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纲解读.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28387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考纲解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心理学考纲解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心理学考纲解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心理学考纲解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心理学考纲解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考纲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考纲解读.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理学考试大纲解读,基础性应用性时代性,命题思路:,题型与分值,单选题:1 12题 2 12题填空题:13题 13题简答题:51题 52题分析题:5 1题,10 1题 151题,2010年(35分),2011年(52分),认知发展与教育,情感、意志发展与教育,个性发展与教育,学习心理与教育,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教师心理,心理学,认知发展与教育,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记忆及其品质、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规律在教学 中的应用 想象及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思维及其品质、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注意及其功能、注意的基

2、本特征(品质)注意规律在 教学中的应用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一、感知觉的定义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如此密切,所以通常把它们合称为感知觉。,感知觉,二、感知觉的规律1、感受性及其变化 适应 对比 感觉相互作用 联觉感觉的相互补偿 敏感化2、知觉的基本特征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三、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感知的强度律感知的组合律感知的差异律 感知的理解律 感知的协同律 感知的活动律,四、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观察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和高级形态观察力是指全

3、面、正确、深入地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应该注意的方面 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引导学生复习或预习相关的知识 引导学生制订观察计划和提出观察的方法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一、记忆的定义 指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二、记忆的分类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记忆,三、记忆的品质 记忆的敏捷性 记忆的持久性 记忆的正确性 记忆的备用性(最重要的标准),四、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1、识记: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获得经验的过程。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2

4、、保持:保持是在识记的基础上,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遗忘的规律遗忘的原因(干扰说:前摄抑制、倒摄抑制),3、再认或回忆:在不同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再认:过去经历过的再度出现时,能够把它们 加以确认的过程。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把它们 在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五、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明确识记目的,加强有意识记 加强理解记忆,掌握识记方法和技巧(分类记忆法、系统化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直观形象法、歌诀记忆法、操作记忆法等)尽量减少和避免干扰合理组织复习(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及时复习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复习多样化 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 适当过度学习,想象,一、想象

5、的定义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二、想象的种类不随意想象和随意想象随意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幻想: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三、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动机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或图表所标志的意义 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活动,一、思维的定义 思维是指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思维的特征-间接性和概括性二、思维的种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三个特征)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思维,三、思维的品质及其培养 1、思

6、维的品质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敏捷性与灵活性 条理性与逻辑性 创造性批判性 2、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加强言语训练 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影响 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四、思维的过程 分析与综合(思维过程的基本环节)比较与分类 抽象与概括 具体化与系统化,五、创造性及其培养 1、创造性指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产生出新颖的、独特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特性。2、创造性的影响因素:智力因素知识因素 人格因素 环境因素,3、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设有利环境,

7、营造创新氛围加强创造性思维方式与创造技法的训练,掌握创造策略 塑造创造性人格,激发创造潜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创造灵感,一、问题与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特征:目标指向性 操作系列性 认知性操作 二、问题解决过程的四个阶段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表征;心理定势;迁移影响;功能固着;动机强度;人格特征,问题解决,注意,一、注意及其种类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二、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 3、调节和监督功能,三、注意的基本特征(品质)1.注意的广度 2.

8、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四、无意注意的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1、影响无意注意产生的因素 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 个体自身因素:需要和兴趣;已有知识经验;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期待心理 2、教学中应如何运用无意注意规律,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与教学有关的刺激物的作用,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尽量消除与教学无关的刺激物引起的无意注意,避免干扰。,五、有意注意的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1、影响有意注意维持的因素 对活动目的的理解程度(2)活动的间接兴趣 活动的组织方式 外刺激的干扰 个体的意志力2、教学中如何维持学生的有意注

9、意,提高教学效果?明确学习的目的、任务,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培养间接兴趣 合理地组织活动,皮亚杰是瑞士的心理学家,他认为个体认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结构,标志着该阶段的年龄特征,以区别于其他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2、前运算阶段(27岁)(泛灵论、中我中心)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获得守恒概念)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情绪、情感的发展及其功能;学

10、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意志及其品质、学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情绪情感,一、情绪情感的定义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主观感受、外部表现、生理唤醒)二、情绪情感的种类情绪的种类:心境、激情、应激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三、情绪情感的功能 1.适应功能 2.动机功能 3.组织功能 4.信号功能,四、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不稳定、冲动稳定外露内隐个别事物的情感丰富、社会性增强五、学生情绪情感与教育1、教育教学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培养 确立教学中的情感目标 挖掘各学科知识内在的情感成分实行愉快教育,缓解情绪紧张,2、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

11、认知调节法 合理宣泄法理智调节法 转移注意幽默法,意志,一、意志、意志行动的定义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心理过程。意志行动是指受意志支配的行动。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有: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克服困难是意志的本质特征。二、意志的品质:自觉性 盲从性和独断性 坚韧性 动摇性、执拗果断性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 自制力冲动、任性,三、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1加强目的性教育,注意培养道德情感 2组织实践活动,以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3指导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4发挥纪律对培养意志品质的作用 动机冲突的几

12、种类型: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个性发展与教育,需要及其种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学生的需要与教育;兴趣及其种类,学生的兴趣与教育 能力及其类型、能力的差异、能力的测量、影响能力形成发展的因素、学生能力的培养 气质及其类型、气质与教育 性格及其结构、影响性格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意义,需要、动机、兴趣与教育,一、需要 1、需要的定义: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2、需要的种类:来源不同: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满足需要的对象不同: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由低到高的七个

13、等级。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只有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但这不是绝对的。无论从进化的角度,还是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都是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的越晚。把低级需要称为缺失性需要,它的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把高级需要称为生长需要,它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旺盛。评价:肯定:把需要看作多层次的组织系统,认为人的需要由 低级向高级发展等观点与实际较符合,被人们所认同。否定:1、认为人的需要是自然禀赋,是与生俱来的,忽视了人的需要的社会性。2、这个理论具有假设的性质,还需要进一步的 科学论证。,二、动机1、动机的定义: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

14、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2、动机的产生: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的环境则作为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三、兴趣1、兴趣的定义:兴趣是指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2、兴趣的种类: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3、学生的兴趣与教育根据年龄特征根据个体差异,能力,一、能力极其类型1、能力的定义:2、能力的类型: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能力的差异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三、能力的测量1、智力测验“比奈一西蒙智力量表”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 现在

15、常用的智力测验: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比率智商(IQ)=MACA100)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为:IQ=100+15Z 其中Z=(X-X)/S)2、特殊能力测验,四、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的因素(素质或叫天赋)环境和教育的因素个体的主观努力和实践活动 先天因素提供物质前提和可能性,决定了能力发展的可能范围;后天因素决定了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五、学生能力的培养 注重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学生的主动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这八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的

16、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使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社交)智力;自知智力;认识自然智力启示:,气质,一、气质及其类型1、气质的定义:2、气质可以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二、气质与教育(如何根据气质规律搞好教育工作?)1对待学生应克服气质偏见 2针对学生气质差异因材施教3帮助学生进行气质的自我分析、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气质品质 4特别重视胆汁质和抑郁质学生,不同气质类型的人,性格,一、性格的定义: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二、性格的结构:态度特征 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

17、特征(认知风格:冲动型与沉思型;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三、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家庭;学校教育;同伴群体;社会实践;社会文化因素,埃里克森认为,个体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否则,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意义,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

18、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6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7繁殖感对停滞感(2550岁)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50岁死亡),学习心理与教育,学习及其分类、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动机及其分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迁移及其种类、迁移与教学 知识直观的类型、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技能及其种类、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学习策略及其种类、如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学习,一、学习的定义: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19、自主而策略地获取间接经验的过程。二、学习的分类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内容分类(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社会规范学习),三、学生学习的特点:学生的学习具有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学生的学习具有间接性 学生的学习具有自主性、策略性和风格性,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及其种类1、学习动机的定义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2、学习动机的种类: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认知内

20、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奥苏伯尔),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同一性,也存在着矛盾性。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变量。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一般而言,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耶克斯和道德森定律: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对于比较容易的任务,其最佳动机水平为较高的动机强度;对于难度较大的任务,其最佳水平则为较低的动机强度。,三、学习动机理论1、强化动机理论行为主义学派的观点。把行为的动力归结为强化。强化:凡是能增加反应频率的刺激或刺激情境均可称为强化

21、。外部强化:奖赏、表扬、批评、评分、评等级、竞赛 内部强化:成功感和自信心,2、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追求成功 回避失败3、归因理论所谓归因,是指个体对导致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的推断。最早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在前人基础上提出较成熟的归因理论,考试过后,试卷刚发下,学生们开始议论各自的成绩。“你考得怎样,小郭?”小康问。“很糟糕,”小郭感到有点难为情,“我不是做这个的料。我从来都不擅长写她所要求写的这种东西。我根本学不好。”“我这次也没考好,”小康回应:“不过我早料到这次会考不好,因为我这段时间学习很不用功,我就知道我这次会有麻烦了。不过我可不想下次再发生这种情况了

22、。”“简直难以置信,”小榕抱怨说:“真见鬼了,我居然只得B。她到底有没有认真读我写的东西啊!”“我才得C,”小冲补充:“不过我倒不觉得有多糟,我从来就没好好学过这门课,让我及格,我已经是谢天谢地了。”,韦纳三维度六因素归因模式,习得性无助感,美国学者塞利格曼等人通过实验提出的。实验:将狗固定在架子上进行电击,狗无可奈何,因为它无法预料也无法控制这种电击。然后,在把狗放在一个中间用矮墙板隔开的实验室,让他们学习回避电击。对于一般的狗来说,非常容易学会,可是对于那些遭受过电击的狗来说,绝大部分并没有学会回避,他们先是乱叫,后来干脆趴在地板上甘心忍受电击,不进行任何反应。结论:动物有了“某种外部事件

23、无法控制”的经验后,会产生一种叫做习得性无助感的心理状态。后来很多以人为被试的实验也得出同样结论,归 因,习得性无助,动机缺失,认知缺失,情绪缺失,4、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功效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1977年提出。自我效能感即自我能力感。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认为,在个体行为动机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个体对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任该任务的主观判断。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个体成败的经验 替代性经验 言语说服 情绪和生理状态,自我效能感影响行为的一个例子几年前,比尔作为一名老生来听我的课。我安排了教程结构,学生在学习下一单元之前必须掌握上一单元。每个单元测验,他们可参加三次,

24、可以获得“A”、“B”、“C”三种等级。学期初的一天,比尔参加了一次单元测验,并得了个“B”。我问他:“比尔,你想再测验一次来得到A吗?”他回答:“哦,不,老师。我并不属于能得到A的学生。”过了段时间,比尔走过来对我说,他认为在他的试卷评分中可能有错误。我检查后发现,原本正确的一道题目确实给判错了。这就把他的等级提高到了“A”,我指给他说:“你看,比尔,你终究是可以得到A的学生。”从那以后,当在单元测验中未达到“A”时,比尔几乎总是尝试第二次测验。(资料来源:德里斯科尔著,王小明译学习心理学面向教学的取向(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71),5、成就目标理论,20世纪80

25、年代由尼科尔斯和德韦克等人提出,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动机研究的一个热点。两类成就目标:掌握目标 成绩目标 不同的成就目标导致不同的动机和行为模式,掌握目标,成绩目标,掌握模式,无助模式,认知,情感,行为,两种目标定向的动机作用差异,四、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适当开展竞赛,迁移,一、迁移的定义 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二、迁移的种类1、正迁移与负迁移 2、水平迁移(横向迁移)与垂直迁移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4、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26、三、迁移与教学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对学习情境的理解 定势 原有认知结构 2、促进迁移的教学(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精选教学材料;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知识直观与知识保持,一、知识直观的类型1、实物直观(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2、模象直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3、言语直观(语文教学中有关情景与人物形象的领会;史地教学中,有关历史生活、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有关地形地貌、地理位置的领会,均少不了言语直观),二、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实

27、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的选用 2、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三、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的过度学习 5、合理的进行复习,技能,一、技能及其种类1、技能的定义 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动作方式。技能的特点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是一种活动方式,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2、技能的种类:操作技能:也称动作技能、运动技能

28、,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或认知技能,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二、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1、操作定向 2、操作模仿 3、操作整合 4、操作熟练三、学生操作技能的培训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学习策略,一、学习策略的定义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使用的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能及调控方式。二、学习策略的种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如何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1、进行有效的知识教学,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精细加工和组织 2、加强解题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

29、习惯 分析问题、理解题意的训练 思维灵活性训练,克服定势、功能固着 解题后的反思训练,积累解题经验,培养元认知能力 解题时的心理调控训练 3、教给学生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最早对心智技能进行系统研究,他于1959年系统总结了有关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加里培林概括出心智动作形成的五个阶段: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内部言语活动阶段,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心理健康的内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辅导及其目标、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一、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

30、健康是指个体能不断调节自身状态积极适应环境,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的一种持续、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的层次性心理健康的相对性心理健康的动态性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3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三、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困扰(学习方面、人际交往方面、自我意识方面、性心理方面、沉迷网络等等)心理障碍(神经症、人格障碍和性偏差等)心理疾病,心理困扰:学习方面 主要有:一是厌学情绪。二是考试紧张焦虑。人际交往方面 主要有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自我意识方面 中学生常见的自我意识偏差主要表现在过于追求完美、过度自我接受、过

31、度自我拒绝等。性心理方面 伴随着自身的生理发育,性的成熟,中学生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容易出现各种性心理困扰。如性冲动、性幻想、性恐惧、暗恋、单相思、手淫等困扰。沉迷网络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在近年来网游日益火爆的趋势下,网游的负面影响越发凸显,中学生因沉迷网络而阻碍他们正常成长的现象日益严重。,神经症:神经衰弱:容易兴奋,迅速疲倦,并常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焦虑症:以不安、紧张、担忧等情绪为主要特征的伴有明显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一种常见的神经症。强迫症:指患者在主观上感到某种不可抗拒和被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存在。患有强迫症的人,明知某种

32、行为或观念不合理,但却无法摆脱,因而非常痛苦。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悲伤、绝望、孤独、自卑、自责等,把外界的一切都看成“灰暗色”的,严重时往往有自杀倾向。恐怖症:表现为对某种特定事物、情境或人际交往所产生的强烈恐惧及其主动回避。,四、学校心理辅导及其目标 学校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与技能,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的过程。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调适性目标 发展性目标,五、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行为疗法:1、强化法 2、代币奖励法3、行为契约法 4、行为塑造法 5、示范法 6、惩罚法 7、

33、消退法 8、系统脱敏法(以交互抑制原理达到行为改变的目的),合理情绪疗法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利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 理论依据:艾利斯的ABC理论。A指诱发性事件,B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后产生的信念,C是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不合理的信念的三种特征:(1)绝对化要求(2)过分概括化(3)糟糕至极,教师心理,教师成长的阶段和途径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威信的形成与发展 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区别,一、教师成长的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关注情境阶段(“材料是否充分得当?”“如何呈现教学信息?”“如何控制教学时间?”等等)关注学生阶段(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及个别需要的问题)二、教师成长的途径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 进行教学决策训练 反思教学经验,三、教师威信的形成与发展1、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因素(1)良好的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2)能否满足学生的需要(3)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4)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2、教师威信的维护与发展(1)不断地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2)始终坚持为人师表(3)与学生交往中,要努力做到心理换位(4)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四、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区别课时计划的差异 课堂过程的差异 课后评价的差异,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