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解剖学绪论头部.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98007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4.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醉解剖学绪论头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麻醉解剖学绪论头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麻醉解剖学绪论头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麻醉解剖学绪论头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麻醉解剖学绪论头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麻醉解剖学绪论头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醉解剖学绪论头部.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麻醉解剖学anesthesioanatomy,绪论introduction,1、概念,麻醉解剖学:是从麻醉学角度研究人体局部配布规律及临床应用的一门科学。是人体解剖学的分支。,1、概念,主要内容:临床麻醉学、疼痛诊疗学、危重病所涉及的气管插管、体外循环、椎管麻醉、血管穿刺、神经阻滞等麻醉应用解剖学。目的:为临床医学和麻醉实践服务。,气管插管应用解剖,心电监护、体外循环应用解剖,椎管,血管插管、神经阻滞,神经系统,神经节段,几个常用的词汇,落空感异感回抽,麻醉解剖学,第二章头部,眶上切迹(孔),位于眶上缘内、中1/3相交处,距中线25mm有眶上神经通过可做眶上神经阻滞,眶下孔,鼻翼与眼外眦连线的

2、中点处,孔口朝向前下内方,卵圆形。眶下神经阻滞:穿刺点:眶外缘至上唇上缘与瞳孔中心垂直交点。(眶下缘中点下方0.5-1.0cm处)角度:穿刺针与面部中线夹角29,眶下神经阻滞:,颏孔,位于第一、二前磨牙的下方。孔口向后外上方。颏神经阻滞:穿刺点:瞳孔中心垂直线与下颌骨上下缘中位线的交点。角度:向前内下,与皮肤表面呈45,眶上孔、眶下孔和颏孔,从下颌第一、二前磨牙之间向上下作一条垂线,眶上孔、眶下孔、颏孔大致位于这条直线上,亦可按此作各种神经的阻滞麻醉。,颅顶浅四组血管神经,额顶枕区前组:滑车上动、静脉和滑车上神经 眶上动、静脉和眶上神经。后组:枕动、静脉和枕大神经颞区耳前组:颞浅动、静脉和耳颞

3、神经耳后组:耳后动、静脉和枕小神经,颅顶局麻效果欠佳,由于颅顶的神经分布互相重叠,浅筋膜内有纤维束存在,注射阻力较大,在局部麻醉时,如仅阻滞一支神经,常得不到满意效果,需扩大神经阻滞范围。,枕大神经阻滞,进针点:枕外隆凸与乳突尖连线中点。进针角度:针尖向上45当患者有放射感时,表明针尖已刺中或接近枕大神经。,枕大神经,颅底,特点:厚薄不一孔裂多交通多局部与硬膜紧密愈着,颅前窝,容纳额叶眶顶鼻腔顶(薄而易折)颅前窝骨折:鼻衄,脑脊液鼻漏,嗅觉丧失,结膜下出血,眶周瘀血,颅中窝,1、中央部:垂体窝:垂体海绵窦:(位置、构成、内容、交通)2、外侧部:三叉神经腔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

4、lion(又称半月神经节),颅底三叉神经解剖,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又称半月神经节),位于颅中窝后中部,在海绵窦和颅底的连接处,颞骨岩部的三叉神经节压迹内。包在两层硬脑膜之间的裂隙内,近脑干的神经根由硬脑膜和蛛网膜所构成的梅克尔(Meckel)囊包裹,内含脑脊液,并与后颅窝的蛛网膜下腔相通。节的深面三叉神经运动跟,内侧邻接海面窦及颈内动脉,外侧有卵圆孔、棘孔。三叉神经混合性脑神经,分布于头面部皮肤、粘膜牙与肌的一般感觉。三叉神经根由 感觉、运动纤维构成。,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节阻滞,穿刺点:颧弓后1/3下方,口角外侧2.5cm上方正对第二磨牙处方法:沿下颌支内面刺向

5、后内达翼突基部,到卵圆孔前方,改向后上穿入卵圆孔,到达三叉神经压迹处,注射阻滞剂。注意:蛛网膜下隙延伸入三叉神经腔,少量局麻药误入引起意识丧失或心跳骤停。,(三)颅后窝,容纳小脑枕骨大孔舌下神经管:舌下神经出颅横窦-乙状窦-颈静脉孔(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穿颈静脉孔)舌咽神经阻滞,舌咽神经阻滞,穿刺点:1、外耳道外口下方,乳突前缘垂直进针,到达茎突。2、乳突尖与下颌角两者中点。,面部,血管丰富,神经密布,腔隙繁多可分为:眶区、鼻区、口区、耳区、面侧区(颊区、腮腺咬肌区、面侧深区)面部浅层结构腮腺咬肌区面侧深区,面部浅层结构,皮肤:皮脂腺囊肿,疖肿好发皮纹,应注意手术切口方向富有血管神经 浅

6、筋膜疏松结缔组织 颊脂体睑部水肿最早,面部浅层结构,面肌:又称表情肌,属于皮肌动脉:1、面动脉内眦动脉分支:上唇动脉,下唇动脉,鼻外侧动脉咬肌前缘与下颌骨下缘相交处,触及搏动2、上颌动脉:眶下动脉、颊动脉、颏动脉3、颞浅动脉:面横动脉,面部浅层结构,静脉1、面静脉(1)经内眦静脉、眼上静脉海绵窦(2)经眶下静脉、面深静脉海绵窦口角平面以上无瓣膜“危险三角”2、眶下静脉淋巴:均注入下颌下淋巴结,面部浅层结构,神经1、三叉神经主要分支: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感觉)2、面神经(运动),三叉神经,眼神经:经眶上裂入眶上颌神经:穿圆孔出颅入翼腭窝下颌神经:卵圆孔出颅至颞下窝,三叉神经,上颌神经阻

7、滞穿刺点:颧弓下缘,下颌切迹中点,前方0.5cm方向:触及翼突外侧板后朝向同侧瞳孔方向 进针应用:上颌骨,上颌窦,上颌牙与腭部手术,三叉神经,五大感觉支1、眶上神经:眼神经分支,眶上切迹穿出2、眶下神经:上颌神经分支,眶下孔穿出3、颏神经:下颌神经分支4、颊神经:下颌神经分支5、颧神经:上颌神经分支,三叉神经,面神经,面神经,由茎乳孔出颅,向前穿入腮腺先分上下干,各分支相互交织成丛,扇形分为五组颞支2支,颧支3-4支,颊支3-4支,下颌缘支1支,颈支支配面肌,腮腺咬肌区,(一)腮腺咬肌筋膜腮腺鞘、咬肌筋膜(二)腮腺1、形态与分部2、位置与毗邻:“腮腺床”3、腮腺管: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腮腺乳头,

8、腮腺咬肌区,(三)穿经腮腺的结构由浅入深:1、面神经第2段,腮腺内段2、下颌后静脉3、颈外动脉4、耳颞神经(四)咬肌,面神经,面神经阻滞位置:面神经第1段:面神经干从茎乳孔穿出进入腮腺以前的一段。穿刺点:乳突前点0.5cm处方向:与正中失状面约30,针尖向内上方,到达2.5-4cm,到达茎乳孔。,面神经阻滞,面侧深区,又称下颌支深区,该区上部为颞下窝(一)翼内,外肌(二)翼丛1、位置:翼内外肌周围2、属支:与上颌静脉的分支伴行3、汇入:上颌静脉4、交通:向上,向前,向前上,面侧深区,(三)上颌动脉第一段:1、下牙槽动脉,2、脑膜中动脉第二段:1、咀嚼肌支,2、颊动脉第三段:1、上牙槽后动脉,2

9、、眶下动脉,面侧深区,下颌神经及阻滞运动支支配咀嚼肌:翼内肌神经,翼外肌神经,颞深前后神经,咬肌神经分支:1、颊神经 2、耳颞神经 3、舌神经 4、下牙槽神经,下颌神经主干阻滞,穿刺点:颧弓下缘,下颌切迹中点垂直进针,针抵翼突外侧板退针,转向后1520角,向上515角,到达卵圆孔下颌神经出颅处,下颌区异感。适用于舌及下颌骨手术,下牙槽神经阻滞,穿刺点:口腔内下颌第三磨牙后1.5cm方向:在下磨牙咬合面平行沿粘膜和下颌支内面之间进针2.5-3.5cm,下颌磨牙和舌前出现异感,注射局麻药麻醉药注射区域:翼下颌间隙,面侧区间隙,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前界(颊肌和下颌支前缘)后界(腮腺)上界(翼外肌下缘)下界(翼内肌止点处)颞下间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