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蜜蜂病害诊治.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750043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5.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全蜜蜂病害诊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最全蜜蜂病害诊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最全蜜蜂病害诊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最全蜜蜂病害诊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最全蜜蜂病害诊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全蜜蜂病害诊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全蜜蜂病害诊治.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蜂业概况及蜜蜂主要病敌害,代平礼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2012年5月30日 四川成都,主要内容,一、中国蜂业现状二、中国蜂病概况,一、中国蜂业概况,养蜂规模各地区蜂业情况介绍我国养蜂特点及问题我国蜂业展望,1.我国蜂业规模,(FAO),我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蜂群数量及蜂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全国蜜蜂饲养量维持在820万群,占世界1/8。,蜂蜜产量,(FAO),蜂蜜单产,2.各地区养蜂情况简介,华北地区东北内蒙地区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省市: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蜂群数:70多万群;年产蜂蜜:2.4万吨;蜜源植物:荆条、洋槐、枣树等;特点:消费市场大,加工能力

2、强,科研机构、检测机构和蜜蜂育种、保种中心。山西省是我国蜂药研发和生产的主要基地。,东北内蒙地区,省市: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蜂群数:83万群;年产蜂蜜:3.3万吨;蜜源植物:椴树、刺槐、胡枝子、向日葵、荞麦、牧草等;特点:转地放蜂量大,是我国椴树蜜主要生产和出口基地,是我国蜜蜂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重要基地。,华东地区,省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蜂群数:190万群;年产蜂蜜:13万吨;蜜源植物:油菜、紫云英、荔枝、龙眼、柑橘等;特点:饲养技术水平较高,科研和加工力量雄厚,蜂王浆产量占全国总产量50%以上。,中南地区,省市: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蜂群数:190

3、万群;年产蜂蜜:13.5万吨;蜜源植物:河南、湖北、湖南主要有油菜、枣树、刺槐、紫云英等;广东、广西、海南以荔枝、龙眼、山乌柏、八叶五加为主;特点:是我国蜂蜜的重要加工和出口基地,蜂产品消费能力强。,西南地区,省市: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蜂群数:230万群;年产蜂蜜:6.5万吨;蜜源植物:除西藏外,气候温和,蜜源植物和蜜蜂品种资源丰富,四季蜜源不断;特点:是我国主要的蜜蜂繁育基地和蜂蜜生产基地之一。,西北地区,省市: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蜂群数:50万群;年产蜂蜜:1.4万吨;蜜源植物:夏秋季蜜源植物种植面积大,特色蜜源植物和草地植物等蜜源资源丰富。特点:蜜源植物未得充分利用,

4、单产水平低,青海、甘肃是夏秋季转地放蜂比较集中,青海生产的蜂王浆品质优良。,3.我国养蜂的特点,蜂群数多(820多万群)养蜂人多(30多万)蜂蜜产量高(48kg/群)蜂王浆产量高(世界的90%)蜂产品出口量大(蜜蜂1/4,花粉1/5,王浆1/3)蜂蜜品质差,4.我国养蜂的问题,劳动强度大效益不高蜂蜜不成熟养蜂人老龄化机械化程度低组织化程度低,中国第一线养蜂人员年龄构成与变化,1987,1995-1997,2002-2007数据引自陈黎红(2007),2012年数据为山西灵石县2012年3月1日调查数据,仅供参考。,5.蜂业发展展望,30万吨(7.2万吨),3500吨(1300吨),6000吨(

5、1200吨),500吨,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蜂产品,作物授粉,据 FAO估计,100余种作物品种为146个国家提供了90%的食物,其中71种是通过蜜蜂授粉的。据统计,目前每年我国蜜蜂授粉促进农作物增产产值超过500亿元,为水果、设施蔬菜授粉新增经济效益可达160亿元。,保持生态平衡,蜜蜂授粉对于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世界上已知有16万种由昆虫授粉的显花植物,其中依靠蜜蜂授粉的占85%。,养蜂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农业部于2010年2月份相继出台了农业部关于加快蜜蜂授粉技术推广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农牧发20105号)文件和蜜蜂授粉技术规程(试行)(农办牧20

6、108号)文件。2010 年12 月27日正式颁布了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唯一为蜜蜂单独颁发了“十二五”规划。,新目标(2015 年),蜂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养蜂数量力争达到1000 万群;在提高质量的前提下,力争蜂蜜年产量达到50 万吨。生产方式转变取得显著进展。50%的专业养蜂户蜂群饲养量达100 群以上;蜂农专业合作组织比重由目前的不足25%提高到50%;养蜂业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得到逐步提高。蜜蜂授粉增产技术得到大力推广。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技术得到普及,形成一批专业化的授粉蜂场,初步实现蜜蜂授粉产业化。,蜜蜂资源保护和种蜂生产能力明显增强。蜜蜂资源基因库、保

7、种场、保护区建设得到完善;优质种蜂年供应能力由目前的2万只增加到4 万只。蜂产品质量安全大幅提高。规模养蜂场户基本建立养殖档案和养蜂日志,兽(蜂)药等投入品使用规范;蜂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基本建立,蜂产品质量检测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更趋完善。蜂业产业化加快发展。60%以上的蜂农加入专业合作组织,蜂农与企业的蜂产品产销衔接更加紧密;行业组织在技术培训、产销衔接、信息发布、维权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我国养蜂业保持稳定持续发展的重点,推进标准化饲养。切实加强疫病防控,有效降低传染病、多发病的发病率,解决兽药残留超标等突出问题。大力推广普及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技术。扶持养蜂业产业化组织化发展。加强

8、资源保护与利用。完善质量标准、检测、评价体系。,二、中国蜂病概况,蜜蜂种类及我国主要饲养蜜蜂的特点 我国主要蜜蜂病虫害简介 蜂群检查及病虫害识别 检疫性病害介绍,1.蜜蜂种类及我国主要饲养蜜蜂的特点,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特点,意蜂分蜂性弱,蜂王产卵力强,哺育力强,能维持强群;善于采集比较集中的大宗蜜源。抗巢虫力强,抗蜂螨力弱。易发病虫害:大蜂螨、小蜂螨、麻痹病、美幼病、欧幼病、微孢子虫病等。,中蜂盗性强,分蜂性强,在缺乏饲料或病虫害侵袭时易飞逃。嗅觉灵敏、采集时间长、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和抗逆性强。中蜂抗蜂螨力强。易染囊状幼虫病和欧洲幼虫腐臭病,易受大蜡螟、小蜡螟和胡蜂的危害。,2.我国主要蜜蜂病

9、虫害简介,蜜蜂发育过程(工蜂为例),卵 3天,幼虫 6天,蛹 12天,成蜂 90天,病害四面体,病害流行原理,白垩病,3.蜂群检查及病虫害识别箱外观察,动作变化:呆滞、迟缓、颤抖、爬行、吻伸出、烦躁等。形态变化:畸形、翅膀残缺、体躯缩小或腹部膨大、幼虫死亡腐烂、白垩状等。色泽变化:变棕、变黑、变黄或变白。气味变化:产生臭味。,蜂群检查及病虫害识别箱内检查,蜜蜂有无异常行为。箱底有无死蜂及幼虫尸体。提脾检查蜜蜂身体上有无大蜂螨。挑开封盖,挑出蜂蛹,查看有无蜂螨。提出子脾,观察卵、幼虫分布和发育情况,有无花子、幼虫体色异常或死亡幼虫。,蜂群检查及病虫害识别个体检查,对成年蜂和子脾进行检查。成年蜂:

10、主要检查蜂箱门口和附近场地上蜜蜂的状况。子脾:每群蜂取封盖或未封盖子脾2张以上,主要检查子脾上的未封盖幼虫或封盖幼虫和蛹的状况。,蜜蜂死亡,幼虫、蛹死亡,成峰死亡,蜂群检查及病虫害识别病虫害识别,美幼病,欧幼病,囊幼病,白垩病,有臭味,无臭味,幼虫、蛹死亡,酸臭味,不能拉丝,鱼腥臭味,能拉丝,石灰石状,龙船状,水袋状,蜂螨,麻痹病,微孢子虫,螺原体病,成峰陆续死亡,翅畸形,翅完整,绒毛脱落、体黑、抖动,绒毛未脱落,不抖动,中肠苍白色,吻不伸出,中肠为透明,吻伸出,农药中毒,花粉中毒,成蜂集中死亡,采集蜂死亡,腹部弯曲,吻伸出,幼蜂异常,腹部膨大,充满花粉,4.检疫性病害介绍,1、美洲幼虫腐臭病

11、2、欧洲幼虫腐臭病3、白垩病4、蜜蜂微孢子虫5、大蜂螨狄斯瓦螨6、小蜂螨梅氏热厉螨,1、美洲幼虫腐臭病,病原为幼虫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larvae)。具周身鞭毛、能运动、能形成芽胞。菌落小,乳白色,圆形,表面光滑,略有突起并具有光泽。若接种到没有葡萄糖的培养基上,34d内形成芽胞。,流行病学,常年均有发生,夏秋高温季节呈流行趋势,轻者影响蜂群的繁殖和采集力,重者造成全场蜂群覆灭。幼虫芽胞杆菌主要是通过幼虫的消化道感染。带有病死幼虫尸体的巢脾是病害的主要传染源。内勤蜂在清理巢房和清除病虫尸体时,把病菌带进蜜、粉房,通过饲喂将病害传给健康幼虫。病害在蜂群间的传播,主要是养蜂人员将

12、带菌的蜂蜜作饲料,以及调换子脾和蜂具时,将病菌传染给健康蜂。另外,盗蜂和迷巢蜂也可以将病菌传给健康群。孵化后24h的幼虫最容易感染,老熟幼虫、蛹、成蜂都不易患此病。西方蜜蜂比东方蜜蜂易感。中蜂至今尚未发现此病的危害。,症状,蜜蜂的幼虫一般在45日龄开始表现出症状;幼虫体色有正常的白色逐渐变深,最后成为褐色或黑褐色;虫体不断失水干瘪直至最后成为紧贴于巢房壁难以清除的鳞片状物。病虫多于封盖后死亡,少数也在封盖前或蛹期死亡。死亡幼虫的巢房封盖颜色变深,下陷,穿孔。病虫尸体腐败后成胶状,有腥臭味,用镊子可挑取拉出3厘米左右的细丝。巢脾常见卵、幼虫、封盖蛹相间的“插花脾”现象,蜂群出现“见子不见蜂”。,

13、(图片引自网络),诊断,显微镜检测 挑取死亡幼虫的尸体涂片,置于10001500倍显微镜下观察,较多单生或呈链状的杆菌及芽孢。牛乳凝集实验 由于幼虫芽孢杆菌在遇不良环境形成芽孢时会产生大量的凝乳酶,所以取新鲜牛乳23ml置试管中,再挑取幼虫尸体少许,加入试管中,充分混合均匀,加热到74,若为美洲幼虫腐臭病,在40s内即可产生坚固的凝乳块;健康幼虫需要在13min以后才产生凝集块。,荧光检查 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干燥的鳞片状病虫尸体置于紫外光灯下,在紫外光照射下鳞片会发出强烈的荧光,通过此可以初步诊断为美洲幼虫腐臭病。生化诊断法 幼虫芽胞杆菌能分解葡萄糖、半乳糖、果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蔗糖、

14、甘露醇、卫矛醇;不水解淀粉;不产生靛基质,缓慢液化明胶,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PCR反应引物(16S rRNA)Primer1 5 CTTGTGTTTCTTTCGGGAGACGCCA 3 Primer2 5 TCTTAGAGTGCCCACCTCTGCG 3,病群隔离换王重病群:换箱换脾,换下的蜂箱严格消毒,换下的脾烧毁处理。轻病群:换下的脾用0.1新洁尔灭消毒。,防治方法,(图片引自网络),2、欧洲幼虫腐臭病,蜂房蜜蜂球菌(Melissococcus pluton)革兰氏阳性菌,披针型,单个、成对或链状排列,大小为0.50.7m1.0m,无芽胞。在平皿上菌落乳白色,边缘光滑,中间透明突起。,流

15、行特征,蜂房蜜蜂球菌能在病虫尸体中存活多年,在粉蜜中能保持长久的毒力。内勤蜂在清除巢房病虫和粪便时,口器被病菌污染,在哺育幼虫时,将病菌传给健康幼虫。盗蜂、迷蜂巢及养蜂人随意调换子脾、蜜粉脾和蜂箱也可将病菌互相传播。东方蜜蜂比西方蜜蜂容易感染,尤以中蜂发病较重。在蜜蜂育虫期均可发生,一般在春天达到最高峰,入夏以后发病率下降,秋季有时仍会复发,但病情较轻。各龄未封盖的蜂王、工蜂、雄蜂幼虫均易受感染,一般是12日龄的幼虫感病。,症状,一般12日龄染病,34日龄幼虫死亡。患病幼虫体形及体色均会发生变化,幼虫身体塌陷,体节消失,逐渐在巢房底部腐烂,虫体发出酸臭味,体色由白色逐渐加深成黄色,直至最后呈黑

16、褐色。初期尸体有粘性但不能拉成细丝,最终病虫尸体干枯成为无粘性,易清理的鳞片。发病严重时,巢脾会出现“插花子”的现象;由于大量幼虫在封盖前死亡,并被清走,所以蜂群会出现见子不见封盖。,(图片引自网络),诊断,病原诊断 制成悬浮液,用2%石炭酸复红溶液染色,镜检。0.5 m1.0 m大小成单个或成串或头尾相接成对或成短链状或成簇状排列的短披针形球菌。PCR诊断 MP16SF 5 GAAGAGGAGTTAAAAGGCGC 3 MP16SR 5 TTATCTCAAGGCGTTCAAAGG 3,防治方法,病群隔离换王重病群:换箱换脾,换下的蜂箱严格消毒,换下的脾烧毁处理。轻病群:换下的脾用0.1新洁尔

17、灭消毒。,3、白垩病,病原为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蜂球囊菌是异菌体形。孢子在暗绿色的孢子囊里形成,球状聚集。孢子囊的直径为47140m,单个孢子为球形,大小为3.04.0m1.42.0m。,传播途径与发病规律,主要通过孢子传播,病死幼虫和病菌污染的饲料、巢脾都是主要传染源。蜜蜂幼虫食入蜂球囊菌污染的饲料,孢子就在肠内萌发,菌丝开始生长,尤其是在中肠,菌丝生长旺盛,然后菌丝穿过肠壁,使肠道破裂,同时在死亡幼虫体表形成孢子囊。白垩病的发生与多雨潮湿,温度不稳有关。春末夏初昼夜温差较大,气候潮湿,蜂群大量繁殖,急于扩大蜂巢,往往由于保温不良或哺育蜂不足,致使外围幼虫受冷,此时

18、最易发生白垩病,花粉缺乏可使病情加重。,症状,幼虫患病后,虫体开始肿胀并长出白色的绒毛,充满巢房。接着虫体皱缩、变硬,房盖常被工蜂咬开。幼虫死亡以后,初呈苍白色,以后变成灰色至黑色。幼虫尸体干枯后成为质地疏松的白垩状物,表面覆盖白色菌丝。严重时,在巢门前能找到块状的干虫尸。,诊断,病原诊断 挑取少量病死幼虫尸体表面物于载玻片上,加一滴蒸馏水,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果看到白色似棉纤维般的菌丝和含有孢子的孢子囊,孢子呈椭圆形时,即可确诊为白垩病。分子诊断 CBP1或CBP2作正向引物,CBP3作反向引物,特异扩增蜂球囊菌核rDNA的ITS15.8sITS2区域,可以得到分子量约500 bp的单一扩

19、增片段。,防治,加强管理: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空气流通的场所放置蜂群;不使用来路不明的花粉。换箱换脾:取出病虫脾及发霉变质的蜜粉脾,换以清洁的蜂箱和巢脾。消毒:换下的巢脾用燃烧硫磺密闭熏蒸消毒4小时以上,可按每10张巢脾放入硫磺35克计算。,4、蜜蜂微孢子虫,A: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B:西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apis),呈长椭圆形,长5.06.0 m,宽2.23.0 m;孢子外壳为几丁质,内有液泡和极丝。,(刘锋,2009),侵染过程,激活孢子内压的升高;极膜层和后极泡膨胀;孢子发芽胞原质射入寄主细胞,完成侵染过程,(刘锋,2009),流行病学特征,病

20、蜂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患病蜂群的蜂箱、被污染的蜂产品也是孢子传播的媒介。消化道是微孢子虫感染的主要途径,经口传染而发病。潜伏期约为15天,潜伏期的长短与感染途径、蜜蜂本身的抵抗力、环境卫生等因素有关。但是在潜伏期内就可传染其他蜜蜂。冬、春、初夏季是流行高峰,因潮湿多雨、气温低,蜜蜂出巢排泄受影响,引起下痢,污染蜂箱、巢脾及饲料。,发病症状,在巢框上或巢门口发现黄棕色粪迹;行动缓慢,萎靡不振,失去飞行能力;中肠灰白色,环纹模糊,失去弹性。,(图片引自网络),镜检,取病蜂置研钵中,加2-3ml无菌水研碎后制成悬浮液,置干净载玻片上,在400-600倍的显微镜下进行检查,具有折光的孢子。,300,防

21、治方法,加强饲养管理早春应及时更换病蜂群中的蜂王。蜂群越冬需要优质的饲料,饲喂花粉蒸气消毒;越冬具有干燥和通风的环境条件;,防治方法,严格消毒蜂箱及巢框可用23氢氧化钠液清洗,也可用火焰喷灯灼烧;巢脾可用冰醋酸消毒。药物防治 米醋、柠檬酸。,5、大蜂螨狄斯瓦螨,巢门有许多翅、足残缺的幼蜂爬行,有时还可见附着的蜂螨。,大蜂螨在未封盖的幼虫房中产卵,繁殖于封盖幼虫房,寄生于幼虫、蛹及成蜂体,吸取血淋巴,造成蜜蜂寿命缩短,采集力下降,影响蜂产品产量。,大蜂螨在成蜂体上,(图片引自网络),(引自Anderson D.,2006),大蜂螨在蜂蛹上,(Anderson D.,2006),大蜂螨在封盖房中繁

22、殖,检查寄生率,直接检查法随机由蜂箱的巢箱提出三张巢脾,每张巢脾均采用五点取样的方法随机夹取100只蜜蜂,共检查300只蜜蜂是否寄生有蜂螨,最终得出寄生于蜂体的蜂螨寄生率。寄生率(%)(有螨寄生的蜂数/检查总蜂数)100%注:该方法可应用于蜂巢中封盖子脾不多,蜂螨多集中于成年工蜂体上的时期。,幼蜂检查,随机提取三张子脾,每张采用大五点随机挑开50个封盖蜂房,观察有无蜂螨。寄生率(%)(有螨封盖子数/检查总封盖子数)100%注:该方法可应用于蜂巢中有较多子脾,蜂螨多集中于封盖子脾内的时期。,(图片引自网络),春季蜂王开始产卵、蜂群内有封盖子脾时就开始繁殖;夏季蜂王产卵力旺盛,蜂螨的寄生率保持相对

23、稳定状态;秋季外界气温低,蜜源缺乏,蜂群群势下降,蜂螨的寄生率急剧上升;秋季或初冬蜂王停止产卵,蜂群内无子脾时,蜂螨停止繁殖,以成螨在蜂体上越冬。,发生规律,防治方法,春繁前20天先扣王,然后放王产卵,蜂螨同步进入封盖子繁殖,将封盖子抽出,冷冻将螨清除。雄蜂诱杀、割除雄蜂巢房。化学防治:最好在早春蜂王尚未产卵和晚秋蜂王停止产卵,蜂群内没有封盖子脾的有利时机施药。氟胺氰菊酯,有机酸。,6、小蜂螨梅氏热厉螨,(罗其花,2011),生物学特性,小蜂螨的个体发育分四个阶段,即卵、幼虫、若螨和成螨。成年小蜂螨行动敏捷,常在巢脾上迅速爬行。小蜂螨大部分时间都在封盖巢房内度过,靠吸食蜜蜂幼虫或蛹的血淋巴生存

24、。由于小蜂螨的口器无法刺穿成蜂的几丁质,因而无法吸食成蜂的血淋巴,所以在成蜂体上只能短暂停留1-2天。小蜂螨卵期为12 h,从卵到成螨的发育只需6 d。待蜜蜂出房时,子代成螨及其母亲螨随寄主一同出房寻找新的寄主。,发生规律,连续有幼虫的蜂群,小蜂螨可终年繁殖。在寒冷的冬季或蜂群完全没有幼虫的情况下,小蜂螨不能存活。外界蜜粉源植物的质量和数量也间接影响了小蜂螨的种群波动,因为蜜粉源直接影响了幼虫数量的增减,而幼虫数量的变动则引起小蜂螨种群的波动。在北京地区,每年6月以前,蜂群中很少见到小蜂螨,但到7月以后,小蜂螨的寄生率急剧上升,到9月份即达到最高峰,11月上旬以后,外界气温下降到10以下,蜂群内又基本看不到小蜂螨。在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终年都有小蜂螨的寄生,尤其在雨水较多的年份或阴雨连绵的天气发病率较高。,小蜂螨的扩散与传播,成年工蜂的错投、盗蜂和分蜂为小蜂螨在蜂群间的自然扩散提供了方便。小蜂螨在不同蜂群或不同蜂场间的主要传播途径则依赖于巢脾、蜂具的混用、蜂群的合并等。长距离的转地养蜂为小蜂螨的快速、大面积传播提供了可能。,防治,断子治螨升华硫,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