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之二09.8.9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之二09.8.9ppt.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 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之二,汉武帝问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的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的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的意愿,课堂训练:,儒学到了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C、君权神授 D、仁政思想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的形成 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A、B、C、D、,宋明以前,儒家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以孔孟之学为其学说基点,秦始皇为巩固政权,在思想文化领域打击儒家,甚至
2、走到“焚书坑儒”的极端,汉武帝时,经董仲舒改造,儒家学说由民间学说变为官方意识,一举获得“独尊”地位,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被制度化了。,知识点3儒学的新发展宋明理学,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朱熹、陆九渊、王守仁都曾在此讲学,孔孟儒学乃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启蒙,至程朱理学才使中国哲学形成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哲学体系。程朱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里程碑.,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理学被称为新儒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家思想形成,是一种哲学思想。“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
3、存在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的身上就是人性。理将个体生命、社会及宇宙的根本道理内在联系起来。(力图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能继承孔孟正宗和治理国家。),儒家强调人世,根本目标就是强国。个人的精力应该奉献给国家。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就是了解万事万物的道理即穷理!致知就是心里明白了!修身是用正理来指导修行的。齐家是治理家族。治国是治理国家。平天下是治理天下。道家强调自由,目标就是超脱尘世而获得更大的自由 佛家强调解脱。都想要解脱了,还在乎什么呢?,儒家思想在三教中多侧重于人世间的事。而儒家思想是佛道二家的基础,因为我们是生活在人世间的,首先应做好人这
4、个基础,把基础做好了才有条件学习佛道二家的知识,人应该不违世法以证佛法,宗教是人类理想的最高祈祷目标,宗教的道德标准超然地高于人世间的法律和道德标准。以上这些足以看出,在三教中儒家思想这个基础的重要性了。,1、概括理学兴起的原因和条件,2、了解理学主要流派和主张,程朱理学主要思想,“理”是万物的本原,是伦理道德。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道德修养 提倡“存天理,灭人欲”。,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客观唯心主义,格物致知:通过接触(研究)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点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到体验,最终贯通明理。,天理:,核心是“仁,纲常伦记(三纲五常)-封建道德规范的等级秩序,下面
5、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B C D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1、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2、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即通过内心的反省以求理。,、“致良知”,是思想的核心,
6、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主张“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发挥儒家“仁”思想。、知行合一:,陆王心学:,“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反对程朱理学包括陆九渊“知先行后”主张,将知行分为两截,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深化了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克服了朱熹提出的知先后行的弊病,但是同时也抹去了朱熹知行说中的知识论成分。王守仁的观点虽然有利于道德修养,但忽略了客观知识的学习,这就造就了以后的王学弟子任性废学的弊病,清初的思想家甚至把明亡的原因归于王学的弊端。,王阳明思想最大特点是
7、将一切合法性和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由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变为主观唯心主义。,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吸收其A.仁政思想 B.伦理道德 C.唯物主义 D.佛道教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仁与万物俱生,(著作:四书章句集注)
8、,“理气论”、伦理道德与理 气论结合、“心性论”,人心是万物的本原:“心 即理也”;提出“致良知”的学说,更多地吸取佛教禅宗思想,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3、归纳总结理学的特点:,(1)儒家思想为主、兼收道教、佛学思想(2)最注重理想境界的追求 1)以儒家的圣人为理想人格,以实现圣人的精神境界为人生的终极目的 2)以仁、义、礼、智、信为根本道德原理 3)以“存天理,去人欲”为道德实践的基本原则(3)四书为其主要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4、评价(影响):,宋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
9、世。,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自然欲求。,“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与禅宗这一理论类似的是A.道家思想 B.程朱理学 C.王阳明的“心”学 D.格物之学“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A.孔孟之学 B.老庄之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2004年8月,有人在网上发表了程朱理学流毒无穷一文,认为中国悲哀的原因在于出现了朱熹和二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评论着眼于二
10、程和朱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 B.此说法有失偏颇和浅薄,没有去辩证的客观评价 C.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程朱理学没有任何进步之处 D.我们应该批判的继承程朱理学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望。理学家专求“内圣”到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仪不尚权谋”到致世趋向,将传统儒学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的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
11、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理学精神价值和道德理想。,(1)理学家将“天理”与“人欲”对立,以“天理遏制人欲”到根本目的是什么?,以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望。理学家专求“内圣”到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仪不尚权谋”到致世趋向,将传统儒学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
12、学强调通过道德的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理学精神价值和道德理想。,(2)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关系的角度,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理学倡导的“义利观”是“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缺一不可。理学主张完全的消除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是片面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
13、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望。理学家专求“内圣”到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仪不尚权谋”到致世趋向,将传统儒学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的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理学精神价值和道德理想。,(3)根据材料,说说理学倡
14、导的“重义轻利观念”的积极影响。,理学强调通过道德的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 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此话主要 是()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规范 人们的言行,压制人民的反抗 B、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C、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D、为了规范普通人之间的人际关系,A,对宋明理学地位及影响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是宋明时期儒学的主流 B、将儒家思
15、想发展成为集政治、哲学、伦理 道德等于一身的庞大的思想体系 C、宋明理学的适应新时期维护君主专制的需要 而形成的 D、对中华民族性格和人的发展没有积极作用,D,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 应该会回答下列哪一叙述?()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C,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以取代儒家 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 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儒家宣扬的
16、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C,材料一: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一一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南宋)朱熹行宫使殿奏礼 材料三: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元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
17、有是非耳。一一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1分)概括指出孔子受冷遇和董仲舒受重用的原因。(4 分)(2)据材料二、三,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观点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4 分),参考答案:(1)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 分)孔子的主张不适应大国争霸、以暴力建立新的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2 分)董仲舒的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 分)(2)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说明儒家思想
18、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和动摇。(3 分),(3)西汉时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此后到南宋不断丰富完善。(1分)儒家思想不断丰富完善,对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1分)自明朝以后,逐渐僵化保守,(1 分)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1 分),例题:(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
19、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二(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1)据材料一指出北宋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打开“新风气”借鉴的其他理论。(4分)(2)据材料一分析书院兴起的原因。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4分),(1)治国、平天下。(2分)佛教和道教的理论。(2分),原因:佛教的冲击;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理学家的倡导。(任意2点2分)培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才。(2分),材料三 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请回答:(3)材料三是对哪一理论及其弊端的批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一批评的看法。(4分),理学,空谈(清议)误国。(2分)看法:不全面。他们不仅有清议,也有实际行动。(言之有理可给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