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武汉开发区一中 张书林,题解,从课程标准到各版本的教科书,突出的都是政治思想,而不是古代思想史的概貌。如果不是以政治思想为主,那么,宗教思想是必须介绍的,因为民众的宗教信仰是思想史不能回避的大问题。但是,古代中国的宗教思想从来没有像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那样,大到可以和皇权对抗。古代中国也从来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正是因为宗教思想不是统治思想,不占统治地位,所以,中学讲古代思想专题就可以不讲佛教和道教,突出统治者倡导的主流意识。明确所谓“主流思想”是政治思想,是我们认识这个专题主线的前提。,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
2、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课标解读,1.识记:孔、孟、荀等学说;汉儒成为正统;宋明理学代表;李、黄、顾、王等思想。2.理解:儒学在各时期的发展。3.分析:儒家思想发展的背景、具体表现、影响、评价、启示。,知识结构,“轴心时代”,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间所发生的精神过程,似乎建立了这样一个轴心。在中国诞生了孔子和老子,中国哲学的各种派别的兴起,这是墨子、庄子以及无数其他人的时代。在印度,这是优波尼沙和佛陀的时
3、代;如在中国一样,所有哲学派别,包括怀疑主义、唯物主义、诡辩派和虚无主义都得到了发展。在巴勒斯坦,先知们奋起;希腊产生了荷马,哲学家如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柏拉图,悲剧诗人,修昔底德和阿基米德。这些名字仅仅说明这个巨大的发展而已,这都是在几个世纪之内单独地也差不多同时地在中国、印度和西方出现的。人的历史,引自现代本文史学流派文选,第39页,重点难点分析,(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背景。礼崩乐坏;私有制;士崛起;私学。2.孔子。仁;礼。德治。3.孟子。性善论。仁政。礼治。4.荀子。性恶论。仁义。礼治。5.意义。奠基;反暴政;孟荀代表地主阶级。,四家思想的特点各是什么?,儒家思想是保
4、守的,认为社会是退化的,最好的永远是最好的,而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不如过去,未来不如现在,所以必须事事以古为法,至少也要保持现状。道家的思想是逃避的,把人生的富贵尊荣,看得都像天际的浮云,绝不追求,也不跟人竞争;如果有人竞争,他们就立刻退让,使对方在没有对象之下自行崩溃。墨家思想是宗教的,像一个苦行僧,无条件地为他人分忧,在人类未能全部快乐之前,他们不单独快乐。法家思想是一种统御术,认为崇古是一种罪恶,最好的时代不是过去,而是现在;只有君主严厉地实行法治,才能发挥国家的功能,完成秩序与和平。柏杨中国人史纲,(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背景。布衣称帝需求理论;王国问题;匈奴问题;阶级矛盾
5、;百家争鸣。2.董仲舒新儒学。大一统,摆出百家;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3.作用。融合阴阳五行、道、法、墨诸家思想(统一思想);儒家思想体系化、神学化;适应统治需要。4.成为正统思想。武帝采纳;选官标准;教育内容(体系五经博士、太学、郡国学、县学)。,汉宣帝的话说明了什么?,(刘奭)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汉书元帝纪第九,(三)宋明
6、理学,1.背景。佛、道盛行,冲击儒学;宋朝统治阶级内部、阶级、民族矛盾尖锐;商品经济发展;儒学缺乏思辨、理论性。2.程朱理学(道学、宋学)。理为本体;道统;灭欲;格物致知。3.陆王心学。心即理。4.影响。儒学通俗化、普及化;精细化、理论化;封建后期统治思想;传到欧洲推动理性主义。,陆九渊和朱熹思想的不同是什么?,陆九渊上承孟子,以“发明本心”为学说宗旨。“本心”即心中本有的道德意识。他认为,宇宙的根本法则是“理”,心中本来具有的道德意识也是“理”,因此,“心即理”。他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为学首先在树立自己本有的道德意识,因为“理”在心中,所以不必向外寻求。而人心
7、由于私欲蒙蔽,心中的“理”隐而不彰。为学就在于剥落物欲,使心中本具的理显现出来,这就是“发明本心”。朱熹的方法是先广泛“格物”然后豁然贯通,明达天理。陆九渊的方法是先“发明本心”,然后辅之以“格物”。叶朗费振刚王天有中国文化导读,(四)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1.背景。高度专制;商品经济发展、萌芽;思想文化世俗化。2.李贽。是非标准;批假道学;追求财富合理。3.黄宗羲。抨击专制;限制君权;法治。4.顾炎武。经世致用;积极用世。5.王夫之。唯物;运动;规律;天下为公。6.影响。抨击专制前所未有;清末思想解放根据。当时影响很小;未脱儒家。,下列思想家对“君”的观点是什么?,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论语先进
8、第十一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孟子万章下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离娄章句下天子者势位至尊,无敌于天下。荀子王制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春秋繁露为人者天,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晋、宋、齐、梁之兴亡,无与于治乱者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末尝不背也。明夷待访录原臣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
9、录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王夫之读通鉴论,练习,1.(2011上海卷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B,2.(2011北京卷14)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A,3.(2011北京卷15
10、)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D,4.(2011广东卷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C,5.(10年上海历史卷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B,6.(10年浙江卷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
11、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道德经第五章A庄子内篇大宗师,7.(10年天津卷2)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D,8.(10年广东卷15)“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C,9.(10年上海历史卷9
12、)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C,10.(2011江苏卷21)(12分)“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顾炎武日知录廉耻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请回答:(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
1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2分)(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5分),(1)政治背景: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2)表象:风俗。功能: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材料三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诸考题俱作“不”,今查原文,为“之”】谓不知本矣。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3分)(4)在中国历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响着时人及后世?(2分),答案要点;(12)(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礼学。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质用)。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