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课题教师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568970 上传时间:2021-03-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课课题教师心得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微课课题教师心得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微课课题教师心得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微课课题教师心得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微课课题教师心得体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课课题教师心得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课课题教师心得体会.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微课课题教师心得体会 微课课题教师心得体会1学习了20_年吴江教育的首篇*微课程研究,我深深地了解到:微课程,是提升研修合力的有效途径。作者在*中阐述道:平时的研修活动存在量和质的失衡,点和面的脱离,深和广的冲突。发现工作和学习的思维存在几个缺陷:纠结于局限思考,归罪于外部原因,专注于个别事件,停留在经验思维。提出有效教研的杠杆就是让教研活动课程化。细读了董晓群老师的这篇*后,经过浏览网上的大量有关“微课程”的信息,使我相信在忙碌而快节奏的时代,微型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必然地有其一席之地。并且,在其它的文化表现和传播形式出现以前,它的作用和影响会越来越强。1、微课程的内涵是服务于学生的课余学习和辅

2、导的一种课程。课程传播是通过电脑PPT视频技术;“微”,就是内容小用时少:课程传播时长为312分钟;微课程的课程形态体现教育教学策略,贴近社会,联系生活,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微课程起点很低,基于PPT(幻灯片)技术,后期转为视频文件,人人可做,简单易学。每一集内容相对独立,它可独立使用,也可嵌入学校任何课题,还可以独立成系统,综合使用。微课程利用了网络传送的便捷与录影重复利用成本低的特性,使用方便,除了网上学习,还可利用手机、微博等方式学习,也可以用于学校例会、研讨会观看或讨论。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

3、有思考。2、回忆暑期培训的MOOC慕课翻转,其中翻转课堂就运用到了短而精的教学视频。多样的翻转教学视频有“演讲式,实地拍摄式,绿幕抠屏式,讨论课式,采访式,幻灯片动画,画中画式,课堂实录式,可汗院式”。它力求“短而精”、“视频内容为核心”、“一对一视频教学”,成功突显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风格,在整个翻转课堂教学中处于关键的价值地位。微课程和翻转课堂都是是注入现代教学的新鲜血液,都是现代教学的新的生命力。试问:两者有相同之处,那么两者能够互溶结合吗?这次微课程理论的学习,使我对微课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我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深入研究学习并且反思。微课课题教师心得体会2微课程”这个新生

4、事物从国外到国内仅几年间发展十分迅速,为何它如此受欢迎,通过多天的微课学习,体会颇深,也多了份见解,“微课程”,简而言之就是以内容短小的多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给我们呈现的形式是“小课堂大教学”。以下是我对微课程的几点理解。1、“微”,就是内容小: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小教学;研究过程短:微问题微研究;制作脚本简单,教师都会,做成视频后,用时少,课程时间312分钟为宜,一般都在5分钟左右。2、微课程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有思考。它是服务于教师的专

5、业成长、学生的课余学习和辅导的一种课程。3、微课程的课程形态体现特定的价值主张和教育教学策略,贴近社会,联系生活,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4、一集微课的教学长度大约5分钟左右,字数在300之间左右,语言简洁,通俗易懂。现在社会信息量大,人们工作繁忙,时间长的学习大多不愿意关注,只喜欢短小高效的内容,微课可最大限度地利用零时间学习。5、”微课“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微课课题教师心

6、得体会3通过这次培训,特别是学习了微课程的运用,增长了不少知识。微课是展示自己教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这种短时间内的视频教学,能有效地观察自己上课时的过程,包括上课时的表现,对于自己的教学展示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能通过自己看到自己上课时的语言,姿势,动作形态,课堂讲授等获得较大的自我认识。然而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在教育领域,“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微课时间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在5分钟以内。微课内容少“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

7、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资源容量小。“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微课程”起点很低,基于PPT(幻灯片)技术,后期转为视频文件,人人可做,简单易学。微课程每一集内容相对独立,它可独立使用,也可嵌入学校任何课题,还可以独立成系统,综合使用。 微课程利用了网络传送的便捷与录影重复利用成本低的特性,使用方便,除了网上学习,还可利用手机、微博等方式学习,也可以用于学校例会、研讨会观看或讨论。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直接指

8、向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有思考。微课课题教师心得体会4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通过制作微课程,教师们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多媒体的呈现方式、5分钟的学习享受让更多的教师爱上了微课程。制作微课程也让教师在培训中从消费者变成了生产者,借助微课程这一工具,老师们可以将隐性成果显性化、显性成果标准化、研究成果传媒化、科研门槛草根化。李玉平:刘校长的“四化”总结得非常好,微课程正改变着许多学校和地区的教师成长方式。学校一般都有固定的写作任务,但写的过程中有几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论文与故事:不论书写还

9、是阅读,教师都更喜欢故事,但现实似乎在开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要求教师写论文,背景、意义、价值、理论依据出发点是好的,但问题是用对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来要求教师,是不是不太现实?数量与质量:笔记、心得、论文、故事类别不少,但质量关注不够,缺少引领、点评,更缺少课程化开发,所以故事写了不少,但究竟发挥了多少作用?成果与传播:教师的*中不乏优秀作品,但因为缺少再开发的意识,最终成果往往停留在“经验层面”。经验背后的策略、策略中的风险、经验推广的关键元素,研究得不够,所以最终“典型经验可以打动人,但很难复制”。所以,我们鼓励教师基于自己已有的实践经验,尝试进行精细化加工:*中发现经验阅读*,寻找出最有价值

10、的经验;将经验变为成果对经验进行深度追问,抽出策略、方法等;对成果进行课程化开发将成果进行“课程化”开发和“可视化”开发,变成微课程。上面的三步表面上是对*的精细加工,事实上是对成果的深度反思、梳理,是一种更具价值的研究。以湖北宜昌天问学校的教师为例,他们每周写一篇*,几年来积累了大量的*。今年假期,他们开始对自己过去的“每周一得”进行梳理,结果发现寻找真正的成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教师们经过一个假期的思考和开发,最终形成了“班级文化微课程系列”“学校管理微课程系列”,这些成果的背后是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微课程的开发,意味着教师成长方式的变革。再举一个读书的例子:吉林希望小学以前鼓励教师读书

11、、写心得体会,后来要求教师研发微课程,将书中作者的策略或好故事用微课程的方式梳理出来。这样一来,教师阅读的数量少了,但是深度却不一样了。比如他们把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雷夫的策略开发成阅读的策略教学的策略等10集微课程,将雷夫的故事转化为策略,这样大家学起来就简单多了。这也实现了“教师由学习者到开发者、创造者”的转变。微课课题教师心得体会5微课这个校本教研新形式的产物,原先我觉得挺困惑的。经过几天的研修学习,看了里面的微课,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

12、具有以下特点: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技能等。2、“微课”的规模孝时间短、参与性强。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习者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课,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微课课题教师心得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党团建设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