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口腔粘膜.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760222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章口腔粘膜.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第5章口腔粘膜.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第5章口腔粘膜.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第5章口腔粘膜.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第5章口腔粘膜.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章口腔粘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口腔粘膜.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口腔黏膜,口腔黏膜(oral mucosa),教学要求掌握:口腔黏膜的定义、基本组织结构(上皮、固有层、黏膜下层)、咀嚼黏膜和被覆 黏膜的区别和各部位口腔黏膜的结构特点。熟悉:口腔黏膜的功能了解:口腔黏膜的增龄变化。,口腔黏膜(oral mucosa),执业医师考试要求口腔黏膜的一般结构(1)上皮(2)基底膜、固有层、黏膜下层口腔黏膜的分类(1)咀嚼黏膜(2)被覆黏膜(3)特殊黏膜,硬腭和牙龈:抵抗咀嚼摩擦 角化舌背:味觉感觉 咀嚼其他:被覆作用 无角化 疏松,一、口腔黏膜的一般组织结构二、口腔黏膜的分类及结构特点三、口腔黏膜的功能和增龄变化,口腔黏膜(oral mucosa),口腔黏

2、膜(oral mucosa):衬覆于口腔表面的黏膜组织,有涎腺开口于其表面。口腔黏膜的一般结构与皮肤相似,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表皮 上皮皮肤 黏膜 真皮 固有层皮下组织 黏膜下层,区别:无皮肤附属器,无上皮透明层,口腔黏膜的基本组织结构,黏膜(Mucosa),角化层(Stratum corneum)粒层(Stratum granulosum)棘层(Stratum spinosum)基底层(Stratum basale),透明板 密板网板,上皮:复层鳞状上皮,固有层(Lamina propria),上皮与固有层交界,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角质细胞(Keratinocyt

3、e),口腔黏膜的组织学结构,上皮层:复层鳞状上皮上皮钉突固有层乳头状突起固有层:致密结缔组织黏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口腔黏膜基本结构/上皮,由角质形成细胞和非角质形成细胞组成,根据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角化和非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口腔黏膜基本结构/上皮,一、角质形成细胞 角化鳞状上皮的4层结构:角化层(stratum corneum)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棘层(stratum spinosum)基底层(stratum basale),有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硬腭黏膜)A:基底层 B:棘层 C:粒层 D:角化层,口腔黏膜基本结构/上皮,角化层上皮最表层数层细胞,细胞扁平,体积大

4、,均质嗜酸性,细胞器及细胞核消失,胞浆内充满角蛋白正角化:无细胞核;不全角化:有细胞核残留 问题:此层细胞之间有细胞连接吗?,口腔黏膜基本结构/上皮,粒层角化层深面2-3层细胞,扁梭形细胞,胞浆内含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胞核浓缩,染色深问题:正角化和角化不全时,此层哪种情况明显?,口腔黏膜基本结构/上皮,棘层粒层深部5-8层多边形细胞,体积较大,胞核圆形或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含1-2个核仁,有细胞间桥,口腔黏膜基本结构/上皮,基底层上皮的最深面一层立方或矮柱状细胞,核卵圆形或圆形,借基底膜与固有层结缔组织相连。基底细胞和邻近的棘层细胞有增殖能力生发层,口腔黏膜基本结构/上皮,非角化上皮与角化上

5、皮的区别由表层、中间层和基底层构成基底层:同角化上皮的基底层中间层:同角化上皮的棘层,体积大,细胞间桥不明显表层:细胞扁平,有细胞核,细胞器少,口腔黏膜基本结构/上皮,白色海绵状斑痣也称白皱折病。本病较为少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近年研究表明,K4及K13基因发生突变,导致上皮棘层细胞内角蛋白丝断裂,并聚集在细胞核周围。从而引起本病的发生。本病好发于颊、口底及舌腹黏膜,腭、龈黏膜也可发病。患者无自觉症状,黏膜为珍珠样白色,有皱折,触诊质软似海绵。不似白斑表面发硬粗糙。病变从婴幼儿期即可出现,到青春期达到高峰,以后不再发展。除口腔病变外,阴唇、阴道、肛门及直肠等处黏膜也可发生同样病变。本病不是

6、癌前病变,不发生恶性变。,口腔黏膜基本结构/上皮,口腔上皮的增殖和更新细胞从基底层移动至角化层的时间约为10-14天如正常情况下脱落的细胞与新生的细胞数量的平衡被打破,将产生上皮增生或萎缩性病变,口腔黏膜基本结构/上皮,二、非角质形成细胞 口腔黏膜上皮内还分布一些不参与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和分化的非角质形成细胞,包括:黑色素细胞朗格汉斯(Langerhans)细胞梅克尔(Merkel)细胞,口腔黏膜基本结构/上皮,黑色素细胞(melanocyte):来源:神经嵴细胞(胚胎第十一周)部位:基底层形态:有突起,H-E染色光镜下为透明细胞,黑素体(黑素颗粒)功能:形成黑色素,可通过细胞突起传给角质细胞临

7、床意义:牙龈、硬腭、颊、舌常见黑色素,为黑色素性病变好发部位,黑色素细胞(Melanocyte),口腔黏膜基本结构/上皮,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来源:造血组织部位:基底层和棘层形态:多突起,光镜下透明,电镜下在细胞质中有伯贝克颗粒功能:抗原呈递细胞,与免疫功能有关,口腔黏膜基本结构/上皮,口腔黏膜基本结构/上皮,梅克尔细胞(Merkel cell)来源:神经嵴或上皮细胞部位:基底层形态:无突起,光镜下染色较浅,电镜下细胞质中有致密颗粒,与神经轴突末梢形成突触样连接功能:感受压力或触觉,口腔黏膜基本结构/上皮,非角质形成细胞,名称 形态 分布 功能 来源黑色素细胞 树枝

8、状 基底层 产黑色素 神经嵴细胞郎格罕斯细胞 树枝状 棘层或基底层 与免疫有关 造血组织 梅克尔细胞 无树枝状 基底层 压力触觉感受细胞 神经嵴或 上皮细胞,上皮与结缔组织交界,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非直线 光镜下:上皮和固有层之间有一膜状结构,厚约1-4m,PAS染色阳性超微结构:透明板、密板(合称基板,来自上皮)、网板(来自CT),固有层(lamina propria),致密的结缔组织分层:乳头层和网状层细胞:成纤维细胞、组织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肥大细胞等纤维:型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基质:透明质酸、蛋白多糖和血清蛋白其他:血管、神经、淋巴管功能:调控上皮细胞的分

9、化、支持和营养作用,固有层(lamina propria),黏膜下层(submucosa),包含:疏松结缔组织,内含小涎腺、较大的血 管、淋巴管、神经及脂肪组织。分布:被覆粘膜,在牙龈、硬腭的大部分区域及舌背无粘膜下层功能:为固有层提供营养及支持。,黏膜下层(submucosa),口腔黏膜的分类及结构特点,咀嚼粘膜(masticatory mucosa):硬 腭、牙龈被覆粘膜(lining mucosa):唇,颊,舌腹、口底、牙槽、软腭等特殊粘膜(specialized mucosa):舌背,咀嚼粘膜,结构特点:上皮:角化,正角化时有明显的粒层,棘层细胞间桥明显固有层:厚,乳头多长,与上皮嵴形

10、成良好的机械附着,胶原纤维束粗大并排列紧密有/无黏膜下层直接附着在骨膜上,不能移动承受咀嚼压力和磨擦力,咀嚼粘膜/硬腭(hard palate),牙龈区,中央区,脂肪区,腺区,切牙乳头,后1/3软腭,前2/3硬腭,硬腭分区示意图,硬腭:无黏膜下层 牙龈区和中间区有黏膜下层 脂肪区和腺区,咀嚼黏膜/硬腭(hard palate),呈浅粉红色,表面角化层较厚硬腭粘膜与软腭粘膜相延续,二者有明显的分界硬腭前方正中有切牙乳头。乳头的上皮下为致 密的结缔组织,其中有退化的鼻腭管的口腔部分,A硬腭黏膜:表层角化,钉突长,固有层纤维粗大而致密,黏膜下层为脂肪B软腭黏膜:表层无角化,钉突短而平,固有层纤维细而

11、疏松,黏膜下层为小涎腺,被覆粘膜,结构特点:上皮:无角化固有层:乳头短粗,胶原纤维不如咀嚼黏膜粗大,还有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有较疏松的黏膜下层 富有弹性,有一定的活动度,被覆黏膜/唇(lip),被覆黏膜/唇(lip),唇(lip):皮肤、粘膜及唇红(vermilion)粘膜:上皮:无角化复层鳞状上皮固有层:乳头短而不规则粘膜下层:与固有层无明显界限,含唇腺,附着于口轮匝肌,被覆黏膜/唇(lip),唇红:上皮:角化且薄,细胞中含较多角母蛋白,透明度较高固有层:乳头狭长,含许多毛细血管袢粘膜下层:无小涎腺及皮脂腺,易干裂,被覆黏膜/颊粘膜(buccal mucosa),颊粘膜:结构与唇粘膜相似,上皮

12、无角化口角后方颊粘膜咬合线区,可出现成簇的粟粒状淡黄色小颗粒,为异位的皮脂腺(Fordyce spot),特殊黏膜,舌背(the dorsum of the tongue)黏膜与口腔任何部位的黏膜不同在功能上属于咀嚼黏膜,又有被覆黏膜的特点(有一定的延伸度)组织学特点:舌乳头,味蕾功能:参与咀嚼、味觉感受,特殊黏膜/舌背黏膜,舌体,舌根,盲孔,界沟,正中沟,丝状乳头,叶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特殊黏膜/舌背黏膜,舌背黏膜上皮:复层鳞状上皮固有层:舌肌纤维无黏膜下层舌背黏膜有许多舌乳头,特殊黏膜/舌背黏膜,丝状乳头(filiform papillae):数目:最多分布:遍布于舌背,舌尖部最多

13、形态:圆锥形,末端有毛刷样角化临床意义:舌苔,地图舌,增龄变化:萎缩、舌面光秃,特殊黏膜/舌背黏膜,菌状乳头(fungiform papillae):数目:较少分布:分散于舌尖和舌侧缘丝状乳头之间形态:色泽较红,蘑菇状,上皮内可见少数味蕾临床意义:草莓舌、光滑舌或镜面舌,特殊黏膜/舌背黏膜,特殊黏膜/舌背黏膜,叶状乳头(foliate papillae):分布:舌侧缘后部,在人类为退化器官数目:5-8条形态:平行排列的皱襞临床意义:炎症时往往肿大,且伴疼痛,特殊黏膜/舌背黏膜,轮廓乳头(vallate papillae):数目:约8-12个,体积最大,数目最少分布:沿界沟排成一排形态:矮柱状,

14、四周有轮廓沟临床意义:有味蕾,在轮廓沟底附近有味腺,特殊黏膜/舌背黏膜,特殊黏膜/舌背黏膜,味蕾(taste bud)分布:轮廓乳头的侧壁,菌状乳头,软腭,会厌等上皮组织结构:卵圆形小体,染色淡光镜:亮细胞30%暗细胞60%味孔:近上皮表面,特殊黏膜/舌背黏膜,特殊黏膜/舌背黏膜,味蕾功能:舌尖、舌体(菌状乳头)甜、咸舌侧缘(叶状乳头)酸舌根(轮廓乳头、软腭、会厌)苦,舌 根,粘膜:非角化鳞状上皮舌隐窝:含小涎腺开口,内衬复层鳞状上皮舍滤泡:淋巴组织(舌扁桃体),口腔黏膜的功能,保护功能:抵抗机械刺激,限制微生物和毒性物质入侵,承受压力、切力、牵拉力和摩擦力感觉功能:疼痛、触动、温度、味觉 吸

15、收功能:与唾液的分泌以及某些药物(如血管扩张 药物)的渗透性吸收有关。,口腔黏膜的增龄变化,上皮萎缩变薄、上皮钉突变短;舌背粘膜丝状乳头数量减少,叶状乳头可增生;固有层结缔组织总量减少,出现玻璃样变,弹力纤 维增多,血管变化;味蕾数量减少,粘膜感觉功能下降;小涎腺萎缩,口干、烧灼感上皮和结缔组织细胞增殖活性和组织更新仍较活跃。,小结,1、口腔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构成。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可伴角化层或无角化层;固有层为致密的结缔组织,含有细胞、血管和神经组织。2、根据部位和功能不同,口腔黏膜可分三大类,即咀嚼黏膜、被覆黏膜和特殊黏膜。咀嚼黏膜包括牙龈和硬腭黏膜,特殊黏膜为舌背黏膜,其余均为被覆黏膜。3、咀嚼黏膜和特殊黏膜均无黏膜下层,通过固有层直接与深面的骨或肌肉组织相附着;被覆黏膜均有黏膜下层,内含腺体、脂肪以及血管神经组织。4、特殊黏膜具有四种乳头,它的分布、形态、数目和功能各不相同。,思考题,1.口腔黏膜与皮肤在结构上有何异同?2.根据组织学结构口腔黏膜分为哪几类?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舌背黏膜有哪几种乳头?组织学上有什么特点?4.试述味蕾的组织学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