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卫生教育培训.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700122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5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卫生教育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学校卫生教育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学校卫生教育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学校卫生教育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学校卫生教育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卫生教育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卫生教育培训.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校卫生教育法规切实做好学校卫生教育工作 学校卫生教育培训,一、学校卫生教育 的主要任务 教育 监测 防控,(一)关于学校卫生教育 学校卫生学(也称少儿卫生学)是研究学生生长发育,学生健康与教育、与学校环境之间的一门育人学科学校卫生教育的宗旨:以保护学生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宗旨,通过研究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和特点,分析影响学生健康的环境、遗传等综合因素,提出相应卫生要求和适宜卫生措施,以此减少和控制影响、危害学生健康的因素,达到预防疾病和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发育和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目的。,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健康促进学校”(通过学校促进学生健康)定义:“学校所有成员为保护和促进学生健康而共同努力

2、。为学生提供完整、有益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包括设置正式和非正式的健康教育课,创建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提供适当的卫生服务,动员家庭和更广泛的社区参与促进学生健康”,(二)主要任务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开展卫生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增进学生健康知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监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并实施干预措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监测和改善学校教学环境卫生、教育教学过程卫生、生活环境卫生,为学生创建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预防与控制学校传染病、学生常见病,对危害学生健康行为进行监测与指导。开展与学校卫生教育密切相关的创建活动。,世卫组织提出的学校卫生教育任务是:学校应有

3、促进学生健康的规划、计划、规章制度等;学校应按照要求开设健康教育课;学校物质环境、社会环境要有利于学生健康;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健康技能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要为学生健康提供安全、良好的服务;学校应对学生健康进行经常性监测;学校要与社区建立经常性联系,以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卫生健康教育(专题讨论)一、教育时间:二、开展形式:三、教材选用:四、师资安排:五、目的效果:(意识 知识 能力)六、印证资料:(计划 总结 教案),(三)关于学校卫生教育的职责制度:公共卫生管理制度、总务处室管理制度、校医室管理制度、学生健康监测制度、学生常见病传染病防控制度、学校卫生预防性监督制度、学校食堂与学生就餐管理制

4、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度、健康教育制度等等。校长分管校长职责要求、卫生管理科处室及管理人员工作职责要求、校医(保健教师)等技术人员从业人员工作职责要求、学生宿舍管理人员职责要求、食堂经营者及各类工作人员职责要求、超市及小卖部各类人员职责要求等等。,二、学校卫生教育法律 法规导读,(一)法律法规 相关法律: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等 行政法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 部门规章: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二)政策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三)有关文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防

5、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第71号)、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卫疾控发号)、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卫办疾控发200665号)、学校卫生各类标准等,有关学生健康教育的文件:中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2003年)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体艺200812号)等。有关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文件: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经常性监测工作实施方案(教体艺函20021号)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卫医发200837号)关于规范学校健康服务工作的通知(2009年)等。,有关学校卫生设施的文件:关于农村学校卫生厕所建造的指导意见(教体艺厅20041

6、0号)、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等。有关学生营养工作的文件:关于推广学生营养餐的指导意见(国经贸贸易2001123号)、关于加强“学生饮用奶计划”管理的意见(教体艺200216号)等。有关近视眼等常见病防控工作的文件: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教体艺20087号)等。,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的预防与处置,(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然发生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学校师生健康严重损害的事件。学校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集体性食物中毒、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因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造成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等,(二)全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

7、况简介 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比例占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的70%以上(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报系统的统计)。2.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最多的是传染病流行事件(90%以上),其次是食物中毒事件。3.学校公共卫生事件多发生在农村中小学。,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统计,全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统计,2008年甲肝爆发流行的西部某学校条件图片,西部贫苦山区某中学食堂,前几年,我县某小学厕所图片,(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原因探究:条件简陋,师生卫生保健知识缺乏,健康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等。案例1:2006年11月8日,南方某市某村5名小学生、1名幼童因摘食路边野果

8、集体中毒,吃下野果后不久就出现肚子痛、呕吐、拉肚子等症状,被送往卫生院抢救。案例2:2007年4月6日,陕西省某县组织学生种植蓖麻,2所小学的103名学生误食蓖麻籽导致中毒。,(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预防发生、控制发展)基本原则:提高认识 健全制度 强化责任 规范管理 注重细节 加大投入 开展宣传 加强检查 联防联控,第一,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健康安全第一的思想。第二、建立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长效机制 第三,责任到部门,到具体的人头。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责任制(领导小组、校长负责制、专人分管)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与应急机制(报告人、报告时限、报告内容;制定预案;

9、开展应急演练等)。责任追究制度;等等。,第四、规范管理(特别要注重细节的管理)学校卫生教育是一项非常细致、需要注重细节的工作。按照国家和教育部要求,只有加强规范化管理,才能全面提升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水平。规范化管理可以理解为细节管理。,1.学校食堂及食品卫生安全规范 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健康体检证、上岗卫生培训);各项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各项食品卫生要求等 各类食品采购证件索取及台帐登记制度等,学校食物中毒相关案例案例1:2008年9月,辽宁某中学发生食物中毒,中毒人数78人。经调查,该学校食堂存在无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无健康体检证明、食堂后厨工艺流程

10、不合理、环境卫生差等问题,有关部门曾多次提出整改意见,但该校均未落实。不必说,责任全在学校。,案例2:2006年9月4日,四川省某小学107名感染痢疾。经调查,是由于食用学校食堂出售的凉拌猪肉所致(教育部第14号令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明确规定:职业学校、普通中等学校、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的食堂不得制售冷荤凉菜),责任在学校。,2.学校传染病防控规范附:传染病基本知识定义: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群中或人和动物之间 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传染病流行三要素:传染源、传染途径 易感人群传染病防控三要素: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案例1:2008年4月26月至5月

11、7日,西南某镇小学先后有17名学生患急性传染性肝炎。经卫生部门调查:该小学水源系自打水井,距离井口0.5米处有农田,3米处有池塘,且井口位置低于农田和池塘平面,井水极易被污染。肉眼可见水质差。学生直接饮用生水。初步判断,本次急性传染性肝炎爆发流行系学生饮用被污染的生水造成(水传播)。,案例2:2009年9月,西北一中学由于工作疏忽,使两名携带伤寒杆菌的人进到学生食堂工作,导致6名学生先后感染伤寒,引起该校伤寒爆发流行(食物传播)。,A.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源: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源是控制与消灭传染病的根本措施。坚持以下4项制度是发现、管理和控制传染病重要措施 1.晨检制度(看、问、摸、测)。2.因

12、病缺课登记与病因追踪制度。3.学生健康定期检查制度。4.传染病及时报告制度。,B.及时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与消灭传染病的关键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必须做好以下4项工作。1、加强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肠道传染病)。2、要加强厕所卫生与垃圾堆放场所的管理,特别要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其污染水源。(肠道传染病)3、要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管理,防止食物被污染。4、要做好学生学习、生活场所如教室、宿舍的通风及清洁卫生。(呼吸道、接触性)。,C.及时保护易感人群 保护易感人群,是控制与消灭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如果每个人对传染病有特异性免疫力,即便有传染源、有适宜的传播途径,也不可能造成传染病的传播

13、。注射疫苗,体育锻炼、保证营养摄入。,第五,加大投入,改善学校卫生条件。在学校规划、建设中统筹考虑宿舍、食堂、厕 所等设施的改善。安排相应的专项经费,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 施与条件(特别是饮用水设施)。将学校宿舍、食堂、厕所设施及学校卫生基础 设施作为义务教育达标验收、示范高中达标验 收的重要内容,予以统筹考虑。,第六,重视并落实学校健康教育。根据不同季节,有针对性地开展传染病预防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加强饮食卫生与安全教育,增强学生预防食物中毒的意识,自觉不到周围非法经营或卫生状况较差的饮食摊点就餐或购买食品 第七,加强检查。通过检查及时查找存在的卫生安全隐患,通过检查督促

14、各项措施的落实。第八,联防联控。加强与卫生等部门的联防联控,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防控工作也是国家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部门对此项工作负有监督、指导包括服务的职责。,(五)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措施 1.责任机制:最高领导层:制定危机管理(预案)应急处理决策中间管理层:监督决策执行 应急反应具体组织基础预警层:发现危机要素 报告有关信息,2.处理机制:报告 初步判断性质 抢救病员 保护现场 配合调查 后勤保障 经济救援 总结分析,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教育行政部门实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严重程度,从高至低划分为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

15、大(级)和一般(级)四级。(具体分级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 各级地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别 确认,教育系统参照执行),由于学校公共卫生事件涉及青少年健康安全,社会关注度较高,未达到级的,按照级进行应急反应。学校所在地区发生的、可能对学校师生员工健康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在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程度,做好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4.应急工作应重视的几个环节 应急处置工作原则 应急信息报告与信息发布 应急反应 善后与恢复 应急处置的保障(略),环节1应急处置工作原则(1)统一指挥,快速反应。(2)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16、(3)预防为本,及时控制。(4)系统联动,群防群控。(5)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环节2信息报告与信息发布(1)信息报送原则 迅速:最先发现或接到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单位和个人应在第一时间内向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报告,不得延报。准确:信息内容要客观翔实,不得主观臆断,不得漏报、瞒报、谎报。直报:发生级事件,可直接报教育部。续报:事件情况发生变化后,应及时续报。,(2)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送程序,(3)信息报告要求 责任报告单位:学校和县教委 责任报告人:学校和县教委指定的信息 报送人员。报告时限及内容: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A 初次报告 时限:学校(幼儿园)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在第一

17、时间(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当地(县)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初次报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接到学校初次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报告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同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特别重大(级)或者重大(级)事件发生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在(事发)3小时内报告教育部;特别重大(级)或者重大(级)事件,学校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直接报告教育部。内容:必报内容:事件发生时间、发生地点、造成伤害的人数;选报内容:事件初步性质、发生的可能原因等,B 进程报告 级(特别重大)和级(重大)事件处置过程中,学校每天应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逐级每日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直至

18、教育部处置工作组。级(较大)和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学校应及时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逐级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直至教育部应急处置工作组。报告内容:事件控制情况(丢失的有害物查找情况)、患病(中毒)人员治疗与病情变化情况、造成事故的原因、已经或准备采取的整改措施。,C 结案报告 时限:事件结束后,应将事件处理结果逐级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直至教育部处置工作组。报告内容:事件处理结果、整改情况、责任追究情况等。,(4)信息发布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发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

19、政部门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授权向社会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各级各类学校、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得自行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环节3应急反应 发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事发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根据相应级别做出应急反应。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未发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通报后,要及时部署和落实当地学校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本区域内学校发生。,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程序:一般事件(级)以学校和

20、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主。较大事件(级)在学校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反应 的同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为辅协助。重大事件(级)在学校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反应 的同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必须有 所反应,教育部为辅协助。特别重大事件(级)学校、县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部均应进行应急反应。,应急反应操作规范 第一、学校应急反应操作规范 报告:现场的教职员工应立即将相关情况通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人及学校领导。实施以下应急措施:1.食物中毒应急处置措施;2.传染病爆发应急处置措施;3.预防接种(或服药)造成的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的应急处置措施;4.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措施。,1.食物中毒应急处置措施及

21、操作规范:联系当地卫生部门(医院),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或追回已出售(发出)的可疑中毒食品;停止出售和封存剩余可疑的中毒食品;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与中毒人员(特别是中小学生或病情严重者)家长、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组织人员对共同进餐的学生进行排查;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取样留验;或配合公安部门进行现场取样,开展侦破工作。,按照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其他紧急应对措施;对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并请求支持和帮助;在学校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

22、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师生员工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学校在采取上述应急措施的同时,应向当地卫生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2.传染病应急处置措施及操作规范:及时隔离患病的学生,并送至医院进行治疗;教室、宿舍等人员集中的室内场所应经常开窗,做到有效通风透气,确保室内的空气流通(主要针对呼吸道传染病);暂停组织室内场所的大型集体活动(主要针对呼吸道传染;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主要针对肠道传染病);协助卫生部门对患病人群所在场所进行彻底消毒;对病人接触过的人员,包括同学、老师进行随访,并配合当地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加强每日晨午检工作,对缺勤

23、的师生员工逐一进行登记,并查明缺勤的原因,对患有传染病的师生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每日对患病师生进行追踪和记录,了解疾病转归;密切关注传染病流行情况,必要时可报请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并经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采取临时停课等特殊措施;与患病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或病情严重者)家长、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按照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其他紧急应对措施;对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并请求支持和帮助;在学校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师生员工情绪,并开展相应的

24、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学校在采取上述应急措施的同时,应向当地卫生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3.预防接种(或服药)造成的不良反应或心因性 反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及操作规范:联系当地卫生部门(医院),对出现不良反应的学生进行救治;停止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封存剩余接种疫苗或药品;组织人员对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的学生进行排查;与家长、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积极配合卫生部门排查原因,对引发反应的药品、疫苗取样留验;,按照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其他紧急应对措施;对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并请求支持和

25、帮助;在学校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师生员工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学校在采取上述应急措施的同时,应向当地卫生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4.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措施 除以上三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外的其他类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参照上述措施执行。有死亡人员的应做好相应的死亡人员家属接待与安抚工作,同时还应在卫生部门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及时介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对相关人群进行心理干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应急反应 发生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领导接到学校报告后应立即赶赴事发学校了解情况,并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

26、施:协助学校做好对中毒或患病人员的救治工作,或到医院看望中毒或患病人员;对学校必须采取的各项应急措施进行检查核实;,协调和帮助学校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和困难;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发展变化情况,及时指导学校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要求,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同级政府进行报告;协助学校做好家长思想工作,加强舆论导向,稳定家长及学校师生员工情绪,维护学校教学秩序等;,协助卫生等有关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处理;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对有关责任人进行查处。有死亡人员的应协助学校做好死亡人员的家属接待与安抚工作,同时还应协助并指导学校,及时开展心理危

27、机干预工作,对相关人群进行心理干预;,环节4善后与恢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应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学校正常秩序。因传染病流行而致暂时集体停课的,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前。必须对教室、阅览室、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方能复课;因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学生,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关卫生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后方可复学;因水源污染造成传染病流行的学校,其水源必须经卫生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认真做好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受害人员的善后工作。针对事件原因及时进行整改。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环节5应急处置的保障(略),欢迎指正!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