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际间的质量传递.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733921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52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际间的质量传递.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相际间的质量传递.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相际间的质量传递.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相际间的质量传递.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相际间的质量传递.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相际间的质量传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际间的质量传递.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7.3 相际间的质量传递,7.3.1 气液相平衡,单组份的物理吸收平衡:F=C-+2=3-2+2=3。,在温度、总压一定时,F=1,有:,Pe溶质在气相中的分压平衡分压。ce溶质在液相中的饱和浓度平衡溶解度。,(1)气液相平衡,(2)相平衡关系的表示方法,溶解度(相平衡)曲线:,分压对溶解度的影响:pe 增加,x 增加(T 一定);,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T 增加,x下降(Pe一定);,总压对溶解度的影响:在组份分压不变时,若P变化不大(P小于0.5MPa时),总压P的变化不影响 pe、x之间的关系。,a)pe=f(x),(T、P 恒定),说明:,b)ye x 曲线,注意:,P 对 x-y 图有

2、影响,因为对于一定的 y,P变化将导致pe的变化,pe是影响溶解度的直接原因。,气液相平衡方程(享利定律),在总压不高时(P小于 0.51MPa),溶质在稀溶液中的溶解曲线通过原点,且为直线,可表示为:,E享利常数,kPa,a)若液相为理想溶液,则在全部浓度范围内,上式均成立。此时,亨利定律与拉乌尔定律一致,E=P0。,b)不同气体:E 大,难 溶;E 小,易溶。,c)同种气体:,说明:,享利定律的其他表示法,浓度的表示方法不同,享利定律的形式不同。,X为比摩尔分率,E、H、m、m*之间的关系,E,H 之间的关系:,对于稀溶液:,cs 溶剂摩尔浓度,kmol溶剂/m3溶液。,E,m 之间的关系

3、:,若气相为理想气体:,m,m*之间的关系:,对于稀溶液:,则:m=m*,7.3.2 相际传质方向与传递极限,(1)判断过程进行的方向,(2)确定传质过程的推动力,组成为 y、x的气液相相接触,传质推动力可表示为:,或,组成为 y、x的气液相相接触,传质方向为:,y1,x1,A,y1,x1,A,y1e,x1e,过程的传质方向及传质推动力图示,(3)判断过程进行的极限,平衡为过程的极限状态,净化气体为目的:,制取液相产品为目的:,7.3.3 相际传质的双膜模型,模型要点,气液相间有稳定的相界面 相界面两侧各有一停滞膜(虚拟膜或者有效膜),膜内 的传质以分子扩散方式进行 传质阻力全部集中在虚拟膜内

4、,膜外相主体中高度湍流 传质阻力为零,即无浓度梯度。相界面上气液处于平衡状态,无传质阻力存在。,(1)传质速率方程,7.3.4 相际传质速率方程,对气相:,对液相:,气膜和液膜传质速率方程,总传质速率方程,根据相际传质的双膜模型:,同理,可推出:,其中:,(2)相界面浓度的确定,7.3.5 相际传质速率分析,气相阻力控制过程,称为气膜控制过程。,此时:,说明:气膜控制,增加气相流率,kG 提高,加快吸收过程。增加液相流速,效果不明显。,液膜阻力控制过程,此时:,称为液膜控制过程;,说明:液膜控制,增加液相流率,kL增加,加快传质,有利吸收。,双膜阻力联合控制 两者阻力均不可忽略如,中等溶解度气体的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