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财政学课件仰第八章.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92586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6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叶财政学课件仰第八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叶财政学课件仰第八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叶财政学课件仰第八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叶财政学课件仰第八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叶财政学课件仰第八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叶财政学课件仰第八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叶财政学课件仰第八章.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名言警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月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人出生后有哪两样东西不可避免?,税收,?,死亡,第一节 税收概述 第二节 税收原则第三节 税收负担,第八章 税收原理,第一节 税收概述,一、税收的本质与特征二、税收制度要素三、税收分类一、税收的本质与特征(一)税收的定义(税收的曾用名:赋税,租税,捐税),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以政治权力为基础,按预定标准向经济组织和居民无偿课征而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体现国家与纳税人之间,以及纳税人相互之间的分配关系。税收是一个历史

2、的范畴: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税收形态的变迁:劳役税、实物税、货币税(二)税收的本质 体现国家与纳税人之间,以及纳税人相互之间的分配关系。,(三)税收存在的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政府的经济基础说传统观念 公需说交换说:禾+兑=税经济调节说现代税收存在的依据为公共商品的供给 提供资金保障调节收入分配关系宏观经济调节筹集建设资金,(四)税收的特征,1.强制性:指国家征税是凭借政治强制力,以法律、法令为依据强制进行的。2.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国家征税并不直接以向纳税人提供相应数量的公共产品为代价;二是指国家所征税款不构成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3.固定性:是指国家按

3、事先规定的征税对象、征收标准和课征办法等实施征税。只有同时具备上述特征,才可称之为税收。,二、税收制度要素,税收制度: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税收制度要素:构成每一种税收制度的基本元素。(一)纳税人(法律主体)又称为纳税主体,是按税法规定负有直接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自然人:个人;法人:集体?负税人(经济主体):税款的最终承受者 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关系:在税负不能转嫁的情况下,两者是一致的(什么税种?)在税负能转嫁的情况下,两者是不一致的(什么税种?)扣缴义务人:税法规定的、在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税款并向国库缴纳税款

4、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扣缴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在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税款并向国库缴纳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二)课税对象,又称为课税客体,指税法规定的征税标的物,表明对什么东西征税。课税对象的不同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税源: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有的税种课税对象与税源一致,如什么税?有的税种课税对象与税源不一致,如什么税?计税依据:是按一定标准对课税对象予以度量的结果,亦称为“税基”。A=BC?税目:即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三)税率,税率是应征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例,是计算税款的尺度,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一般来说,税率可分为三类。1、比例税率2、累进税率3、定额税率,1、比例

5、税率 比例税率是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数量大小,均按一个比例征税。比例税率的特点:计征简便。有利于规模经营和平等竞争。有悖于量能负担原则,且税负具有累退性。(1)统一比例税率(2)差别比例税率产品差别比例税率;行业差别比例税率;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幅度差别比例税率,2、累进税率 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分别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征税对象的数额越大,适用税率越高。累进税率分为: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累进税率特点:能体现量能负担的原则。,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1、全额累进税率:即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均按所适用的边际税率计税。例:应纳税额=15000 x40%=6000(元)2、超额累进税

6、率:课税对象的数额达到需要提高一级税率时,仅就其超额部分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税,未超额部分仍按原税率计税。同例:应纳税额=1000 x10%+(5000-1000)x20%+(10000-5000)x30%+(15000-10000)x40%=4400(元)二者的区别:累进幅度不同。哪种累进幅度高?,简便算法: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税额-超额累进税额速算扣除数=15000 x 40%-4400=1600(元)超额累进税额=全额累进税额-速算扣除数=15000 x 40%-1600=4400(元),速算扣除数列,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比较,3、定额税率:按课税对象的实物单位直接规定固定税额。定额

7、税率的特点:计算方便税款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税负不尽合理 4、加成征税和加倍征税,税率的划分 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图81定额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税基,累进,比例,定额,0,税率,(四)减税免税,减税免税是依据税法对 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少征部分税款或全部免于征税的优惠规定。1、税基式减免:是对纳税人应税收入项目给予减除或免除的税收照顾,A=BC?包括起征点与免征额。,1、起征点:是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量界限,课税对象的数量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要全额征税。举例:某种税起征点为800元,课税对象为1000元,税率为10%,?则应纳税额=1000元X 10%=

8、100元2、免征额:是课税对象总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举例:某种税免征额为800元,课税对象为1000元,税率为10%,?则应纳税额=(1000元-800元)X 10%=20元,2、税率式减免:是通过降低法定税率对纳税人的税收照顾。A=BC?3、税额式减免:是对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减除或免除。A=BC?以上三种方式的减免哪是普遍性照顾,哪是个别性照顾?三、税收分类(一)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 商品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1、商品税(流转税)以商品(包括劳务)的交易额或交易量为课税对象的税类。商品税的特点:课征普遍,有利于保证税收收入的稳定性。税款不受课税对象成本、费用高低的影响。征收管理

9、较为方便。影响课税商品的价格。从价征收的商品税本身也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商品税(流转税)一般采用比例税率。,2、所得税(收益税)又称收益税,是以纳税人的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类。所得税的特点:可以量能负担,体现税收公平原则所得税受纳税人收入水平的制约征收成本较高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资本利得税等。,3、财产税是以纳税人拥有或支配的财产数量或价值量为课税对象的税类。财产税的特点:税基较为固定,收入比较稳定(地方主体税种)具有调节财富分配的作用。财产税有:房产税、车船税、遗产税、赠与税等。,4、资源税是以纳税人占有或开发利用的自然资

10、源为课税对象的税类。资源税作用:可以增加财政收入能够促使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调节纳税人因占有或使用自然资源的不同情况而形成的级差收益 属于资源税类的税种主要有资源税、土地使用税等。(还有?),5、行为税 是以特定的经济或社会行为为课税对象的税类。特点:税种的设置有较强的选择性。政府课征这类税收,有的是为了筹集财政资金,有的则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政府目标。(寓禁于征)行为税有屠宰税、印花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赌博税等。,(二)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 1、直接税:税负不能或难以转嫁的税种。如所得税、财产税。2、间接税:税负能够转嫁或易于转嫁的税种。如商品税,尤其是消费税。(三)按税价关系分类(公式

11、)1、价内税 价格=?价格=成本+费用+利润+税金 2、价外税 价格=?价格=成本+费用+利润,(四)按课税标准分类,1、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价值量为标准征收的税。2、从量税:以课税对象的实物量为标准征收的税。,(五)按税种的隶属关系分类 1、中央税:指税收立法权、管理权和收入支配权由中央政府掌握的税收。2、地方税:指税收立法权或管理权、收入支配权由地方政府掌握的税收。(中国的地方税立法权)3、共享税:是收入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按一定比例分成的税收。(包括各级地方政府之间),(五)按税种的隶属关系分类,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问题与答案你知道大人物是什么吗?就是一直不断努力的小人物。成功就是不

12、断努力,第二节 税收原则,一、税收原则的提出与发展二、财政原则三、公平原则四、效率原则一、税收原则的发展(一)税收原则的含义:是政府在制定税收政策、设计税制、实施税法过程中所遵循的准则,也是评价税收政策好坏、判断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二)税收原则的提出与发展,平等原则确实原则便利原则节约原则,财政收入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公平原则税务行政原则,1、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1)平等原则(量能负担)(2)确实原则(税负和完税方式确定)(3)便利原则(手续从简,提供便利)(4)节约原则(最少征收费用)2、瓦格纳的税收原则:(1)财政收入原则(量出为入)(2)国民经济原则(促进

13、经济,保护税本?)(3)社会公平原则(征税普遍、平等)(4)税务行政原则(税法简明,收续简便,费用节省),二、财政原则,(一)财政原则的基本含义:指一国税收应保证财政支出的基本需要。(二)财政原则的基本要求1、合理选择税源,正确确定税种(发展中国家以商品税为主体,发达国家以所得税为主体?)2、使税收具有一定弹性 税收弹性:税收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前者快于后者,弹性大于1,否则,弹性小于1。),三、公平原则,税收的公平是指社会成员的税收负担应符合公平的标准,税收应以公平为本。(一)税收公平有两方面的含义1、普遍征税:税收管辖权之内的所有有纳税能力的法人和自然人都应毫无例外地依法纳税

14、。(反对特权阶级的税收豁免权)(普遍征税也不排除给某些特殊纳税人以免税照顾,如对外交使节的税收豁免待遇等。),2、平等征税(1)横向公平:条件相同者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2)纵向公平:条件不同者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二)平等征税的两种衡量标准1、受益标准:按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的大小征税(对纯公共物品,受益标准不适用)2、能力标准:按纳税人的支付能力的强弱征税,四、效率原则,额外负担,额外收益,市场机制,市场缺陷,四、效率原则,税收的效率包括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两个方面。(一)税收的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发展)1、额外负担最小(对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的不良影响最小)2、额外收益最大(对市场缺陷的弥补、对市

15、场经济的促进最大)3、在市场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保持税收中性(不给纳税人和社会带来超过税款的额外负担;不影响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4、在市场失效的领域,发挥税收的经济调节作用5、税收中性是首要的,税收的经济调节作用应建立在税收中性(即不影响市场机制)的基础上。(二)税收的行政效率:指税收征纳成本最低。,务必千锤与百炼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2006 年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有感 博士论文非等闲,开题报告把关严,主题鲜明不含糊,谋篇布局要周全。内容深化忌肤浅,没有创新不成篇,逻辑严谨无漏洞,务必千锤与百炼!2006年10月18日 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第三节 税收负担,一、税收负担的含义二、

16、合理的税负水平三、税负转嫁与归宿,一、税收负担的含义,一、税收负担的含义 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所承受的经济负担。(一)宏观税负与微观税负1、宏观税负:指一国税收收入总额与同期国民(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2、微观税负:是从纳税人个体看的税收负担水平(二)名义税负与实际税负1、名义税负:又称为法定税负,是从税制规定看的纳税人应承担的税收负担水平。2、实际税负:是纳税人实际承受的税收负担水平。,二、合理的税负水平,从宏观上判断一国税负水平是否合理主要有两个标准:(一)经济发展标准:税负既不能过高,损害经济发展,又不能过低,制约经济发展。拉弗曲线(二)政府职能标准:总体税负水平的高低,还要视政府职能范

17、围的大小而定。综合以上两种标准,在确定合理税负时就实现一定的税收收入目标而言,应选择较低水平的税率(A),以免影响经济的活力;就实现税收收入最大化目标而言,应选择税收边际收入增长为O的税率(tc),拉弗曲线,拉弗禁区,三、税负转嫁与归宿,(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 1、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缴纳的税款以一定方式转嫁给他人承受的过程。(税负转嫁的基础是商品交换)2、税负归宿:是指经过转嫁后税负的最终落脚点。在这一环节,税收承担者已不能把其所承受的税负再转嫁出去。,(二)税负转嫁的方式,1.前转。也称顺转,指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前转是税负转嫁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制

18、造商 销售商 消费者(若提价额度小于税款,称不完全转嫁;若提价额度等于税款,称充分转嫁;若提价额度大于税款,称超额转嫁)2.后转。也称逆转,指纳税人通过压低商品购进价格将税负转嫁给供应者。生产要素出售者 制造商 销售商,3.税收资本化。也称税收还原,指要素购买者将所购资本品的未来应纳税款,在购入价中预先扣除,由要素出售者实际承担税负。(如购买土地)(后转的特殊形式)4、混转:即对一种商品课税后,其税负向前转嫁一部分,向后转嫁一部分。5、消转:亦称税收转化,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既不向前转嫁,也不向后转嫁,而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或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自行消化税收负担。,(三)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一般

19、规律),1.税种因素 课税对象与商品价格的联系较为紧密的税种,其税负较容易转嫁(如商品税),而与商品价格的联系不密切或不直接的税种,其税负则较难转嫁(如所得税)。2.商品的供求弹性供给弹性大的商品课税,税负较易转嫁;供给弹性小的商品课税,税负较难转嫁;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税负较易转嫁,需求弹性大的商品课税,税负较难转嫁;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税负较易转嫁。,3.课税范围课税范围广的商品税容易转嫁,课税范围窄的难以转嫁。4、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性商品课征的税不容易转嫁。(四)我国的税负转嫁 我国已存在税负转嫁的经济条件 1、我国企业是市场经济下自主经营、自负赢亏的经济实体,具

20、有税负转嫁的利益动机。2、我国大部分商品价格的市场化为税负转嫁提供了市场基础。3、我国以商品课税为主体的税制为税负转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五)有关税负转嫁的政策问题(研究税负转嫁与归宿的意义)1、税负转嫁主要发生在商品课税领域,我国税制以商品课税为主,因此深入研究税负转嫁与归宿的机理,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2、制定税收政策及设计税收制度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类商品的供求状况和价格趋势,并合理选择税种、税率及课税范围,以防止税负转嫁改变预定的合理的税负分配格局、抵消税收的经济调节作用或导致税负不公。3、税负转嫁困难会强化纳税人偷税逃税的动机,应强化税收征管工作。,4、自然垄断行业的税负转嫁居于

21、优势,应加强对这些行业的价格管理5、提高所得课税比重,缩小税收转嫁的范围和空间。6、实行价外税,有利于增强商品课税税负归宿的透明度。,第八章小结一、税收的定义、本质、依据、特征。二、税收要素。三、税收分类。四、税收的财政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五、税收负担的含义、分类、衡量合理税负的标准六、税负转嫁的含义、方式、因素、税负归宿的含义。,第八章练习题一、填空题1、税收的形式特征有()、()、()。2、税收的法律主体是(),经济主体是()。3、国家征税的依据是()。4、税收的公平原则是现代税收理论和实践推崇的一个重要税收原则;其基本含义包括()和()两个方面。5、平等征税的含义包括()和()两个

22、方面;其衡量标准包括()和()。,6、税负转嫁会造成()与()不一致的经济现象;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有()、()、()、和()四种。7、“拉弗曲线”反映的是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关系,在一定限度内,税收收入与税率成()比例关系,当税率超过了这一限度时,继续提高税率,则税收收入与税率成()比例关系。8、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是指()、()、()、()。9、把税收与税率联系起来的曲线称为()曲线。,10、税率是()与()的比例,一般来说,税率可分为()、()、和()三种,而累进税率又分为()和()。11、减免税是根据税法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少征部分税款或全部免于征税的优惠定额,减免税的形式有()、

23、()和()三种。12、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称为();对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称为()。,13、按税负能否转嫁,可将税收分为()和()二种。14、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税收可分为()、()。15、按计税标准分类,税收可分为()、()。16、按税收管理体制分类,税收可分为()、()、()。二、单项选择1、国家征税依据的是()A、财产权力 B、政治权力 C、公众的意愿D、满足社会公共需要,2、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是()A、公债 B、规费 C、税收 D、国家预算3、税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是()A、企业税收负担率 B、个人税收负担率C、宏观税收负担率 D、微观税收负担

24、率 4、税收的纵向公平是指()A、通过公平税负,创造一个公平的外部税收环境B、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相同的税收C、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不同的税收 D、收入的公平分配,5、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大,需求弹性越小,税负越容易()A、前转 B、后转 C、混转 D、无法确定6、税收的横向公平是指()A、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相同的税收B、具有不同的纳税能力的人负担不同的税收C、通过公平税负,创造一个公平的外部税收环境D、收入的公平分配7、把税收与税率联系起来的曲线是()A、税收曲线 B、洛伦兹曲线C、收益曲线 D、拉弗曲线,8、从税收的经济性质看,税收与利润、利息、地租等范畴不同的是()A、税收体现

25、财政收支关系B、税收体现国家与有关方面的借贷关系C、税收体现国家与有关方面的多边关系D、税收体现国家与有关方面的双边关系9、对经济效率的不利影响最小的税种是()A、所得税 B、商品税C、消费税 D、增值税10、税负转嫁最普遍的形式是()A.前转 B.后转 C.税收资本化 D.消转,三、多项选择题1、依考察的层次和角度不同,税收负担可分为()A、宏观税负 B、中观税负C、微观税负 D、某个阶层税收负担 E、企业综合税收负担2、税收的形式特征包括()A、强制性 B、随机性C、无偿性 D、固定性3、税收的效率原则包括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两个方面,其涵义是指()A、课税所产生的额外负担最小B、课税所产生

26、的额外收益最大C、税收征纳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最小 D、税收完全是中性的 E、恰当运用差别税收矫正市场失灵,4、税收对经济运行的间接调节采取的措施主要有()A、设置税种 B、调整税率 C、规定减免税政策 D、强制征收5、税收与公债的区别主要有()A、税收是无偿而公债是有偿的B、税收具有强制性,公债是信用关系,采取自愿形式C、税收固定,公债可多购可少购 D、税收依法征收,公债不依法举债,四、判断题1、税负转嫁只会导致税收归宿的变化,引起纳税人与负税人的不一致,不会使税收减少。()2、西方经济学认为,当市场能使经济自动达到有效调节时,税收应是中性的。()3、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给纳税人带来超出税款

27、之外的额外负担,因而保持税收的中性与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是完全矛盾的。()5、税收收入增加会减少预算赤字,税率提高不一定会增加税收。(),6、税收是纯公共商品的成本,与给予被征收者的特殊利益并无直接关联。()7、商品课税难以转嫁。()8、需求弹性大的商品税负容易转嫁。()五、简释题 税收 纳税人 课税对象 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 进税率 起征点和免征额 税收原则 税负转嫁 税收归宿 宏观税收负担 名义税收负担,六、简答题 1、简述税收的形式特征。2、简述税收的财政原则。3、简述税收的公平原则。4、简述税收的效率原则。七、论述题 1、试述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2、研究税负转嫁的现实意义。,本章完,额外负担与额外收益,额外负担指课税造成纳税人税负以外的福利损失额外收益指课税使社会福利增加,税收中性与税收的经济调节作用,税收中性:指课税不改变纳税人的市场行为,不产生额外负担税收的调节作用:税收引导纳税人的行为选择,以实现一定的政府目标。二者的关系税收的中性是对市场“有效”而言的税收的调节作用是对市场“失效”而言的税收中性是首要的,差别性的税收政策应当建立在税收中性的基础上,拉弗曲线,拉弗禁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衣物,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