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时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759929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1课时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21课时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21课时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21课时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21课时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1课时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1课时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1课时 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考点3物质的推断,考点聚焦,归类示例,例1 2012肇庆 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可行简便的方法是()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B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C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类型一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归 类 示 例,第21课时 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D,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21课时 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考点聚焦,归类示例,解析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三种气体中,熄灭的应是二氧化碳,燃烧得更旺的是氧气,发现气体燃烧的是一氧化碳。,第21课时 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考点聚焦,归类示例,解析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

2、石灰水变浑浊,而一氧化碳不可以。向软塑料瓶内倒水、振荡,能使塑料瓶变瘪的是二氧化碳,不变瘪的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而一氧化碳不可以。,变式题 2012株洲 两个软塑料瓶中分别充满CO和CO2两种无色气体,下列试剂不能将二者鉴别出来的是()A澄清石灰水 B水C紫色石蕊溶液 D氯化钠固体,D,方法点拨 检验和鉴别一般是根据被检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或反应时的特征现象对物质进行确认或区别,要求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第21课时 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类型二 物质的提纯(又称除杂),命题角度:考查对物质进行提纯的能力。,A,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21课时 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

3、解析 氧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时可以将其除去,再通过浓硫酸将带出的水分吸收,从而得到干燥的氧气。,考点聚焦,归类示例,变式题 2012株洲 下列选项中括号内物质为杂质,右边为除杂试剂,其中不合理的是()A氯化钠固体(碳酸钙)水B氧气(水蒸气)浓硫酸C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铁粉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D,第21课时 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解析 灼热的氧化铜会与一氧化碳反应,不能将二氧化碳除去。,方法点拨 解答此类题目一般是根据杂质在性质上与被提纯物质的不同,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杂质进行转化或除去。,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21课时 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类型三 物质的

4、推断,命题角度:根据框图信息或相互间的化学反应推断物质成分。,例3 2013滨州 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B都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C、D均为气体单质,人和动物吸入C后,体内 的营养物质会发生缓慢氧化。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211所 示(反应条件已略去)。,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21课时 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解析 A、B都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可能是CO和CO2或H2O和H2O2,C、D均为气体单质,所以A和B就只可能为H2O和H2O2,C就是O2,B是H2O,B(H2O)通电又生成了D(H2)和C(O2),氢气和氧气反应又生成了水。水和过氧化氢由于二者的分子结构不同,所

5、以化学性质不同。,考点聚焦,归类示例,(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B_。(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A、B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不同,原因是_。,H2O,H2O2,二者的分子结构不同,第21课时 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解析 根据甲为黑色固体且能燃烧生成无色气体乙或丙,可以推测甲为炭,乙、丙分别为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又由于丙点燃也能生成乙,故丙为一氧化碳,乙是二氧化碳。,考点聚焦,归类示例,变式题 2012自贡 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6、A甲是一种化合物 B乙是一氧化碳C丙是一氧化碳 D丙是二氧化碳,C,第21课时 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22课时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第22课时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考 点 聚 焦,考点聚焦,归类示例,考点1预测实验现象,推理实验结论,第22课时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考点2组合实验装置,考点聚焦,归类示例,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22课时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第22课时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考点3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考点聚焦,归类示例,指用批判的思想对题中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装置等进行否定或指出不合理的地方,使得最终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装置最优化。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

7、行评价:化学反应原理是否正确;实验操作方法是否可行;是否符合经济的原则;推理过程是否严密;对环境是否会产生危害等。,第22课时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考点4开放性实验的设计,考点聚焦,归类示例,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22课时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水倒吸,纯度,类型一 预测实验现象和结论,归 类 示 例,第22课时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22课时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考点聚焦,归类示例,小燕:取汽水样品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_。小苗:振荡汽水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以上两个方案中,我认为_(填“小燕”或“小苗”)的方案

8、是正确的。活动与探究二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铁和氧化铜中的一种或两种,小艺进行如下探究。,变浑浊,变红,CO2Ca(OH)2=CaCO3 H2O,小苗,第22课时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考点聚焦,归类示例,写出其中任意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FeH2SO4=FeSO4H2(或 CuOH2SO4=CuSO4H2O或FeCuSO4=FeSO4Cu),第22课时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考点聚焦,归类示例,活动与探究三 实验桌上老师提供了六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盐酸、氯化钠、硫酸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为了区分它们,给六瓶溶液编号为A、B、C、D、E、F。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第22课时 实验

9、的设计与评价,考点聚焦,归类示例,ZnSO4,HCl,Na2CO3,第22课时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考点聚焦,归类示例,产生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D、E中现象可以交换),产生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B,第22课时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考点聚焦,归类示例,解析 本题中三个实验设计涵盖了初中化学的多个章节,考查面较广,考查内容主要是根据实验设计预测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时,要注意答题语言要科学、准确。,方法点拨 根据使用的实验装置和涉及的反应原理,对实验的现象进行合理的预测。关键是要理解装置中的物质在反应时可能产生的现象。另外,在描述实验现象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和简洁。,第22课时 实验的

10、设计与评价,类型二 组合实验装置,命题角度:根据实验原理选择适当的仪器组合成完整的装置,达到某一实验目的。,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22课时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考点聚焦,归类示例,(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B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_。(2)C、D中看到的现象分别是_、_。(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_;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_。,D中有液体进入,有气泡产生,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C中液面下降,CO2 H2O=H2CO3,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成分发生反应,第22课时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解析 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H2O2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后生成O2;生成的氧气进入到B中与

11、白磷接触,但室温下没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白磷不燃烧;氧气继续进入C装置内并把稀盐酸压入了D中,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CO2进入到E中,与水反应生成H2CO3,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剩余气体从E出来就进入到了F内,F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的气体。,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22课时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考点聚焦,归类示例,(1)A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根据A 装置的适用条件改进后得到B 装置,其中仪器c 的名称是_。,CaCO32HCl=CaCl2H2OCO2,锥形瓶,第22课时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3)从上述装置中选出一种用于收

12、集氢气,对应的编号是_。(4)E装置从a、b 中某一个接口进气,可以代替C、D 装置收集气体,并且可以减少气体向空气中逸出。现用A、E装置来制取并收集氧气,连接A 装置的应是_(填“a”或“b”)口。,考点聚焦,归类示例,a,D或E,第22课时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解析,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22课时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类型三 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命题角度:对常见的实验操作设计进行评价。,考点聚焦,归类示例,B,第22课时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考点聚焦,归类示例,第22课时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类型四 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命题角度:对常见的实验方案进行有效设计。,考点聚焦,归类示例,分子不断地运动,无

13、色酚酞溶液变红,第22课时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考点聚焦,归类示例,(2)图225中 Y 形导管平放于桌面,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结论:_。,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无明显变化,H2OCO2=H2CO3,第22课时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考点聚焦,归类示例,若把 Y 形导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如图226),a 管位于上方,b 管位于下方,两石蕊试纸均湿润,可观察到 b 管中试纸变色比 a 管明显,原因:_。,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主要从b管中通过,第22课时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解析(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水显碱性,能使另一处的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氨分子能运动。(2)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无明显变化,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同样的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色,a管不明显,b管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主要从b管中通过。,方法点拨 实验的设计是对实验更高层次的考查。要注意根据题中的要求,结合物质的相关性质、实验的基本操作,用图示的方法或简练的语言将设计过程表示出来。解题时还要注意理论上的可能性与实际反应时的可行性。,考点聚焦,归类示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