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基础知识.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726092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PPT 页数:183 大小:14.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视基础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3页
影视基础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3页
影视基础知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3页
影视基础知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3页
影视基础知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视基础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视基础知识.ppt(1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影视基础知识,Basic Film Knowledge,Teaching content,Technological process of film creationDivision of workBasic unit of film-shotCamera Movement,Creation of a film,Creation of a film,剧本制作,组建摄制组,其他准备,分场景拍摄,场面调度,剪辑,其他创作,音乐音响录制,混合录音,合成拷贝,撰写完成台本,Division of work,Director department:导演部门scriptwriter编剧、director

2、导演、actor演员、script clerk场记、film cutter剪辑师、sound engineer 录音师 composer 作曲,Camera department:摄影部门photographer(cameraman)摄影师、lighting engineer照明师,Art department:美术部门artist美术师、costumer服装师、prop master道具师、firework烟火师,Production department:制片部门producer 制片主任、stage manager剧务主任、field service members场务员,Basic U

3、nit of film-Shot影视的基本单位镜头,shot,每次开机至关机拍摄所得为一个镜头。一个镜头不能有任何被剪切或编辑的成分,如果有,它就成了两个镜头。镜头的构成:,景别构图角度运动光影色彩时间空间,第一部分,景别Scene shots,景别,定义:,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definition 景别是指被摄人物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具象理解,电影为了适应人们在观察某种事物或现象时心理上、视觉上的需要,可以随时改变镜头的不同景别,犹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根据当时心理需要或趋身近看,或翘首远望,或浏览整个场面,或凝视事物主

4、体乃至某个局部。这样,映现于银幕的画面形象,就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在镜头拍摄上,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景别。,分类,不同的景别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我国古代绘画有这么一句话“近取其神,远取其势”。,全景,近景,中景,特写,远景,全景,远景,scene景别,types,Long shot 远景full shot 全景Medium shot 中景Close shot 近景Close-up 特写,extreme long shot 大远景medium close shot 中近景extreme close up 大特写,远景大远景、远景Long shot&extreme long shot,被摄主体只占

5、画面很小的面积,画幅大面积为景物,主要被摄人或物处于画面远处或深处。,总定义,大远景,远景,人在画面中所占的位置极小,机位较远,环境占主要地位。,比起大远景,人在画面中的位置明显了些,重要了些,但仍处于较远的位置。,大远景-例图1Extreme long shot Eg.1,大远景-例图2 Extreme long shot Eg.2,大远景-例图3 Extreme long shot Eg.3,大远景-例图4 Extreme long shot Eg.4,大远景 extreme long shot,特点:具有广阔的视野,常用来展示事件发生的时间、环境、规模和气氛。无细微物体、有线条感作用:一

6、般用来表现广阔的空间,给人气势磅礴,严峻,宏伟的感受。比如表现开阔的自然风景、群众场面、战争场面等等。以景为主、抒情、表意为主,大远景 Extreme long shot,优势:景物范围大、画面容量大、视觉信息多,注重宏观表现视觉冲击和震撼强不足:不注重人物的细微动作,有时人物处于点状,故不能用于直接刻画人物。一般不具有情节推动作用,远景-例图1Long shot Eg.1,远景-例图2 Long shot Eg.2,远景-例图3 Long shot Eg.3,远景 long shot,特征:远景画面中隐约能分辩出人的形体,但不易分辨出人物的外部特征作用:它适合展示事件发生环境和人物活动背景,

7、展示事件规模和气氛,表现多层景物等,远景Long shot,虽然仍景物为主,但人物与环境的之间的平衡改变了,人物已经成为视觉的主体了,重要展现环境空间、动作行为、行动方向、形体变化以及位移。主角不如在大远景中渺小,观众既能清楚地纵观整个环境,又能看到主角的动态。,远景的使用,通常也是为了展示环境的重要性,只是其环境不如大远景中的环境那麼壮阔。,Long shot,常用于影视片的开头、结束或场景的转换,形成舒缓的节奏。经典视频片段,全景 full shot,定义:,用来表现场景的全貌或人物的全身动作的景别。,全景-例图1Full shot-Eg.1,全景-例图2 Full shot-Eg.2,全

8、景-例图3 Full shot-Eg.3,全景-例图4 Full shot-Eg.4,全景-例图5 Full shot-Eg.5,全景-例图6 Full shot-Eg.6,全景 Full shot,特点:人物占主体,主要表现人物全身,活动范围较大,体型、衣着打扮、身份交代的比较清楚,环境、道具看的明白作用:表现人物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特定环境来表现特定人物,优势:对比远景画面,全景更能够展示出人物的行为动作,表情相貌,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不足:既不像远景那样由于细节过小而不能很好地进行观察,又不会像中近景画面那样不能展示人物全身的形态动作,全景 Full shot,全景 full

9、shot,1、阐释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通 过特定环境来表现特定人物,2、全景更能够展示出人物的行为动作。3、全景常是一个场景中的第一个镜头。同时承担承上启下的作用。经典视频片段黄土地1:07-1:20 画壁预告片 小鬼队,中景 Medium Shot,定义:,画框下边卡在膝盖左右部位或场景局部的画面成为中景画面。,中景-例图1Medium shot-Eg.1,中景-例图2 Medium shot-Eg.2,中景-例图3 Medium shot-Eg.3,中景-例图4 Medium shot-Eg.4,中景-例图5 Medium shot-Eg.5,中景-例图6 Medium shot-E

10、g.6,中景 Medium Shot,特点:膝盖以上,可看清楚人物半身动作,也可看到所处环境细部。作用:常常用于叙事性的描写有利于交待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关系,优势:叙事功能最强的一种景别观众的注意力更强、感染力也更强。既可以表达情绪,又可以表达细节不足:用的多,故事的节奏性差,没有导演风格容易死板单一,中景 Medium Shot,Medium Shot,中景是叙事功能最强的一种景别。在影视作品中是使用较多的基本景别。一部影视镜头的成功一与否,主要看中景的运用处理。,经典视频片段,+中近景+Medium-close shot,定义:,镜头卡在人物腰部以上,“半身镜头”,中近景-例图1Med

11、ium-close shot-Eg.1,中近景-例图2 Medium-close shot-Eg.2,中近景-例图3 Medium-close shot-Eg.3,中近景-例图4 Medium-close shot-Eg.4,中近景 Medium-close shot,特点:被称为“人物半身镜头以人物的神态和对话为表现对象,作用:可拉近观众与被摄人物的距离,制造交流感。调动观众现场感和参与欲望。通常在电视节目、或者是电视剧中使用,因此又称为“电视剧景别”。,近景 Close shot,定义:,拍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的局部称为近景,近景-例图1close shot-Eg.1,近景-例图2 cl

12、ose shot-Eg.2,近景-例图3 close shot-Eg.3,近景-例图4 close shot-Eg.4,近景-例图5 close shot-Eg.5,近景 close shot,特点:人物的面部表情、心理状态、肩部动作、脸部的细微动作,都成为主要表现对象,作用:近景着重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刻画人物性格最有力的景别。拉近被摄主体与观众的距离感,容易产生交流感,近景 close shot,表现人物胸部以上的活动情形,能使观众看清楚人物面部表情的景别。大多运用在强调人物的表情。环境变得模糊,人物表情突出。影视中人物对话大多采用近景镜头。,特写,定义:,主要肩以上

13、的头部或者是某些被摄主体的局部,特写例图1,特写例图2,特写例图3,特写例图4,特写-例图5,特写 close up,特点:它把人或物完全从环境中推出来,让观众更集中,更强烈地去感受角色的面部表情和内在情绪,突出特定人物的情绪,细腻刻画人物性格。,作用:通过排除一切多余形象,突出事物最有价值的细部,强化观众对所表现内容的印象描写细部,突出细部特征,揭示事物本质通过人物面部的直接表现,形成一种独特的场面调度,特写 close up,经典视频片段,这个杀手不太冷开头,大特写,定义:,别中的极至,是人物或景物的局部细节的展示,大特写例图1,大特写例图2,大特写例图3,大特写,特点:大特写注重人物细微

14、表情、人物形体、动作的细微动作点。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大特写,特点:对于景物局部细节展示而言,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展示功能之外,在广告当中大特写的运用更侧重与细节与全景的反差,与视觉心理形成相反或造成视觉惊奇为目的的景别,以追求视觉惊奇为目的的,达到强烈视觉刺激的效果。,总述,大景别,小景别,大远景,远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大特写,特写,一、参与叙事、暗示、描绘和再现电影空间,景别的造型意义,二、特殊的景别或其组合,可抒发特定情感,表现特定视角,三、建立心理、情感距离,四、建立整体视觉风格和导演风格,巴顿将军,这个杀手不太冷,胭脂扣,影片开头,相关练习,

15、景 别,远景及其效果示意,Long shot example,全景及其效果示意,Full shot example,中景及其效果示意,Medium shot example,近景及其效果示意,Close-shot example,特写及其效果示意,Close up shot example,第二部分,摄像机的运动,Camera movement摄像机的运动,1、推2、拉3、摇4、移5、跟6、升降7、甩,推,推是指根据拍摄需要,利用镜头变焦使画面框架由远而近、不间断地缩短与被摄主体距离的一种拍摄方式。推镜头的画面效果是把放大的画面逐渐地靠近观众,可逐渐突出细节。它可以使观众的视线逐渐接近被拍摄对

16、象,是逐渐把观众的观察从整体引向局部。在推的过程中,画面所包含的内容逐渐减少,也就是说,镜头的运动摈弃了画面中多余的东西,突出重点,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某一个部分。,拉,拉是指根据拍摄需要,利用镜头变焦使画面框架由近而远、不间断拉开与被摄主体距离的一种拍摄方式。是为了表现主体人物或者景物在环境中的位置。拍摄机器向后移动,逐渐扩大视野范围,可以在同一个镜头内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与推镜头的效果相反。,摇,摇是指摄像机的位置不变,借助三脚架、云台或其他辅助器材,变动摄像机镜头轴线,从而产生拍摄角度和画面空间连续变化的一种拍摄方式。摇镜头的作用使得观众对所要表现的场景进行逐一的展示,缓慢的摇镜头技巧,

17、也能造成拉长时间、空间效果和给人表示一种印象的感觉。视频观看,摇镜头把内容表现得有头有尾,一气呵成,因而要求开头和结尾的镜头画面目的很明确,从一定被拍摄目标摇起,结束到一定的被拍摄目标上,并且两个镜头之间一系列的过程也应该是被表现的内容,摇镜头的运动速度一定要均匀,起幅先停滞片刻,然后逐渐加速,匀速,减速,再停滞,落幅要缓慢。,上下摇拍,左右摇摄,移,移是指摄像机沿着一定路径进行拍摄的一种操作方式。它可表现被摄主体在现实空间内的各种状态。根据不同的移动路径,可拍摄出画面结构和视觉效果多变的镜头内容。,移镜头的作用是为了表现场景中的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或者把一些事物连贯起来加以

18、表现。移镜头和摇镜头有相似之处,都是为了表现场景中的主体与 陪体之间的关系,但是在画面上给人的视觉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摇镜头是摄像机的位置不动,拍摄角度和被拍摄物体的角度在变化,适合于拍摄远距离的物体。而移镜头则不同,是拍摄角度不变,摄像机本身位置移动,与被拍摄物体的角度无变化,适合于拍摄距离较近的物体和主体。,移动拍摄,弧形移动拍摄,跟,跟拍是指摄像机跟随被摄主体一起运动,持续表现被摄主体某种状态的一种拍摄方式。在跟拍的过程中,景别保持不变,景深也基本不变。这种拍摄技巧即可以突出运动中的主体,又可以交代物体的运动方向,速度,体态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使物体的运动保持连贯,有利于展示人物在动态中的

19、精神面貌。,升降,升降镜头是指摄像机上下运动拍摄的画面,是一种从多视点表现场景的方法,其变化的技巧有垂直方向,斜向升降和不规则升降。在拍摄的过程中不断改变摄像机的高度和仰俯角度,会给观众造成丰富的视觉感受,如巧妙的利用则能增强空间深度的幻觉,产生高度感,升降镜头在速度和节奏方面如果运动适当,则可以创造性地表达一个情节的情调。如果能在实际的拍摄中与镜头表现的其他技巧结合运用的话,能够表现变化多端的视觉效果。,甩,甩是指摇镜头的一种。在静止画面结束后,镜头急速 转向另一个静止画面;起止两个画面是不同的场景;在这 一“急速转向”过程中画面是非常模糊的,并且时间是十 分短促的,我们把这一拍摄方式称为甩

20、镜头。用甩镜头摄得的内容可以给观众以时空转换的效果。,几种特殊的摄影方法1.变速摄影:在拍摄时使胶片的速度高于或低于正常每秒24格的速率。产生“慢动作”和“快动作”的画面效果,在现在的电影中是一种常用的摄影方法。2.逐格摄影:也称为分格摄影。使用“逐格电动机”驱动摄影机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逐格拍摄。如要表现花开、细胞分裂、日出等。3.显微摄影:将光学显微镜放大的影像用电影摄影机拍摄到胶片上。广泛用于微观世界的分析和研究。,4.航空摄影:用航空飞行器对景物进行电影、电视等的摄影方法。5.水下摄影:将摄影机和人潜入水下进行拍摄的一种摄影法。6.红外线摄影:用红外线为光源和用红外线胶片的摄影方法。,构

21、图,广义:指摄像师从选材、构思到造型体现的创作过程,概括了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部组合。狭义:即指画面的布局与构成。指在一定的画幅格式中筛选对象、组织对象、处理好对象的方位、运动方向,以及线条、色调等造型因素。画面构图是电视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图的特点,电视画面构图中要求画面构图一次完成;任何一个电视节目中的画面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整个作品结构中的一个元素,一部电视片的整体性体现在若干镜头的有机组合中,所以画面构图还必须考虑到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组接关系;电视画面的构图要有固定的横幅格式;画面的视点可变;电视的画面形式是运动的;电视画面中还要参入有时间因素(节奏等)的构图;前后镜头的内容和拍摄

22、技法要和谐统一。,构图的要素,线条 形状 明暗层次 色彩 质感 立体感,画面的组成要素,主体 陪体 前景 后景,构图布局的章法,(1)三角形布局 在一个画面安排三个点,且三个点不在一个平面上,形成三角形的支撑。这种构图方式较为活跃,可以较好地强调前景与背景的关系,需要注意三点位置的安排一定要舒适,避免喧宾夺主。,垂直线条暗示坚定、有力,富有生命力。常用于建筑等有着笔直线条的景物的拍摄。,(2)线条构图,对角线构图是一种将主体安排在画面中对角线的位置上,呈斜线布局。这是种多点的构图方式,由于主次关系在一条斜线上相互呼应,所以给人以动静相宜的活跃感。,所谓的井字构图法,就是将画面的长、宽均分成三等

23、分,然后用四条线将画面格成九宫格,而在画面上线条交会的四个点跟四条线,就是我们放置被摄物重心的焦点。,(3)井字分割,(4)色块对比构图,(5)明暗对比构图,利用强烈的对比,可以明显地突出我们想要表达的地方。大部分的作法是将不需要被注意到的地方极暗化,让主题集中在明亮的部份,成为视觉焦点。,(6)居中构图,居中构图也叫对称构图。这是一种将主体安排在画面中心的对称构图方式,被摄主体往往具有对称的结构特性,主体中规中矩,拍摄中规中矩。这种构图方式的特点是:平衡、对称、稳重。是正面拍摄建筑、图案、人物胸像等常用的构图方式。,(7)框架构图,这是一种把有框架感的前景作为主要陪衬,并通过框架内部拍摄主体

24、的构图方式。这种方式有时可以利用前景的框架把不适合出现在画面中的景物遮挡掉,让人们的目光更为直接地投向主体。这是一种有一定形式感的构图方式,控制前后景物的主次及虚实关系是关键。,拍摄角度,拍摄方向,(1)正面拍摄(2)正侧面拍摄(3)侧面拍摄(4)背面拍摄,正面拍摄及其效果示意,正侧面拍摄及其效果示意,侧面拍摄及其效果示意,背面拍摄及其效果示意,拍摄高度,1、平2、仰3、俯4、顶,平摄及其效果示意,仰摄及其效果示意,俯摄及其效果示意,顶摄及其效果示意,拍摄十五忌,一忌“七扭八歪”。如果我们拍出来的画面水平线不水平,垂直线不垂直,画面中的人或物向一边倾倒,这种“七扭八歪”的画面,非常难看。有些人

25、习惯于用肩膀作摄像机的水平线,因为人的肩膀是大约15的斜面而不是平面,所以“肩膀找水平的办法是不可”的,必须要用寻像器的边框来找水平。需要注意的是,采用正面构图时,大部分景物的水平线可以和寻像器的横框平行;但采用斜侧面构图时,物体水平线往往与寻像器的边框形成“夹角”,这时,就不能依物体自身的水平线,而要借助于物体的垂直线来与寻像器的竖边框平行,从而获得水平的效果。,二忌“面壁思过”。当对画面中的人物采用侧面构图或斜侧面构图时,人物就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性或者面向左边画框边缘,或者面向右边画框边缘。如果人物目光向右,而头部的位置又贴近右边画框,空白留在左方,就好象是一个人正在“面壁思过”当画面中的

26、人物目光面向一侧时,把画面中较大的空白安排在人物目光的前方,视觉上就比较舒服,相反把较大的空白留在人物脑后,把人物的视线堵死了,使人感到难受。,三忌“横线切脖”。拍摄人物时,不注意处理背景中的横线如地平线、水平面、电线、墙裙线、物品横向的轮廊线,往往会使背景中的横线处于人物脖子的位置,造成“横线切脖”。避免“横线切脖”的办法是改变机位高度。一般是把横线安排在人物肩膀以下,如果把横线安排在人物头部或头部之上,看起来也不太舒服。,四忌“顶天立地”。有些电视画面中的人物全景,头部紧顶着画框上沿,脚紧蹬着画框下沿;有些建筑物上下两条轮廊线紧挨着画框上下沿,挤得满满实实,这就是所谓的“顶天立地”。在拍摄

27、全景时要考虑在主体的四周留有适当的空白,避免“顶天立地”,以适应观众的欣赏习惯。,五忌“缺边少沿”。“缺边少沿”是指拍摄中景和全景时,主体应该保留的轮廊线被挤出画面之外。有的会场全景,会标两头各挤出一两个字;有的人物不是缺一只耳朵就是没有额头;有的建筑物本来是按全景景别取景,却是“缺边少沿”,全景不全。拍摄中景和全景“缺边少沿”与近景、特写只反映人物或景物的局部有着本质的区别。特别是全景,“缺边少沿”就不成其为全景。因此,构图应充分注意主体在画面中的外轮廊线,以防止“缺边少沿”。,六忌“顾此失彼”。我们常常可以在屏幕上见到这样的中、近景画面:会议主席台上的三、四位领导同志,画框左右边的两个人往

28、往是“半拉身子半拉脸”。这种“顾此失彼”的画面,是由于在摄影构图时只顾了中间的拍摄对象,忽视了旁边的人物。克服“顾此失彼”,要求我们在构图时应恰当安排好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同时兼顾两旁的人物,把他(她)们或是安排在画内,或是安排在画外,绝不能把两旁的人物都“劈开对半”。,七忌“头重脚轻”。有些摄像人员在画面构图时有“头重脚轻”的习惯,往往是把人物、景物都挤在画面的上半部,而画面的下半部却闲置不用。克服“头重脚轻”的缺点,首先安排好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一般来说,主体上方留的空白应比主体下方留的空白稍大一些,这样,给人的感觉就不再是“头重脚轻”而是“脚踏实地”。,八忌“刀光剑影”。我们有时可以在屏

29、幕上见到这样的画面:人物靠近门窗,由于门窗框产生暗影,阳光射到人物脸上,使人物的脸部黑一块、白一块。这就是拍摄人物应避免的“刀光剑影”。门窗框暗影导致人物脸部的“刀光剑影”,与人物在树荫下散步、劳作时脸上的树影不同,这种树影是无法避开,也无须避开的生活中自然景象的必然反映,观众当然能够接受,而门窗框产生的“刀光剑影”则是要设法避开的。,九忌“杂草从生”。当画面中的主要人物与背景中的枝干状物体重叠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人物的头顶上长出“一棵树”人物头部恰好与背景中的树干在一条垂直线上;或者人物头上支出一根电线杆人物头部与背景中的电线杆在一条垂直线上。这就是电视摄像中所忌讳的“杂草从生”。我们在

30、安排主体枝干状背景物的位置时,应善于变换机位角度,避免把主要人物与枝干状背景物安排在一条垂直线上,从而克服“杂草从生”。,十忌“哆哆嗦嗦”。有的人使用摄像机上的自动变焦开关或手动变焦杆时,主意不定,在拍摄推镜头或拉镜头时,由于用力不匀,拍出来的画面“哆哆嗦嗦”推拉过程不是平稳的“匀速运动”,而是忽动忽停,煞是难看。克服“哆哆嗦嗦”的毛病,我们在拍摄时尽可能选择自动变焦方式,保持用力均匀。必须使用手动变焦时,就应特别静心掌握好手推拉变焦杆,使其始终保持匀速运动。,十一忌“空洞无物”。“空洞无物”是指在运用摇摄和移摄技巧时,起幅和落幅画面内容是充实的,但摇移运动过程中画面却缺乏实在的内容,甚至是空

31、白,根本没有表现主题的画面内容。,十二忌“起落不稳”。在运用运动摄像技巧时,没有起幅固定画面,开机就是推、拉、摇、移;或者没有落幅固定画面,推、拉、摇、移尚未到位就戛然关机。这样“起落不稳”的运动摄像给后期画面剪辑带来很大困难运动镜头与固定画面无法合理剪接在一起。剪辑理论上要求“动接动”、“静接静”,而在实际操作上,绝大多数是固定画面与固定画面的剪接,运动镜头的剪接也大都是运动镜头首尾固定一两秒长度的起幅、落幅的相剪接,纯粹的运动镜头在运动过程当中作剪接点的情况是极少的。起落不稳的画面会给剪辑造成很大困难。,十三忌“犹豫不定”。“犹豫不定”是指在运动摄像时,推、拉、摇、移的 落幅位置不准确,有

32、的未运动到位就落幅,当感觉到落幅 未到位,就接着再往前运动一点;有的拍摄摇镜头落幅过 了头。一发现过了头,就赶紧往回摇一点。这种情形,反 映了在运动摄像寻找落幅位置时,“犹豫不定”的心理状态。防止运动摄像落幅的“犹豫不定”,最好是开机录像之前先用演习方法来找准落幅的位置,找准落幅之后,再正式开机录像。,十四忌“或快或慢”。有的人在运动摄像时,运动速度太快,使人目不暇接,根本看不清运动过程中的画面内容;有的又太慢,看起来磨磨蹭蹭,拖泥带水,使人看了很不舒服。拍摄出的运动画面,看起来和人的视线移动速度相近,那么,这样的运动速度就比较合适。让摄像机的运动速度符合人的视觉习惯,是运动摄像的一条基本原则

33、。,十五忌“主体游移”。拍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忽左忽右,忽上忽下,游移不定,甚至出画,有以下两种情况:1、对处于运动中的拍摄主体取景范围过小,致使运动主体的局部出画如人物正在动作的胳膊或手拿的物品挤出画外,或人物由坐而站时,头部出了画面。克服这种毛病,要求对运动主体的取景宜大不宜小。2、用跟摇、跟移手法跟摄运动主体,由于摄像机的运动速度快于或慢于主体的运动速度,致使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游移不定,甚至出画。克服这种毛病,除了取景范围不要太小以外,还要注意使摄像机运动速度与拍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大体一致,同时注意掌握运动主体速度的变化,以把握好改变摄像运动速度的“提前量”。,课堂教学片的摄录编技巧,一、

34、拍摄前的准备与沟通,1.要求授课教师在镜头前的形象要大方得体,尽量减少佩戴首饰;预先提示授课教师 衣着忌穿细条、小格、纯白色衣服,因为这类衣服会导致镜头出现闪烁,影响画面质量。2.如果教学过程需要课件的使用,提醒授课教师提前将课件拷贝到录像现场的电脑,预先进行课件演示调试。,3.要预先与授课教师沟通他(她)在教室现场内的行走轨迹,尽量避免以背影面对或遮挡镜头。4.授课教师在教学片录制过程中,提问同学时,尽量控制在小范围内进行。如:不能第一次提问叫第一排最左的同学,第二次提问叫最后一排最右的同学。因为这样会给现场摄像人员造成很大的困扰,机器的方向调试幅度太大,会使画面出现短暂的晃动、不清晰,影响

35、画面质量;也可以大致分为四个区域,如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左半部分、右半部分,不过在录制过程中仍然要以现场实况为主,这只是对授课教师的一种建议。,(二)与学生的沟通及要求1.学生的服装符合学生的年龄、身份,以颜色多样、活泼为佳,切忌全班穿着校服,统一的颜色和格调不仅会使画面层次感单调,而且显得课堂现场压抑、气闷。2学生在集体朗读或回答教师问题时,声音需要尽量控制,要求以低于正常音量为佳,不要因为集体发声时,兴奋而大声宣读,使收录话筒受到冲击,录制声音效果出现啸叫,严重影响录制效果;在学生个人发言时,学生以大声发言、话语清晰为佳。,二、拍摄过程的注意事项,(一)场地的选择及设备的摆放1.环境的要求

36、 最佳的拍摄场地应该是在演播室的模拟教室中进行拍摄,光的效果可以进行专业的调试;声音可以排除掉不必要的杂音,让声音质量达到最好的效果。但是大多数的教学片受拍摄条件及其他原因限制,还是会选择在普通教室进行拍摄,所以就要求被拍摄的普通教室要光线充足、相对安静、关闭上下课铃声及校内广播。,2.摄像机的机位摆放 通常如果有特技切换台的情况下,两台摄像机就足以达到拍摄要求,两台摄像机分别为学生机与教师机,也就是拍摄对象以学生或教师为主的机位。这两台摄像机摆放要求在一条轴线上,也就是在教室的一侧,这样就不会出现越轴现象,不会给观看者带来视觉混乱,也不会给后期剪辑带来麻烦。如果没有特技切换台的情况下,一般以

37、三台摄像机为佳,其中学生机和教师机位置同上,第三台摄像机的机位位置在教室的后方中间位置,它的功能为拍摄教室全景,大多是作为过渡镜头,主要是为了方便后期剪辑的需要。,(二)摄像人员的基本操作1.摄像的基本功 摄像人员应该具备最基本的摄像技能,这里包括画面的构图,景别的合理运用,摄像机的运动即推拉摇移跟等等。,2.拍摄方法 在教学片的拍摄中,主要以教师机和学生机为主要活动机,其中教师机的比重最大。拍摄以教师为主体的时候,要求摄像人员需要集中精力跟拍教师的整体教学过程。在讲台的授课部分,通常取教师的中近景;当教师对板书进行总结归纳时,要根据教师的手势、活动范围等等的实际范围给予合适的景别和构图;当教

38、师进入学生区域与学生进行交流时,这时镜头的景别需要改变为小全,呈现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的画面。当拍摄以学生为主体对象的时候,一般来讲以学生全景为主,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摄像机要以均匀的速度将全景推至中近景。总之,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是需要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拍摄,需要摄像人员有扎实的基本功与临场经验。,三、简单的后期编辑 教学片录制过程中如果使用了特技切换台对现场录制进行切换后,就大大节省了后期编辑的时间。如果没有切换台的情况下,通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选择教师机位拍摄的素材作为主线画面素材,学生机拍摄的素材作为辅助插入画面素材,选择二者中较为清晰的声音作为主线声音素材,但是一定要做到声画同一。2

39、、剪辑过程中,一般将学生回答问题、学生交流活动、学生练习、学生与教师交流等场景作为插入性镜头插入到主线素材中,注意声音的同一性。,3、在教学片录制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教师因为紧张说错或是场外的指导教师因教学问题突然叫停的现象,就会出现断点的情况,这就要求在后期剪辑的时候进行弥补。这时一般都是用过渡镜头掩盖错误,比如:如果断点在教师处,先用学生书写的特写镜头,然后切回教师讲课画面;如果断点在学生发言处,可以先切换课件画面或是教师聆听的画面等等。,4、是由于出现某种原因(如教师紧张或现场气氛过于活跃或过于沉闷等等原因)导致课堂时间人为地造成缩短或延长,不符合规定内的录制时间,需要适当地增加或删减课堂内容。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与后期编辑人员进行密切地沟通与交流。如果要求增加课堂内容,需要补拍镜头,一般多为补拍学生的活动、交流镜头,这种补拍镜头在后期编辑时需要注意不能剪辑成重复性画面,尽量采取不同的景别或不同的主体进行切换;如果要求删减课堂内容,一般也多以删除学生的练习、讨论、交流镜头,在删减教师授课内容镜头时,剪辑人员不仅要注意画面的流畅性还要注意课堂内容逻辑上的连贯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