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759648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资料搜集:夏新凌PPT制作:胡思祺讲解:黄一展,合作学习情况,10.18 进行讨论课题,资料整理。10.20 进行PPT制作 10.26 讲解稿撰写,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一、哈特曼的生平二、自我心理学的发展三、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理论四、对哈特曼的评价,哈特曼(Heinz Hartmann,1894-1970)生于德国一个显赫的知识家庭,早年学医获医学博士学位,并选修了许多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课程。在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在维也纳随安娜学习精神分析。二战爆发后,他移居美国,研究自我心理学,主办儿童精神分析研究杂志。他曾任纽约精神分析学会会长和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主席,被认为是二战后精神分

2、析自我心理学方面最著名的理论家、自我心理学之父。他的自我心理学与适应问题(1939)可以与弗洛伊德的自我与伊底(1923)相媲美,被誉为自我心理学发展的第二块里程碑。他还出版有自我心理学文集(1964)。,哈特曼的生平,哈特曼的主要贡献是:澄清了弗洛伊德体系中关于自我心理学的一些模糊认识;把精神分析的一些命题恰当地纳入普通心理学,试图建立精神分析与学院心理学之间的联系。,自我心理学的发展,(一)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思想 三个发展阶段:创伤范式:如果病人把内心的“创伤经验”倾吐出来,病症就会消失。内驱力范式:此时的自我心理学思想还是一种本能理论,把自我看作是一种先天的内驱力自我范式:标志着自我心

3、理学的思想初具轮廓,把自我看作人格结构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二)安娜的理论 1、更重视自我的作用,安娜认为本我对心理活动并没有绝对的支配作用,相反,自我对伊底可以起到约束和指导作用,所谓“伊底”(又译为:本我、潜我、它我、伊,是拉丁文的“它”在英语中被译为:ID),是指“心”完全无意识的部分,也就是潜意识的结构部分,由先天的本能、基本的欲望所组成。,安娜.弗洛伊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最小的女儿,1895年12月3日生于奥地利,1938年随其父移居英国,后来成为一位著名的儿童精神分析学家。先后获得美国杜克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担任过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主编

4、和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名誉会长。她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其父后期的自我心理学思想,对自我心理学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她系统总结和扩展了其父对自我防御机制的研究。,2、丰富自我防御机制安娜归纳其父亲提出的10种防御机制,又补充了自己提5种:(1)压抑作用;(2)否定作用;(3)禁欲作用;(4)投射作用;(5)利他主义;(6)移置作用;(7)自我约束作用;(8)反向作用;(9)反转;(10)升华作用;(11)心力内投;(12)对攻击者的认同;(13)隔离作用;(14)抵消作用;(15)退行作用,3、自我发展路线(1)依赖情绪自信;(2)吮吸正常饮食;(3)大小便不能自控能够自控;(4)不管自己的身体负起

5、责任;(5)关注身体关注玩具;(6)自我为中心建立友谊,(三)、哈特曼使自我离开了伊底,成为一个独立的心理实体,1939年自我心理学及其适应问题的发表标志着自我心理学理论的形成。,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一、哈特曼提出无冲突的自我领域。他认为人并非对环境的每一适应过程或每一学习过程都是冲突,冲突外还有很多成熟和学习过程。诸如知觉、思维、记忆、语言、创造力的发展乃至各动作的成熟和学习等自我的适应机能,并不是自我与伊底内驱力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们是在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里发展着。,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二、自我的起源和自主性的发展(一)起源他认为本我,自我都是遗传的,是同时产生发展的,分化前,既没本我,也没

6、自我。而弗洛伊德说,人生下来就有本我,而后(24岁)发展自我,46岁发展出超我。,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哈特曼认为自我独立于伊底,与伊底同时存在,提出自我和伊底是从“未分化基质”中分化出来的。本能驱动力 自主性装备,(二)自我的自主性发展自我发展的初级自主性:初级自主性,指那些先天的独立于伊底的没有冲突的自我机能。如,知觉,学习,记忆等。自我发展的次级自主性:从伊底的冲突中发展起来,并可以作为健康地适应生活的工具的那些自我机能。,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理智化作用:人们为了防御潜意识动机而故意用某种智力活动来压抑它。,防御机制的理智化 适应的自我的次级自我,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三、自我的适应过程1、

7、适应的实质:,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2、个体对环境的适应 自体形成(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个体对环 异体形成(改变环境使自己更适合环境)境的适应 对有利于生存的新环境做出选择,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3、人类适应的操作手段和适应过程的关系(1)两种适应形式:进步的适应 倒退的适应(2)整体适应:自我的整合机能 衡量各种利弊,比较长期和短期利益 做出正确的选择,实际上是自我的整合机能,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4、外部环境对适应的影响“正常期待的环境”正常期待的环境婴儿的自我 环境 自我调节机能,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四、能量的中性化定义:把本能能量改造成非本能模式的过程。,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哈特曼与弗洛伊德

8、的能量中性化比较:,对哈特曼的评价,1、创立了自我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影响后来的大批自我心理学家。2、澄清弗洛伊德和安娜的模糊的自我心理学思想,这样扩大了精神分析的目的和范围。3、哈特曼侧重研究自我的发生和发展。开辟了精神分析的发展心理学。,对哈特曼的评价,4、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把自我和伊底绝对的分割开来;对弗洛伊德的伊底的决定作用又是妥协的。哈特曼的整个自我心理学体系都是以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这一概念的提出时精神分析对自我的研究找到了立脚点,拓展了精神分析的范围。,小结,哈特曼围绕着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展开整个自我心理学体系,包括自我的起源、自我的自主性发展、能量的中性化和自我的适应过程等。哈特曼提出了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标志着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的真正建立,所以他被誉为自我心理学之父。他明确将这一概念纳入精神分析,扩大了精神分析的范围,引起了精神分析的实质性变化。,参考文献,哈特曼自我心理学述评 刘翔平-心理科学-19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