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疾病、耳及侧颅底肿瘤.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765691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64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神经疾病、耳及侧颅底肿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面神经疾病、耳及侧颅底肿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面神经疾病、耳及侧颅底肿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面神经疾病、耳及侧颅底肿瘤.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面神经疾病、耳及侧颅底肿瘤.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面神经疾病、耳及侧颅底肿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神经疾病、耳及侧颅底肿瘤.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耳部疾病(三)-面神经疾病、耳及侧颅底肿瘤,面神经疾病,一、贝尔面瘫 又称特发性面瘫,具周围性面 瘫的首位。80%可自发恢复完全,20%自发恢复不全。病因 尚未明确,主要有病毒感染学说和供血障碍学说。,临床表现,单侧,偶为双侧;起病急骤;周围性面瘫体征;常有镫骨肌反射消失以及舌前2/3味觉障碍;乳突CT扫描正常;MRI检查显示面神经肿胀。,诊断,病史分析;详细检查;排除化脓性中耳炎、耳部肿瘤、面神经瘤或先天性胆脂瘤等疾病。,治疗,1、药物治疗;2、物理疗法;3、高压氧治疗;4、保护角膜,防止角膜干燥和灰尘损伤;5、手术治疗。,二、Hunt综合征,又名耳带状疱疹,病变多位于膝状神经节或面神经本身

2、。,临床表现特征为周围性面瘫伴耳部疱疹。,疱疹常见部位为耳甲腔、外耳道和舌前2/3区,疼痛较重。持续时间短暂。面瘫与出现疱疹相隔一周以上。常伴有眩晕和感音性聋等症状。诊断防治,耳及侧颅底肿瘤,1、外耳道乳头状瘤,发生在外耳道的乳头状瘤(papilloma)系鳞状细胞或基底细胞异常增生形成,多见于软骨部皮肤表面。一般认为该病与局部的慢性刺激及病毒感染有关,而挖耳可能是病毒感染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早期肿瘤较小时无任何症状,长大可出现耳内发痒、阻塞感,继而听力下降,挖耳可引起出血。继发感染有耳痛及脓性血水溢出。检查见外耳道口或外段似桑椹样广基或带蒂,灰白色或棕色肿瘤,质地坚实,继发感染时局部黑褐

3、色。,诊断与治疗,病理诊断。手术切除,术后用20%硝酸银、鸦胆子油或干扰素局部涂抹,防止复发。因有恶变倾向,切除组织常规病理检查。,2、中 耳 癌,中耳癌(cancer of the middle ear)是发生在中耳和乳突区的少见恶性肿瘤,病理上以鳞状细胞癌最常见。多为原发,亦可继发于外耳道、耳廓或鼻咽癌。多数病人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好发年龄4060岁。,临床表现,常见的主要症状为耳深部跳痛或刺痛、头痛、耳流脓或脓血性分泌物、耳闷、耳鸣、听力减退、眩晕和面瘫、张口困难、相应脑神经受累症状等。检查外耳道、中耳有肉芽、息肉样或乳头状新生物,触之易出血,晚期有颈淋巴结转移CT、MRI可明确肿瘤

4、侵犯范围,全身检查除外继发性和转移性癌肿。,诊断与治疗,经病理检查确诊者,应争取尽早彻底手术切除并辅以放疗,晚期可予姑息支持治疗。,3、听神经瘤,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为耳神经外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起源于第脑神经远端或神经鞘部的施万细胞,又称神经鞘膜瘤或施万细胞瘤。,病理,根据瘤细胞排列特点,显微组织学图像可分为Antoni A型(束状型)Antoni B型(退行性或网状性),临床表现(5阶段),1.耳科表现期 耳聋、耳鸣;平衡失调;面神经感觉支被压迫时,有耳痛及压迫感;中间神经被压迫时表现为泪液分泌异常或味觉改变。2.三叉神经受累期(直径大于2cm)角膜异物感、面部麻木或不典型的三叉神经痛。,3.脑干和小脑受压期 同侧上下肢的共济失调,水平、垂直或旋转性眼震,以及第、脑神经瘫痪表现。4.颅内压增高期 视力改变、头痛、恶心、喷射性呕吐。5.终末期 出现脑干生命中枢功能障碍以及小脑扁桃体疝而死亡。,诊断与鉴别诊断 1、听力学检查2、前庭功能检查3、神经系统检查4、影像学检查,治疗 尽早手术,完全切除肿瘤为本病的治疗原则。全身体质较差,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可考虑应用伽玛刀、X刀等非手术疗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