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功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功能.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 物质的转运功能重吸收(reabsorption):物质从肾小管液(原尿)中转运至血液中的过程。重吸收的质和量上,近端小管居首位。分泌(secretion):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肾小管腔内的过程。,一、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机能,(一)重吸收方式 1.被动重吸收(渗透、扩散)2.主动重吸收(离子泵、吞饮)(二)Na+、Cl-和水的重吸收1.近端小管 重吸收的量大、种类多,等渗重 吸收。近端小管前半段:,A.Na+-H-交换体,逆向转运。B.Na+与GS、AA、Cl-等同向转运。基侧膜Na+泵将Na+泵入细胞间隙,GS、AA、Cl-易化扩散入间隙。均为继
2、发主动重吸收。C.水重吸收:上述物质被重吸收入 细胞间隙间隙渗透压水通 过紧密连接、上皮细胞入间隙 间隙静水压水重吸收入血。Na+、水重吸收多于Cl-,HCO3-重吸收 优于 Cl-,Cl-留在小管液中,浓度高。,近端小管后半段 A.跨上皮细胞途径:有Na+-H+和Cl-HCO3-的逆向交换体,其转运结果,Na+、Cl-进入细胞内,H+、HCO3-(HCO3-以CO2方式可重新进入细胞)进入小管液;进入细胞内的Na+由Na+泵泵入细胞间隙、Cl-由基侧膜K+-Cl-同向转运体转运至细胞间隙,再吸收入血。,B.细胞旁路途径:进入小管液的Cl-比细胞间隙中高20%40%,Cl-经紧密连接顺浓度梯度
3、入细胞间隙而被重吸收;由于Cl-重吸收后,管内呈正电位,驱使小管液内Na+顺电位差经紧密连接而被重吸收。,2.髓袢对物质的重吸收 重吸收20%的Na+、Cl-、K+;15%水A.降支细段:对Na+、Cl-的通透性极低,对水通透,在组织液高渗作用下水被 重吸收,小管液渗透压逐渐升高。B.升支细段:对水不通透,对Na+、Cl-通透,NaCl扩散入间隙,故小管液流 经升支细段时,渗透压逐渐下降。,C.升枝粗段:主动重吸收NaCl。机制:粗段上皮细胞基侧膜Na+泵造成细 胞内低Na+,Na+:K+:2Cl-同向转运体 继发主动转运;另有1个Na+顺电位差 经细胞旁路重吸收;该段对水通透性 低,水留在小
4、管液中,由于NaCl被重 吸收,造成水、盐重吸收分离,形成 髓质高渗。呋喃苯胺酸(呋塞米,furosemide)可抑 制Na+:K+:2Cl-同向转运。,髓袢升枝粗段继发性主动重吸收Na+、K+和Cl-示意图,3.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A.重吸收12%的Na+、Cl-,不同量的 水,分泌不同量的K+和H-;B.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量根据体内 水盐平衡状况调节;C.水重吸收受ADH调节;D.Na+、K+的转运受醛固酮调节;,远曲小管始段:A.该段小管对水不通透,仍能主动重吸 NaCl,使小管液渗透压继续降低。B.小管管腔膜Na+-Cl-通过同向转运体 转运入胞,再由Na+泵泵入细胞间
5、隙。(噻嗪类利尿剂抑制此处Na+-Cl-转运)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主细胞:重吸收Na+和水。Na+通过管腔膜Na+通道顺电化学梯 度入胞,再由Na+泵泵入细胞间液。,主细胞基侧膜(即管腔膜)的Na+泵功能:维持内低的Na+浓度,并成为小管液中 Na+经顶端膜通道进入细胞的动力;氨基吡咪(阿米洛利,amiloride)抑 制顶端膜Na+通道 造成小管液的负电位:使小管中Cl-经细胞旁路重吸收;K+分泌入小管腔的动力;闰细胞:与泌H+有关。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取决于上皮细胞顶端膜含水孔蛋白(aquaporin,AQP-2)的多寡,而其受ADH调控。,(三)HCO3-重吸收与H-的分泌1.近端小管
6、的重吸收 80%HCO3-的重吸收以CO2形式进行的,故HCO3-重吸收率明显大于Cl-的重吸 收率。过程:Na+-H+交换的H+进入小管液+滤液 中的NaHCO3分解为Na+和HCO3-H2CO3H2O+CO2进入细胞 H-的分泌:Na+-H+交换H+进入小管液(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可抑制H+的分泌),近端小管重吸收HCO3-细胞机制,2.髓袢的重吸收:主要是升支粗段。机制同近端小管。3.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闰细胞可主动分泌H+。分泌入小管液中的H+可与HCO3-、HPO42-、NH3结合,降低小管液H+。小管液pH降低时,H+分 泌减少。,(四)K+重吸收:6570
7、%在近端小管,25 30%在髓袢重吸收,且比例固定。(五)葡萄糖重吸收:100%在近端小管由 Na+-葡萄糖转运体继发动重吸收。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糖的血糖最低值。180mg/dl(滤过量=225mg/dl)吸收极限量:滤过量=375mg/dl(男)300mg/dl(女)(六)氨基酸重吸收:机制同glucose。(七)其他物质:HPO4 2、SO4 2 与Na+同向转运;少量蛋白质吞饮。,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 分泌功能 分泌(secretion):上皮细胞将本 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 物质转运到肾小管腔内的 过程。,(一)H+的分泌和H+-Na+交换,小管细胞中:CO2 H2O 碳酸酐酶 H2
8、CO3 HCO3-H+分泌 部位及机制:近端小管:分泌80%的H+,H+-Na+逆向交换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闰细胞:H+泵泌H+入小管液,H+与HPO4 2-和NH3 结合排出;胞内HCO3-与Na+一起入血。,(二)NH3的分泌 部位:近端小管、髓袢升支粗段、远曲小 管和集合管 在近端小管:谷氨酰胺 谷氨酰胺酶 谷氨酸根+NH4;谷氨酸根 谷氨酸脱氢酶-酮戊二酸+NH4;2分子HCO3-NH4+通过Na+-H+交换体逆向转运入 小管液;NH3单纯扩散到小管液或细胞间液;HCO3-与Na+一同跨过基底侧膜进入 组织液。因此,1分子谷氨酸代谢,生成2个NH4+进入小管液,回收2个HCO3-。排酸
9、保碱,在集合管:该管膜对NH3高度通透,对NH4+通透性低,故细胞内生成的NH3扩散入小管液,与分泌的H+结合 NH4+随尿排出。每排出1个NH4+,回收1个HCO3-。NH3分泌与H+分泌的关系:如果H+分泌受抑制,NH4+的排出也少。慢性酸中毒时,刺激肾小管谷氨酰胺代谢,增加NH4+、NH3排泄和HCO3-生成。排酸保碱,(三)K+的分泌 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的主细胞。摄多排多,摄少排少,不摄也排。动力:Na+重吸收造成小管液的负电位;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的主细胞内 K+高于胞外K+;基侧膜 Na+泵活动进一步提高了胞 内K+,均使K+扩散入管腔。刺激K+分泌因素:细胞外液K+升高;醛固
10、酮分泌增加;小管液流量增加。,细胞外液K+升高,可:刺激Na+泵,加速K+通过基侧膜 进入细胞的过程,有利于K+从管 腔膜分泌入小管液;提高管腔膜对K+的通透性,有利 于K+的分泌;刺激醛固酮分泌,促进K+的分泌,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一、尿浓缩和稀释机制逆流学说(countercurrent theory)(一)逆流系统 逆流倍增,逆流系统模式图,逆流交换作用示意图,(二)肾髓质的渗 透压梯度现象(osmotic gradient),1.肾皮质外髓内髓,渗透压逐渐升高 2.肾髓质渗透压梯度与尿浓缩、稀释的关系:髓质高渗对小管液中水有抽吸力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 的通透性受ADH调节,二、髓质渗透压梯度形成机制,1.外髓渗透压梯度:髓袢升枝粗段主动重吸收NaCl形成的;(主要动力)2.内髓渗透压梯度:内髓部集合管扩散出的尿素和髓袢升枝细段扩散出的NaCl共同形成的;3.尿素的再循环促成了整个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建立。,三、直小血管维持髓质渗透压梯度的 作用 降枝渗透压低于髓质:NaCl、尿素进 入降枝,水进入髓质。升枝渗透压高于髓质:NaCl、尿素进 入髓质,水进入升枝。意义:使髓质中的溶质不被血流带走,多余水被带走,从而维持髓质 渗透压梯度。,