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报告述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研究报告述评.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学生成就动机的发展特点研究,沃建中 黄华珍 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1 前言,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亦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但不同的研究者对这种内部推动力量的原因有不同的解释。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认为人们对自己行为结果(成功或失败)之原因的知觉与评价是个体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且这种归因信息是效能判断的重要来源,它通过直接作用于效能期待(efficacy expectation)来影响行为表现。,另一种解释则认为,真正影响行为的自我激发和调节的
2、是人们对行为的自主性或控制性意识。Bandura认为,人们仅凭意志力并不足以实施自己的行为,必须有效地运用其力量的自我保证,自我效能就起这样的作用。在动机作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不是能力,而是对自己是否胜任的知觉。成就目标(achievement goals)理论者则认为个体对获得或达到有价值的结果或目的的知觉是内部活动的原因。,一个人的活动不仅受自己认知评价的影响,而且还受自身的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但以往的研究者都没有综合起来考虑个体活动的内部原因,本研究认为在研究时应综合起来考虑。另一方面,在目前研究的领域中,很少研究中学生成就动机的发展特点,较多的研究成就动机的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
3、试图从归因、自我效能、成就目标与自主性动机的角度来探索中学生成就动机的发展特点,以期揭示成就动机的发展规律,同时,为基础教育提供理论基础。,2 研究方法,2.1 被试,2.2 测量工具“学业自主性动机量表”是根据Deci(1987)的自主性动机理论编制而成,用来测量自主性动机发展趋势,由“任务选择”、“志向水平”、“行为主动性”和“情绪表现”4个维度组成。“学业成就归因量表”是根据weiner(1993)归因理论编制而成,用来测量成就归因的发展趋势,其中主要选取了“努力归因”、“能力归因”、“任务难度归因”、和“运气归因”4个因素,每一个因素又包含稳定性和控制性两个主要原因维度。,“学业自我效
4、能动机量表”是根据Bandura(1986)自我效能理论编制而成,用来测量自我效能动机的发展趋势,由“创造效能”、“学习效能”、“考试效能”3个维度组成。“学业成就目标量表”由“掌握目标量表”和“成绩目标量表”分量表组成。它是根据Dweek(1988)的成就目标理论编制而成。“掌握目标量表”用来测量掌握目标的发展趋势,而“成绩目标量表”用来测量成绩目标的发展趋势。两量表组成的4个维度是一样的:“智力观”、“失败观”、“成功观”、和“评价观”。,2.3 研究程序,2.3.1 确定问卷 首先,我们根据动机理论确定理论结构,并针对每个分问卷的内容进行访谈老师、学生与心理学研究者,依此确定题目;其次,
5、对编制好的间卷进行预测,对预测的问卷进行结构分析和修订,形成正式量表;最后,对各个分量表进行整合,形成总量表。2.3.2 正式测试 所有被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测试,时间大约40分钟,所有测试在一周内完成。2.3.3 问卷筛选 对所收集的问卷进行初步整理,对那些答题不认真或不诚实者进行剔除,共剔除无效问卷13份(占总问卷的2%),最后得有效问卷652份。2.3.4 数据录入与管理 采用Fbxbase(5.0)数据库录人与管理数据。2.3.5 主要的统计方法 因素分析、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以上皆使用SPSS 9.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3 结果与分析,3.1
6、 中学生自主性动机的发展特点,3.2 中学生自我效能动机的发展特点,3.3 中学生成就归因动机的发展特点,3.4 中学生成就目标的发展特点,3.5 中学生四类动机的发展比较,4 讨论,4.1 成就归因的发展特点4.2 自主性动机的发展特点4.3 自我效能动机的发展特点4.4 成就目标的发展特点4.5 中学生四类动机的整体发展特点比较,评价:,优点:结果分析详细、全面,缺点:研究设计的创新性不足,广告频率和品牌成熟度对信息加工模式的影响,陈宁(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1引言,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如何在已经存在的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于已经成熟的品牌来说,如何继
7、续保持市场份额,维护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也是企业所关注的一项决策。为此,我们必须了解消费者对于不同成熟度的品牌在加工其广告信息时是否存在不同。,为了探讨消费者对不同成熟度品牌的广告的内在心理加工机制,本实验将采用加工分离程序来研究受众对广告的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并根据自动化加工理论假设:与新品牌相比,对成熟品牌名称的控制性加工应没有什么差异,但是它的自动化加工成分更高。,广告部门的另一项重要决策是如何确定广告的呈现频率。“闪光灯”理论认为,有时仅仅一次接触,广告就能产生很强的作用。但是多数情况下,广告人员仍然认为要使主要的信息固化在人的头脑中,需要多次与广告接触。根据内隐认知的理论,我
8、们假设,重复会提高受众对广告信息的自动化加工。本研究中将研究的“重复”是同一广告播放中的间隔重复。,2实验方法,2.1被试南京师范大学电教系、心理系、学前教育系三年级本科生84名(其中男生42人,女生42人)未参与过有关实验,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年龄1824岁。每次实验以班级为单位同时进行。实验后被试获得少量报酬。,2.2实验设计实验采用222三因素混合设计。三个因素分别是:成熟度,分成熟度高和陌生2个水平:出现频率,分高频率(3次)和低频率(1次)2种;测验类型,有包含测验、排除测验2种。其中,测验类型为组内变量,成熟度和出现频率为组间变量,采用拉丁方设计。,2.3仪器和材料实验在多媒体教室
9、中进行。其中包括586兼容机一台,显示器型号为1464。投影器和大屏幕各一件。幻灯片模拟成报纸的版面设计(见图1右)。每张幻灯片分成左右两栏。一栏为信息栏,呈现三条标题新闻或商品名称。幻灯片共有106张,其中目标幻灯片96张。目标幻灯片中,一半目标项目是高度熟悉的,另一半是陌生项目(两类品牌名称的选择均根据预备实验的结果)。,在高度熟悉项目中,有一半在整个放映过程中共出现3次,另一半出现1次;陌生项目也做同样的处理。出现3次的项目均间隔出现。为了避免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开始部分和结尾部分分别呈现了3张幻灯片作为缓冲项目,并在各种处理中保持恒定。,问卷由指导语和待选项目两部分构成。根据预备实验
10、的结果,偏好概率没有显著差异的两个品牌组成的待选项中,目标品牌在各个待选项中出现的位置平衡。每个测验由48个待选项构成,其中24个待选项是市场上已经成熟且颇具知名度的品牌,另外24个是陌生品牌。这些待选项在包含测验和排除测验中相同,但以不同的顺序出现。,2.4程序学习阶段,首先向被试呈现指导语,说明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新闻传播的效果。然后向被试呈现示例,要求被试只需记忆信息栏内容。正式实验时先在屏幕显示一个红色提示符,时间为0.5秒。然后该符号消失,在该位置上呈现一个信息栏,要求被试记住该栏内的所有信息,实验对目标刺激出现的位置(左或右)进行了平衡。学习阶段结束后,被试从事5分钟的干扰作业,
11、即从1000开始做倒减3的运算。,测验阶段,被试进行纸笔测验。测验纸上列出了48个待选项。被试进行包含测验和排除测验的顺序随机。包含测验的任务要求是,对每对候选项目,被试选出刚刚在幻灯片上出现过的品牌名称。如果认为这两个名称刚才均没出现,那么根据第一印象迅速地选出最有可能是名牌的商品名称。排除测验组的要求是,对每对候选项目,被试根据直觉迅速地选出最有可能是名牌的商品名称,但是如果被试记得所选的这个名称在刚才的幻灯片中出现过,那么就将刚刚打上的勾涂掉,而在另一个名称旁边打上勾。,3结果,根据加工分离程序(简称)的逻辑:意识成分=包含-排除无意识成分=排除/(1-意识成分)因此,由包含测验和排除测
12、验成绩就可以计算出在各实验情境中外显意识性控制加工()和内隐自动化加工()对目标选择的贡献,对于成熟度高的商品,无论是高频呈现还是低频呈现,控制性加工的变化不大(高频=0.13,低频=0.12,=1.32,0.05),但是自动化加工具有显著差异,呈现频率高的广告引起了更多的自动化加工(高频=0.60,低频=0.55,=6.35,0.05;自动化加工高频=0.52,低频=0.49,=5.14,0.05)。,在高频呈现的情况下,与成熟度低的商品相比,成熟度高的商品引起了更多的自动化加工(高频=0.60,低频=0.52,=8.07,0.05)。同是低频呈现,成熟度高的商品的自动化加工水平明显高于随机
13、水平(=0.55,=3.24,0.05)。,对于,频率因素的主效应显著,(1,44)=22.37,0.05,说明本实验中成熟度因素对加工的控制性成分没有显著影响。成熟度与呈现频率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1,44)=4.44,0.05。对于,频率因素的主效应显著,(1,44)=20.30,0.05。,4讨论,实验结果发现,即使在非注意条件下,消费者对广告中品牌名称的外显意识性加工处于很低的水平,但仍然存在很大程度的自动化加工。成熟度因素和呈现频率因素对受众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对于处于不同成熟期的商品,在非注意条件下,两者的控制性加工没有显著差异。,本实验还研究了同一广告有间隔
14、的重复对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刚刚进入市场较为陌生的品牌,还是已经成熟的品牌,重复同时提高了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的操作,而且对自动化加工的影响更大。本实验还发现,由重复引起的自动化加工绩效的提高不只局限于新品牌,也适用于成熟品牌。,评价:,优点:论文选题有意义,研究设计合理;研究思路清晰,分析讨论切题。缺点:被试对各种广告的先前经验没有控制;对实验环境缺乏控制。,快乐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辛自强池丽萍(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875),1问题提出,快乐感(happiness)是衡量幸福感的重要情感指标,表示个体较少地感受到生活事件的压力,正向情感(pos
15、itive affect)多于负向情感(negative affect)。早在20世纪40年代,国外学者就进行了有关快乐感的全国性调查研究。之后,一些研究者发现,整体的快乐感与人口统计学变量,如年龄、性别、种族、教育程度、收入和婚姻状况之间只存在微弱的联系。后来,研究者开始考虑社会背景变量与快乐感的关系,即快乐感与社会压力、社会支持、角色成就等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因此,本研究将探讨人口统计学变量以及社会支持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快乐感。,到目前为止,很少有研究将快乐感作为核心变量进行考察。而且,以往研究主要是以城市老年人为对象,对其他年龄阶段则很少涉及。众所周知,成年期是个体发展的成熟期,也是心
16、理负担、社会责任最集中、最沉重的时期,作为家庭和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身心健康、对生活的感受无论对个人、家庭还是社会都有重要意义。但对成年人快乐感的研究比较薄弱,只有少数台湾学者从事成年初期、中期人群的快乐感研究。因此,本研究将重点探讨成年人快乐感的影响因素。,国内的大部分研究通常是孤立地考察个体的经济状况、生理因素、人格特质等对快乐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不同性质、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以及个体对支持的利用度等对正向情感、负向情感的影响。本研究将以成年人为被试,探讨如下两个问题:一是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快乐感、正向情感、负向情感和社会支持的关系;二是社会支持对正向情感、负向情感及快乐感的影响。
17、,2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河北省石家庄市不同社区的304个成年人(女性169名,男性135名)作为被试,其年龄跨度为2456岁,平均年龄为37.3岁。,2.2方法和材料本研究使用量表法,具体用到以下量表:(1)采用Kammann和Flett(1983)编制的情感量表2中的20个完整陈述项目测查正向情感、负向情感,量表采用5级评分(2)采用Gallup公司的美国舆论研究所编制的用于测量快乐感的单题:“总的来说,您觉得您的生活快乐吗?”测查受试者的生活快乐感,以此作为衡量情感量表效度的效标。(3)采用我国学者肖水源设计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量社会支持的各个维度,量表共10个项目。,3结
18、果与分析,3.1情感量表与社会支持量表的信、效度分析正向情感维度各项目间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84,负向情感的是0.74。它们与单题测得的快乐感的相关分别是0.39和-0.41。而正向情感与负向情感之的相关是0.47,说明情感量表的效标关联效度较好。对情感量表的20个项目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素,并进行方差极大正交旋转,得到表1结果。量表的20个项目很规律地分布在两个因素上,它们分别为正向情感和负向情感,两个因素的解释率为37.19%,各项目的因素载荷分别在0.530.71和0.360.64之间。这说明量表有较高的结构效度。,3.2情感变量与社会支持的性别差异,3.3 情感与社会支持各维度的关系
19、,4讨论,4.1情感量表与社会支持量表的结构及说明,4.2情感变量和社会支持的性别差异,本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在情感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男性体验到的正向情感比女性多,负向情感比女性少。总体而言,男性的快乐感比女性更多。我们认为产生这种性别差异可能是如下原因造成的。在当前,男性更多地处于家庭和社会的主导地位上,他们体验了更多的成就感、自我效能感,而且他们精力旺盛,更多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并获得他人的尊重;另外,男性在性格上比较豁达开朗。因此与女性相比,男性能更多地关注积极事件,体验到更多的正向情感。而女性情感细腻,对消极事件比男性更敏感,从中捕捉到更多的负向情感。有人11对1820岁的青少年进行
20、的情感研究发现,女性的正向情感显著地少于男性,负向情感多于男性;刘仁刚、龚耀先4对5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研究发现,在负向情感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的负向情感较多。这可能暗示情感的性别差异存在跨越年龄段的一致性。在情感发展的性别差异研究方面,还没有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如果能从生命全程的角度对各年龄阶段的被试进行研究,有可能证实这一规律的存在。,本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在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上表现出很有趣的现象。男性无论在人际支持还是支持源的广泛性上都比女性占优势。但在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上却显著地低于女性。,对支持源的具体分析发现,女性获得的支持大多来自家庭、朋友,男性除了这些支持来源外,同事、工作单
21、位、官方组织、社会团体等其他来源方面显著地多于女性。这种差异与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望有关,社会期望男性更多地涉入正式的工作和家庭之外的社会关系,却较多地把女性局限在家庭、朋友等狭小范围的社会联系中。当个体进入老年期后,同事关系、工作中的各种交际关系消失,这种差异可能成为反向的。例如,对城市老年人社会网络的研究发现,女性的社会支持多于男性5。6,发现,女性的社会支持多于男性5。然而,国内有研究6发现女性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利用度低于男性。但其研究所考察的变量都为寻求社会支持的广度、对相关政策法规的关心、了解程度,与本研究所定义的社会支持利用度不同,但其结果恰恰证明了本研究得出的结论:男性的支持源比女性
22、更广泛。可能正是因为女性的人际交往范围较小,再加上女性有较好的人际亲和力,这就使她们更容易和生活中的他人建立和保持亲密的关系,在遇到困难和烦恼时更充分、有效地利用这种有限的支持源,这样也弥补她们交往范围上的局限性。,4.3社会支持与情感的关系,对不同性质情感的考察发现,朋友、邻里、同事、配偶、父母的支持以及个体的团体参与程度能增加个体的正向情感;缺乏朋友、配偶和父母支持、遇到烦恼时不懂得利用社会支持的个体,会产生较多的负向情感;得到朋友、邻里、配偶、父母支持并主动参与团体活动的个体更经常地体验到快乐感,儿女、兄弟姐妹及其他支持与个体的情感没有明显的关系。从不同社会支持所发挥的作用的角度分析,朋
23、友、配偶、父母的支持以及有效利用社会支持宣泄烦恼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是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因素,我们称之为“保健因素”,它起着“雪中送炭”的作用,缺乏这些因素个体很容易产生无处宣泄的负向情感,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在获得了“保健因素”的基础上,邻里、同事的支持、对团体的参与和归属感会促进情感向积极方向发展,产生更多的正向情感,使个体体验到快乐感。我们将这些因素称为“发展因素”,它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这提醒我们建立成年人身心保健系统时不可忽视最基本的夫妻、朋友关系及与父母的关系,为他们开通缓解心理压力的渠道,以排解烦恼等负向情感;同时,增强他们的团体参与意识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意识,促进正向情感的增长,使他们获得快乐。,评价,优点: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