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课改重点基于中小幼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特点的区域性.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709131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34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撬动课改重点基于中小幼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特点的区域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撬动课改重点基于中小幼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特点的区域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撬动课改重点基于中小幼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特点的区域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撬动课改重点基于中小幼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特点的区域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撬动课改重点基于中小幼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特点的区域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撬动课改重点基于中小幼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特点的区域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撬动课改重点基于中小幼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特点的区域性.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撬动课改重点-基于中小幼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特点的区域性系统培养研究实验情况报告,上海徐汇教改实验区二0一二年十月八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我们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如何撬动这个重点,我们启动了基于中小幼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特点的区域性系统培养研究。该课题于2011年被确立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和上海市教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同年被中国教育学会确立为全国教改实验区“十二五”的实验项目徐汇教改实验区就以这个课题为抓手,全面推进各项改革与研究。现在已经完成开题布局,20所第一轮实验学校的实验研究已经全面展开。这里向大家作一个汇报:,一、三个突出问题,当前,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创新素养培养,存在着三个突

2、出问题,迫切需要研究解决:1、培养局限于个别“尖子”学生,没有普及到每一个孩子,“点缀式”的培养居多;2、同课程改革相游离,尤其是同基础课程割裂现象严重,培养尚未真正进入“主渠道”;3、对各年龄阶段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的心理特点,缺乏必要的研究,因此培养缺乏针对性,更缺乏中小幼一以贯之的系统培养。,二、研究目标,本课题将积极探索中小幼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并且以此作为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心理学基础,展开全纳性系统培养的实验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形成区域性的基础教育培养模式。本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如果我们能够梳理和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创新素养”基础性品质的发展特点,改革现有的培养模式,

3、对每一个孩子进行全纳性的系统培养,必将能促进本地区新一代整体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的大幅提高,进而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培养新一代的实践、创新能力,提供区域性全面推进的成功经验,为更多的中小学幼儿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成功“范式”和“方法论”原理。,三、研究内容,1、中小幼学生“创新素养”的发展特点研究。进一步完善“创新素养”的理论建构,并且分别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进行学生心理观察和深度访谈,通过学生反思,作品分析、案例分析等多种途径,初步揭示各年龄阶段学生创新素养基础性品质发展的一般特点。2、学生培养目标的系统研究 根据各学段学生创新素养基础性品质发展的特点,在各校实验探索的基础上,

4、研制各学段相互连接的中小幼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目标指导纲要(供实验用),为更多的学校领导与教师提供培养依据和方法论指导。,3、培养途径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培养研究 由实验教师将上述培养目标要求同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统整,进行学期教学的系统设计“学期课程统整”,然后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和教案设计;展开课堂教学的教法创新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根据“创新素养”培养的要求,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系统设计,开发拓展性和探究性的校本课程,展开课内外结合的培养;同学科德育等相统整,展开创新品德的系统培养。,提供创新活动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创新的研究提供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学校设备设施。建设艺术、自然、劳技、信息等

5、专用教室和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实验室;提供学生活动场馆。积极在高级中学中创建“创新实验室”,如南洋模范中学等已建成“生态环境科学实验室”、徐汇中学已建成“生命科学实验室”等,展开高层次科学创新的培养。创造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学校文化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建立创新社团,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利用优质资源,展开多途径培养的研究开展对全区特殊才能学生专门培养的实验研究,以区域性“创新教育实验班”为培养实体,提升培养品位,形成系统培养序列;继续推进区域性“光启创新基地”的培养,引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形成“高校参与、区域统筹”的培养模式;开展高中与高校联合培养的实验;发挥社区教育的优势,推进社区培养;沟通

6、家庭教育,推进家庭中的培养。,4、适应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改善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关键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改善,如何引导教师实现自身行为的改善,本课题将其单列,进行专门的研究:转变教师观念,变“教学生创新”为“引导培养学生创新”;鼓励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关照学生个体差异,展开针对性的培养。注重创造适宜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发展,改变压制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的言行。通过研制学期课程统整指南等将创新素养的培养目标全面落实到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研跟进、培训跟进、科研跟进。,5、学校管理改革的实验研究 根据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善,学校的教学管理也作相应的改革,丰富课程领导的内涵。创建良好的育

7、人环境。6、创建区域性的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学校培养模式的多元发展 根据“校本自主,多元互动”的学校内涵发展运行机制,创设区域性的教育生态环境,保障学校、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逐步形成区域推进中小幼学生“创新素养基础性品质”系统培养的运行机制。,7、“方法论“原理研究 本课题从已有的教育基本理论出发,展开教育改革的实验研究,取得成果和经验,并且对大量第一手资料展开科学抽象,探索本土化的教育规律,形成相应的“方法论”原理。,四、实施策略,1、分层抽样,以校为本展开全方位的实验研究第一轮实验学校的选择是根据学校现有基础,分层抽样的。每一个实验学校都要组成专门的课题组,选择好实验学

8、科和实验教师(要有心理教师参加),全面承担起本校学生的创新素养发展特点和培养途径等各项实验和研究,形成具有学校特点的实践经验,形成学校自己的成果,同时为本课题提供鲜活经验,各子课题到区层面再进行分条线的梳理归纳。,2、专职科研员发挥专业核心作用科研员深入实验学校,参与学校实验课题组的活动,和学校领导、老师一起研究,在帮助实验学校形成成功经验的同时将各校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条线的归纳整理,形成本学段的六个方面的综合的成果,注意加强衔接阶段的研究,再形成整体的成果。,3、形成不同层次学校系统培养的参照系,展开第二轮实验研究(验证)先在第一轮试点学校先行实验,扎扎实实地作实验和研究,形成20个不同层次

9、的中小幼学校和3个校外、社区学校进行学生创新素养系统培养的相关经验,形成参照系,第二轮实验学校可以参照第一轮实验的相应层次的学校展开自己的实验研究,取得第二轮实验经验和实效;再逐渐扩大实验范围,研究成果也随之逐渐成熟;因此,第一轮实验是关键。坚持教育行政领导和教育科研专职人员和一线校长、教师联合攻关的做法,共同推动,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破解教育改革中的难题;充分发挥科研人员和一线校长、教师的主体能动性至关重要,这是本课题成功的根本保证。,五、目前的进展情况,1、各学段的分课题组已经实质性运作 以专职科研员主持,制定了分学段的研究计划,几易其稿,并且同基层学校互动沟通,形成了可操作的实验方案

10、。2、20所实验学校已经全面落实:高中5所:南模、市二、徐汇、理大、紫竹园初中5所:西南位育、位育、教院附中、园南、汾阳;小学5所:高一、启新、交大附小、光启、漕开发。幼儿园5所:;科技幼、机关幼、襄一、长三、益思、,2、实验学校校长、实验学科教师的培训已经全面完成3、各实验学校根据总课题、分课题要求和学校实际制定了三年实验计划(经过 汇总-反馈-修改两次)各校的课题组已经全部组建到位;4、实验学科涵盖了所有基础课程,实验教师全部落实,各学科的学期课程统整指南已经研制完成5、根据学期课程统整指南研制教案和系统的课堂教学实验研究已经展开本学期已经落实各学段2-3所学校展开现场研讨活动。,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