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闷瑶医诊疗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705767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泵闷瑶医诊疗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泵闷瑶医诊疗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泵闷瑶医诊疗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泵闷瑶医诊疗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泵闷瑶医诊疗技术规范.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泵闷瑶医诊疗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瑶医“泵闷”的术语和定义、诊断、分类、治疗。本标准适用于瑶医“泵闷”的临床诊疗。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45/T1409瑶医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B45/T1410瑶医常用病名名称及书写规范DB45/T1411瑶医疾病四态分型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泵闷瑶语为InanCXinXbienhqiangyenh,符合DB45/T1410瑶医常用病名名称及书写规范。西医称为慢性盆腔炎。

2、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包括子宫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可一处或几处同时发病。4诊断4. 1病因因风湿寒热等外来之邪入侵人体,循经侵犯妇女盆腔及阴窍等部位,体内外邪积聚,发而为病,此为外邪盈症;若患者素体亏损,则为盈亏夹杂症。4.2 主症下腹坠胀、疼痛、腰舐酸痛。4.3 次症白带增多、月经紊乱、经血量多痛经,性感不快;盆腔淤血可致经量增多;卵巢功能损害时可致月经失调。症状不明显时仅有低热,易感疲倦。由于病程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当患者抵抗力差时,易有急性或亚急性发作04.4 体征子宫

3、常呈后倾后屈,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宫舐韧带常增粗、变硬,有触痛。或输卵管增粗压痛;或触及囊性包块。5分型(符合DB45/T1411瑶医疾病四态分型规范)5.1 邪盈不盛而正亏不衰一一主症:下腹坠胀、疼痛拒按、腰舐刺痛;一一次症:带下多色黄或有秽臭,或泡沫状,阴痒,伴发热;舌象:舌质紫黯或有瘀点;一一脉象:脉弦涩.5.2 邪盈过盛而正亏不衰一一主症:下腹坠胀、疼痛、腰舐酸痛;一次症:带下量多,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状如米甜,臭秽难闻;舌象:舌红苔黄;一一脉象:脉滑数。5.3 邪盈不盛而正亏衰一一主症:下腹隐痛,腰撕酸痛、重着;一次症:面色觥白,带下量多

4、,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无臭气,绵绵不断,神疲倦怠,四肢不温,纳少便澹,两足的肿;一一舌象:舌质淡红,苔白或白腻;一一脉象:脉缓弱。5.4 邪盈盛而正亏衰一主症:下腹隐痛,腰舐酸痛、麻木;一次症:面色晦黯,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带下量多,色白清冷,稀薄如水,淋漓不断,头晕耳鸣,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大便酒薄;舌象:舌淡润苔薄白;一一脉象:脉沉细而迟。6治疗6.1 内治法不同证型内治法治则、常用药物及代表方见表1。表1不同证型治则、常用药物及代表方证型治则常用药物代表方邪盈不盛而正亏不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土当归、XX根、梅花钻、元宝草、益母草、一匹绸士当归XX根汤(士当归

5、20g、XX根20g、梅花钻15g、元宝草15g、益母草15g、一匹绸10g)邪盈过盛而正亏不衰清热解毒,升阳除湿铁凉伞、走马风、白牡丹、三月泡(茅莓)、枫树根、鸡穿裤、爆牙郎铁凉伞走马风汤(铁凉伞15g、走马风15g、白牡丹10g、三月泡(茅莓)10g、枫树根10g、鸡穿裤10g、爆牙郎10g)邪盈不盛而正亏衰解表散邪,养血祛风黄花倒水莲、五指毛桃、红九牛、大血藤、满公英、苍术、虎杖、丹参、香附、怀牛膝水莲风亏方(黄花倒水莲60g、五指毛桃30g、红九牛10g、大血藤15g、蒲公英10g、苍术9g、虎杖12g、丹参30g、香附9g、怀牛膝30g)邪盈盛而正亏衰温肾助阳,涩精止带金樱子、千斤拔

6、、巴戟天、白变木、龙骨风、九层风金樱子千斤拔汤(金樱子15g、千斤拔15g、巴戟天15g、白变木15g、龙骨风15g九层风30g)6.2 外治法6.2.1瑶族庞桶药浴疗法选用一身保暖、红九牛、四方钻、九层风、XX钻、黑钻、小钻、走血风、黑节风、阴阳风、大发散、艾叶、樟木等药物。具体制备及操作按照DB45/T1409执行。6.2.2瑶医杜闷倒疗法可选用1520cm冷骨风、过山风、槟榔钻、四方钻、大钻、吹风散等藤茎施灸。具体制备及操作按照DB45/T1409执行。6.2.3瑶医点烧灸法用艾绒或艾条将其点燃,待明火熄灭,燃着暗火在大椎、风池、关元、中肮、气海、子宫等穴位上温熨,施灸。每次20min-30min,每晚1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