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推断法.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740024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实词推断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文言文实词推断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文言文实词推断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文言文实词推断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文言文实词推断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实词推断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实词推断法.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言实词推断方法,(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推断】“纟”与丝织品有关。借助句子内部语境,这里应该是“绳索”。当他们用绳索把燕父子捆绑起来。【推断】“绳”是用来捆绑东西的,这里引申为约束、制裁,绳索,(2)有飞骑犯法,善才绳之。(),约束、制裁,一、字形推断法,即根据汉字的构字方法(主要是形声,会意)来猜测字词的意义。,形声字:,晴,形旁:表示事物的类别,声旁:主要起标声的作用,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会意字:,从,表示两人前后相随,武,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2、(2)岸芷汀兰,郁郁青青。()(3)贫民虽平价不能籴。()(2001北京卷),【推断】“芷”是“艹”,与植物有关。根据“岸芷汀兰”的结构(并列短语)特点,推知“芷”与“兰”相应。“兰”为“兰花”,有香气的植物,“芷”则为“香草”。,香草,【推断】“籴”由“入”和“米”组成。整合推知,“籴”为“买入粮食”。即使是平价,贫民也没有能力买粮。,会意字:籴(d)买入粮食 粜,(tio)卖出粮食,买入粮食,部分偏旁与字义的关系:钅(古代主要指金属)、木、氵、火、土 与五行有关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与兵器有关马、牛、羊、豕、犭、鸟、虫 与动物有关辶(走)、彳(行)、忄(心)、讠(言)与

3、人的行为有关,“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自”关鼻,“目”关眼,汉字是表意的文字,一定要注意字形和表意的形旁哟!,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v.治玉,凡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者词义与 有关;凡“马、牛、羊、犭、鸟、虫”等与 有关;凡“讠(言)、忄(心)”与心理有关,“辶(辵)、彳(行)”等与 有关;,兵器,人的行为,动物类,可见字形对于推断词义有比较大的作用。通常来说,凡:形旁从“禾”与五谷有关;从“皿”与器具有

4、关;从“阝”与地名或高地有关;从“求”与毛皮关;从“隹(zhu)”与鸟雀有关;从“系”与捆绑有关;从“攴(p)”与敲击关;从“歹”与死亡有关,从“月”与肉有关,从“页”与首有关,从“目”与眼有关。总之,根据字形推断出词的大概意义范畴,再根据上下文,就可以确定词的具体含义。,1、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3、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4、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5、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6、卒(通“猝”)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斜眼看,田 地,洁白的样子,访问,拜访,美味佳肴,发军饷,1、宰臣上炙而发绕之。2、暮归,忘其牛,

5、父怒挞之。3、抚军亦厚赉成名。4、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赀。,(烤),(打),(赏),试试看:,(财),(1)浙江省试题(选句蚊对方孝孺)天台生(人名)困暑,夜卧帷中,童子持翣(sh)飏(yng)于前。译:天台生热得难受。晚上躺在蚊帐里面,童仆拿着扇子在前面给他扇。(2)全国卷试题(选句)单于曾为书嫚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形声。从女,曼声。本义:轻侮,侮辱 匈奴王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迁移练习,(4)2007年湖南省试题翻译:身虽瘁臞,犹未有益。补充原文:宓m子贱(人名)治单父(地名)。有若(人名)见之曰:“子何臞也?”宓子曰:“君不知贱不肖,使治单

6、父,官事急,心忧之,故臞q也。”(试题原注:“臞”通“癯”)译文:宓子贱治理单父,有若会见他说:“您为什么瘦了?”路子贱说:“君王不知道我没有德才,派我治理单父,政务紧急,心里忧愁,所以瘦了。”译文:自己即使憔悴、清瘦,还是没有益处。,(5)山东省试题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l颈以塞责耶!”译:他继母哭着骂他说:“你杀死我的儿子,想砍自己的颈子来搪塞吗?”(6)2009年全国卷2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mn其穷老,下渎水与之。形声。从心,敃(mn)声。本义:忧患;痛心的事译:宋世祖大明七年发生大旱灾,他的运瓜水道不再能通船,县令刘僧秀怜惜他贫穷年老,放其他沟渠的水给他。,

7、二、通假字推断法,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以借助声旁,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如“赢粮而景从”(过秦论)“景”用本义在此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影”,名词作状语,豁然开朗。“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会意字,从手,从耳,象手牵耳而割取之。古代抓到俘虏,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引申为“拿取”“夺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以“娶”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娶”。,1、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彩”,色彩,通“早”,【推断】“采”组词:神采、文采,将其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前有“云”“异色”,若下文提及“神采”“文采”,不合

8、理。从读音上寻找通假字“彩”(音同形近),语意通顺。,【推断】“蚤”“跳蚤”,无法理解。推测,在句中通“早”(音同形异),代入,语意顺畅。,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3、昌宗从旁趣说(人名),使速言。,通“雇”,雇佣,试试看:,通“翌”,第二天,通“促”,催促,“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文:同“纹”;纹路,纹理。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通“德”,感激,三、成语推断法,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殚精竭虑。殚、竭:尽赵奢之伦制其兵 不伦不类。伦:类夫晋,何

9、厌之有 贪得无厌。厌:同“餍”,满足使弈秋诲二人弈 诲人不倦。诲:教导、指导明于治乱,娴于辞令。长治久安 治:安定,太平,下面列举一些课内实词与成语的中某些词的含义一一构成同义的现象。,“或妄嗔怒”中的“妄”与成语“”中的“妄”义同,为“”之意,“在官清恪,未尝闻私”中的“恪”同成语“”中的“恪”,是“”之意。,恪守不渝,谨慎而恭敬,轻举妄动,胡乱,1、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3、因遗策,请解析下面红色的字,因循守旧 因(循):沿袭,屡试不爽 爽:差错 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人浮于事 浮: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现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成语推断法

10、: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吾亦望汝副其心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势拔五岳掩赤城,薄日薄西山靠近,副名副其实符合,速不速之客招致、邀请,拔出类拔萃超过,胜过,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观察下列句子,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四、句式推断法,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即利用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或相同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对应的词语往往在结构和意义上相反、相近、或相同。,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

11、特点。我们可据之进行判断。如:1.“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这句话前后正好语意相对,由此,可推断“亡”与“有”的意思也应相对,当“无”讲。另外,有时亦可借助整齐的句式,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这个词的正确意思。如2.“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中“固”的含义:可根据句式整齐这一特点。由“地”推出“固”也应为名词,可译为“险固的地势”。,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4、追亡逐北(亡、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5、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对应“用”,被任用)6、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腰”与戴对应,动词

12、,腰戴)7、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族”字义同“灭”字),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简”与“择”相对应,理解为“选择、选拔”。,“举”与“取”相应,意思相近,理解为“攻取”。,选择、选拔,攻取,(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4)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推断】结合具体语境,可知国“强”国“弱”是“辅周”“辅隙”的结果。“强”与“弱”相对,“周”与“隙”相对。,不周密、粗疏、疏漏,【推断】“兴国”与“亡身”相对,“忧劳”与“逸豫”相对,与“忧劳”义相反的“逸豫”就是“安逸享乐”之意了。,安逸享乐,忠不必用,贤不

13、必以。“以”同“用”,“任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与“箭”相对,为名词,意为“奔马”“党同伐异”。“伐”,讨伐。反义推断“党”为“偏袒”举类迩而见义远“迩”与“远”相反,意思是“近”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隙”与“周”相对,意为不周密、粗疏,求全责备求,民殷国富富,登峰造极登,文过饰非饰,扶危济困扶,比肩接踵接,以 成 语 为 例,责 要求 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殷富裕,造登上,到达,文掩饰 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济扶助,比紧接着,紧挨着,含义相同相近:,党同伐异伐,攻击;夙兴夜寐夜,晚;寤寐求之寐,睡觉;避重就轻就,欲盖弥彰彰,,不躲避,接近、趋向,

14、不掩盖,彰显,党,偏袒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夙,早;兴:起来;早起晚睡。形容勤奋。,寤,醒来,含义相反相对:,1、找并列结构(看哪部分与哪部分并列)2、找并列成分(哪个词跟哪个词并列)3、比较推断词义。,结构分析法小结:,五、语法分析推断法,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上是一致的,除了“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外,文言文的句子是按“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的顺序排列的。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例如: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中的“目”字,它前有状语

15、,后带宾语,用如动词,既不能理解成“眼睛”,也不能仅理解为“看”,应该理解为“用眼睛示意”促织中“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中“高”字上带宾语,用如动词,联系原文,可推断为“抬高”。,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告之于帝,帝感其诚。,(1)“诚”在句中的位置?充当什么成分?,【推断】“诚”在主语“臣”之后,在谓语动词“知”的前面,可知,它充当状语成分。“诚”应是副词,意为“的确、实在”。,的确、实在,【推断】“诚”在代词“其”的后面,“诚”是谓语动词“感”的宾语。“诚”应是名词,意为“诚意、诚心”。,诚心、诚意,(2)“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提示:炊爨:烧火做饭(2000年)这个选项中,“

16、樵”解释为“打柴”对吗?,【推断】“樵”前面有动词“取”,可见“樵”是它的宾语,名词。词义应该是“木柴”。“打柴”显然不当。,(3)规小得而大失者也。规:谋求(09年重庆卷)这个选项中,“规”解释为“谋求”,对吗?,【推断】“规”后带有宾语“小得”,“规”应该是动词。结合上下文,地方官员接受贿赂的事情一旦败露,官职俸禄都被剥夺,这实在是谋求小利而失去大的。所以,解释为“谋求”是对的。,(4)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条”带有宾语“其言”,应该是个动词。结合语境,把“他的话”一条一条的分好,写在壁上。可以理解为“整理”。,六、语境分析法,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

17、对稳定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推断:“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应”可释为“随着,和着”。,推断:“应”和“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上,而“对”为“回答”之意,“应”为“应答”。,例:辨析“应”在句中的实词义,(3)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弄璋?弄瓦?,联系上下文,寻找有效信息:“我夫人有娠”

18、(娠:怀孕)“果双生一男一女”“璋也弄,瓦也弄”,弄璋:生男弄瓦:生女,“璋”是好的玉石,顶端作斜锐角形,是古代贵族在举行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礼器。给儿子“璋”玩,一方面是希望他有玉一般的品德,一方面又希望他成为贵族,可以“光宗耀祖”。后来就把生下男孩子称为“弄璋之喜”;“瓦”是纺车上的零件。给女儿“瓦”玩,是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红(gng)之意。所以,“弄璋”指的是生了儿子,“弄瓦”指的是生了女儿。,(4)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然曩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觝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虎熟视久之,

19、至以首觝触”“而儿痴,竟不知怪”“其一惧”,庶几:差不多 你认为这种解释正确吗?,结合上下文,寻找有效信息,庶几:希望,不正确。那“庶几”是什么意思呢?,(09年湖北卷),什么意思?,例:选出下列划线句正确的一项,齐武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应当让他有所成就。”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黠儿”为褒义,故选B),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推断】结合上下文“项王迷失道”“田父”“左”“项王陷大泽中”“汉追及之”,可知“绐”应是“欺骗”义,此处与“丝织品”无关。,“绐”作何解释?,注意:具体语段中,推断六法要互为辅助,互为验证!,课堂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