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杂粮、水稻、棉花害虫鉴定.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700899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8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四杂粮、水稻、棉花害虫鉴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实验四杂粮、水稻、棉花害虫鉴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实验四杂粮、水稻、棉花害虫鉴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实验四杂粮、水稻、棉花害虫鉴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实验四杂粮、水稻、棉花害虫鉴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四杂粮、水稻、棉花害虫鉴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四杂粮、水稻、棉花害虫鉴定.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实验四 杂粮、水稻、棉花害虫鉴定一、目的要求:掌握杂粮、水稻、棉花主要害虫的形态鉴定特点及为害特征。二、实验材料:,杂粮害虫1.玉米螟 2.粘虫,水稻害虫1.二化螟2.三化螟3.直纹稻苞虫4.稻纵卷叶螟5.白背飞虱6.褐飞虱7.灰飞虱8.稻黑尾叶蝉,棉花害虫1棉铃虫2.棉蚜3.棉二点叶螨4.三点盲蝽5.棉蓟马,三、内容及方法步骤:四、作业:,为害特征:低龄幼虫取食心叶,受害心叶展开后出现一排小孔;三龄后开始蛀茎为害,常造成枯心。为害大时幼虫蛀入主茎或侧枝,影响水分和养料运送,不能开花,甚至造成植株凋萎枯死或折断。,1.玉米螟(鳞翅目,螟蛾科),形态特征:成虫:黄褐色,触角丝状,有两条褐色波状横

2、纹,两纹之间有两条黄褐色短纹,后翅灰褐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5毫米左右,圆筒形,头黑褐色,背部颜色有浅褐、深褐、灰黄等多种,中、后胸背面各有毛片4个,腹部18节背面有两排毛片,前4后2,前大后小。,粘虫又名剃枝虫,五色虫,夜盗虫。为害特征:幼虫取食的 食物种类较多,主要为害稻、麦、玉米、高 粱、糜 子、甘庶等禾本科作物。幼虫为害严重时,只留中脉,将植物 吃成光杆。,2.粘虫(鳞翅目夜蛾科),形态特征:成虫:体色淡黄,前翅中央近边缘处有两个淡黄色的斑纹,翅中央有一小白点,其两边各有一小黑点;前翅顶端有一黑纹,从顶角向后缘斜伸。幼虫:头部褐色黄褐色至红褐色,23龄幼虫黄褐至灰褐色,或带暗红色4

3、龄以上的幼虫多是黑色或灰黑色。身上五有条纵纹,所以又叫五色虫。腹足外侧有黑褐色宽纹,气门上有明显的白线。,1.稻蛀螟类(鳞翅目,螟蛾科),1.为害特征 以幼虫蛀茎为害,在水稻苗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受害形成“枯孕穗”;抽穗后造成“白穗”;有时为害幼苗不完全切断茎杆,不形成“白穗”而为“虫伤株”。二化螟幼虫进茎之前先在叶鞘内取食,形成“枯鞘”。,水稻螟虫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大螟。,枯鞘丛,白穗,枯心团,2.形态特征,成虫:二化螟翅长方形,前翅灰黄色,散生褐色鳞粉,后翅近白色;腹部细瘦、末端无茸毛 三化螟翅三角形;前翅淡黄色,中央有一大黑点,雄蛾顶角有斜纹;腹部细瘦、未产 卵的雌蛾腹末有茸毛

4、卵:二化螟鱼鳞状排列成卵块,其上无茸毛覆盖;;三化螟聚产呈卵块,外被黄褐色茸毛幼虫:二化螟体色淡褐色,胴部背纵线有5条紫褐色纵线,最外一条通过气门线,腹足趾钩4964个,全环。双序 二化螟体淡黄白色,微带绿,腹足趾钩2139个,扁平,全环单序,2.直纹稻苞虫(鳞翅目,弄蝶科),1.危害特点 稻苞虫(稻弄蝶)以幼虫蚕食稻叶,残留主脉,影响稻株生长,并吐丝结茧,将多个叶片缀合一起,阻碍抽穗。,2.形态特征 成虫:体及翅全为黑褐色,有金黄色光泽。触角球杆状,末端有钩。前翅有8 个半透明白斑,排列成半环状;后翅有4个半透明白斑排列“一”字形。幼虫:头大胸细;头部褐色有黑色“W”形纹;腹部纺锤形,气门浅

5、白色。老熟幼虫纺锤形,腹部两侧有白色蜡状分泌物。前胸背板有中断褐色横纹。,3.稻纵卷叶螟(鳞翅目、螟蛾科),1.危害特点 以幼虫为害,将叶片吐丝从叶片两边纵卷成圆筒形,在其内取食绿色组织,残留表皮,形成白条斑。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远距离季节性迁飞性害虫。2形态特征 成虫:体灰黄色有光泽;前翅三角形,自前缘至后缘有二条灰黑色纹,中央有一条黑色短纹;前缘和外缘有黑色带,后翅白色,外缘黑色,中部有二黑色横带。幼虫:头及前胸背板黄褐色,胴部黄绿色;前胸背板上有2黑色螺状纹;中、后胸背面中央有二明显黑点;腹足趾钩双序缺环式。,4.稻飞虱类(同翅目,飞虱科)稻飞虱又称稻虱,别名火蜢,火旋,化杆虫等。白背飞虱、

6、稻褐飞虱、稻灰飞虱,1为害特征 稻飞虱以成、若虫群集在稻株下部刺吸植物汁液,同时产卵时刺破茎杆组织,被害茎表面呈现许多不规则形长条棕褐斑;叶片自下而上逐渐枯黄;此外分泌物招致霉菌滋生,唾液分泌有毒物质引起中毒萎缩;而且还可传播水稻等禾谷类病毒病。,发育卵(具红眼点),白背飞虱:淡黄色或灰黄色具有褐斑;头部黄白色,头顶之两侧及后缘均隆起;前胸背板黄白色,中央有不明显的隆起线3条,小盾片雄虫中部显著黄白色,两侧部黑色,雌虫中部黄色,两侧有暗褐色斑纹 稻褐飞虱:褐色或灰褐色,头部暗褐色,头顶两侧平行,后缘稍带凹陷;前胸背板及小盾片暗褐色,中胸背板上有灰白色隆起线三条;稻灰飞虱:淡黄色,头顶两侧缘平行

7、,自前端向颜面有黑纹两条;前胸背板淡黄色,小盾片雄虫为黑褐色,端部两侧淡黄色,雌虫大部分淡黄色两侧部有暗褐纹两个,中央具有纵隆起线,2.形态特征,5.黒尾叶禅(同翅目,叶蝉科),1.为害特征 稻叶蝉同样以成、若虫群集稻丛下部刺吸,叶被害形成点点白斑;茎呈褐斑,严重时茎杆变褐,叶片枯黄,产生枯苗或倒伏,水稻生长后期又集中嫩穗上为害,雌成虫在叶鞘或茎杆内产卵,破坏植物组织,其他类似于稻叶蝉。,2.形态特征,体色黄绿至鲜绿,头部黄绿色或黄色,两复眼间有黑横带,前胸背板前半黄绿,后半绿色,小盾片黄绿色,中央有一细横沟前翅鲜绿色,雄虫末端1/3为黑色,雌虫则为淡褐色,6.棉蚜(同翅目,蚜科),1.为害特

8、征:以成、若虫群聚叶背或嫩茎上,刺吸汁液,使棉叶反卷,且能分泌蜜露,粘污叶面,阻碍光合作用,招致霉菌滋生,招致蚂蚁,驱逐天敌,保护自己。,2.形态特征:棉蚜具有多型现象,在全周期型生活史中,出现干母、无翅胎生雌蚜、有翅胎生雌蚜、有翅性母蚜、无翅卵生雌蚜、有翅雄蚜及卵,另外还有成蚜和若蚜之分。,7.棉二点叶螨(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1.为害特征 又名棉红蜘蛛,以成、若螨均能为害,群聚叶背、刺吸汁液,吐丝结网,被害叶起初局部变红,逐渐扩大成片,最终全叶干枯并脱落;此外可分泌毒素使棉花生理代谢紊乱,受害叶红叶干枯如火烧,俗称“红秆溜”。,2.形态特征 体色一般深红或锈红色,亦有浓绿,褐绿、黑褐色

9、等。虫体两侧常出现块状、长条形的色斑。头胸部和腹部分界不明显。螨梨形,螨头胸部圆形,腹部末端尖细。第一对足的端部有四叉的粘毛。,8.棉铃虫(鳞翅目,夜蛾科),1.为害特征:以幼虫为害30多科200余种植物,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重要钻蛀性害虫。主要蛀食蕾、铃、花、嫩叶,造成蕾铃脱落,严重减产。,2.形态特征:成虫:前翅翅尖突伸、外缘较直,斑纹较模糊。中横线由肾形斑下斜至翅后缘,末端达环形斑中部正下方;外横线也很斜,末端达肾形斑中部下方,亚缘线锯齿较均匀,与外缘近平行;后翅灰白色,脉褐色,黑褐色带较宽幼虫:体色多变,体表小刺密生长而尖的小刺;前胸侧毛前胸侧毛连线穿过气门或至少与气门下缘相切。,9.

10、三点盲蝽(半翅目,盲蝽科),1.为害特征:以成、若虫刺吸棉株汁液,由于危害时期不同,造成不同害状。(1)公棉花、破头疯:棉苗两片子叶展开后,生长点受害黑褐干枯脱落,留下两片子叶,生长肥厚,群众称“公棉花”。停止生长半月后,生出不定芽,形成多头棉,称之“破头疯”。(2)破叶疯:嫩叶受害;呈现褐色小点,组织局部环死,随叶面生长扩大,布满撒裂的破洞,称之“破叶疯”。(3)嫩蕾和幼铃受害,视现小黑点,最终枯黑脱落。,2.形态特征:前胸背板绿色,前缘有两黑斑,后缘中线两侧各有黑色横斑一个,有时两斑连成一黑色横带背板上无刻点黄色,小盾片黄色,鞘翅上楔片亦黄色,休止时三个黄色菱形呈三点,因故得名。,10.棉蓟马(缨翅目,蓟马科),1.为害特征:成、若虫均以锉吸式口器啃食叶麦皮,再舐食叶肉,受害处呈现枯白色斑点,严重时受害叶皱缩不长。棉苗期为害生长点形成公棉花或多头棉。,2.形态特征:体长1.1mm,体黄褐色。复眼紫红色,单眼三角形排列,单眼间鬃在连线之外。触角7节,第3、4节端部各有U形感觉锥。前翅前半部有上脉端鬃46根。翅脉退化,缘毛极长。腹部第28节背面前缘各有一粟色横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