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761071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9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自学)1、规律及其客观性 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的能动作用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期律性 的辩证统一,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规律就是关系”,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列宁,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电流变化引起磁场变化,磁场变化引起电流变化,就是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规律的含义,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丰富多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规律的客观性,规

2、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唯心主义者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提出“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的观点。这是根本错误的。,规律的客观性,“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康德,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但这决不是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完全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人们在实践中,通过大量的外部现象,可以认识或发现客观规律,并利用这种认识指导实践,达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为社会谋福利的目的。不仅如此,人们还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规律的客观性,我们既要反

3、对藐视规律的主观随意性和经验主义,又要反对在规律面前无所作为的思想。在这里,理论思维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理论思维能使人们增强驾驭规律的能力,错误的思维会走向真理的反面。,规律的客观性,“实际上,藐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 罚的。对一切理论思维尽可以表示那 么多的轻视,可是没有理论思维,的确无法使自然界中的两件事实联系起来,或者洞察二者之间的既有的联系。在这里,问题只在于思维得正确或不正确,而轻视理论显然是自然主义地进行思维、因而是错误地进行思维的最可靠的道路。但是,根据一个自古就为人们所熟知的辩证法规律,错误的思维贯彻到底,必然走向原出发点的反面。所以,经验主义者藐视辩证法便受到惩罚:连某些最清醒

4、的经验主义者也陷入最荒唐的迷信中,陷入现代唯灵论中去了。”恩格斯,规律的客观性,第二讲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1、规律及其客现性 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的作用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的辩证统一,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按其作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层次性,个别规律,特殊规律,一般

5、规律,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本身虽然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人不能任意改变、创造或消灭自然规律。但是,人可以使用自己的躯体和物质工具作用于客观世界,引起自然界的某些变化,并能有目的地引发、调节和控制自然界中的实物、能量和信息过程,使各种客观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生有利于人的变化或保持有利于人的稳定性。,生物圈实验室,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

6、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二、意识的能动作用,“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是主观见之于客观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1、意识的能动性,1)意识的能动性:人们在实践中能动地反映和改造 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意识能动性的表现:,第一、意识活动赋予实践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的创造性,第三、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第四、意识活动对于人体自身的生理和病理活动 有一定 的控制 与调节作用,1)赋予人的活动以目的性和计划性,除了文明人以外没有一种动物,也没有一种野蛮人会为了冬天吃粮食

7、而在春天工作。-罗素:西方哲学史第38页,2)意识活动本身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想象,F=GM1M2/R26,人的想象的能动性,人的想象的能动性,3)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意识通过实践对世界的改造使“自在自然”变成“人化自然”。,4)意识活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控制作用,意识、精神对人和客观世界的作用是巨大的。人 与人之间的差异优劣主要不表现在身体上,而表现在人的思想,思维,智力,意志,情感方面,即人的意识上。因此,培养人提高人,主要是培养和提高人的意识、思想、精神。,2)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其二、必须掌握和遵从物质的本质及其规律,这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出发点。,其三

8、、实践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立足点。非知之艰,行之唯艰尚书,其一、要对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个恰当的估计。估计过高会导致唯意志论,成为狂者,估计过低会导致宿命论。,其四、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要具备一定的 物质条件,春,夏,秋,冬,思维训练,为什么一年四季的花可以同时开放?,怎样才能使一年四季的花同时开放?,武则天时期不能让一年四季的花同时开放,今天却可以做到,这说明了什么?,我们能使一年四季的花同时开放,说明现在我们可以改变开花的规律了?,苹果为什么总是往下掉?,地球有向心力?,万有引力定律!,我怎么就想不到?,思维训练,他为什么找不到剑?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吗?,他的世界观有什么问题?,刻舟求剑,人的

9、主观能动性受世界观的制约。,从发挥主观能动 性的角度加以说明。,思维训练,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将受到规律的惩罚。,1、案例呈现鲁国一户姓施的人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喜欢学习仁义道德,一个喜欢学习带兵打仗。爱学仁义道德的儿子用他学的一套去找齐国君主,齐国留下他,让他做了公子的老师。爱学用兵打仗的儿子用他学的另一套去找楚国国王,楚王很高兴,封他做了军官。这两人的官薪很快使自己富裕起来,他们的官位也使他家荣耀无比。施家的邻居是孟家,也有两个儿子,二人学的东西也跟施家儿子一样,可是一直很穷。他们羡慕施家,就去请教,施家两个儿子就把实情告诉了孟家。可是,孟家一个儿子去了秦

10、国,要秦国推行仁义一套东西,秦王说:“如今诸侯争霸,所追求的是军队、粮食。如果用仁义来治国,那非亡国不可。”说完就把孟家儿子阉割了。孟家另一个儿子去了卫国,要卫国推行扩军备战的一套。卫侯说:“卫国是个弱国,处在大国之间。大国,我们尊奉它;小国,我们安抚它,这才能使卫国得到安宁。如果一味依靠兵力和权术,灭亡是无疑的。现在假使放你走,你到别的国家,也一定要危害我们卫国的。”于是就砍断他的脚,把他遣送回鲁国。回家后,孟家父子跺脚捶胸地责骂施家。施家说:“”。(列子说符),2、案例讨论(1)为什么施家和孟家的儿子学的东西相同却命运不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请根据(1)的讨论补充施家对孟家指责的回击。,3、案例点评(1)施家和孟家的儿子尽管具有相同的理论知识,并且也试图运用于指导实践,但由于在实施实践的过程中,施家儿子的理论知识同齐国和楚国的治国实践相一致,因而受到重用;而孟家儿子的理论知识同秦国和卫国的治国实践相脱离,因而受到两个国家的拒绝。所以意识、理论发挥指导作用,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2)(参考)“做任何事情,顺应时势的就繁荣昌盛,违背时势的就失败灭亡。你们学的跟我们一样,但效果完全不同,是因为你们违背了时势,不是这种做法本身有什么错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