另外一些渠道生成甲基胍和胍基琥珀酸,其中甲其胍是毒性最强的小分子物质,给狗大量注射引起体重减轻、呕吐、腹泻、便血、痉挛、嗜睡、血中尿素氮增加、红细胞寿命缩短等症状,与尿毒症相似。,胍氨酸+门冬氨酸,尿素 胍乙酸 胍基琥珀酸+-二氨基戊酸,鸟氨酸 精氨酸 甲基胍+-氨基丁酸,肌酸 肌酐,门冬氨酸,3 尿毒症毒素还包括尿素(urea)、胺类(amines,脂肪族胺、芳香族胺、多胺等)、酚类(如苯酚)、一些中分子毒性物质(细胞代谢紊乱产生的多肽、细胞或细菌裂解产物等)。目前,尿毒症的机

15、理还未完全阐明,比较复杂,可能是多种有毒物质蓄积和代谢障碍的综合结果。,三、对机体的主要影响(一)神经系统 由于有毒物质对CNS的毒害作用和神经细胞水肿,临床出现精神沉郁、痉挛、昏迷等。(二)呼吸系统 呼出气中有氨(NH3)臭味,它刺激可引起尿毒症性支气管炎(uremigenic bronchitis),尿毒症性肺炎。,(三)消化系统 尿素在肠内,受细菌尿素酶分解作用可释出NH3,可刺激肠黏膜,引起出血坏死性肠炎,可发生消化不良、呕吐、腹泻。(四)皮肤 皮肤瘙痒。随汗排除出的尿素、尿酸、氯化物可在皮肤上形成一层白色的尿素霜(urea frost)。,肾功能不全的治疗原则 1治疗控制原发病;2调节水、电解质摄入量;3纠正酸中毒;4肾性骨病可用VD,静注射葡 萄糖酸钙(calcium gluconate)。腹膜透析。,本章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